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黑洞與死亡之冥想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著貝葉、想著關於貝葉就是詩與愛的感悟。可是我越想卻越懷疑貝葉是詩與愛的想法隻是我的自我陶醉。後來我又覺得:貝葉更像是我心中的一個黑洞。我閉上眼睛,讓心沉靜下來時,就仿佛沉入黑洞之中,在寂靜中體驗那種“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裏”的神思,那些時刻我就能聽到一些不同的心聲,那些心聲就是我真正想用文字傳達出來的。但是我能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少之又少。
“我必須要寫一些東西了!”昨晚我鬱鬱不樂地對小妖精說。
我在網上認識小妖精已經超過10年,可是我們從未謀麵,我隻是按照自己對他的印象,將他想象成一位聰明理性的男士。從我們認識的第一天起,小妖精就向我表示他非常喜歡我的文章,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嘲笑我是中年林黛玉,那時正好是秋夢陷入暗戀的時候,我有時候會寫一些多愁善感無病呻吟的小文。我覺得他的嘲諷有些讚美的味道,因此心中頗有受寵若驚之感。他曾說:你的文字有直擊人心的力量,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賦,你要心無旁騖地一直寫下去。我聽到後非常感動,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一定會堅持寫作。可惜我天性軟弱,缺乏毅力,極易隨波逐流,日子一天天蹉跎下來,我變得越來越懶惰,沒能寫下任何有意義的文字,也漸漸失去了跟他交流的勇氣。但我時不時地還是會向小妖精吐露自己的心聲。在夢中,他變成了我的靈魂伴侶,一個虛無縹緲但卻對我無所不知的知心角色。
“那就寫吧!想寫就馬上寫啊!”他馬上答道。
“最近我經常想起海明威的<乞力馬紮羅的雪>。我連小說主人公的名字都忘記了,可我總是忘不了他死前對自己應該寫很多東西卻沒有能夠寫下來的痛悔。被安逸生活寵壞了的他始終認為自己最後還是會寫的,要寫的東西太多了。他目睹過世界的變化,目睹過很多事件,也觀察過人們,記得人們在不同時刻是怎麽表現的。他應該把自己觀察過的東西都寫下來,但是卻沒有寫,以後也沒有機會寫了。我總是記得這種臨死前的遺憾,好像看到自己有一天也會帶著這樣的遺憾離開這個世界。”我痛心地說:“有一段我都能背出來了,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你聽聽:‘關於這些,他一點也沒有寫過,因為起先是他絕不想傷害她們任何一個人的感情,後來看起來好象即使不寫這些,要寫的東西就已經夠多了。但是他始終認為最後他還是會寫的。要寫的東西太多了。他目睹過世界的變化;不僅是那些事件而已;盡管他也曾目睹過許多事件,觀察過人們,但是他目睹過更微妙的變化,而且記得人們在不同的時刻又是怎樣表現的。他自己就曾經置身於這種變化之中,他觀察過這種變化,寫這種變化,正是他的責任,可是現在他再也不會寫了。’”
“你居然過目不忘,真厲害!我就辦不到,我看小說容易打瞌睡。”小妖精說:“所以你就靜下心來開始寫吧!不要浪費你的天賦。”
“這不算什麽。我在想,如果我能靜下心來,就算每天隻寫兩個小時,我可能就感覺好多了,不會覺得這一天是虛度時光。可是我很難靜下心來,我的心太散漫了,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去看微信、YouTube、Facebook 、上網看人鬥嘴、看電視劇。有時也看點書,但看書也隻是我逃避的手段。”我灰心地說。
“你可能應該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段來寫。”小妖精提議說。然後又問:“可是你說到逃避,你要逃避什麽?”
逃避沉入黑洞的孤寂、逃避那種絞盡腦汁也無法完美表達的痛苦。我心想。可是我不想解釋黑洞更不願談貝葉,於是我反問他:“ 你說:我為什麽要寫作呢?我不會編好聽的故事,我寫的東西也不會有誰愛看。”
“你不是說,寫了就感覺好些嗎?那就寫啊!”
“可是寫什麽好呢?一切都是變化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然後,就是死亡。”我悲哀地說。
“無論寫什麽都好!隻要你寫出來就好!你怎麽說你的東西沒有誰愛看呢?我一直在等著你的文章!你每天隻寫一段也是好的。”小妖精熱情地鼓勵我。
他最後一句話令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個黑澤明訪談視頻。他被問到有什麽忠告送給聽眾時說:我想對年輕的作家說:你不要老想著寫長篇巨著,老是想著那個就會覺得太難。你隻要每天都堅持寫下去就好,一天隻寫幾個字也好,把寫作變成每天的習慣就好。每天都寫一點,日積月累起來就很可觀。就好像登山一樣,如果你總是仰望頂峰,就容易因為頂峰遙不可及而喪失信心。但你隻需一步步地堅持往上走,最後就能到達目的地。
“你不是說過:愛情和死亡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嗎?你也可以寫死亡。”小妖精又說。
是啊!死亡。是的,我也許可以寫寫死亡。2020年的新冠病毒每天都逼著我們直麵死神。最偉大的美帝國每天確診新冠感染的人數接近20萬,每天因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數都逼近2000。即使是加拿大這樣人煙稀少的地方,每天也有成百上千的人染疫。本是新冠疫情爆發地的中國卻變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於是有人幸災樂禍地說:與美國相比,全中國到現在為止死去的3000多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等於沒死人。很多人認為疫情已經把曾經是世界燈塔的令美國人驕傲了200年的美式民主淪為世界笑話。還有很多人無比自豪地讚歎中國式的民主集中製控製疫情治理國家都更加高效,高叫著:“2020年我們每天都在見證曆史!”。正如某個人感歎的:
2020 is a year of paradoxes
一切真理都曾是謠言
而很多謠言又像極了真理
地球發生了太多大事
而全世界人還都困在家裏
……
死神離得我們太近,它盤旋在我們的頭頂上張開巨大的翅膀,那陰影籠罩在我們的頭上太久,以至於人們漸漸變得麻木不仁。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永遠不會對死亡做好準備,不會想到它會真正降落到自己的頭上。而麵對不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人的死亡,我們的哀傷並不比那火化冒出的青煙更沉重持久。
我就那樣陷入了對死亡的哀思中,直到小妖精的話再次引起我的注意:“……馬拉多納也死了,阿根廷宣布全國哀悼3天。2020年活著就是勝利。”
我從未關注足球,對馬拉多納的事跡隻是道聽途說,因而並未感到特別難過。據說他是一個空前絕後的足球天才、一個時代的傳奇。他曾經無比輝煌過,也曾經極端墮落過。他的存在曾激勵過無數的人,人們說如今上帝把他遺忘在人間的手撿回去了。他的死亡隻是逃離了人間的肮髒糜爛的生活。
我想起了三天前驚傳閻潤濤的噩耗後在文學城湧出的鋪天蓋地的哀悼文。閻先生是文學城第一名人,非常機智幽默,才華橫溢,十多年來寫博不斷,粉絲眾多,卻在剛過64歲生日幾天後突然逝世,令無數喜歡他的人扼腕痛惜。而我雖然也一直關注文學城,卻從未與他有過任何交集,在他去世之前也沒有讀過他的文章。這個世界上仿佛有某種更神秘的力量將我們推開或引向某些人,這就是所謂的緣分吧!而我就這樣錯過了與文學城第一名博主的相遇。直到這幾天我才從鋪天蓋地的悼文中大致了解了他的事跡,又去他的博客裏讀了一些被網友極力推崇的文章,可惜也沒覺得有所感動。他好像是一個瀟灑隨意的網絡時代的弄潮兒,玩得開心也給很多人帶去了歡樂,可是並不像勤勤懇懇火眼金睛的拾貝人那樣留下多少有價值的寶貝。我不禁想:他若是早一點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會不會還把才華浪費在寫蹭熱點嘩眾取寵的雜文、為增加點擊率不斷與讀者互動上呢?他會不會專心致誌地寫一些在自己心目中更加深刻更有文學和美學價值的文章呢?
我又想起三年前文學城裏另一個英年早逝的大才子秦無衣,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又嘔心瀝血的作家。他的網名是從詩經秦風來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010年前後我在文學城的海外原創認識了他。當時他正在寫長篇曆史小說“血茶”。他曾說:為了寫這篇小說,他讀了400多本曆史書。我聽了之後肅然起敬,當即引用了一段尼采的話向他表達我的敬意:“一切作品中,我隻愛以自己的心血寫成者。用心血和格言寫成的東西,並非要讓人們大聲地讚頌,而是讓人們默念於心,細細品味。”。
聽到他的噩耗時我正在屋後的山上散步,頓時覺得燦爛的天空立即陰暗無光了。我難過得淚流滿麵,後來又拔腿快跑起來。回家之後,我寫下了這樣幾句話:我在黯然失色的天空下朝著山頂狂奔著,想讓沸騰的血帶走我心中的悲傷。懸崖上的疾風卻無法吹幹我的淚水。
像秦無衣這樣嘔心瀝血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也很難有人默念於心細細品味了,即使是閻潤濤那種娛人娛己的熱文也不免受到冷落。因為這是一個微信和抖音的時代,隻有簡短到片言隻語抓人眼球的文字和少於30秒的視頻才能讓大多數人有耐心看完。作為竹君的我也是更喜歡每天都從喜聞樂見的娛樂文字和浪漫刺激的電視劇獲得快樂。我每天都為家庭和工作忙碌著,善解人意、與人為善。高興的時候,我也能寫出一些娛人娛己的小文,刷一下存在感。
隻是像黑洞一樣存在的貝葉令我感到空虛。而閻秦之觴更加深了那空虛之感。直麵死亡時,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黑洞的存在。
悲哀地閉上眼睛,我聽到一個仿佛從黑洞深處傳來的聲音:
“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 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 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確實活在當下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謝謝提醒!
謝謝,我對弘一法師了解不多,看來應該去研究研究。有段時間我看了很多聖嚴法師的視頻,我打算就虛空為引子進一步寫寫在這方麵的經曆和感悟。再次感謝您的留言,我感覺得益甚多。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颶尺千裏。 問餘何適,廓爾亡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
謝謝留言,看來您是有悟性的,非常希望能看到您展開寫寫有關您對生死之謎的體會感悟。
了悟生死之謎才是人生真正高手。其他所謂名人,很多徒有虛名和浪費光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