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的收藏

(2009-06-07 20:39:57) 下一個
我的收藏



我一生至今還沒有什麽正經的收藏。小時候有過不少業餘愛好,其中就是收藏,比如集郵:那是小學五年級的事了。拿著媽媽給的零用錢,到上海南京東路的集郵公司買了一本小巧精致的集郵薄。每當聽到郵遞員自行車鈴,就一個箭步衝上去,看到有信來,拆開信封,將信交給大人。將信封浸到水裏,過了一個時辰,將上麵的郵票,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撕下來,鋪在玻璃上晾幹….星期天或節假日不辭辛勞或頂著烈日或冒著嚴寒走到虯江路、中央商場、集郵公司去淘換郵票。不出半年,小小的集郵薄還真得鼓了起來。不久一場革命來了,這集郵也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我是革命小將當然要與資產階級劃清界限,於是集郵就在此畫上了個句號。


後來就是收集像章—毛主席的像章。大的、小的、袖珍的;鋁的、銅的、瓷的;正麵的、側麵的、全麵的;半身的、全身的、大半身的;別在胸前的、掛在腦門上的、放在桌上的、貼在牆上的……..林林總總、應有盡有、無所不有,少說也有幾百上千的吧。後來說,不搞個人崇拜,要“還我飛機”。就令行禁止,不集了。現在國內家中還有一大堆像章哩。


在後來的二十年裏,忙於生計,沒有時間來收集什麽東西。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了北美,也不知從何年何月起,神不知鬼不覺地開始收集餐巾紙(NAPKIN)了。


也可能是我這個人好吃。過去在國內很少有機會上館子,就是上了館子也沒有什麽餐巾紙的,從褲兜裏掏出一塊手帕擦一擦嘴—開吃。還有人是用大手,往嘴上一擼,再用手背橫過來一抹—舉筷。到了北美,上館子的機會多了,其實一開始也不是什麽館子,隻是快餐店啦。看見人家老美一進館子,第一件事就是到餐巾紙的盒子裏,“噌、噌、噌”地扯上幾張餐巾紙,我也就學會了。時間久了,館子上得多了,就對那小小的餐巾紙情有獨鍾了。隻要有機會,想得到,不管去什麽餐館總要帶回一、兩張餐巾紙。


收集這小小的餐巾紙也可以帶來想不到樂趣和無窮的回味。


一張餐巾紙真實地記錄了一生中的一段經曆:





圖一: Vanguard airline再也不會有了



Vanguard 航空公司是美國中部城市堪薩斯城的一家小型航空公司,2002年破產了。我們是在2001年的深春,搭乘這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去了紐約市。那是我們第一次去世界大都會—紐約市,也是我們第一次搭乘飛機在美國旅遊。



一張餐巾紙可以使你回味無窮。





圖二:鹿鳴春 不好意思上麵幾行中國字是鄙人寫的,書法極差



就是那次去紐約,我兒子在網上查到在唐人街有一家上海餐館,經營中國小吃,生意不錯。於是,我們去了位於配偶街(PELL St.,也不知道為何翻成配偶街)95號的鹿鳴春菜館。果然是人山人海,生意火旺。門口站滿了客人,收錢帶位小姐手裏拿著文件夾,不斷地登記著客人。每位登記好的客人都按次序發了牌子,上麵有號碼。小姐還嚴肅認真地告訴每位客人:“過號不候”。



一張餐巾紙講述了東西方文化的變遷





圖三:星吧客的餐巾紙極簡單



咖啡對我們中國來說是泊來品,供應咖啡的餐館不多,專營咖啡的店更是鳳毛麟角了。到了北美,特別是在溫哥華的那段時間,喜歡上了咖啡—冰咖—星冰樂,帶焦糖的那種。溫哥華DOWNTOWN有一個街口,四個角落上都座落了一家星吧客,遙遙相對。沒想到,05年回國時,在上海也看到了星吧那熟悉的商標。我們在愚園路鎮寧路不遠的一家樂購超市上麵開了一家;06年回國時,在愚園路江蘇路又開了一家,大約相距有四、五百米吧。今年回國,在愚園路江蘇路那家的對麵再開了一家!相距還不到三十米。聽我妹妹說,星吧在上海小資頗為流行。有一句話說:“我不在辦公室,就在星吧;不在星吧,就在去星吧的路上。”



一張餐巾紙看到了一種餐館管理模式





圖四: Chipotle



CHIPOTLE是一家經營墨西哥食品的餐館。在堪薩斯城,我到那裏吃過一次。那個餐館的經營模式與“賽百味(SUBWAY)相似。客人拿了一個托盤,依次進入櫃台。第一個是主食(米飯還是一種玉米餅等);第二個是填料(各種菜蔬、不同的肉等);第三個是調味汁(辣的、不辣等);第四個是飲料;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付錢。清清楚楚、幹幹淨淨。操作員與顧客麵對麵,帶著手套和口罩。沒有服務生,吃完將托盤送到收集台上。典型的快餐。


一張餐巾紙可以了解一些知識





圖五:Subway進入中國叫“賽百味”,好像有點自負



Subway的餐巾紙最複雜。上麵詳詳細細列舉了他們自己的幾種不同的三明治的數據:脂肪幾克;膽固醇多少多少毫克;卡路裏幾百幾百。下麵還列出了賣當勞的BIG MAC®和漢堡王的WHOPPER®這兩者的各種指標都大大高於Subway 的任何一種。這分明有點抬高自己,貶低他人之嫌,但SUBWAY聲明,所有賣當勞和漢堡王的數據都來自他們自家的網站。


****** ****** ****** ****** ******


出國多年後的一次回國,我驚奇地發現上館子吃飯已經是國人的一件平常小事。回國的那段時間幾乎天天上館子,各種名義、各種朋友、各種館子……同時也發現使用餐巾紙也相當地普遍。前幾次回國上館子,不經意那餐巾紙,反正也不是我請客,不知道這餐巾紙是否要收費。但這兩年回國才發現,這餐巾紙不像在美國,是要收費的。一元一小包,濕的大紙巾是一元一張。不知是旨在保護森林,環保意義還是控製成本,經濟效益?不過,我還是覺得:中國的餐館是以成本為定向,而美國的餐館則是以消費為定向的。


結論:收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業餘愛好。不管收藏什麽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堅持以恒。



牛奶瓶

原創於北美文學城文化走廊論壇

2009年6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