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盛世 王者歸來

談天說地,縱觀世界風雲;指東道西,見證中華崛起。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中華崛起 的曆程。
正文

【原創】為什麽一定要修中俄石油管道?兼談中國的應急石油戰略

(2005-05-01 00:31:25) 下一個

為什麽一定要修中俄石油管道?兼談中國的應急石油戰略

王者歸來

這個題目很大,亦非本人專業,隻是隨便談談存在腦子裏許久的一些想法。

本人注意到中俄石油管道最近有了一些新的比較有趣的發展,似乎正在朝向對中國
有利的方向發展,但考慮到中俄石油管道的曲折和複雜過程,我們暫時還不可以樂
觀,因為目前的發展很有可能隻是俄羅斯在向日本要價,中國暫時隻能靜觀其變。


但不管過程多麽曲折,中俄石油管道一定要修。要談這個問題,首先談談中國的應
急石油戰略。按本人的理解,中國最可能的石油危機就是在未來一旦和美國發生衝
突美國對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的封鎖,所以中國的應急石油戰略也應該主要圍繞這情
況進行布局,而這種布局按本人理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短期原油儲備,即中國正在實施的沿海地區的儲油設施,按國內30-90天
的消耗建設,和平時期其主要目的是因應國際原油價格的浮動,隨時調整進口的數
量,並在石油供應出現問題時提供一定的緩衝空間。因為儲存成本和風險的問題,
儲存量不宜過大。但在戰時由於其位置多位於沿海地區,極易受到攻擊,所以這種
儲備隻適用於小規模的衝突。而在大規模衝突的情況下(尤其和美國的衝突),以下
的兩個層次的石油儲備就變得至關重要。

第二個層次是陸地石油運力儲備,主要包括通往國外石油來源地的石油管道,鐵路
的建設。主要針對一旦海上石油運輸受阻的情況,可以保證外部石油的輸入。目前
中哈石油管道進展順利,而中俄石油管道由於日本的介入而前景不明,目前根據原
有協議通過鐵路運輸。

第三個層次是應急地質石油儲備,用於一旦所有的海上和陸地石油運輸通道被切斷,
可以盡快進行開采,以備最低限度的戰備需求。這種儲備最好是在內陸地區交通相
對方便的地方,石油儲量相對不大,且易開采。中原油田(河南濮陽)就屬於這一類,
可惜已經開采完了。中哈石油管道建成以後,還可以在管道沿線附近進行勘探,以
便於將來往內地輸送。一旦確定為應急地質石油儲備,可根據需要進行適度基礎建
設。

以上三個層次中,第一和第三個層次是中國自己的事,不牽涉其他國家,所以比較
好辦。而第二個層次因為涉及其他國家,就比較複雜一些,但這一層次又至關重要,
其重要性可以說上一大篇。隻需設想一下,一旦海上石油運輸被切斷,沿海地區石
油開采設施被摧毀,如果不能保證陸地石油輸入,而單憑內地石油生產,頂多隻能
保證最低的戰備需求,這種仗恐怕很難打下去,頂多隻能多堅持一些時日。

在所有的陸地通道中,隻有中哈和中俄石油管道屬於直接將石油從源頭輸送到中國,
其他的方案雖然可以縮短運輸距離,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在戰時都無法保證石油
的運輸。比如擬議中的中緬管道需要先把石油通過印度洋海運到緬甸,依然無法解
決被海上封鎖的問題。

中哈石油管道的成功建設是一大幸事,尤其將來如果能夠和通往裏海的石油管線連
接,此線有可能成為中國一個長期而穩定的石油來源,其在和平時期的意義要比中
俄石油管道要大。但是作為戰時應急石油輸入通道,相對於中俄線其弱點則十分明
顯。一是管道太長,不便於保護,尤其目前美國軍力已經進入中亞的情況下;而且
哈薩克斯坦承受美國的壓力的能力無法和俄羅斯相比。所以作為應急石油輸送通道,
中俄管道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性。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俄羅斯不能保證運輸量的情況下,中國還不如保持目前的使用
鐵路運輸的方式。這種想法從純粹經濟的角度有一定道理,但從應對未來可能的中
美衝突,則顯得短視,這裏需要強調“儲備”二字。因為鐵路運輸能力有限,一旦
需要加大運輸量(需要俄羅斯配合),則遇到瓶頸。一旦管線建成,在和平時期可以
把目前通過鐵路運輸的石油轉到管道上來,從而把鐵路運力轉化為其他物資,為將
來增長的中俄貿易空出運力。而在戰時,空出的鐵路運力則可用於運輸戰備物資,
避免石油和其它戰備物資爭鐵路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該管道在戰時要比中哈石油管道安全得多,更加重了其作為應急石油
戰略的一部分的重大意義。正是因為其戰時的重大意義,日本才會不惜一切代價從
中作梗。在我看來,日本的目的根本就是想完全掐斷從俄羅斯輸往中國的石油,當
這一目的無法實現時,就會表現的缺少興趣,或者目前的消極態度本身就是想逼俄
羅斯中斷通往中國的管道。日本在乎的也許並不是有多少油能夠到達太平洋,而是
會不會修通往中國的管線。從這個意義上講,中俄之間的管道也一定要修。

說到這裏,我們不難理解中國為什麽一定要堅持修一條通往中國的支線。一旦這條
管線建成,加上建設中的中哈石油管道,中國在應急石油戰略布局中最重也是最難
的一環就算完成,在未來對美國的較量中底氣也就更足。可以肯定,一旦俄羅斯確
定並開工興建通往中國的支線,中國會立即開始國內的管線,隻要能把中俄的管線
連在一起,我們就取得了成功。

在中國目前的所有戰略布局中,石油布局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為石油布局是針對將
來和美國可能的衝突。在其它方麵,胡溫這種先布好局,再打交道的風格已經得到
充分表現。比如和印度之所以能夠簽署戰略夥伴關係的條約不能說和即將建成通車
的青藏鐵路沒有關係。近來網上關於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吃虧的說法很盛,對此
本人並不清楚。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中國利用青藏鐵路即將通車以及印度急需中國
在入常問題上的支持的機會,簽署邊界協議,應該是最好的機會。現在做不到的事
以前肯定做不到,以後也不大容易做得到。

再有,中國和印尼和菲律賓簽署協議也是在江南四艦正式服役以後,為穩定南沙做
的布局,另外也是為了反日入常做的準備。相比之下,中國和占南沙島嶼最多的越
南之間卻沒有任何動靜,恐怕對越南不是個好兆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