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

貝葉是一種可以在上麵寫上字的葉子。
個人資料
.川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莊子故事係列之八:顏回悟“心齋”

(2011-03-07 15:57:35) 下一個

莊子故事係列之八:顏回悟“心齋”

顏回悟“心齋” 的故事記載在 < 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 中。莊子在 < 人間世 > 這一章用好幾個很有趣的故事,形象具體地表述了他淡泊無求順其自然的為人處世態度。“心齋” 是假借孔子與他的學生顏回的對答,說明要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隻有排除一切功利雜念,使自己的心境空明純潔,讓本有的智慧自然流露出來,使別人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並主動依附自己才可以成功。

故事一開始,顏回來跟其恩師孔子拜別。孔子問:

“你要去哪裏?”

“去衛國。”

“你去衛國幹什麽?”

顏回答道:

“我聽說衛國的國君正當壯年,辦事專橫獨斷,輕率地處理國事,從來都看不見自己的過錯。奴役百姓,視人命如草芥,以至死屍遍地,人民無所依歸。先生您曾教導我們:國泰民安的地方可以離開,治理不好的國家可以去,就像良醫應該去病人多的地方一樣。我想用先生的教導來思考出治理衛國的方法,或者能幫助衛國逐漸恢複元氣呢!”

孔子歎道:

“哎呀!恐怕你到了衛國就會被殺害了!傳道是不能攙雜的,攙雜則會繁亂,繁亂則會心憂,心憂就會亂了方寸,怎麽還可能去救國呢?古代的至人,總是先充實自己之後才去幫助別人,如今你還沒有多少能耐,怎麽可以去暴君那裏推行治國之道?而且你知不知道道德敗壞的原因是什麽?道德敗壞是人們爭名奪利的結果。人為了爭名所以互相傾軋,知識成了爭鬥的工具,於是名望和智慧都成了凶器,不能在世界上通行。

還有,一個人即使品行敦厚誠實,卻未必能跟他人聲氣相通;即使不去爭名奪利,卻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如果你硬要對暴君宣揚仁義道德規範,會顯得你用別人的醜惡來襯托自己的美德,這是有害的做法。做有害的事很容易被人所害,恐怕你最終免不了被人傷害的呀!更何況,如果衛君喜歡賢士討厭惡人,還用得著你去改變嗎?你到衛國之後,除非什麽都不說,否則衛君一定會抓住你的漏洞向你進攻,你一定會眼花繚亂,唯唯諾諾,最後不由自主的苟同於他。這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錯上加錯。一旦依從了對方就無法自拔,反之,如果沒有取得信任就強行規勸,一定會死在那個暴君麵前。

從前,夏桀殺害了關龍逢,商紂王殺害了比幹。關龍逢和比幹都是修養極高又體恤百姓的賢臣,卻因為違逆了暴君的意願而慘遭殺害,這就是喜歡名聲的悲劇。當年堯帝征伐叢枝、胥敖,夏禹攻打有扈,國土變成廢墟,連君王也命慘遭殺戳。那是因為貪求霸業,用兵不止的結果。爭名奪利,是聖人也無法勝任的,何況是你?

不過,你既然有了這樣的打算,一定心有成竹,姑且把你的計劃說來聽聽吧。”

顏回答道:

“我容貌端莊內心謙虛,勤奮努力表裏如一,這樣可以了嗎?”

孔子說:

“不!不行啊!衛君脾氣剛烈,喜怒無常,他身邊都沒有敢違抗他的旨意的人。他也經常借壓製別人的觀點來放縱自己的欲望。那樣的人,即使每天用道德去逐漸感化他都很困難,更何況突然用大道理去勸導他?他一定會固執己見,即使表麵上讚同你的意見,內心也不會反省,你的想法怎麽可能行得通呢?”

“那麽,我就內心保持正直誠實,外表俯首屈就,而且會保持內心的純正並以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來鞭策自己。保持內心正直誠實,就是遵循天理,就是明白君王和自己都是天之子,那樣,就不必再在意自己的言論能否獲得眾人的讚揚。這麽做了,就是保持了赤子之心,就是自然之子了。而外表對君王俯首屈就,是符合做人的道理。對君王屈伸下拜,是做臣子的禮節,大家都這麽做,我怎麽可以不遵守呢。遵守了君臣禮節,便不會受人責難,而保持內心的純正,向古人看齊,是與古代偉人同類。像這樣,即使剛直不阿也不會蒙受傷害,這麽做可以了嗎?”

孔子歎道:

“這樣還是不行啊!太多的事情需要糾正了,雖然你這麽做了可能不會受到傷害,但是怎麽能夠去感化他呢!你還是太固執己見了啊!”

“這樣的話我也不知道怎麽辦了,請問先生,有什麽辦法嗎?”

“齋戒吧!這是我唯一可以告訴你的。想做一件大事難道那麽容易嗎?如果容易做到,蒼天也不容許的呀!”

“顏回我家境貧窮,已經好幾個月不喝酒,不吃葷腥了,這樣是齋戒了嗎?”

“你這是祭祀的齋戒,不是‘心齋’ 。”

“請問什麽是‘心齋’ ?”

“廢除雜念,專心致誌,用心去領悟而不是用耳朵去聆聽,甚至不用心去領悟而用空明的心境去感應。耳朵隻能聽到聲音,心思隻能聯想到外物的名稱。隻有虛無空明的心境能順應宇宙萬物,使大道自然地匯集其中。這種虛無空明的心境就是‘心齋’ 。”

“我心心念念的時候,確實時時記得有一個實實在在的顏回。領悟了先生的教誨,就覺得顏回好像不存在了。這是‘心齋’ 了嗎?”

孔子讚道:

“你領悟得夠透徹了!我再告訴你,如果能在名利場中穿梭於而又不為名利所動,發表意見時,別人聽得進去就繼續,聽不進就停止不說;不去爭名奪利,心無雜念,讓自己進入無所求的境界,就差不多符合‘心齋’ 的要求了。人要走路很容易,但是想走得不著痕跡就十分困難。做人可以裝模做樣,本性的東西卻很難偽裝。隻有有翅膀才能飛翔,沒聽說過沒有翅膀也能飛起來的;隻有有智慧才能理解事情,沒聽說過沒有智慧也能明白事理的。虛無空明才能產生純潔的心境,一切吉祥的事情才會源源不斷而來。這樣不依賴內心的判斷而讓耳目與外物自然地相通,就連鬼神也會過來依附,何況是人呢。這樣順應世界萬物的變化,是古代明君禺和舜所把握的關鍵,也是至人如伏羲,幾遽都由始至終遵循的道理,何況一般人呢!”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麽道理呢?首先,孔子強調了要想用道理去感化別人,自己就要有足夠的智慧。其次是要端正心態,讓自己有一個空明的心境,而不是想要爭名奪利。然後就是讓這種純潔的氣息自然散發出來,使人受到吸引來依附自己,而不是要強行去教導他人。

這個故事的現實意義是什麽?我覺得是教導要我們努力追求謙虛和無求,而不是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去指導別人,智慧的言語是由內心自然而然地流露,這樣,由自然的品質散發的人格力量更容易讓人信服。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

這一段說的是:道德敗壞是人們爭名奪利的結果。人為了爭名所以互相傾軋,知識成了爭鬥的工具,於是名望和智慧都成了凶器,不能在世界上通行。所以一旦存了爭名奪利的心,智慧也就成了爭鬥的凶器了

若一誌,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這一段是孔子具體地論述什麽是‘心齋’。意思是:要廢除雜念,專心致誌,用心去領悟而不是用耳朵去聆聽,甚至不用心去領悟而用空明的心境去感應。耳朵隻能聽到聲音,心思隻能聯想到外物的名稱。隻有虛無空明的心境能順應宇宙萬物,使大道自然地匯集其中。這種虛無空明的心境就是‘心齋’ 。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

意思是說:隻有有翅膀才能飛翔,沒聽說過沒有翅膀也能飛起來的;隻有有智慧才能理解事情,沒聽說過沒有智慧也能明白事理的。這裏強調的是人首先要充實自己的內心,才能進一步教導別人。

 下一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多看川妹妹的帖子,也可以長智慧!:)
太有學問了!超喜歡這個係列!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啊,謝謝無憂,病了10多天,現在好了,謝謝掛念呀!
塵凡無憂 回複 悄悄話
坐個沙發~~~孔子看來不讚成舍生取義的~~~:)
過來問候一下川曄,看到你的帖子了,身體好些了吧,多保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