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二八行情並非頂部特有

(2014-12-07 22:25:38) 下一個

二八行情並非頂部特有

  對於二八行情,市場上的多數投資者印象多是 “中小股借權重股拉升出貨”,這一印象主要源自於2006年~2007年那輪超級大牛市尾聲時的市場表現。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滬指最終漲到6124點,但在這一過程中上漲個股並不多,這是一個極致的二八行情,市場陷入了隻賺指數不賺錢的恐懼,有色金屬、金融、鋼鐵等所有的權重股集體被吹上天,市場最終也由此到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當年那波牛市相關數據後發現,二八行情並非隻屬於牛尾,在牛市的初中期也曾出現過長時間的二八現象。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上證指數從998點漲到1160點,漲幅約15%,三分之二的個股出現上漲,股改行情是當時的主線。

  2006年1月4日~2006年6月30日,滬指從1160點漲到1672點,漲幅約44.02%,有色行情開始,在此期間,滬深300漲87%,市場首度出現普漲格局越發開始明顯,資金開始流向藍籌股。

  2006年7月3日~2006年12月29日,滬指從1672點漲到2675點,漲幅約60%,而中小板指數僅上漲10.6%,這是明顯的二八行情。在這一期間,大盤權重股成為領頭羊,其中又以金融和地產股為絕對龍頭,尤其是地產在萬科、保利地產以及金融街的帶領下迭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2月29日~2007年5月29日,在此期間,指數與中小板市值攜手同漲,二八行情消失,市場再度回歸了普漲格局。板塊方麵“百花齊放”,低價股和題材股表現此起彼伏、有色金屬等熱點開始活躍,地產再現“英雄本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