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閑話南京路(一)

(2006-12-30 07:10:27) 下一個


圖一:南京東路中心地段


南京路,上海的母親路。


一條蜿蜒曲折的馬路,十裏琳琅滿目的商場,百年滄海桑田的變故,千秋是非功過的評說。


兒時,當我第一次知道上海,就知道了南京路。東頭接著外灘,西麵連著靜安寺;聽大人說,南京路上有無數的飯店和商家,你可以吃到任何你想吃的東西,你可以買到任何你想買到東西;你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到的東西;你可以聽到任何你想聽到的東西。大人還告訴我們,那裏有二十四層樓高的國際飯店,鄉下人抬頭看樓頂,帽子會落到地上;那裏有叮叮鐺鐺、搖搖晃晃的電車,把你從這頭送到那頭。


上中學了,隨著父母就在上海定居、讀書,從此就與南京路結下了不解之緣。無數次的地南京路上閑逛;無數次的在南京路上購物;無數次的在南京路上看遊行;無數次的在南京路上遊行;無數次的在南京路上觀燈;無數次的無數次……


南京路,有我童年的歡樂,少年的狂燥,青年的驕傲,中年的思考;還會有我老年的回憶,以及很可能是晚年的歸宿。


關於南京路的故事,不知有多少先人說過了。我這裏記述的隻是一個不是在上海出生,卻是在上海長大,懂事,成家,立業,又視上海為其家的普通人的親身經曆。


每次回國,我都要去南京路好幾次。會友、應酬、小吃、購物,有時什麽都也不是,就是閑逛。第一次是在我闊別她六年之後的一個春節。那天,我站在南京路和西藏路的立交橋上,望著橋下南京路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像為人父鍋子裏的餃子,一個擠一個。我在美國住的小鎮,幾哩路也見不到一個行人。幾年不見了,真是感慨萬分,我迫不及待地大聲疾呼:“南京路,我回來了。”可是我那微弱的聲音,立即就被南京路上那喧嘩的鬧聲湮沒了。



圖二 南京路步行街西端



千禧年夏日回去過。斯時,南京路已成了步行街。路還是那條路,樓還是那些樓;店還是那些店,人還是那麽多;沒了車,人們肆無忌憚地在南京路上橫衝直闖。不經意地發現麥當勞、肯特雞、必勝客、味千拉麵、哈根達斯…… 已經搶灘南京路。高鼻子、藍眼睛、黃頭發、各種不同膚色的、各種不同年齡的老外們挽著我們年輕漂亮的上海姑娘(或中國姑娘)的手臂,親親熱熱、卿卿我我。人們已經熟視無睹了,不像二十年前,就讀於上海二醫學院的非洲留學生在淮海路上被上海的小夥子們圍攻,原因就是他與一位上海的姑娘手拉手地漫步於夜色下的淮海路。上海的小夥子們也寬容了,大方了,有什麽了不起?你們可以走進來,我們也可以走出去.



圖三:南京路步行街東端


今年金秋十月前後,有幸重返故裏。我是九月底回去的,恰逢上海迎來2006旅遊節。九月十六日,旅遊節組委會在淮海路舉辦了彩車遊行。參加的各國代表團,載歌載舞與上海市民共渡周末。



圖四:上海旅遊節廣告欄


這一次回去,南京路依然是我光顧最多的地方。這一次我是仔細地端佯了南京路。其中帶老娘去的那次南京路,勾起了我許多的回憶。我的這篇《閑話南京 路》就開始打了腹稿。這是一篇我個人的閑話南京路,充滿了個人的色彩,未必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今年重訪南京路,有兩件事我是有感而發,一件是正麵的,一件是負麵的。


先講負麵的。一天傍晚,我挎著相機去南京路拍夜景,那時天色未暗。剛從人民廣場地鐵站走上南京路步行街。隻見一女子,從斜麵插入,用英語問我幾點了?我舉手看了下表,隨口回答:“SIX THIRTY.”。然後,揮起相機對準東方商廈上,巨大的“阿妹”廣告宣傳畫。突然那女子的聲音從後麵輕輕地響起:“You want play with me?”一口憋腳的但卻聽得懂的英語!我立即轉過身用我那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喝道:“不!”言簡意賅。






圖五:東方商廈上阿妹的廣告畫

未走兩步,才到新世茂大廈前麵,又有兩女子迎麵而來,躲避不及,打了個照麵“Sir, why no happy?”大概她們看出我對剛剛發生的事驚魂未定,一臉恐懼。上海人說今朝碰到赤佬了,我聳了聳肩,無言以對。她們跟了我幾步,覺得沒有戲,便悻悻離去。


當我走到南新雅飯店時,隻見一削瘦的男子,倚在街心的柱子上,看了看我,“Sir?”我立了下來,男子不會有什麽吧? “Do you want lady?” 啊哈,又是一個拉皮條的了。怎麽了,上海?怎麽了,南京路?在我不遠的地方,就有幾個穿製服的保安;還不時地有警察先生在那塊出現。


我就搞不明白,我一個典型的中國人老臉,怎麽一再有人用英語與我搭訕?我一個老實巴交的老男人,怎麽就這麽受到那些女子的青睞?!


再說正麵的。上海人一向以自己是上海人為自豪、驕傲。甚至有些上海人視一切不是上海人的人為鄉下人,哪怕你是廣州的、天津的、北京的,隻要在南京路上一開口,就被冠之為鄉下人。如果你在買東西時,得罪了哪位小姐,那還得了,一陣機關槍掃過來:“鄉下人,懂啥麽子?”親切一點稱人家為“阿鄉”。記得六十年代剛到上海,在班裏與同學爭吵,對方總是唱道:“鄉下人到上海,上海閑話講不來,米西米西炒鹹菜。”每每遇到這種場合,我總是敗北。這一次可大不同了。一次我在南京路的時代廣場,時逢上海旅遊節、國慶、中秋,廣場一片喜氣洋洋,花枝招展,熱鬧非凡,我想留個影。正巧一對學生模樣的年青人,背著雙肩包,相依相偎,與我擦肩。那男孩典型的上海小白臉;女孩也是一個水靈靈的上海姑娘。於是我禮貌地用上海話請他們為拍一張,“沒問題!”男孩一口純正的普通話讓我驚異。


還有一次在沈大成(浙江路口)買肉串,我問營業員“幾鈿一根?”那女子頭也不抬,又是一句普通話:“一元一根。”可能也習慣使然,用上海話問的,也一律用普通話,省得麻煩。


至於那滿大街跑的孩子們,爺爺奶奶那滿口的上海音嗬護,以及他們那奶聲奶氣的標準普通話構成了上海的又一現代特色。


這可是好事兒。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國人的上海;南京路是上海人的,也是中國人的。但又引出一種憂慮,當時我在想再過若幹年,上海話會不會退化以至於消失?無獨有偶,幾天後的上海電視的新聞坊,播出了一則報道,說是長寧區(?)一所幼兒園的一位老師,開設了一門課“學講上海話”。是呀,上海話是一種方言,也是一種文化。但無論如何,作為一種交流工具,應該推廣使用。


O.K.正傳少說,言歸閑話。(待續)


祝各位走廊網友新年愉快,闔家歡樂。咱們明年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ol 回複 悄悄話 俺感到好奇你張什麽樣?為什麽上海人在街上用英語和你搭訕?
tommyy 回複 悄悄話 南京路,有我童年的歡樂,少年的狂燥,青年的驕傲,中年的思考。說得好!
靜靜漪漣 回複 悄悄話 Hi,我是一個新會員,正在城中閑逛,一眼看到一隻牛奶瓶,覺得好玩,就撞了進來。很喜歡你的”閑話南京路“,那是我再也熟悉不過的馬路,第一張照片拍得真好看,好像沒什麽人?南京路這麽安靜,真是難得。文中說到小孩嘲笑外地人,我也小時候這麽幹過。你說得對,現在的上海年青人普通話都說得很標準,我們小時候,沒人說普通話,連老師上課都說上海話。期待你的”。。。之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