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縱觀世界風雲;指東道西,見證中華崛起。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中華崛起
的曆程。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原創】陳水扁在想什麽?
(2005-12-07 21:51:51)
下一個
非常高興看到東方時事解讀又出來了,就隨便說上幾句跑題的話。你如果常讀筆者的分析,就知道筆者最經常引用的觀點來自東方時事解讀。事實上,東方時事解讀也是筆者唯一佩服的時事評論,借一切機會為東方時事解獨作免費廣告也從來都是不遺餘力。
筆者佩服東方時事解讀當然是因為其眼光和深度加上客觀性,雖然和筆者一樣同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在談到日本右翼勢力和台獨時難免會帶上某種感情色彩,但其分析內容的客觀性是不容置疑的,這也是筆者努力追求的目標,以後的評論也會盡量消除原有的一點感情色彩。另外筆者以前也提到過,筆者對各種事件的看法和東方時事一致性很高,所以時不時會有網友提出筆者的觀點來自東方時事。最典型的就是那篇 《美國放狗咬人,中國亮出打狗棒,妙哉!》 一文,文中朝核是中國打狗棒的說法被多次質疑是抄自東方時事,為此筆者不得不一再澄清筆者在發布這篇文章時東方時事正在放春節長假,而東方時事開始評論朝核和釣魚島的關係是在筆者貼出該文一個星期以後的事,對此筆者有確絕證據。
既然我說我的觀點和東方時事基本一致,那麽有了東方時事,為什麽還要來看我的分析呢?這裏筆者給出幾點理由供你參考
首先,經過一年多幾乎全部閱讀每期東方時事解讀以後,筆者對東方時事會對什麽發表評論,不會對什麽發表評論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甚至對東方時事分析的具體內容也基本上判斷得八九不離十,所以筆者可以避開東方時事,對其它筆者認為重要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最典型的例子是連宋登陸時,筆者知道其分析重點是連宋登陸本身,筆者就著重分析扁李分裂這一議題,因為筆者認為從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來說,扁李分裂的意義絕對不在連宋登陸之下。事實是否真的這樣,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台海局勢未來的走向。另一個例子是六方會談以後,筆者知道東方時事將對達成協議本身和協議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所以著重分析了美國在六方會談作出讓步和卡特麗娜颶風的關係(詳情請看 《也談六方會談達成《共同文件》》 一文)。
其次,筆者和東方時事對具體事件分析的方式不一樣。東方時事注重對各種事件綜合起來進行橫向分析並附以縱向推理,筆者則正好相反,注重的是對某一議題進行縱向推理並把有關的橫向因素考慮進去。當然,筆者和東方時事的這一不同和筆者掌握的資訊沒有東方時事全麵有關,但客觀上筆者的分析前後連貫性更好,讀者也更容易對事件本身的發展過程有更好的了解。從另一個角度講,東方時事掌握的資訊太多並總想在單一議題上做到麵麵俱到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了一種累贅。時事分析的要點在於透過表麵現象分析事件本質,從各種繁雜的信息中歸納關鍵要點,麵麵俱到的後果就是讀者難以把握要點。
正因為筆者和東方時事在分析方式上的不同,在對時間上的把握方麵對東方時事具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讀東方時事的分析往往給人的感覺是隻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時間層次,而筆者單一議題上對過去的發展過程,和對未來形勢走向的分析都有近,中,遠期不同的時間層次。我們知道,對於越遠的事情,分析預測的可靠性就越差,就象天氣預報,明天的天氣預報你會很大程度上相信並據此作出準備,但十天以後的預報你就得考慮考慮進一步觀察。如果沒有時間上的遠近的概念,對事件預測的可靠性的判斷方麵就會出現偏差。
第三,筆者雖然和東方時事的觀點一致率很高,但並非完全一致。獨創性和客觀性是筆者進行時事分析所遵循的兩大原則,也是筆者為什麽一再強調筆者的所有的新觀點皆出自筆者之手,和東方時事無關。一方麵如上所述,筆者盡量避開東方時事分析可能的重點,如果看到東方時事已經作出評論而又和筆者一致的,筆者或者不再評論,必要時如果需要引用則指明是東方時事的觀點。如果遇到重要事件或者某一事件有重大進展,筆者雖然知道東方時事要作評論,也許會搶在東方時事的前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後來和東方時事雷同,則純屬巧合。筆者絕對不會在看到東方時事的評論後再發表類似的評論。換句話說,如果筆者和東方時事對同一事件發表相同的看法,或者筆者在前,或者至少筆者在發布這一觀點時尚未看到東方時事的評論。
既然大家都是獨創,完全一致也就不可能。對於不一致的地方,如果筆者認為有必要,會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看到底是什麽導致這種不一致,如果筆者的觀點被證明是錯誤的,筆者不會不好意思承認。
第四,筆者對東方時事具有靈活性上的優勢。首先,筆者是單打獨鬥,沒有商業和政治上的顧慮,寫東西可以單刀直入,不須拐彎抹角。再舉 《美國放狗咬人,中國亮出打狗棒,妙哉 》 一文為例,筆者可以單刀直入指明朝核就是中國對日本在釣魚島的挑釁亮出的打狗棒,反觀東方時事,則繞來繞去很長時間才暗示朝核和釣魚島的關係。再有,筆者有東西寫更新的速度就會快一點,沒東西寫就會慢下來,沒有必要為了更新而湊篇幅。本人倒不是在暗示東方時事在湊篇幅,我更願意相信東方時事可以有更多評論,但卻不得不限製篇幅,因為他們掌握的資訊多嗎。但我的原則是隻對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件進行評論,所以從我更新的速度上也許能夠判斷事件的緊急程度(這個不一定準確)。再有,東方時事動不動就放長假是個問題,本人則不存在這個問題,隻要能上網,本人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更新,形式和內容都不受限製。
回到本文正題,談論“綠營”的發展符合筆者先前避開東方時事的路線,但對東方時事剛剛出籠的評論需要談談個人看法,因為這和後麵對陳水扁的評論有關。
東方時事對馬英九看法負麵不是從今天起,筆者對此並無太大的異議,對馬英九的美國背景也有同感,但對於最新評論中對馬一負到底隻到08年以後感到吃驚。筆者倒不是認為馬英九不是那樣的人,而是認為馬英九要做什麽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他自己的意願,要知道隨風而動是政治人物最大的特點。如果陳水扁在台獨路上都被碰得頭破血流,作為統派統帥的馬英九能走到哪兒去?所以,判斷馬英九要采取什麽路線,首先要看台灣今後一段時間外部環境將如何發展,馬英九的個人傾向固然重要,但筆者認為至多隻是第二位的因素。
那麽台灣今後的外部環境是怎麽樣的呢?總體來說,台灣未來的走向被限製在兩個框架內,一個是兩岸關係框架,一個是台美(含日)關係框架。這兩個框架的交點是反獨(日本的走向有待觀察,但日本的影響有限)。之所以能有這個交電,反分裂法的實施是根本原因。反分裂法決定了台灣和大陸的關係最低也隻能是維持不統不獨的局麵。所以,台灣今後的走向取決於中美的全球博弈,就算中國在與美國的全球博弈中在其它地方都敗下陣來,中國對美國堅守的底線也必是阻止台灣獨立。但中美全球博弈的形勢決非那麽壞,可以說正朝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所以適應這種大趨勢,台海關係也必然由維持不獨不統的局麵向趨向統一的方向發展。筆者曾在 《台灣局勢觸底反彈,李登輝及台聯是目前唯一明確的空方 》 一文中批評對連宋登陸過於注重連宋談話細節的傾向,指出對於連宋登陸我們注重的是這件事的本身,而對具體事務性的東西沒有必要太過在意。東方時事在對馬英九的評論上似乎就太過於強調細節,而忽略了大環境對馬英九將來要采取什麽路線的影響。
再回到陳水扁,對於上麵所討論關於台灣大環境的發展他其實早就心中有數,這也是陳水扁決心要和李登輝劃清界限的原因(見 《淺析台灣政壇生態之演變》 和 《李登輝攜“深綠”以令水扁的曆史已告結束》 兩文)。陳水扁和李登輝決裂固然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考慮,但又何嚐不是在為民進黨的前途考慮。但民進黨由於曆史慣性的作用,要掉頭談何容易,畢竟民進黨內部不是每個人人都有陳水扁的眼光,更有人虎視眈眈要隨時向陳水扁發起攻擊。這次“三合一”選舉民進黨的失敗表麵上是由於一係列弊案,但本質上是反分裂法實施後台海大環境已經不容許民進黨炒作統獨議題,這也是陳水扁說胡錦濤“不簡單” 的原因(見 《民進黨正處於轉型期,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麵不會出現》 一文)。
陳水扁下一步要考慮的第一位的當然還是他個人的政治前途,而他個人的政治前途又和民進黨的前途緊緊連在一起,對民進黨前途什麽是正確的策略也隻有陳水扁最清楚。這個策略在扁李分裂上已經表現出來,那就是盡快洗脫他本人和民進黨身上的台獨標簽,把以台獨起家的政黨轉型為超然於統獨議題的以民生議題為主要訴求的政黨。
陳水扁在和李登輝翻臉後曾經受了黨內深“綠”板塊的瘋狂反撲,但國大選舉的結果宣告了反撲的失敗(見 《台灣國大選舉結果出來了,台灣政局也就暫告一段落 》 一文),陳水扁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但在從那以後直到這次選舉,陳水扁在說服民進黨內部放棄台獨訴求這方麵顯然沒有太大的進展,或許陳水扁對於民進黨轉型的必要性態度亦不一定堅決,抱有僥幸心理,希望在以後的選舉中還有炒作統獨議題的空間。陳水扁關於胡錦濤“不簡單”的評論也許正反應了陳水扁想繼續炒作統獨議題卻遭到失敗後的一種無奈心理的表現。
如果上次國大選舉擊退了深“綠”的反撲,並使陳水扁留下繼續保留統獨議題的僥幸心理,這次選舉的結果則正好相反,一方麵,新一輪深“綠”的反撲將不可避免,呂秀蓮被推舉為臨時黨主席就證明了民進黨內因選舉失敗綠硬的反撲已經開始;但另一方麵,陳水扁也很清楚,民進黨如不盡快洗拖台獨標簽,前途則更為暗淡。這兩方麵的後果使陳水扁將會陷入比上次國大選舉前麵臨的更大的困境,民進黨內 “去獨”和“趨獨”的爭鬥將會異常激烈並可能引發民進黨的分裂。無論如何,統獨由台灣議題變為民進黨議題對中國都是一件好事,如果陳水扁能更上一層樓領導民進黨順利實現轉型則是錦上添花。
如果陳水扁不能帶領民進黨在其剩下的三年任期裏實現轉型,他將麵臨艱難選擇。無論留在“綠”營還是選擇和台獨劃清界限對他本人來說都有利有弊,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的同時卻要得罪另一部分人。所以,最好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再次擊退深”綠”的反撲並率領民進黨順利轉型。這樣在兩岸和解以後,陳水扁在兩岸交流中必有一席之地。
綜上所述,對於馬英九我們沒有必要老盯著他的負麵的東西,對陳水扁則要發掘其身上的正麵因素,這對兩岸的和解絕對是有利的。
王者歸來 (200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