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

貝葉是一種可以在上麵寫上字的葉子。
個人資料
.川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開口談紅樓--如夢似魔(7)

(2008-09-26 14:07:22) 下一個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首的這段詩句,傳是脂硯齋所作,也有說是曹雪芹本人寫的,今已無可考證,程乙本也已將其刪去。而我細細讀去,卻覺得“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真個是點睛之句,相比之下,如夢似魔之“如夢”來形容紅樓夢太浮了。而“紅袖啼痕重”者,可以是形容黛玉,也可以是所有女性的悲戚,正如太虛幻境中的萬豔同杯()所隱喻的一樣;而“情癡抱恨”者,指寶玉及一切情癡也。“字字看來皆是血”自然是說“紅樓夢”一書字字是曹公的心血,而悲憫哀最深重的血字更特集中黛玉的詩詞之中。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彩線難收麵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真是滴血的詩句了。黛玉的詩魂,是瀝血的詩魂,是曹公心血之凝聚。斑竹的傳說在瀟湘館千杆翠竹中飄蕩著,湘君的幽魂附於瀟湘妃子身上,就連紫鵑的名號,不是啼血的影子嗎?

說到這裏,我想到了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那一回,大家把黛玉寫的桃花行拿來給寶玉看,寶玉看了並不稱讚,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淚來,又怕眾人看見,又忙自己亮?因問:"你們怎麽得來?"寶琴笑道:"你猜是誰做的?"寶玉笑道:"自然是瀟湘子稿."寶琴笑道:"現是我作的呢."寶玉笑道"我不信.這聲調口氣,迥乎不像蘅蕪之體,所以不信."寶釵笑道:"所以你不通.難道杜工部首首隻作`叢菊兩開他日淚'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紅綻雨肥梅'`水荇牽風翠帶長'之媚語."寶玉笑道:"固然如此說.但我知道姐姐斷不許妹妹有此傷悼語句,妹妹雖有此才, 是斷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眾人聽說,都笑了. ” 

 
這就如之前寶玉聽到黛玉唱的葬花詞便傷心癡倒在地一樣,一再表明了寶玉的的確確是黛玉的知音。因為是知音,所有能悲所悲,憫其所憫,並能去體恤愛惜哀音背後那一敏感滴血的心。所以眾人都笑她癡的時候,獨他能體會到她那深切的傷痛。

寶玉說“林妹妹曾
經離喪,()作此哀音”,一語道明黛玉的哀音是因為曾經父母雙亡的苦痛,而不是為文造情,所以寶玉才會感動落淚黛玉之詩魂,是真情所致,而非矯揉造作。幸運如寶琴者,如果為賦新詞強說愁,也斷不能真正感動人

王昌
的“詩格”把詩境分成三重,重指物境,比如山水詩,對實境觀察入微,了然於心,故得形似。第二重指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情”。第三重指意境,“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這裏的“意境”不是太好理解。我個人的看法是意境指詩人經由想象營造出來的情景交融的一個詩意的境界,這個境界因為超越了物境更得其“真”,就好像數學中的“1+1=2”因為抽象而上升到真理的高度一樣。而在紅樓夢中,作者經由黛玉之口,稱這“意境”為“意趣。黛玉教香菱作詩時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所以這“才是詩詞的靈魂,而“意”是由詩人的心靈去捕捉醞釀出來的。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的心血凝聚成詩的過程,也經由黛玉之口清楚表達了曹公對詩詞的見解。香菱向黛玉學詩,黛玉要她先細心揣摩王維、李白、杜甫三個人的詩,然後再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說是再加上香菱本身的聰敏伶俐,一定能成為詩翁維的詩素有“詩中有畫的美譽,而杜甫詩沉鬱深情,李白則意境開闊,想象力達到詩人所能到達的最高度,所以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之說。陶淵明貼近自然,悠然自得,謝靈運鮑照等人的山水詩也都清新脫俗。這些人的詩都延續了詩三百、古詩十九首、建安風骨以來的自然文風並且華茂,卓爾不群黛玉的詩,也能看到清流活水的源來,這方麵留待細品黛玉詩時再詳論

那麽
詩的意境又是如何捕捉醞釀的呢鍾榮“詩品說“氣之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舞吟陸機“文賦描繪才士作文,是“感於物”或者“本於學”:佇中區以玄覽,頤情誌於典墳。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誌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又說詩人“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同用辭藻華麗的賦寫出文論巨著文心雕龍的劉勰則說古人雲∶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裏;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神居胸臆,而誌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這些文論都論述了外物觸動詩人的情感而產生詩人的意象,並調想象力的巨大威力。

黛玉
的詩,是情景交融的最佳寫照,並且幾乎每首詩都代入了她自己的形象,的情感波動在一連串的詩中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可謂“詩中有我,我中有詩。所以我說“紅樓夢中之詩魂者,非黛玉而能是誰?

下麵就從“情景交融”的角度細品一下黛玉的


To be continue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秦西 回複 悄悄話 safa.......這個意說的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