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朱雨心:三峽船閘的挖潛後記

(2014-05-26 18:38:37) 下一個
三峽船閘的挖潛後記
朱雨心
(後記在後)

我早就說過:其實,我對技術問題的興趣遠遠超過政治問題。但是,技術問題常常有重大利益在其中,不便公開談,否則,我就成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活雷鋒”了。氣象問題,是公益性的技術問題,倒是不妨公開討論。所以,以前我談過幾次與氣象有關的技術問題。
最近看到消息說:交通部稱:通過三峽船閘的貨運量,已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三峽船閘已經處於飽和運行狀態,三峽船閘挖潛空間有限。但是,我認為挖潛空間還很大。嚴格講,這個不是公益性的技術問題,應該要收費谘詢。我就姑且做一次“活雷鋒”,公開提一個方案。
這個挖潛方案,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標準框架,閘外編組,外部牽引,高速過閘。
用一個長方形的金屬框架,尺寸與船閘閘室的大致相當,稍微小一點,可以很方便地通過船閘。框架有浮體,能夠浮在水麵上。框架在水下沒有什麽結構。在水麵上,框架四周有許多直立的桁架,與一層、或數層水平的桁架。具體的,可以有多種設計,無非是維持結構穩定,並提供讓船舶係留、固定的依托。要過閘的船,都在閘外在框架內編組,並係留、固定在框架上。也就是說,在閘外,用框架把許多分散的船編組、固定成了一個標準尺寸的“大船”。然後,這個“大船”由其中的一艘或幾艘船的動力驅動駛向船閘。接近船閘時,再改為外部纜繩牽引。在一級一級閘室中移動時,都是用外部纜繩牽引。最後出閘時,再改為其中的一艘或幾艘船的動力驅動。離開船閘後,“大船”再分解成個體小船。可以在船閘的上、下遊兩頭,設置許多編組的泊位,也就是許多框架,以及係留框架的裝置,如,立柱等。許多船同時編組。在閘外編組,時間比較從容,比較容易編組的比較緊湊,提高利用率。編組好的“大船”順序排隊過閘。如此,可以大大提高過閘的速度。
框架的兩側,可以裝些橡膠輪,以幫助框架在船閘內運動時導向、以及避免框架直接碰撞。框架的兩頭,可以象門一樣打開,讓船舶出入。但是,框架兩側間沒有其它結構聯係。否則,框架的結構就太複雜。因為,框架兩側間的結構,都必須要高於船舶的最高高度,低於船舶的最深的深度。這很不方便。所以,框架兩側間最好沒任何結構聯係。這樣,框架兩頭的門就不能隨意打開,否則,框架無法維持穩定。這個困難,要靠編組的泊位的設計來解決,要框架兩側都能在泊位上固定,然後才開門。無論是編組,還是解散,都是隻需要開一頭的門。所以,泊位上隻需要每側有一根立柱,固定要開門的那一頭的兩側就可以了。
朱雨心 2014年5月23日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討論:280米長的框架,若兩側邊間沒有結構聯係,框架剛性必然不足,必須把兩側邊做的比較厚。如此,結構必然笨重,還占用較多的空間。所以,不如兩側邊間有結構聯係更好,也就是加上底部與頂部。這樣,這個框架就變得象個籠子。雖然看上去比較誇張,但是,實際上結構穩固,簡單易行,兩側邊可以做的比較薄。到底哪種方案最好,要具體定量計算。
後記:目前,每一級船閘耗時約40分鍾,包括船進、出閘室的時間,閘門開、閉的時間,以及閘室充水、泄水的時間。變數比較大的是船進、出閘室的時間。而閘門開、閉的時間,以及閘室充水、泄水的時間,基本上取決於設計。
如果我們采用上麵所說的標準框架,閘外編組的方案,那麽船進、出閘室的時間,也可以完全地控製起來,有利於船閘的自動、高速運行。三峽船閘的閘室每個長280米。如果船以平均10公裏/時的速度進、出閘室,那麽,進、出閘室各需1.7分鍾。可以在每個閘室間設置牽引機構,牽引“大船”進、出閘室。共需設置五套牽引機構。具體的,可以用多種方案。沒有技術障礙。那麽,進、出閘室共耗時3.5分鍾。牽引機構采用勻加速-勻減速的方式運行。當然,也可以以更高的速度運行,例如20公裏/時。但是,要避免過高速度所引起的水流對閘門的衝擊。必要時,也可以設置些消能、緩衝機構。
目前,閘門開、閉的時間共約8分鍾。閘門開、閉的時間,取決於閘門的自重、水的阻力、閘門的結構強度、以及閘門開、閉機構的驅動力。增加開、閉機構的驅動力是很容辦到的。但是,在使用現有閘門的前提下,這個驅動力受限於閘門的結構強度。可以考慮:采取措施,減小水的阻力,以在現有條件下提高閘門開、閉的速度。這個應該是有些辦法的。進一步的措施,可以考慮:在門上適當的位置設置第二驅動杆,相應地增加門的剛性與強度,優化驅動機構的控製。目標:將閘門開、閉的時間縮短到共約2分鍾,即,開、閉時間各1分鍾。
目前,閘室充水、泄水的時間大約共是25分鍾。這個時間可以大大縮短。可以考慮:增設充水、泄水的通道,提高閥門開關速度,甚至,增設軸流泵,以提高流速。應該要通過對閥門開關的優化、自動控製來防止船閘超灌超泄的問題,而不是通過簡單地降低流速、降低閥門開關速度來防止船閘超灌超泄的問題。這些,技術上都沒有不可克服的障礙。目標:將閘門充水、泄水的時間縮短到共約10分鍾,即,充水、泄水時間各5分鍾。
上麵所說的標準框架的采用,極大地提高了船在閘室中的穩定與安全,為采用更快的充水、泄水速度,更快的閘門開、閉速度,創造了條件。
這樣,每一級船閘耗時約10分鍾,五級船閘共耗時約50分鍾,縮短到現在所需時間的四分之一。或者說,提高通過能力到現有的四倍。
朱雨心 2014年5月26日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asastar 回複 悄悄話 應該可行。坐船過三峽的時候發現船進閘組織的不好,挺耽誤時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