貝葉

貝葉是一種可以在上麵寫上字的葉子。
個人資料
.川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本令我癡迷的寶書

(2022-02-22 14:40:10) 下一個

這幾天完全被一本寶書迷住了。 

這本書名叫《圖解五燈會元》。這本書是宋代一名在杭州靈隱寺修行的釋普濟寫的禪宗史書。記敘了由七佛至後世五家七宗的各個有名的禪師們的趣聞軼事和悟道修行經驗的。宋代儒生沈靜明說:“禪宗語要,盡在五燈。”據說元明之後,《五燈會元》便成了好禪道人的必藏之書。 

前兩天看到石頭說人起名有心理暗示的因素,雖然我不認同他說別人用“鐵鏈女”來指徐州8孩母是借題炒作、潛意識中根本沒有對受難女子的同情的話,因為我感覺鐵鏈是如此觸目驚心,用這樣的稱呼的人非常可能出乎義憤。不過,就我自己而言,一直沿用的兩個名字川曄和貝葉的確很鮮明地突出了我自己的特點:我是如此喜歡江海河川光華曄曄的景色,又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對佛經的喜歡。貝葉就是古人用來抄寫佛經的葉子啊!我在去年寫的《貝葉的童年故事》裏也提到過: 

“那情不自禁高聲讚歎之女子,乃號貝葉者也。其父母皆為俊傑,惜命運坎坷,壯年時卷入文革漩渦,被趕入南蠻深山老林之小山村。貝葉長於牛棚茅屋中,父親為之取名竹君,以竹子明其堅強不屈之誌。竹君不負父望,外柔內剛,雖然體質柔弱,性格卻頗為堅韌,且自幼天資聰穎。其母出身於書香門第,外公乃是清朝秀才,外婆亦粗通文理。因貝葉酷似其母,被外婆愛如掌上明珠,故小名貝葉,意為葉家之寶貝也。六歲時,某日有一老者騎馬至茅屋旁之荔枝樹下歇息。其時天氣炎熱,貝葉為之恭奉白茅根茶。老人見貝葉秀氣文雅,深以為異。又聽其名為貝葉,乃對外婆歎也:貝葉者,乃古人用於抄寫佛經之葉子也。令外孫女秀外慧中,似與佛有緣,惜命中注定與父母兄弟緣薄。若能出家,專心於琴音佛典,定能芳名傳世。否則,恐為癡心所誤,終將流離海外,終生難得安寧矣!外婆聽其胡言亂語,如被剜心頭肉,連聲斥之。後來,外婆臨去世時,將貝葉喚至床前,殷殷囑咐道:“外婆知汝癡愛詩文,然若必曆經千辛萬苦方能做詩人者,非吾之所願。吾寧願汝不做詩人,在天佑汝得摯愛之人相伴,一生如詩也!”貝葉含淚點頭,心如刀割。” 

話說,我既然有了貝葉這樣的小名,對《圖解五燈會元》會癡迷就似乎不奇怪了。我在過去的這個長周末一連三天都捧著它看了又看,雖然裏麵的很多公案看得一頭霧水,還是覺得津津有味。不過,最令我動心的其實是裏麵的很多插圖,尤其是那些清雅至極且精美絕倫的風景畫!而且每一幅畫下麵還配著關於禪師們的公案故事。比如下麵幾幅: 

清代 “雪景故事圖”:

一人雪夜獨坐草屋,銀樹相忘於裏外澄澈的大雪中。如巴陵以“銀碗裏盛雪”喻提婆宗(空宗)的公案。這個公案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實在搞不懂,不過這配圖及“銀碗裏盛雪”的意境卻美得令我心動神馳。

清代 “斜日青山圖”:

這副畫的是五峰山。五峰的常觀禪師踏破芒鞋托體到五峰山,壟耕田園,懸壺濟世,卜卦化緣,蒔花弄草,博弈吟詩,重振日作而食的百丈清規——百丈禪師倡導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思想。此幅畫中,雲山重疊,飛瀑流泉,險境環生,而縷縷落日餘霞中的小橋、路人,氤氳出安逸悠閑的田園氣息,恍如五峰山常觀禪師的悟境。

明代 “峰下醉吟圖”:

山峰下樹木蔥鬱,草亭中的文人已經喝了不少,酒催促著他的情感,山水也與他融為一體。這種融山水於一體的生活方式與禪宗的“平常事”禪理相契合,即平常之事無不蘊涵禪理,平常事即修行,平常心即佛。

再來一幅清代 “斜日青山圖”:

落日把山頭染成淡淡的金黃色,人物、房屋都沐浴在這晚霞的光輝中。前景的鬆樹下,幾人路遇,抱拳問候,中景小橋邊有商旅趕路,遠處有人正在閑談,鄉間生活充滿安逸清幽的氣氛。禪家所謂諸佛景象、三界淨土、妙覺妙用,與這鄉何異?

明末清初 “長鬆仙館圖”:

高大的鬆樹交錯林立,似乎正發出陣陣濤聲。洞山禪師叮囑師虔的話,意思是悟道的人,不要停留在一己之悟中,清高自賞,而要使迷茫的眾生普沾利益。在山中修行雖然自在自足,但到了世上,則可成為一株供人遮蔭納涼的大樹,這也是佛家度人度己的宗旨。

清代 “雪室讀書圖”:

山巒、溪流、小屋和大樹均為大雪所覆蓋,千裏茫茫的白色中唯見樹木蒼翠和幾點花紅。畫麵所表現的荒寒枯寂的意境凸顯出纖塵不染的“淨”和空寂無聲的“靜”,一如諸佛本性中隨緣自在的生滅觀,無論雲斂氣收、亦或波起雪融,都能絕卻一切妄念,進入永恒寂靜的佛的境界。禪宗所倡導的空寂絕非“獨臥青燈古佛前”的單一冥想,而是如畫中雪屋內的讀書人,忘卻滿山雪跡阻擋人行的種種不便,唯將心靈沉浸於超然世外的自得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