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

貝葉是一種可以在上麵寫上字的葉子。
個人資料
.川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莊子故事係列之四:天籟,地籟與人籟

(2011-01-24 16:19:22) 下一個

莊子故事係列之四:天籟,地籟與人籟

注:籟 (lai4, 簫聲,聲響 ),天籟:天空的聲響,地賴:大地的聲響。人籟:吹奏竹簫發出的聲音。

前麵所講的有關鯤鵬,神人和大樹的故事都記載在逍遙遊裏,逍遙遊是 < 莊子 > 一書的第一章,它很形象地描述了莊子淡泊高遠的人生態度,文字比較淺易而且十分優美。接下來的幾個故事則來自 < 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 。齊物論是有很濃的哲學意味的篇章,裏麵的故事也更深奧難懂。不過,雖然這樣,仔細讀懂之後,你會覺得這些故事很有意思哦。

所有的哲學書籍都會思考以下的這些問題

人的本質是什麽?(或曰:我是誰?)
世界是怎麽產生的?
人的意識是怎麽產生的?
人真正認識周圍的世界嗎?
。。。。。。

莊子在對這些問題的論證過程中引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乍一看,那些故事似乎是跟他的論點沒有關聯,再想深一層,就會發現二者是息息相關的,莊子講述的故事和思想都閃耀著非凡的智慧,使他成為在中國曆史上很有影響力的人物。

齊物論開篇說:有一個名叫南郭子綦的得道高人靠著桌子坐著,仰頭向天慢慢呼氣,看起來好像靈魂已經脫離了身體。他的學生顏偃站在身邊看見這樣的情形,便問:

“怎麽會這樣的呀!一個人雖然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像幹枯的樹木一樣,又怎麽能讓自己的心變得像死灰一樣呢?今天靠著桌子的您,看起來不像平日靠著桌子的您了。”

子綦回答說:“偃,你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很不錯啊!今天的我已經忘記了自己,你知道嗎?你聽說過人籟,而沒有聽說過地籟,聽說過地籟,卻沒有聽說過天籟吧!”

於是顏偃便向子綦請教。子綦說:大地吐出的氣叫風。風發作的時候,地上千竅百孔便會發出怒吼。你仔細傾聽過呼呼的風聲嗎?風吹過山林,巨大的樹木上有各種各樣的孔穴,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吭吭凹凹形態各異,使風吹過孔穴發出的聲音千變萬化。在山穀深沉回蕩,呼應唱和。清風徐徐,飄風呼嘯,暴風突然停止時,大地便寂然無聲。你仔細觀察過風吹過時楊柳依依的樣子嗎?

顏偃又問:“地籟是風吹過各種孔穴發出的聲響,人籟是吹奏竹簫發出的音樂,請問天籟是什麽?”

子綦答道:“風聲雖然千變萬化,能使風聲發出或停息的,除了天籟還能是什麽?”

讀到這裏,請先稍息一下,先來思考幾個問題:當顏偃問子綦怎麽可以做到形如槁木而且心如死灰時,子綦先說他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接著就描述了地籟(地籟:大地的聲響)的各種情形,然後含糊其辭地說,使地籟發生和停息的就是天籟。那麽,天籟和地籟是否是就是同樣的東西,都是指天地間自然的聲響?其次,天籟和地籟跟忘我的境界有什麽關係?子綦為什麽要說天籟和地籟呢?
 

在莊子看來,人之所以要忘我,是因為“我” 在執著於自己的念頭的時候,所生出的情緒或者發出的言論都是有偏差的而且變幻不定的,就像風吹過大地的百孔千竅而生出千變萬化的聲響一樣捉摸不定。他說:

 

知識廣博的人自得其樂,見識較少的人斤斤計較。高談闊論的人盛氣淩人,嘮叨瑣碎的人拘謹煩瑣。人們被各種雜念魂牽夢繞,勾心鬥角,身心交困。有了小小的恐懼便 惴惴不安,大難臨頭更是失魂落魄。攻擊別人的話語像刀槍一樣尖刻,是非就是那樣產生的。以守為攻的時候又故意沉默像要守護什麽誓言,一切都不過是為了贏得口角之爭而已。人在衰敗的時候,好比秋冬時萬物蕭條的景象;沉溺於各種事情時,沒有力量自拔;受了傷害而瀕臨死亡的心,再也沒有辦法恢複生氣。人的喜怒哀樂,憂慮恐懼千變萬化,姿態百出,就像大地的空穴發出的聲響,又像熱氣生成的小菌,還沒來得及弄清各種情緒是怎麽產生的,便稍縱即逝。

 

莊子又說:所以呢,如果沒有外物的世界,就沒有產生意識和情緒的“我” ;如果沒有“我” 就感受不到外物的世界。但是,世界的真理是什麽呢?真理好像是存在的,但是“我”卻尋找不著。我看不見它的形體,我的感情是產生在無形的東西上的。我的身體有很多骨節,有九竅六髒,哪個部分是最有用的?身體的各個部件有沒有主次之分?你會不會特別偏愛某個器官?世界上是不是有真理存在,而且無論我們能不能認識到,都不會對真理本身有絲毫的損害?

 

莊子接著感歎道:人一旦接受了天地的精華而生成了自己,便致死也忘不了這個“自我” ,要麽被身外的世界所累,要麽受其損害,一旦開始便不可收拾,不是很可悲嗎?一輩子營營役役卻一事無成,困頓勞苦也不知道哪裏是自己的歸宿,不是很可憐嗎?這樣雖然活著,又有什麽益處?然後身體逐漸衰老,人的精神心態也跟著頹敗,不是更大的悲哀是什麽?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永遠這麽愚昧嗎?或者隻有我自己愚昧,而世界上其實也有不愚昧的人?如果用自己的成見指導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很愚蠢的人也會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話,自己的思想還沒有成形,內心其實已經有了是非的偏差,怎麽可以找到真理呢?

 

從子綦說地籟,天籟與人籟的故事開始,莊子論述了人的主觀意識和情感的局限,說明如果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作為標準去尋求世界的本質的話,是不可能找得到的。所以首先要“忘我” 。在接著的下一篇,莊子會提到用“以明” ,也就是清靜無為的透明心態去看待世界。這個我們以後再詳細論述。

 

下麵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名句:

 

泠風則小和,
飄風則大和,
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意思是清風徐徐吹過時,大地會發出柔和的聲響,飄揚的大風呼嘯而過時,大地會發出澎湃的和聲;暴風突然停止時,大地便寂然無聲。這些優美的描寫被後人廣為傳頌。後世引用得最好的名賦是王勃在 < 騰王閣序 > 中寫的:

 

爽籟發而清風生,
纖歌凝而白雲遏。

 

爽朗的蕭聲引來了徐徐的清風,優美的歌聲留住了飄浮的白雲。非常美麗動人吧!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複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複陽也。喜怒哀樂,慮歎變蜇,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知識廣博的人自得其樂,見識較少的人斤斤計較。高談闊論的人盛氣淩人,嘮叨瑣碎的人拘謹煩瑣。

人們被各種雜念魂牽夢繞,勾心鬥角,身心交困。有了小小的恐懼便 惴惴不安,大難臨頭更是失魂落魄。攻擊別人的話語像刀槍一樣尖刻,是非就是那樣產生的。以守為攻的時候又故意沉默像要守護什麽誓言,一切都不過是為了贏得口角之爭而已。人在衰敗的時候,好比秋冬時萬物蕭條的景象;沉溺於各種事情時,沒有力量自拔;受了傷害而瀕臨死亡的心,再也沒有辦法恢複生氣。人的喜怒哀樂,憂慮恐懼千變萬化,姿態百出,就像大地的空穴發出的聲響,又像熱氣生成的小菌,還沒來得及弄清各種情緒是怎麽產生的,便稍縱即逝。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

 

意思是人一旦接受了天地的精華而生成了自己,便致死也忘不了這個“自我” ,要麽被身外的世界所累,要麽受其損害,一旦開始便不可收拾,不是很可悲嗎?一輩子營營役役卻一事無成,困頓勞苦也不知道哪裏是自己的歸宿,不是很可憐嗎?這裏是莊子感歎人活在世界上找不到人生意義的悲哀。

 

下一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寒枝的評論:
又見寒枝!又見寒枝!謝謝寒枝跟讀。:)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川妹妹的這個係列!莊子的智慧被優美生動的文字揭示出來,真是讓人受益不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