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的戰歌 ——華裔在美國的生存現狀解讀
(2011-02-11 20:51:47)
下一個
華裔的戰歌——華裔在美國的生存現狀解讀
汪 翔
對於華裔在美國的生存現狀,根據我二十年來在美國的經曆,感覺有些有趣的特點:
第一:人口數量上主要由三大塊組成:移民、“偷渡”方式“進入”的,這一塊的教育程度普遍性的偏低,但人數規模不小,主要來自南方沿海。而且,還有很多“黑戶口”存在,這是未來華裔人口快速增長的後備軍。他們的職業主要以餐飲和類似的藍領工作為主。即使是擁有自己的企業,很多人由於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主要還是徘徊在維持生計的水平。
再一塊就是比較早來美國的“老華僑”的後代(早期勞工的後代),他們之中的很多人也由於文化水平較低而很難有向上“遊”的機會。這部分的人數規模估計不是很大。
比較大的一塊,則是在最近幾十年通過留學方式進入美國的知識分子。最早的是來自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的華裔留學生,其後就是大批的來自大陸的“新移民”。這批人的特點(優勢)是知識和教育,擁有“技能”,所以,他們在美國的生活水平不錯,即使是來美的時間不是很長。今天,你在美國各個富有的郊區看到的那些帶著孩子,說著有很重口語的“外國佬”華裔,主要就是這批人。
他們就是下麵的報道中所說的收入比較高的“第一點五代”華裔——他們在美國獲得了更深入的教育,並且通過這些教育獲得了謀生的技能,得以在美國的富裕區立腳。他們能夠有這樣好的生活環境,主要還是得益於他們在美國獲得的“技能”熟練,而這種技能熟練“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是得益於他們在國內所獲得的“基礎教育”。
這是不是就說明國內的基礎教育很好?我看也不一定。國內的教育程序幫助篩選了這批人,給了他們繼續深造自己的能力,這點是肯定的。國內的“高檔”教育對於在美國的謀生,沒有多少幫助,是不能夠也不可以簡單的以國情不同來掩蓋國內教育水平低下現狀的,除非你是想自欺欺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低下,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製約,必然是一個硬傷。
第二,在美國的第二代、第三代,進入職場的,多數還是“老華僑”,那些教育水準比較弱的人的後裔。以他們後裔的收入來預測和比較這批“新興”的“留學生”華裔後代的收入潛力,是一種誤導和誤讀。就此斷定“第1.5代”就是最優秀的,我覺得有點井底之蛙的意淫之嫌。
這批以教育起家和靠教育資本在美國打天下的華裔後代(第二代)的真正具有規模的發力,還需要時間。目前已經做出比較大成績的“第二代、第三代”,多數也是早期的知識分子的子女。我們的後代必將比我們這樣的“1.5代”優秀,這是必然的。
他們也會很勤奮,而且,他們直接在美國接受教育,節省了很多沒必要的時間浪費,也少了很多在大陸和台灣那樣的教育環境不得不麵對的心靈虐待。那種來自“愛”的摧殘,不知道消滅了多少有前途的小苗的未來。
有點讓我覺得悲哀的是:在美國的華裔之中,沒有出現大量的優秀華裔——來自文化水平低下的第一代華裔家庭。像國務卿希拉裏,微軟CEO鮑爾默,為AIG打下天下的格林伯格那樣的猶太人能夠做到的,在華裔這一塊看來沒有做到。這是不是說,中國傳統的進入骨髓的對文化教育的重視,還主要是來自受過教育的父母?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傳統”的“含金量”,似乎就遠不如猶太裔了。
第三,由於第一桶“金”是教育,習慣性的,這些“留學生”華裔,主要的還是安於做雇員,很少有人敢(願意)冒險自立。即使是有心也有力的人,很多也被那些“優秀的”站在背後的“領導”給規勸住而不敢冒險了。中國“精英”的強勢和霸道,是不是一種教育的失敗?如果教育造就的“應該是”霸道的自負的話。
這就是為什麽,數據看到的華裔的創業簇的收入不是很高的原因:那些創業者主要還是那些沒有文化的華裔,他們主要以開中餐館和超市為生。這很可能就是為什麽,即使在未來,華裔也很難超越猶太裔的重要一點(命傷)。沒有風險,自然就不可能有超越平均的回報,這已經是被一再證明的事實了。這種格局肯定會慢慢的被改變,大量的下一代在看到他人創業所獲得的巨大回報之後,會在“貪婪”之心的誘惑之下,像小馬過河似的,前赴後繼。從政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人願意去試,如果沒有失敗者,怎麽可能有獲得巨大成功的王者?
敢於麵對失敗,才有資格來談論可能的成功。華裔們,你們有沒有給你們的孩子注入這樣的“基因”,有意識地為他們培養這樣的習慣?
第四,中國式的對子女教育的重視,既是好事,也是壞事。最近的“虎媽”故事,讓美國不少人對於“中國式”的子女教育興趣濃濃。但是,就我所接觸的,我感覺不到羨慕。再者,“虎媽媽”似乎也不是真正的“中國媽媽”,對於中國文化的把握,似乎也不是很到位。她的很多極端的教育方式,給予我的是女人的強勢和咄咄逼人、不講道理。
中國“優秀”女人的自負和霸道,她,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代表!何必呢!必要嗎?這種霸道,到底是在說明你的智慧,還是在證明你的被扭曲?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父母的強勢,威逼子女為全A玩命,犧牲的充其量隻是一兩個原本更有潛力的孩子。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所有家庭的父母都這樣,為了培養一代代“A”孩子,給這個國家帶來的恐怕就不是什麽好的結果了。
如果沒有父母的寬容和對“A”的藐視,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戴爾和微軟。如果巴菲特的父母讓他覺得自己永遠不會“good enough”,不可能有他很早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一再嚐試“歪門邪道”的機會,自然就不會有今天的巴菲特老人了。
那麽,在製造業已經沒有競爭優勢的今天,美國又能夠靠什麽來繼續領導天下呢?一個國家要想持續的強大,必須要有一種環境和機製來鼓勵人們的冒險(承擔風險)熱情:冒險成功的回報巨大,失敗的結果不會是讓人無法接受。
再說,按照正態分布理論,人不可能是清一色的“會讀書”的種類。為什麽非得逼迫每個孩子為了分數而分數呢?即使在國內考入北大、清華的學子,很多人最終也不如那些在同一個行當玩耍的更“低一級”的同齡畢業生,難道不能夠讓很多人醒悟嗎?
第五,中國的強大是不是讓華裔腰板直起來的主要原因?我看未必。在心理上,在無形之中,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這批在美國獲得很好教育的“留學生”華裔,提供了很多新的機會,這是事實。他們的老板們想從中國或者通過中國獲得更好的利潤,自然就會感覺到這些對中國情況熟悉的華裔的價值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悲哀)。
但是,如果這些人依然隻是一幫沒日沒夜靠著一家小小的中餐館不死不活活下去的“華裔”,中國的富強對你在美國的生存能夠有多大的幫助?當你站在新澤西一個裝有厚厚的防彈玻璃的中餐館外賣店櫃台後麵,接受老板因為你不知道“賣飯”就是”My Friend”,而奚落你英文水平太差,而不得不繼續為了一個月八百元的薪水含淚幹下去的時候,“母親”的強大對你又能夠有多大的安慰?我看未必很大。
那些老喜歡高喊:祖國的強大讓我們站起來的海外華裔,讓我覺得既可憐又可悲。他們可憐,是因為那是來自他們內心深處的呼喊——期待。他們可悲,那是因為,很多時候他如此高喊,也隻是為了獲得來自他的聽眾的幾句“有價值”的好評。對我而言,他們的悲哀還不完全是來自他們自己(來自哪裏?讀者自己去分析)。
你的未來在你自己手裏,中國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一位華裔的父母,你才是你自己的上帝。當你在美國因為失業而無錢供房貸時,你麵對的一樣是眼淚和傷感。當你在美國生存困難時,你一樣會發現,祖國給你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也隻是一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安慰劑。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在美國生存困難的留學生,回國之後“才”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的“原因”——實際上,最終還是你自己將自己遺棄了,或者說,是你所接受的教育訓練將你給害了。
附錄一: 美華裔人口調研:增至364萬 收入高於全美平均水平 中新社
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與馬裏蘭大學美籍亞裔中心10日聯合發布的“2011年美國華裔人口動態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美國華裔人口達到363.9萬,占美國總人口的1.2%,占美國亞裔人口的比重達到22.2%,比2000年增加33.3%。
這份報告以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統計數據為基礎,涉及華裔人口、教育、就業、收入、通婚等諸多方麵,是迄今針對美國華裔最新、最全麵、最詳細的一份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35.9%的美國華裔出生在美國,64.1%是在海外出生的。其中,在美國出生的華裔中有約一半出生在加州和紐約;而在海外出生的美國華裔中有六成來自中國大陸,一成六來自台灣,近一成來自香港和澳門,此外還有一成六來自除上述地區之外的海外其他國家。
從收入水平看,華裔美國人的家庭收入、人均收入、工資收入水平高於美國平均水平。但在同等受教育程度下,華裔美國人要比非西班牙裔白人的工資收入少5000到15000美元。
從受教育程度看,51.8%的25歲以上華裔接受過高等教育,這一比例幾乎是全美平均水平(26.4%)的兩倍。但同時,華裔人口中高中以下學曆占到18.7%,也高於全美平均水平(15.4%)。
從職業來看,華裔主要從事醫療保健、餐飲服務、製造業、科學研究等行業。82.4%的華裔在私人部門工作,14.1%在政府部門工作。其中有57.2%的華裔美國人在管理領域、專業領域和其他相關領域就業,這一數字高於平均的32.4%。他們從事的“白領”工作包括軟件開發、經理、管理人才、會計以及審計員。其他的華裔美國人則從事廚師、服務員、收銀員、紡織工人等“藍領”工作。
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告訴記者,華裔人口在十年後可能超越猶太裔成為美國第三大少數族裔,華裔在政壇的影響力也會隨之越來越大。不過,他也承認,由於人口總體比例仍偏小、語言能力不足以及受美國曆史上歧視華裔的“排華法案”的影響,華裔參政熱情仍偏低。馬裏蘭大學美籍亞裔中心主任品川肇表示,華裔在美國已有了首位市長、首位眾議員等,相信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華人參與政治的熱情會不斷提高。
附錄二:美國迄今最全麵華裔狀況報告出爐 呈現四大特點 人民網
全美華人究竟有多少?2011年2月10日,在美國國家記者中心,由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NCCA)和馬裏蘭大學美籍亞裔中心聯合推出的《2011年全美華人人口動態研究報告》,首席提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數字。根據可獲得的2009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美華裔(以下簡稱華裔)總數為3638582,占美國總人口的12%,是美國最大的亞裔群體。幾乎四個亞裔中,即有一個華裔。
迄今最全麵的華裔狀況報告
該報告以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為基礎,涵蓋華裔數量、收入、教育、婚姻、就業等各種數據,是迄今為止關於華裔美國人的最全麵的報告。
長期以來,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美國人數量很少,40年前,亞裔隻占全美人口的1%,因而不受重視。聯邦政府人口普查的數據,隻將非西裔美國白人(以下簡稱白人)、非裔及西裔美國人作為整體加以研究。在過去的20年裏,亞裔數量迅速增長,已占到全美人口的5.5%多,在2000年至2009年間,華裔數量增加33.3%。按照目前速度,一旦2010年人口普查據出台,華裔數量將超過400萬。
NCCA主席薛海培表示,很少美國人知道這一點。NCCA從今年開始,將定期發布關於華裔狀況的調查報告,未來,該報告不僅將包括聯邦人口普查中的硬性數據,還將包括華裔對一些敏感問題的看法,從中發現華人社會變化的曲線。
負責數據分析整理的馬裏蘭大學美籍亞裔研究中心主任品川肇教授認為這一報告具有重要意義。21世紀第一個10年裏,華人無論是數量還是影響力都發生了居大變化,同時也是中國崛起為世界大國的時期。華人作為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不僅對美國社會,而且對美中關係,都有重要影響,其呈現的各種特點值得進一步分析研究。
半數華人居住在紐約和加州
該報告認為,華人在新世紀呈現四大特點。
一為多樣性,華人並非一個同質的群體,內部存在很在差異,包括來源地,是否歸化,通婚等方麵。
二是集中性,華人在居住、教育、職業等方麵呈現出明顯的集中性。51.4%的華裔美國人住在紐約、洛杉磯等五個大都會城市的郊區。在過去的20年裏,越來越多的華裔不再居住在傳統的中國城,而與其他亞裔群體住在郊區富裕的“亞洲城”中。全美共有7000所大學,90%擁有大學及以上文憑的華人集中畢業於其中300所大學。
三是兩重性,在許多社會和經濟特點上,華人呈現出雙模式。在就業上,一方麵華人從事管理、軟件開發、醫療、財會、審計等專業性強的高級白領工作的有很高比例,另一方麵,亦有很多從事廚師、服務員等低收入藍領工作。這種就業兩重性在其他亞裔中則不明顯。全國範圍內,華人家庭中際收入居於較高水平,同時,華人的貧困率為9.6%,高於白人8.1%的貧困率。25歲以上華人擁有大學以上文憑的比例為51.8%,是美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同時,華人未獲得高中文憑的比例為18.7%,高於美國平均水平15.4%。
四是教育回報率低。華人普遍重視教育,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量時間及精力。但數據顯示,華人花在人力資本上的投入回報率低於美國平均水平和白人。數據顯示,同等學曆下,華裔男性比白人要低5000至1.5萬美元。如獲得碩士以上學曆的華人男性,平均收入為85805美元,而白人男性為86316美元。數據雖然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華人女性比同等學曆白人女性教育回報率高,但品川肇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認為,華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刻苦,是其回報率的根本原因。但研究顯示,華人女性主要是在職業生涯的前期回報高,35歲以後,由於家庭、文化的考慮以及種族及性別歧視因素,華人女性的回報率明顯降低。
一點五代華人收入最高
該報告的一些結論,與長期以來人們對華人的認知並不吻合。
隨著華人在美國社會的立足,應是一代更比一代強,但數據顯示,事實並非如此。該報告將華人分為第一代、一點五代和第二代及以上三大類。其中第一代為完全在美國以外受教育的華人,比例為16.1%,第二代及以上為美國出生的華人,占36%,一點五代界於兩者中間,非美國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國完成,比例為47.9%。報告顯示,三大類中,第一點五代不僅人數最高,而且收入高於第二代及以上華人。這種並非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現象同樣存在於其他亞裔群體。華人喜歡建立小企業(在美國指雇傭人數在500人以下的企業),這是美國人眼中的又一華人形象。但數據顯示,華人自我創業的比例隻有5.9%,和其他族群沒有區別,而在第二代及以上的華人中, 自我創業的比例隻有4.1%,低於其他族群。
華人在美國高校中獲得博士學位比例最高。事實是印度裔美國人比例略高。
華人參政意識有望提高
盡管華人中出現了市長、眾議員、參議員,但數據顯示,華人擔任公職的意願並不強。從就業取向上看,82.4%的華人在私營部門工作,而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僅為14.1%。品川肇認為,華人加入美國籍的比例在亞裔美國人中居第三高,公民數量的增多,必然轉化為投票率的增高。他相信未來華人擔任政府公職及從事社區服務的熱情會不斷提高。薛海培認為,華人在未來10年有望超越猶太裔成為美國第三大少數族裔,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將隨之增大。
中國經濟的崛起,是否對在美華人的流向產生影響?薛海培均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返回中國的華人數量在增加,但來美國的華人數量也在增加,來美留學的華人學生年齡趨小,顯示出許多中國人對美國教育價值的認可。同時,來美國投資的華人亦增多,這是過去所罕見的。
品川肇認為,華人絕大多數具有雙語優勢,78.6%的華人在家說一種以上的語言。越來越多的華人利用這種語言及其他優勢,穿梭於美中兩國間,成為“跨國人”,不僅自身受益,也有利於美中關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