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盜江湖

武生者,盜江湖之吳人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龍年說龍

(2012-01-24 11:32:17) 下一個


  十二生肖輪番當值。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有意思的是,十二年一個循環,那一年都比不上龍年熱鬧。
  龍年來臨,馬英九為台灣祈福,親題賀詞“龍騰虎躍、福滿寶島”。
  這裏的一龍一虎,虛實相佐,都是飛騰高遠的瑞獸。意象生動壯麗,預兆吉慶祥瑞。


  古人根據一年中太陽位置變化對地麵氣候的影響,將全年平平均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首日各有一個指導農事的命名,以示各自秉承之氣不同,是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首是2月4號(或5號)的立春。由於農曆春節同常在公曆1月20號到2月20號之間。所以,有的年份,立春會出現在春節前,有時又會在春節後。計算可知,每19年當中,有7年是缺少立春的“無春年”,也叫“寡年”;另有7年是頭尾皆有立春的“雙春年”;其餘5年則一年一個立春,是“單春年”。
  科學和玄學,往往隻在一牆之隔。總有好事者牽強附會且危言聳聽,於是“寡年”被稱為“寡(婦)年”,使得大量待嫁的姑娘心驚膽戰;“雙春年”則令好色之徒躍躍欲試;即使是正常的“單春年”,說不定也會有穿鑿者以為“好事難成”呢。
  無論如何,壬辰龍年是雙春年,喜慶吉利大大加了一層是真的。


    幾個月以前,各地龍年除夕晚宴就開始預訂了。
  江西景德鎮燒製了26萬塊瓷片,用32噸水泥和12.8噸鋼材,做出了一條三層樓高、56米長的青花瓷龍。
  商家推出了用北京北海九龍壁中“九龍”造型,一套九枚,每枚1/20盎司的紀念金幣。
  官商結合推出的“中華金玉龍郵”限量發行2012套,也很炫目。這套紀念郵票以大清時代的大龍票、小龍票、蟠龍票全套龍票為型,以金玉為主要載體。據說十八枚龍票以貴金屬澆鑄而成,共含90克純金銀、390 克和田玉。
  勞斯萊斯特別推出一款龍年新車,車身畫金龍,車內真皮靠墊上有刺繡龍圖騰,儀表盤配有龍型鑲嵌……。
  最匪夷所思,也是最司空見慣的是,有無數的家庭早早就在策劃龍年生一個龍子或者小龍女。那些擔心預產期提前或者落後於這個難得的龍年時段的人家都會毅然選擇剖腹產的方式。其實何苦。考古證明,蛇才是我們老祖宗的圖騰。試觀出土漢朝畫像磚,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備受尊崇。
  馬年末尾會出現剖腹產,原因是人們不喜歡羊年,所以要在馬年將逝之際抓住“馬尾巴”。
  六十年一次的辛亥年是金豬年。隻有這一年會出現剖腹產“金豬寶寶”的現象。別的豬年都是“土豬年”,為它剖肚子不夠格。
  前麵說到一年的“有春”和“無春”。許多人喜歡虎年,但是有個說法是“虎年無春”產子不吉,所以到時候會出現避免在無春虎年產子的剖腹產小高峰。
  隻有和龍年相關的剖腹產長盛不衰。上次六十年一度的金龍年2000年(庚辰)曾出現高峰,下一次要等到2060 年了。
       然而,生肖屬龍就真的很了不起嗎?吾友裕新,精擅考古。他指出,上古流行人殉,君王“龍馭上賓”,就挑選那些生肖屬龍的男女老小陪葬,據說屬於“符合禮儀,也是利益最大化的舉措”。不知你聽了意下如何?

 
  龍的魅力何在?
  古代帝王稱真龍天子,多見於稗史小說。但是,民間是當真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以“祖龍”喻始皇帝的故事。同時,《史記》也記載了爭奪秦始皇江山的劉邦是“龍子”的傳說。可見在當時,龍味已經是一位社會期待的合格帝王的必要條件。
  “劉媼嚐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那位“太公”眼見妻子與蛟龍野合而無可奈何。到後來,劉項爭鋒到了有我無你的階段,項羽俘獲了劉邦的父母,揚言要把“太公”煮成肉羹。劉邦心裏本不當他父親,遂答曰:“請分我一杯羹!”這句話無情無義,充滿了非人氣味,使“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之膽寒氣結,終成為千年曆史中不斷回響的名言。龍味如此濃烈的劉邦,自然不當皇帝也難。
  唐人章碣詩雲: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焚書坑》)。

  那些無情無義又無知無識的龍子龍孫,組成龍的黃金家族,掌握國家機器,操控百姓命運,生殺予奪,為所欲為,自然使小民們感到“法重心駭,威尊命賤”。但有識之士心中明白,這隻是假借附會,故弄玄虛,真有龍的話,應該和兔子老虎以及豬牛羊馬狗雞蛇猴子老鼠們共同組成美好祥和的人間才對頭。孔明自稱“臥龍”,就從未有人指其僭越。所以,藝術和權術,常常很不容易區別。

  皇帝居住的地方叫龍庭,“天子坐龍庭”,可見龍庭是至尊貴的地方。但是,“龍潭虎穴”的龍潭也是龍居住的地方,卻比喻極危險之地。
  龍直接象征帝王。皇帝有恙叫做“龍體欠安”。但同時還有一種更有勁的說法叫做屠龍。
  莊子寫過一個非常經典的超微型小說,一共才25個字:
  “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意思是:朱泙漫向支離益學殺龍,用盡家中千金,三年後學成,但是找不到地方施展本事。這是成語“屠龍之技”的由來。莊子時代早於秦漢,不過這個成語一直沿用至今。到《三國演義》中就出現了具體而微的屠龍場麵:“(左慈)取筆墨於粉牆上畫一條龍,以袍袖一拂,龍腹自開。左慈於龍腹中提出龍肝一副,鮮血尚流。”

  唐代唐文宗以“觀賞甘露”為名,謀誅滅宦官,事敗,許多大臣被宦官仇士良殺害,白居易身在洛陽獨幸免,有針對此事的《感事》: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醢是肉醬,龍和麒麟都是靈牲,卻遭此下場,足見其神聖成問題(“龜”古音讀如 “機”,今日有吳語方言依然如此)。

  屠龍說沒有被各代最高領袖取締的秘密是,這些被無數人信以為真地認為擁有龍體者,其實就是屠龍出身。他自己是“真龍”,所屠之龍則是“孽龍”,所以務必斬盡殺絕而後快。如此,大量陰謀詭計導演的謀王篡位,宮廷政變,以及吊民伐罪、改朝換代之類好戲,就有了理論依據。

 
  縱觀社會各方麵,龍的形象看起來神秘高貴,其實隻能務虛,做擺設,沒什麽具體用處。
  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易經》卦象裏,有不少龍飛來飛去: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潛龍勿用、時乘六龍、龍戰於野……。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龍型:想象中巨大、神異,實則虛無不可知。
  前賢喜歡用龍點綴虛擬的語境、氣氛,誇耀自己的胸襟,也可以做成雕塑,裝潢具體的寺廟、碑亭。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乘時變化,猶人得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際,吞吐天地之誌也。”(《三國演義》“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白居易《長恨歌》);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薛逢《宮詞》);
  “碑高三丈字如鬥,負以靈鼇蟠以螭”(李商隱《韓碑》)。
  經典廟堂以外的龍們,就更不堪了。  
  蛟龍是凶殘動物,高危險象征:
  “洞庭連天九嶷高,蛟龍出沒猩鼯號”(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杜甫《夢李白》)。
  今天福州話說“龍纏柱”,是有麻煩的意思。

  中國民間故事裏麵的龍很多,雖不是等閑飛禽走獸之輩,但也並不神聖強悍,喜樂哀怒倒和普通人相似。有代表性的是《柳毅傳書》故事中的一群龍。書生柳毅赴京應試,路遇一女子牧羊雪野,苦不堪言。原來此女子是洞庭龍君之女,遭丈夫涇河小龍虐待。柳毅憐龍女冤苦,慨然代她前往洞庭湖傳書求救。洞庭龍君的弟弟錢塘君,得知侄女受難,立即發兵,殺了涇河小龍,把龍女救返洞庭。後來經過一番波折,柳毅和龍女終成眷屬。

 
  前段時間大陸一再出現令高層富貴父母蒙羞的不肖子女的劣行。在分析這個社會現象,實際上為這些父母解困緩頰的文章中,寫手們數次引用了馬克思轉述據說出於海涅的名言:
  我播下的是龍種,
  收獲的卻是跳蚤。
 
  出了醜,還要炫耀血統,無知無恥莫此為甚。
  講血統嗎?中!
  杜甫詩雲:“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哀王孫》)。
  收獲跳蚤,無非曝露播種者必是跳蚤無疑。
  你播下的是龍種嗎?你何德何能?

 
  說到這裏,我怎麽也繞不開“龍的傳人”這四個字了。
  古代帝王自稱真龍天子,固然虛無縹緲。70後的百姓集體自認龍的傳人,更屬荒誕不經。
  1978年12月16日早上,睡在浙大三分部宿舍雙人床上鋪的我聽到中美即將建交的消息,一個“鯉魚打挺”,興奮得差一點從高高的上鋪摔下來。生命中又一個轉戾點來到了。果然,很快我就在香港見到了來自美國的父親……。
  12月16日這一天,也正是“龍的傳人”四個字誕生的日子。台美斷交消息傳至台灣,青年侯德健有感於大國背信棄義,悲憤之中奮筆填寫歌詞並譜曲,這就是《龍的傳人》: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她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以後的事情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發展(這裏,“發展”這兩個漢字實在不夠用。顛三倒四,回旋飛揚的現實,用英文Spin差堪對付)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這首旋律明朗,略帶憂鬱的歌曲,在兩岸都成了家喻戶曉的熱門。
  1989年民運的時候,侯德健曾經抱著吉他,在廣場上和學生一起唱這首歌。
  2011年,紅歌席卷大陸,這首歌名列中共中宣部推薦的100首“愛國歌曲”之中。
  商家宣揚並發展比“酒文化”、“茶文化”調子更高、內容粗俗的“龍文化”,這不奇怪。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僅僅三十年時間,大陸的媒體、民眾眾口一詞自認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出現了許多連牽強附會都算不上,根本是胡說八道的詮釋。學者、知識份子,你們在哪裏?
  台灣青年侯德健指定了一群人做“龍的傳人”。於是一大群中國人就認了!


    龍年將屆,說自己不喜歡龍,並不會影響新年的喜氣。這個道理,想想再下一年是蛇年,就明白了。
  不過,有一個關於龍的故事,一直讓我為中華先賢的智慧自豪不已。這就是“葉公好龍”(葉字有念“射”,有念“夜”,隨便念吧。據說此君複姓葉陽,名高,人稱葉陽子)。故事很短,但自古至今,餘韻綿長,而且勢將一直綿長下去: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無論吾人對龍之好惡如何,辛卯兔年之後,壬辰龍年必翩然而至。但願這條龍能象龍燈一樣,被老百姓的手舉起,玩得團團轉。
  值此“須臾九重真龍出”之際,讓我們痛飲美酒,遍嚐佳肴,清清爽爽地過個年吧。從今開始,泱泱大國,堂堂華人,再也別扯什麽傳人。好好做自己,做自己父母的子女,做祖父母的孫輩,比什麽都強。
  (本文已刊登於2012年1月 22日美國《世界周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