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南洋故事之三-識字的外婆

(2010-11-20 17:01:11) 下一個

南洋故事之三-識字的外婆

外婆是識字的, 這在他們那個時代,在鄉間, 是個了不起的而且是非常實用的技藝。 因為家家戶戶都有人下南洋。 外婆進的還是教會學校呢,學了ABC, 還會one two three.  我們小時候, 外婆偶爾還會秀一把。 

外婆很聰明能識字,是因為家裏的日子過得清苦。 那時有基督徒來傳教, 他們來到外婆家, 說這孩子多聰明啊, 來教會的學校讀書吧。 外婆就去上學了。 去上學要穿鞋。 我們閩南鄉間, 個個都是赤腳大仙, 沒有人穿鞋的。 外婆舍不得多穿她的鞋, 就把鞋藏在書包裏, 到了學校門口再穿上。 放學時再如法炮製。 

上學是有趣事的。同學們不時要挨老師的板子, 又要給老師燒飯, 不免起了報複之心。巴豆是容易得的,不知哪個 撒了一把到飯裏, 老師上吐下瀉得起不了床。  外婆心地慈善, 說給我們聽時, 又笑又歎息。 

外婆能寫信, 連外村都有人來請她寫信。 抗戰期間, 與番邊信息不通。 有家外村人,與番邊失去了聯係。 抗戰後, 他們拿來了以前的包袱皮。是英文呢。 外婆依樣畫葫蘆寫了信去, 不久, 那家人收到了番邊的信件和包裹。 他們歡天喜地, 特意來告知外婆, 還帶來了禮物。 

鄉間的郵差很忙, 不停地替大家送信送錢。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下南洋的番客。不常見麵的親友, 見麵的寒暄語經常是“番邊有寄無?”。

在外曾祖母的村裏,
 郵差旺仔貪汙了大家的錢。 他冒領了番邊寄來的錢, 再寫信給番邊的男人們, 說錢收到了。 旺仔的行為敗露了, 國民黨的警察押了他往村外走, 要收監了。 外曾祖母心腸好, 跟在警察後麵不停地求情: “他是我們自己人啦, 已經把錢還回來了。 不要抓他啦, 以後他不敢了。” 外曾祖母也是受害人,國民黨的警察講人情,把旺仔給放了。

 數年後, 外婆村裏, 郵差財仔上演了同樣的把戲。 這一回我們有了破案的詳細記錄。這回外婆成了受害人。在番邊的姑婆丈收到了唐山的信, 說錢收到了, 很感謝。 姑婆丈也識字, 他一看信就知道不是外婆寫的。 他馬上回信核實, 確認錢被郵差冒領了。外婆又和鄉鄰們核實了, 很多人都沒收到錢, 番邊卻收到了感謝信。  因為大家不識字的多, 都是托人寫的信。財仔很快被捉住了。大家替財仔求了情, 可是共產黨講法製, 財仔坐了好幾年監獄。

在媽媽的記憶裏,童年總是在不停地跑反。
 跑反的內容比較豐富, 逃避的是日本兵,國民黨兵,解放軍, 以及所有的兵。包袱是打好的, 一有風吹草動,不問好兵壞兵, 馬上隨大流狂奔。 男人們都在番邊,隻能負責寄錢。 外曾祖母, 外婆一家, 姨婆一家, 都是婦孺,跑到過香港, 鼓浪嶼和大陸。  廈門是個島, 被日本占領了, 灌口在海的那邊,是大陸,是國民黨的。怕孩子們走失, 鼓浪嶼的住址讓孩子們反複記誦,是“鼓浪嶼某某東路門牌64號”, 媽媽到今日還牢牢記著。外婆會寫信, 走到哪裏, 姑婆和外公就把錢寄到哪裏。親手寫的信,番邊就不用擔心是別人來騙錢。

如果外公也識字,能寫信的話, 外婆可能會帶著三個孩子去呂宋。那年, 外曾祖母帶著外婆一家, 姨婆一家跑日本跑到香港。外婆看報懂時事。報紙上一日日報道,日本要占香港了。 有一天有人上門, 說是受外公之托,來帶外婆一家去呂宋的。 那人帶來了外公的相片,外公的信, 還有辦好的手續。 事情無法確認。不敢貿然跟去, 怕碰上騙子。大舅公, 就是外曾祖母的大兒子, 也幫外曾祖母做了手續。 但是, 姨婆丈也在南洋, 並沒有托人做手續來。 外曾祖母不忍骨肉分離,死活不讓走。 外婆也擔心碰上騙子。  香港不能呆了, 因為又小又擠,番邊又無法寄錢, 大家又回到了鄉下。好歹鄉下有地,能活命。

外公抗戰後回來, 證實這件事是真的。不過,那時,南洋也不更好呀,日本人在那邊,比在中國還凶。

鄉鄰有人留在香港, 後來境 遇艱難。 日本人占了香港,大家沒得吃。 鄉鄰鳳仔的大哥 上山去砍柴, 一去不回。他家裏人估計他被日本人害了,隻能以他失蹤那天做他的忌日。

外婆對香港最深的印象是擠。沒水。 她記得一句香港話, “西跨等西跨”, 就是“屁股挨屁股”, 是一位鄰太太的口頭譂。

最後一次跑反是1949農曆822 這一次隻跑到姨婆家, 本來是準備一起跑的, 卻發現這些兵並不凶,不必跑了。 

這一年早些時候, 外曾祖母帶來一個消息。有人發現了一窩眼鏡蛇蛋, 蛋殼上有字。  蛋殼上的字是“八一”。眼鏡蛇的蛋, 生出了錦 蛇。 而錦 蛇是無毒的。民間認為, 這些兵會在八月初一打來。 共匪看起來很凶,像眼鏡蛇, 可是 來了會變好。 事實是, 那一年閏七月。解放軍是農曆八月二十四日打來的, 新曆是十月十七。 “八一” 寫在他們的帽子上。這些兵一點也不壞,像錦 蛇。

外公自己不識字, 卻買了很多書給外婆看。 我上中學時, 外婆家裏的抽屜打開, 還有一些書。 有《乾隆遊江南》, 《玉梨魂》。 有一本書叫《先生和一個外女士的婚姻》, 講有錢的留學生先生如何的英俊瀟灑,溫文爾雅,身手矯捷, 紳士風度, 打敗了白人情敵, 泡到了白人老婆, 並一起回國。故事平淡無聊。隻有一點印象很深, 說的是女士見到了眾多女眷簇擁的婆婆。 很驚訝婆婆那麽顯老。在英國, 這個年紀的老太太看起來年輕多了。 另一本書被蟲子咬得一凹一凹的, 講的是民國時, 平民破產, 兒子去當兵, 媽媽氣得吐血。 說是“好鐵不打釘, 好漢不當兵”。 這本書有插圖, 兒子的肖像, 二十歲左右, 表情鬆弛, 有點笑意。媽媽的肖像,四十歲以內, 梳圓髻, 愁苦模樣。

還有另一本書, 是宣傳基督教的。用閩南語寫的歌謠,歌頌天父, 勸人入教。厚厚的一本。

家裏本來有很多書, 都被後來住進來的兵和工作隊給弄光了。這些剩下的書, 後來慢慢也沒了。 就像小時候, 老舊的抽屜一打開, 總會見到一些古銅錢, 斷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綠玉,子彈殼等, 後來也漸漸消失了。

外婆的抽屜裏, 放著一兩封沒寄出的信。或者是草稿。給番邊的。 半文言的信,寫得行雲流水。其實外婆僅上了幾年的學。當時想把這封信拿走, 沒有拿,也就消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南郡 回複 悄悄話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