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你總得做點什麽--08春節回國記實之四

(2008-05-09 14:22:01) 下一個


這次回國正值春節,見了幾位老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天,說起了過去的人和事。這些朋友都在上海輕工一家頗大型的公司共事過,該公司曾經為中國輕工業的發展作過不小的貢獻,有過自己輝煌的曆史。


我們上海輕工業局有三大產品,過去叫做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我對這三大件的生產廠家比較熟悉。我在其中之一的工廠工作過多年,出國前又曾借調過局裏工作過六年,這三大件的生產廠家經常去。






圖一:老布什曾與夫人騎著上海永久自行車在北京天安門前。




當年永久自行車廠曾經為“五個最”而驕傲:產量最大,品種最多,質量最好,成本最低,利潤最高。一直雄居全國自行車行業首位,五、六十年代人們為擁有一輛永久自行車而自豪;七十年代錳鋼13型又開創了自行車產業的局麵。這次我回國,路過昔日永久廠的舊址。那裏已經變成了一片住宅區,高樓林立。廠子遷到浦東,隻生產電機自行車。





圖二:這是上海自行車三廠的鳳凰牌商標





一九五八年上海的報紙登了一篇長篇報道:“草窩裏飛出了金鳳凰”,說得就是這個鳳凰牌自行車。七十年代後至八十年代鳳凰自行車在大多數指標上都超越了永久自行車;鳳凰的錳鋼14型大可與永久13型媲美。這個廠率先在輕工行業引進了美國HP計算機管理係統。據說,現在鳳凰的牌子已經沒有了,廠子也解體了。真是可惜,五十多年來,這許多人創出來的品牌呀,就這麽沒了?!


還有就是縫紉機公司。上海比較有名的是蝴蝶牌(曾經一時改名為無敵牌)、飛人牌。其中協昌縫紉機廠(也就是上海縫紉機二廠)的蝴蝶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成了搶手貨。





圖三:這是我家六四年買的無敵(蝴蝶牌)縫紉機



你看我們家的六四年買的這架縫紉機,四十四年過去了,那電鍍件還是光彩照人,那拷漆依然錚亮發光,那商標竟無點滴剝落。


再有一大件就是上海牌手表。上海手表廠生產的上海牌手表也曾叱吒風雲國內消費品市場幾十年。我七十年代初在部隊時,許多新提幹的人發的第一筆薪餉就用來買一塊上海牌手表。





圖四:上海牌手表



上海手表廠在上海虹口區的榆林路,由於廠房狹小、麵積有限,而生產發展,市場需求擴大,就在曬台上、閣樓上、過道裏,搭起了一間一間小屋子,裏麵擠進了一個個的生產班組,上海人謂之:“螺絲殼裏作道場”。就在這麽個簡陋的條件下,他們竟然生產出了有世界等級的手表。我記得我七十代中期在單位裏發生了一件事:一位家境較好的同事在洗澡時突然發現自己的上海牌手表不見了,隨即向保衛科報案。保衛科立即派了三位幹事,封鎖了洗澡堂。並在所有在場人員自願的情況下,逐一搜身。結果在那人自己的更衣箱的角落裏發現了那隻在當時是相當珍貴的東西。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由於國外電子表的衝擊,手表廠也顯得不是很景氣。但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上海牌手表廠的“手表“貴族”──機殼是l8K玫瑰金,表麵表殼上共鑲有227顆天然鑽,機芯采用經典陀飛輪,表帶是鱷魚皮。這款上海牌手表標價15萬元,限量20塊。還有一款軌道式雙陀飛輪金表,首次在國內展此前在香港曾拍出50萬元的高價。” (日期:2007-12-29 作者: 來源:新民晚報)。但願上海手表廠能重振昔日雄風。



我的這位朋友就曾在以上提到的三大件公司的其中一個公司工作。由於市場的轉型,產品結構的調整,公司逐步收縮,雖然還是上市公司,但隻是在進行資產調整的遊戲。公司裏的人員也所剩無幾,有一位曾在公司任辦公室主任的朋友依然留守在那裏。



他每日還是去公司上班。到了辦公室後,一張報紙一杯茶,清清淡淡,平平常常打發日子。聽到此,我大吃一驚,“為什麽不找點事做做哩?”就我所知,公司現在位於過去南市區的居民和商業混合地,人口密度大,又是一個臨街的二層樓建築。“就是開一個小吃店,早上大餅油條,中午麵條炒飯,晚上熱炒家宴,也可以賺點錢嗎。”我信口開河道。反正我覺得這是一種浪費:人力資源的浪費、場地的浪費、時間的浪費。



“是呀,”朋友也頗有同感。象現在這樣整日裏無所事事,心情也不好,一直非常鬱悶。想當初,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門市部裏熙熙攘攘。記得當年小青年結婚,為了得到公司的產品,不惜化幾十元錢去買一張供貨卷。那時公司裏上上下下忙忙碌碌,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銷售部門庭若市,電台報社電視台采訪絡繹不絕,廣告讚助不亦樂乎……雖然忙得很,但忙得其所,心裏踏實。



市場轉軌、產品轉型,是經濟發展的一種規律,有時是不可避免的。這種轉軌和轉型,可以會對一部分人帶來一些負麵的影響。但我想,坐以待斃不如背水一戰。我們自己調整一下心態,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給點政策,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麽的。



一九九三年,我們剛到美國時,我太太每周去本地的一個大學補習英語。負責她的指導老師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大約有七十歲左右吧。她非常和藹可親,穿著打扮得體。家裏條件也不錯:一幢大房子,幾畝地用木柵欄圍起來,植樹種花,還養了幾匹馬。每日裏弄弄花草,遊遊泳,騎騎馬。日子過得也挺悠閑自在。但她依然每周二次到大學去作義工,輔導新移民學習英語。樂此不疲,已經堅持了好幾年。





圖五:這是我與這位英語輔導員在一起 攝於1994年





圖六:我們全家與英語輔導員們一起合影 攝於1994年



有一次我好奇地問她:“你退休後,生活也挺豐富的,家境也不錯,為何還來學校當義工?” 她很平常地告訴我:“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你總得做點什麽)。”


這是一個極平常的回答,一個極平常的話語,一個極平常的道理,但寓意深遠。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得到什麽啟示?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你總得做點什麽。








(完)



下集預告:EVERYTHING IS POSSIBL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牛奶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靜靜漪漣的評論:
還在我們家裏放著哪。老娘舍不得扔掉,而且確實還可以用。就留下來了。
靜靜漪漣 回複 悄悄話 我家也有這麽一台縫紉機,一眼看去那麽熟悉親切,你哪裏弄來這麽張照片,很珍貴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