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牛的記憶

(2016-01-17 12:00:59) 下一個

牛的記憶

朱雨心

 

 

小時候去食堂的路邊有一片水田。時常可以看到農民在田裏勞動,有時是耕地,有時是插秧,有時是耘田,有時是收割。那時覺得很好玩,常常站在那裏看半天。幾十年過去了,偏偏有一件事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那是一個夏天“雙搶”的時候。

 

浙江一帶的農民以前都是種單季稻,也就是一年種一茬水稻。春天種,秋天收。後來改種雙季稻,也就是一年種兩茬水稻。第一茬是春天種,夏天收,稱為“早稻”。然後緊接著再種一茬水稻,在晚秋的時候收,稱為“晚稻”。如果每茬的產量與原來單季稻一樣,那麽,種雙季稻的產量就是種單季稻的兩倍。實際上,雙季稻的每一季產量都要比單季稻低一些,所以,雙季加起來沒有單季稻的兩倍,但是,還是比單季稻多。這對於人多地少的中國是有意義的。可是,種雙季稻比種單季稻辛苦的多,遠遠不止辛苦兩倍。

 

本來種單季稻,在季節上是綽綽有餘。而種雙季稻在季節上非常的緊。早稻在四月份種。所以,三月份就要下田耕地、耙平,那時田裏水還很冷,類似的,晚稻在十一月收,有時田裏的水都結冰了。最苦的,是七、八月份的夏天,要收割早稻,然後趕緊種晚稻。晚稻若是種遲了,如果晚稻開花的時候天氣已經太冷了,那麽這個晚稻就白種了,至少也是顯著影響產量。所以要搶收、搶種,簡稱“雙搶”。那時,天氣非常熱,勞動強度又特別大,時間又非常緊,苦不堪言,就連牛也不堪重負。

 

那個夏天“雙搶”的時候,一個農民趕著一頭水牛在田裏耕地。那頭牛大概實在是太累了,有點不肯走,那個農民在後麵拿著一根竹梢不時地抽打。田邊的路上站了不少人看。幾個女人(估計是“馬列主義太太”這一類的人,自認特別有正義感)看了不忍心那頭牛,就在那裏罵那個農民:對牛那麽凶狠,牛都要累死了,也不讓牛歇一歇,還要打它,……。那時候的農民,都還比較老實,自認低人一等,被城裏人罵了也不敢頂嘴,隻有更狠很地打牛出氣。那頭牛真是可憐呀!

 

我現在認為:浙江一帶農民養牛確實有一個大問題。這個水牛一年之中就是耕地,勞動的天數加起來不會超過三十天。除此之外,一年到頭,牛什麽事也不幹。這有兩方麵的問題。其一,牛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太浪費。其二,牛平時沒有鍛煉,一用就是幹重活,身體不適應。所以,應該盡量讓牛在平時也幹些活,例如,平時可以用來馱物、拉車、拉磨、舂米、抽水、等等。現在許多活用不到牛了,但是,還是有些活可以讓牛做。盡量安排牛平時做些適當強度的勞動,隻要不過重,對牛不但沒有害處,反而有利於牛的健康。這樣能讓牛保持一身強健的肌肉,農忙時耕地,牛就不會太累。

 

朱雨心   1/17/2016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46233785_0_1.html

朱雨心的文學城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464/all.html

朱雨心的凱迪博客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550395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