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頌一刻 (下)

(2014-04-11 06:25:32) 下一個
    

16 T'en va pas (爸爸別走) Elsa Lunghini (1986)


法國百合 Elsa ,普通卻不平凡。她的聲音是如此的平淡,沒有太多的華麗技巧,卻又能觸動心底的感動。凡是聽過她歌曲的人,都不會忘記那種淡淡的憂傷,一種憂鬱的法國情懷,令人聯想到小雨中的巴黎,黯淡燈光下路邊的酒吧,頭頂的幾片烏雲和行色匆匆的路人。這首T'en va pas 是Elsa 在1986年出演的電影 La Femme de Ma Vie(我生命中的女人)的主題歌。這隻單曲風靡全歐洲及日本,使Elsa 一舉成名,在13歲時便獲得第一個白金唱片的銷量。



17 C'est écrit (記錄) Francis Cabrel (1988)


集作詞、創曲、演唱於一身的才華出眾的法國流行男歌手Francis Cabrel,早在80年代就以其優美的旋律,抒情的歌詞及世故風塵的而形象名噪一時,被稱為火槍手歌星。1979年,Francis 從法國南部帶來他自彈自唱的《l’aime mourir》,他的風格中明顯融合了美國鄉村音樂元素,這使他相較於其他法國歌手而言更加獨特。歲然他有一點點南部口音,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他的喜愛。時至今日,他依然以其具有親和力的音樂飲譽歌壇,不僅在同行中有著極大的知名度,更在成千上萬的法語歌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作為眾多流行天王、天後中的一員,在整個法語歌壇發展的漫漫征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8 Je m'apelle Héléne (我叫伊蓮) Héléne Rolls(1993)


當年曾是法國連續25周的冠軍單曲,“伊蓮”是法國音樂界近25年來炙手可熱的傳奇,淡淡唱出了一個女孩子對平靜幸福生活的渴望。Helene 清新可喜的外形,低沉浪漫的聲音,使這首歌迅速風靡了整個歐洲大陸,而且從東京到台灣,從香港到上海,也彌漫在一股《伊蓮》的旋風裏。這首歌節奏明快,清澈雋永,依蓮的演唱輕鬆自然,了無痕跡。歌詞中的生活哲學和樸素曲風,配合Helene 柔和的嗓音以及法語的甜糯,令人體驗到清風拂麵般的美感。



19 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 (為何你還愛我) Céline Dion (1995)


在此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天後在法語樂壇的足跡吧:
1973年,有了生平第一次公開表演的經驗,以五歲稚齡參加了當地所舉辦的一個法國傳統歌謠大賽。
1980年,Celine的母親為她寫了Ce N'etait Qu'un Reve,並將其錄製成樣帶寄給著名經紀人Rene Angelil。Rene要求Celine當場清唱給他聽,結果令他大為賞識。
1983年,正式進軍國際市場的首支法語單曲D'amour Ou D'amite為Celine開創出歐洲市場,法國一地即有七十萬張的銷售佳績,讓她成為首位在異國榮獲金唱片殊榮的加拿大藝人。
1991年,象征加拿大樂壇最高榮譽的朱諾獎頒予Celine“年度最佳專輯”和“年度最佳女歌手”等兩項大獎,使她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加拿大法語地區出身歌手。
1991年,Celine灌錄了法語專輯Dion Chante Plamondon(法語標題為Des Mots Qui Sonnent)。這張Celine加入Sony唱片公司旗下、轉戰英語市場後的首張全新法語專輯,迅速在法國、加拿大兩地分獲金唱片與雙白金專輯銷售紀錄,1993年3月榮獲法國Juno獎所頒發的“最暢銷法語專輯”。
1995年,Celine推出法語專輯The French Album法語情歌輯,獲加拿大和法國兩地的專輯榜冠軍席次,並穩坐法國榜榜首超過三十周之久。




20 Savoir aimer (懂愛) Florent Pagny (1997 )


1961年,Florent pagny 出生於法國東部的一個普通木工家庭,16歲即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N'importe quoi(無所謂)”。據說他創作這支歌曲隻用了一個夜晚,卻由此開始了驚人的躥紅。上世紀80年代末,一曲翻唱Claude François 的“Comme d'habitude” 讓他獲得了當年法國國家電視台的音樂大獎。當時,年輕的佛洛朗給人的印象還是循規蹈矩的,而近年來,他的裝扮越來越酷,可能跟演電影有關。多才多藝的他曾在很多法國電影中出現。這裏選取的savoir aimer 是近年來膾炙人口的法國流行歌曲,曾經在很多歌唱選秀比賽中作為經典被翻唱。他的另一首意大利歌,io canto per te,有古典風味,充分體現了他嗓音的優點。



21 Tout (全部) Lara Fabian (1996)


Lara Fabian 是一位兼具爆發力與細膩度的流行美聲歌手,時尚雜誌Glamour 形容她為Celine Dion 與 Barbra Streisand 的結合體。她的嗓音剛柔相濟,中低音柔和迷人,高音渾厚完美,更具有一飛衝天,晴天霹靂的爆發力。Lara 演繹作品感情真摯,演唱技巧無懈可擊,與Celine Dion 的清亮高亢相比,聲音更為圓柔一點。其聲腔收放自如,可由平靜的中音盤旋至激昂的高音,然後過渡至極柔和的低吟淺唱,聲音在空氣中慢慢洇開,表現出特有的法國抒情風味。



22  Cuerpo Sin Alma(失血之心)Emma Shapplin (1997)


Emma Shapplin 1974年5月出生於法國,在巴黎南部的郊區長大。她的容貌超乎想像地美豔動人,而且總是不苟言笑,冷若冰霜;她的聲音完美無瑕,宛如冰輪秋月,清麗出塵,是真正的天籟之音。最重要的是,似乎所有讚美褒揚之詞也無法表現她的高貴氣質,她的美是發自內在的,精致奢華,充滿魅力。她的作品風格是偏向流行風格的歌劇,歌詞采用古老的拉丁文與十四世紀的意大利語所創作,十分考究。比如這首Cuerpo Sin Alma,就是意大利文的。總之,她的美妙聲音以及奇異風格,給以往歌劇墨守成規的音樂定位帶來無限的衝擊,令人過目難忘。



23 Innamoramento (愛情囈語)Mylne Farmer (1999)


Mylne Farmer 瑪蓮法莫, 1961年12月9日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後隨父母移居法國,是當今法語樂壇與Celine Dion和Lara Fabian 齊名的流行天後。她的吐字含糊曖昧,歌聲輕盈縹緲,形象美麗動人。有評論家說Mylne 空靈的聲音薄得如同透明蟬翼一般。在歌曲的選擇中,Mylne 將浪漫的情歌與冰冷的電子樂器巧妙結合,營造出一種既古典又現代、既流行又高雅的獨特氛圍。這首 Innamoramento 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24 Elle tu l'aimes (你如此愛她) Helene Segara (2000)


Helene Segara,有人叫她法國溫婉天後,有人叫她療傷天後,她的歌聲,隻要飄揚在空氣中便能舒緩人的心靈。無論心情好壞,隻要有她的歌聲嘴角便可生出微笑;不管白晝深夜,隻要跟隨她的聲線便能到達安祥所在。Helene Segara出生於地中海海岸上的一個濱海小鎮,是法國近年相當出色的歌手,嗓音柔美婉約,法國語言的浪漫清幽翻轉於如斯的聲音中,依稀模糊的纏綿,清晰的質感,近乎完美的體現。低吟透露絲絲憂鬱,放歌展現縷縷柔情。



25 Moi Lolita ( 我是洛麗塔) Alizee


法國新世代流行小天後Alizee 的代表作,令人耳目一新。本歌曾榮登包括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俄羅斯、以色列、荷蘭及波蘭在內的八國銷售冠軍寶座。1984年8月21日出生於法國南部的Alizee 是由天後瑪蓮法莫2000年在電視選秀現場發掘的新人,也是少數攻進英國金榜TOP 10的法國歌手。嬌俏的五官,略帶冷漠的氣質,音樂精靈Alizee 的性感是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歌如其人,不愧是個洛麗塔。



26 Magic Boulevard (魔力大道) François Feldman


François Feldman 是法國最被人欣賞的音樂人之一。他的作品曲風多變,經常與是多種風格混搭在一起。從他的音樂裏,我們可以聽到止不住的鄉愁,珍愛和感動,灰色的心緒和仍懷有希望的憂鬱。這首歌描述的是一個電影院領座員唯美而憂傷的心情。隨著空靈的鋼琴前奏,一幅電影畫麵漸漸鋪開在眼前:表情淡然的女子默默注視著喧囂來往的人群,而她的內心隨著電影情節而起伏跌宕;伴隨著劇終的字樣,無聲的淚珠在美麗寂寞的臉上晶瑩流淌。


 

27 L'envie d'aimer (愛的渴望) Daniel Levy (2000)


選自法國音樂劇《十誡》的經典旋律。法國音樂劇(spectacle musicale)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才開始,短短的時間裏,不僅誕生了《巴黎聖母院》等經典,還有《十誡》,《羅密歐與朱麗葉》,《小王子》等等經典音樂劇。 這些音樂劇的成功,很大程度來源於法國和魁北克優秀的流行音樂土壤:許多有經驗的音樂製作人,戲劇導演,法語流行歌手以及現代舞蹈家都樂於參與其中;大多改編自名著的劇本也具有廣泛的觀眾基礎。脫離了傳統舞台劇的表演束縛,法國音樂劇以現代的舞台造型和表現方式迅速崛起,巴黎成為了繼倫敦和百老匯之外另一個引人矚目的音樂劇舞台。



28  Vois Sur Ton Chemin (眺望你的路途)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題曲 (2004)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不但榮獲了2005年的法國金球獎的最佳影片和第30屆“愷撒獎”的8項提名,而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然而,導演克裏斯托弗·巴哈提亞並非出身電影行業,他其實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古典吉他手,《放牛班的春天》是其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早在電影開拍之前的九個月,巴哈提亞就開始製作本片的音樂部份。他與製片人遍遊全法國,終於在裏昂發現了聖馬可學校兒童合唱團。本主題歌詞曲配合默契,合聲完美,清新動人。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烘托劇情,賺人熱淚無數。其中還有一首插曲La nuit (夜晚),優美純淨,個人更加喜歡。



29  Le Bonheur(快樂時光)Berry (2008)


Berry的歌聲,被英語世界的聽眾評價為優雅、輕柔,把人帶入玫瑰般的夢境 (rosy sleep)。 Berry自16歲起在法國的Poitiers話劇院學習話劇,畢業後曾在當地小酒館演唱為生,後去巴黎,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演出法國古典戲劇中,展露頭角。鄰家女孩一般溫婉清新的Berry以自己的多才多藝,在法國的戲劇舞台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30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電影《瑟堡的雨傘》主題曲)  (1964)


請允許我用一部經典來收尾。這是一部50年前的演繹法式愛情的浪漫電影,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得主,感染過整整一代人。全片采用音樂歌曲取代對白,美輪美奐的美術設計和色彩搭配,全片充滿華麗的色彩和甜美的歌聲。也許隻有法國的老電影才有這樣的魅力,充滿華麗懷舊感的畫麵,經典的香頌配樂;平實的敘述,真摯的感情,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平淡中仿佛回歸了愛情最初的單純和唯美。《瑟堡的雨傘》由天才音樂大師 Michel Legrand 親自操刀,所有配樂歌曲與影片的整體風格渾然一體,表現得無懈可擊。他將自己一生對音樂最輝煌精彩的詮釋獻給了這部作品。高潮處, 主題歌的不斷回閃深深觸動了每位觀者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那是含淚的微笑,憂傷的幸福。


(以上材料來自網絡資源,出處各異,一並致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