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紫雲說詞】《謝池春》--- 新春頌

(2016-06-13 14:31:31) 下一個

3:30 New Lands 來自秋爽齋

 

(來源:網絡)

 

 

《謝池春》——新春頌

文:紫雲

 

北國催梅,巧借朔風吹坼。

報新春、花開玉魄。

江南新柳,剪西湖阡陌。

飲屠蘇,對杯邀客。

 

金猴叱吒,正道駕轅行疾。

送桃符、金甌大吉。

羊毫多彩,取留如椽筆。

寫乾坤,朗空清冊。

 

在送走羊年、迎來猴年的時候,詞中一定要帶有其標誌性的意義,那就是羊和猴。其羊,我想取其羊毫為椽筆,為2015年中的清廉執法留下一筆精彩,並寄希望這一筆繼續在金猴的奮力下發揚光大。所以我首先想到了“筆”,和“椽筆”。普通毛筆,羊毫狼毫並用,取其堅和柔,世事不正是如此,當堅則堅,當柔則柔,猶當堅柔並之。

 

選擇了詞牌《謝池春》,有了春字,況且還是仄韻,“椽筆”二字可以用作韻腳了,我更寄希望於這個“椽筆”可以作為此詞的“詞眼”。“筆”字入聲屬四質,在詞韻中和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通用,是個大家族,不愁沒有韻腳可選。

 

《謝池春》六十六字,雙調,仄韻,又名《賣花聲》、《風中柳、《風中柳令》、《玉蓮花》、《怕春歸》等,細讀沒有發現與新春有關,也不計較了。此詞牌句子長短不一,無字數相等的上下句,所以不用考慮對仗;通篇皆短句接長句,正好構成一個意境的鋪墊和接續,一鋪一續,比較容易掌握。

 

起句“北國催梅,巧借朔風吹坼。”,“吹坼”二字是我還比較喜歡的一個開場句。試想,身處冰天雪地的北方,早春依舊是天地茫茫,那裏去尋得鮮花翠柳。何以催梅?朔風也!何來之梅?雪花也!這就富有啦!哪棵樹上不開梅!一個“吹坼”最能表現朔風中雪落枝頭的陣勢。何況“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以雪喻梅,梅也不太委屈吧。

 

“玉魄”,借喻,既是梅花之魄,也是白雪之魄。接句以江南代故土,是相比較,也是相連接。華人的大節日,祖國內外,江南北域,不同的景致,卻是同樣的心情。此時的作者,不是舉杯,而是對杯,是默默的思念,是北國對江南的“邀客”,是遊子對故人的“邀客”。

 

轉折句“金猴叱吒”,這是形象地形容金猴趕來的路上,春節之前。金猴翻個筋鬥即可,何以用得上“駕轅”?接句就有了解釋:“送桃符、金甌大吉”,以金甌我們的故土、我們的家園。

 

結句兩組是新年祝願。“羊毫多彩,取留如椽筆。”羊年盡管問題很多,但在曆史上是不可否認地多姿多彩,讓這氣勢磅礴的“椽筆”繼續它的曆史使命,寫一個河山乾坤的澄清吧。

 

小結:

1,本詞取意:在欣賞雪域之美的同時,遙思故國江南柳煙春曉,兩個場地,兩種風景,看起來混亂,在上片結句用了一個“對杯邀客”,是否可以拉近距離感?當然這隻是我的用意。

 

2,元陸輔之曾說:“對句好可得,起句好難得”。這說明起句的重要。一般作者多用“漸引”的起法,要做到“筆未到而氣已吞”的境界,誠如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氣勢磅礴和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纏綿千古。

 

本詞《謝池春》試圖以“巧借朔風吹坼”之“巧”和“吹坼”之剛烈霸氣,以顯大氣灑脫,不置可否帶得出一點陣勢出來。

 

(來源: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