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盜江湖

武生者,盜江湖之吳人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網路廣播有搞頭(轉貼)

(2007-12-28 06:44:13) 下一個

  網路廣播有搞頭 出國比賽得金牌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2007年12月28日)



  他今年隻有二十三歲,已在虛擬世界赫赫有名。七年級的飛豬,因為不想聽收音機喂食的廣播節目,大膽顛覆傳統,從ipod發想新型態的網路廣播,不僅揚名國際,更為自己賺來飽飽的人生經驗。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飛豬的合作夥伴平客竟然是個電台經驗二十年的資深傳統廣播人,兩人互相激蕩生成的的網站《反波Antiwave》(http://www.antiwave.net/),透過網路平台和低門檻的新技術(podcast),提供多種不同於傳統媒體的新資訊,以網路廣播的型態吸引了眾多網路博客與文化社群。《反波Antiwave》並獲選德國全球之聲2005國際博客大獎‘最佳播客’金獎。

  這兩位來自大陸的知名播客,十二月到台灣一遊,在接受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訪問時,曾經在電台工作二十年的平客表示,作一個播客遠比傳統電台主持人有更大的空間,不必受到電台政策、廣告主的影響,可以作些自己真正想作的節目內容。而這些內容如果是有價值的,自然會吸引網友收聽。即便更新的時間不像傳統媒體一樣固定,但是透過Rss訂閱等網路科技應用,還是可以傳達資訊給需要的受眾。

  平客更進一步指出,他來台灣參加‘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給了他一個啟發,那就是部落格的發展和受眾重點都在‘質’不在‘量’。優質的內容加上對的收看(收聽)族群,部落格的影響力和爆發力就能夠展現出來。

  創立《反波Antiwave》時尚未大學畢業,今年也隻有二十三歲的飛豬則以年輕人的角度出發,飛豬認為,大陸年輕人的資訊來源大量依賴網路,年輕人的媒體習慣,已經被綁到網絡上了。雖然電視也是獲得資訊很方便的媒介,但是電視把你所有的都占滿了,讓你不能去做別的事情。廣播隻占用你的耳朵,還有眼睛、嘴巴、手,可以做別的事情,這也就是他們之所以選擇podcast的原因。

  當然,兩人也不諱言,從創立反波到現在,一直都處於好玩的狀態,沒有考量商業模式,不過另一方麵,他們也一直找尋內容的方向,覺得什麽好玩,就朝這個方向前進。未來,反波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都能透過podcast發聲、讓更多人了解身邊發生了什麽大小事,賺錢獲利這回事,晚點再說吧!

  中時電子報在九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舉辦‘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頒獎典禮。今年的頒獎典禮中,特別邀請了華文世界最大播客-平客、飛豬與會。他們兩人是華文熱門播客《反波Antiwave》(http://www.antiwave.net/) 的創辦人與製作人。《反波Antiwave》以反電台為名,網站宣言‘用真實為盾牌抵禦虛偽,以自由為利器刺向陳規’,推出線上收聽與部落格結合的獨特形式,秉持民間博客的草根性與自由度,從創辦初期的娛樂與輕鬆取向,兼具思想厚度之特立獨行風格,吸引了眾多網路博客與文化社群。《反波Antiwave》並獲選德國全球之聲2005國際博客大獎‘最佳播客’金獎。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特別趁他們來台灣的機會,請兩位播客上節目,以下是精彩訪談主要內容。



兩位來自大陸的知名播客飛豬(右)、平客(左),接受《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專訪。(中時電子報攝)


  與談人簡介: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 郭至楨(以下簡稱‘問’)

  《反波Antiwave》的創辦人與製作人平客(以下簡稱‘平’)
  《反波Antiwave》的創辦人與製作人飛豬(以下簡稱‘飛’)

  問:先請教飛豬,你是一個不聽傳統廣播的大學生,當初是怎麽跟平客一起創立反波呢?
  飛:我跟平客認識其實是因為我們兩個人都有寫部落格,由於平客在天津的報紙上有一個介紹部落格的專欄,有一天,平客到我大學(南開大學)的BBS上得到我的聯絡方式,發信給我說希望能在報紙專欄上介紹我的部落格,我們因此認識。

  有一回平客用天津話念了一段影評,我把它錄下來讓他放上他的部落格上,引起強烈的回響,這讓我們興起作反波的念頭。

  雖然我沒有聽傳統廣播,但是我對聲音的敏感度很高。

  問:請教平客,你從傳統電台主持人轉型成為網路播客,你認為差異很大嗎?

  平:有,而且差異非常大。從聲音媒體的型態來說,空間大多了。因為大陸廣播媒體商業化很嚴重,在傳統廣播媒體中,作節目必須受到廣告主的影響,但是播客並不用,可以完全依照自己想作的方向去作。

  問:你在主持電台時代就已經有部落格了,你覺得部落格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很大嗎?

  平:網路對傳統媒體的衝擊是一步一步的,最早從BBS(論壇)開始,傳統媒體很多新聞來源都是從BBS上來的。有部落格之後,這種現象更加普遍。兩者之間被不是誰顛覆誰,而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問:請教飛豬,中國大陸的年輕人所接觸的媒體以何種媒體為主?

  飛:像我來說,我現在已經不怎麽看電視了,雖然我大量看視頻內容,但是我已經不太看電視了,一方麵可能因為電視不好看了,另外,就是因為隨著網路的發展,我們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東西,例如國外的大的媒體像是CNN、BBC、CBS,我們都可以與國外的媒體同步得到資訊。

  另外,還有YouTube也是一個管道,YouTube上麵除了大量都是用戶自創的內容,每天的排行榜也可以說是美國年輕人關注世界的風向標,你可以知道美國年輕人現在在關注什麽。

  讀報紙、看雜誌就更不用說了,年輕人現在大量也是依賴網路,像是美國紐約時報、或是時代周刊、或是國內的新浪網、或是搜狐,可以說年輕人的媒體習慣,已經被綁到網絡上了。

  問:你們成立這個反波,是飛豬的想法、發動與籌措嗎?

  飛:是我們兩個人綁在一起,一起在‘腦筋風暴’(腦力激蕩)出來的東西。

  問:反波的意思是什麽?‘反’這個字就很有力量了。

  平:其實英文叫做AntiWave,Wave這個字就有廣播的意思,我們想到,反傳統電台的、拒絕無聊的,所以我們希望這個反傳統電台的口號是‘所有收音機都見鬼去吧!(all radios go to hell)’但是實際上,口號表達的反傳統電台中無聊節目的理念,而不是真的要顛覆傳統電台,其實我們沒有那麽大的力量,我也不認為PodCast真的會把傳統電台顛覆,就好像我也不認為網路就會把報紙顛覆了,好的報紙照樣會有很多人在看,可能還是一個互補關係。

  ‘反波’裏麵你會聽到在大陸傳統電台中聽不到的聲音,而這個聲音並這不代表所有人的聲音,它隻能代表我們自己的聲音。

  問:要做有別於傳統的、不同的內容與聲音,要做出區隔性。

  平:對。

  飛:‘反’,不隻是‘反對’而已,也是‘反差’。

  平:而且我覺得在製作的時候,幾近變態的思考方式:如果我們做好了之後大陸電台可以拿去直接播的話,我就一定不要這樣做,就一定要改了!如果大陸電台完全拿去可以播出,並且得到讚美與回饋,就表示我們的節目與傳統廣播電台的節目沒有區別了。

  問:反波的頻道上,內容的結構是什麽?

  平: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第一年,比較輕鬆,比方說講段子,大陸有許多針砭時弊的、也有許多不針砭時弊的,但就是冷笑話,這很流行,我們也會用,一部份我們自創、一部份吃飯的時候、聊天的時候聽來的。

  另外就是介紹音樂的,與現在大陸傳統電台節目的差異,在於我們更集中介紹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出了一些特別具有時代色彩的音樂,這些音樂在傳統電台你現在已經聽不到了,而且年輕人也不太了解的音樂,因此有這個平台讓大家知道有這些音樂。

  這個與台灣民歌年代有一點差異,是因為我們希望把文革哪一段曆史帶出來,希望人們不要忘了那段曆史。我們會帶一些曆史背景、創作故事出來。

  其實這個計畫完成的不完美,要是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我們還想尋訪現在依舊健在的創作者,因為這些人現在年紀都很大了,如果不去搶救的話,這些人就要凋零了。也許在二○○八年,我們會這樣做。

  第一階段另外還有在介紹全世界各地傳媒的,其實就是脫口秀的形態節目,台灣現在也有,就是讀報那類的節目。

  飛:第一階段給人的印象,段子的部份很強勢,一推出就有無數的人在聽。但是,這個我們叫做‘惡搞’,第二階段,我們就決定不‘惡搞’了,要‘正搞’。在大陸的網路‘惡搞’有點過度了,我們覺得有些聽覺疲勞。

  因此我們第二階段改版,並且在反波的Logo上麵加了個‘2’字,這裏麵,我們推出幾檔節目,一個叫做‘超級難說’,主要在討論一些難說的話題,比方:‘我們能不能喜歡日本?’、‘我們能不能反對同性戀’這些很難說的話題,就讓平客來掰一下。

  問:是評論?還是戲謔的方式解讀?

  平:是評論。挑的話題一定是特別難說的、說不清楚的話題。

  問:那你怎麽說得清楚呢?

  平:一個原則:就是表達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不代表任何其他人。

  問:最主要是題目特難,很難把它說清楚講明白。

  平:比如說同性戀的話題,大家可能以為,大陸對於同性戀的態度還是跟十年前一樣,其實不是。在大城市裏已經很激進了,它變成一種時髦,讓異性戀者好奇想去嚐試。如果你說:‘我不喜歡同性戀,但我尊重他’,這也不可以。你怎麽可以不喜歡同性戀?好像你必須喜歡似的。

  問:這是平客在一個新的talk show的節目型態?

  飛:還有一個(節目)叫人民大會談。在節目中,我們透過各種方式,現場采訪也好、透過Skype連線、電話采訪也好,我們采訪跟新媒體行業網路(internet)有關的有趣的人,這些人遍布世界各地。
  這兩個節目,一個評論類的、一個訪談性的。一段時間後我們又做了一個新的短節目叫做‘新網路六十秒’,每期利用六十秒的時間來介紹網路新知。因為剛才提到的兩個節目都是長節目,長度十分鍾,這個很短的節目可以講新知,且在裏麵添加很多有趣的聲音元素,笑點進去後,就可以吸引到很多年輕的聽眾。第二階段,我們的節目型態就是這三個齊頭並進。

  問:除了評論訪談,你們也會去追蹤一些新聞時事性的?

  平:對,但它一定是與新媒體有關的,或是比較有爭議性的。這兩年美國媒體對中國的關注比較多,例如《時代周刊》做了很多次關於中國話題的封麵,不久前它才做了一期‘Me Generation’,其中有句就說中國大陸很多年輕人喜歡享樂、不關心政治,這在大陸的網路引起很大的回響,因為其中一個受訪者,是大陸一個著名的部落客Vicky Yang。

  他的發言挺受大陸網民抨擊,因為他的那句話,讓美國媒體以為大陸年輕人都這麽貪圖享受,到最後Vicky Yang跳出來說,我不是那樣說的啊!但《時代周刊》的說法則是當時聽到的就是這樣的。第三方做為大陸的傳媒界、新聞評論者,又會有自己的審視。

  於是我們把這三方都放在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的是,Vicky Yang不接受傳統媒體的采訪、不想在傳統媒體上把事情鬧太大,但他一聽是podcast,他說沒問題,至少我們能讓他原音重現、不被斷章取義。另外,撰寫這篇文章的《TIME》北京分社的社長,也接受了采訪。還包括廈門著名的時事評論家連嶽,剛好可以匯集三方的觀點。

  其實三方觀點都不一樣。《時代周刊》記者說自己已經忠實呈現,Vicky說《時代周刊》完全帶著一個主觀的印象來套他的話;至於連嶽,因為他以前待過《南方周末》,也是個優秀的記者,他的觀點則是,如此一篇報導在《時代周刊》刊出,有失《時代周刊》百年老店的風格。

  我們覺得這都是個人觀點,我們把它呈現一起,讓這樣一個事件能有更多的可能。至少讓每個人的意見能攤在一個平台上,讓大家得到清楚的第一手公開訊息。

  問:那麽,廣播播出的頻率是什麽型態呢?

  飛:節目訪播到現在,中間可能因為工作的變動或製作的瓶頸,有經曆過一兩個月的修整,但我們一旦開動去做,就是每個禮拜兩到三期的節目頻率。

  問:傳統媒體都有其固定節奏,例如每天幾點固定播什麽節目,塊狀則是每個禮拜幾會播什麽節目。在反波這樣的一個新媒體上,是否也開始朝規格化、製度化來發展?

  平: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覺得它恰恰是與傳統電台不一樣,而且我它反而形成了優勢,因為傳統廣播,例如我在台北,我上了出租車,司機在聽警廣,我就隻能聽警廣。而對出租車司機而言,他可能有十五個(電台)選擇,且life show二十四小時不斷的播出,你隻能按照電台編好的時間表。

  可是podcast本身就徹底和傳統電台有所區隔,它的主動性很大,我如果喜歡反波我就聽,如果不喜歡就跳掉,它的選擇性讓所有聽眾擁有自主的權力,變成自主的角色。

  其實在美國、英國,包括現在大陸,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用iPod來搜尋podcast的資源,這個東西隻要連上電腦,再使用iTunes軟體,因為它是配套的。反波要更新了,它就自動下載到你電腦。你搭捷運或公車時,就可以拿來聽。這種型態可以吸引年輕人或常上網路的人。

  我現在在大陸也不看電視,我家電視好像也不能看了。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實在沒有用。另外,也沒時間(看電視)。假如中央電視台有什麽節目不錯,在網上肯定可以找到。所以也就不用去看了。
  問:這完全是型態上的轉變?

  平:對,所以,反波的更新頻率、他的播出模式,反而是體現互聯網時代的優勢與精神。

  問:所以不需要一定要有固定播出的時間表,不過,這樣會不會造成聽友或網民的困擾,因為不確定(播出時間)造成聽友不知道何時來收聽?

  平:有這個可能,對部落客來說,什麽時候寫,什麽時候貼文,也不一定,所以網路廣播也是一樣;這樣做可能會流失一部份聽眾,但我認為不是問題,因為,如果聽友記得,會回來收聽,我們也會采取一些方法,像是,如果是修整,我們可能會貼一個公告,告訴網友們,我們修整一個月,在這段時間內,不要上來。

  問:其實,網路上也有一些工具,如果網友上來找一些資料,還可以透過RRS通知,因此,你何時有推新節目,就可以透過RRS,其實,在RRS通知時,就可以下載節目了,何時有新節目,就一目了然了。所以RRS可以創造一種新的行為模式。

  飛:其實,傳統媒體也在利用這樣的工具,像我有在收聽ABC,而我身處中國大陸,我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新聞,我也利用訂購RRS,隨時收聽他們的節目。而他們的節目,也特別為網友重新製作,重新錄音,是專門為網路重新製播的。

  平:事實上,在英國和美國,各大報係,或廣播電台,包括電視台,都有很多聲音或影像的網路廣播。我個人認為,台灣比大陸有資源上的優勢,生活在台北,基礎建設比大陸好多了,台北已經是個3G的城市,在北京還是無法用3G,在台北要在線收聽或下載,就利用一個手機,比我們在北京方便多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很樂見台北網路廣播、視頻的發展。

  問:其實真的很便利的。我想進一步請問,經營反波上,目前節目錄製,由二位獨立運作,還是有其他幕後團隊?

  平:基本上是我們二人自己。

  問:環境上,是什麽?自己架站,自己製播了?

  平:有很多人對Podcast有些誤解,其實,Podcast不大難,如果是影像就會難一些。我家有個錄音間,如果有需要錄音時,他(編按:飛豬)會來我家,但很多時候,是用SKYPE,聊天工具錄音;其實(網路廣播)對技術要求不大高,其實ipod有個高級麥克風,例如說,我們現在聊天,錄起來,帶回家剪輯一下,就可以了。所以,(網路廣播)技術門檻並不高,大家不要怕,而且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不論是兩岸三地,比美國,對聲音美感的敏感度差一點,根據調查,美國年青人在網路上收聽的機會,比兩岸三地大得多,這樣的情況,也許需要慢慢培養。

  飛:我覺得,我們生活中,伴隨收聽的體驗還是很少。例如,他(平客)有很多英國朋友,我也有外國朋友,他們都必須把收音機開著,否則會覺得,做什麽事情都做不好,於是會一直收聽。

  平:而且是在家裏,不是在車上。
  飛:我們的文化裏,還是很少有這個習慣。.
  問:台灣的朋友,回到家,會打開電視,不見得看電視,但會一直聽
  平:大陸也是,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我覺得,電視的問題是,電視太滿,廣播有想像力,聲音媒體有想像力,
  問:電視有畫麵,透過你的眼睛,刻在你的腦海。
  飛:廣播隻占用你的耳朵,你還有眼睛、嘴巴、手,可以做別的事情,但電視把你所有的都占滿了,讓你不能去做別的事情。
  問:你們推出的內容,除了聲音外,會輔佐文字嗎?
  平:有的,我們會有很短的文字,介紹一下。
  飛:我們聲音、文字、圖片是一起出來的,我們是希望追求設計感的。
  問:在互聯網的時代,除了二位自己的節目外,當別人的節目不錯,和別的播客串連?
  平:其實,我們這次來,有很大的收獲,應該已經在台灣發展的新成員,談一些合作的可能性。
  問:能不能透露一下
  平:您認識就對了。
  問:這倒是很好,因為開始交流了。
  平:我特別興奮,比我在大陸找到的新成員更好,因為,以我們在大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視野還是太小,我們對台灣的了解太少。以我來說,我關注台灣二十年,我一直以為,我很了解台灣,但,我來了之後,才發現,還是了解太少。

  我們的概念,不僅是要讓台灣了解大陸,大陸了解台灣,而是要讓全世界的人,了解台灣和大陸,要打破僵界,因為網路的概念,是要打破僵界的。

  問:聽你這麽說,我想這是很令人興奮的。至少透過接觸,才能進一步了解,突破我們原本預設的立場。但是您會不會擔心有政治不正確的問題?

  平:其實不會。我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台灣可能還好,一些西方媒體,像是CNN、BBC等,他們對中國的看法,還停留在十幾年前,而且來問的都是一些他們認為西方讀者會感興趣的問題。當然我們會去跟這些西方媒體介紹現在社會真實的狀況,而大陸現在的新聞媒體,各方麵都還在修繕當中,並不是完美的。但我必須說的是,我感受到它的進步,比二十多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在享受這個變化,但是它還不完美,還有很多問題。

  問:其實任何一個國家走向開放跟民主的時候,是需要摸索的階段性。未來兩岸三地的部落客,應該可以更積極廣泛的合作。

  平:其實我這次還有個特別的感觸,就是怎麽樣可以有個渠道(管道),讓這個交流了解的平台可以變得更順暢。比如說在高雄那場論壇上,有一場演說介紹了台灣這兩年的部落格公民新聞方麵的議題,坦白說,我幾乎都不知道,但這些事情我都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就會檢討我自己,知道我自己對台灣方麵的關注是不是還有漏洞;不過從另外一個層麵也可以看出,我們兩方麵缺乏一個平台。

  問:公民新聞這幾年在台灣網路發展相當快速,台灣現在有非常多的議題,最後是透過所謂的公民新聞或是部落格或是播客來達成,尤其是一些爭議性的議題,透過部落格引發一種群聚力量的串聯,所以我們要問,所謂的公民新聞或是草根媒體,在網路上麵真的可以落實了嗎?公民新聞是未來的主流嗎?

  飛:我覺得每一個部落格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些部落格並不是新聞體的形式,它可能隻是個日記的形式,也在忠實紀錄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實。在過去,新聞隻是個曆史的載體,現在部落格是更大意義上的曆史載體,公民參與新聞報導的話,是需要真的把自己的聲音更強化。

  要做出更好看的公民新聞,大部分部落客可能都要加強寫作或是攝影方麵的專業化,這樣才能讓你的東西更好看,更有競爭力。雖然部落格是個草根媒體,你可以想怎麽寫就怎麽寫,但是你要把事情描述清楚,總是有個最好的辦法,比如說倒三角的傳統新聞寫法,你可能可以讓讀者更快的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即便是很粗糙的素材,透過我們的智慧及我們的專業水準,就可以做更專業更完美的呈現。

  問:部落格已經是種公民媒體了嗎?當牽涉到”媒體”這個字眼的時候,這個責任意義在哪裏?
  平:說到這裏,我特別想起了新聞或是媒體原本的意義。比如說,報紙差不多是在十九世紀的時候誕生的,我就思考:十九世紀誕生報紙之前,新聞和媒體是什麽?他可能是口耳相傳,可能是寫封信,這信紙就是一個媒體,把消息傳達給一個人,然後再傳達給更多的人。

  然而一百年過去了,新聞記者是不是公民,這是兩個互動的問題。我們追根溯源來看新聞和媒體的本意,實際上它本來就是和公民契合的。我比較喜歡看曆史,人類往往把一些原本簡單的事物複雜化,然後到最後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大家似乎都忘了我們原來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麽。所以我認為新聞首先是發端於公民,落身於公民。

  在過去一百年的新聞進程中,新聞慢慢轉化為高高在上,或是被某些財團和政治勢力所操縱,失去了新聞或傳媒本身所應該具備的意義或價值,現在我們就讓這個意義和價值慢慢還原回來,而且我覺得它本身就應該是多元的,尤其我們倡導專業有個重點,就是要真實,不能捏造。

  事實上,是不是說每個寫部落格的人,都要進到新聞科班去學習呢?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有些部落客經常閱讀報章,知道大概的新聞寫法是如何的,再結合自己喜歡的寫法寫出來,這反而是個多元色彩的公民媒體的未來模型。

  問:請問身為‘公民媒體’背負的責任該怎麽定義?

  平:所謂的責任就是‘表達自我’,我覺得最好是你能夠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舉個例子來說,大陸政府要在廈門設化工廠,當時大陸有位部落客提出反對的聲音,並且透過他部落格散播他的理念,使得愈來愈多人注意到這個新聞,最後使得大陸政府決定將化工廠遷到彰洲。

  身處在大陸環境中,我害怕所謂的‘過度責任’,在大陸我看到許多這樣的憤怒青年,他們那種過度責任化,其實會把自己送進‘祭壇’的位置,好像把自己神化,覺得透過他們的部落格,或者Podcast就擁有了區別於普通公民的話語權,然後慢慢的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一種型態,那是網路媒體特別危險的情形,因為你可能會重蹈傳統媒體負麵的後塵。

  在大陸的環境下,我其實挺怕‘鐵肩擔道義,辣手作文章’這個詞,你要真辣手,回家趕緊寫,你要真擔道義,文章自然能體現出來,我是可能經曆過後文革時代,我挺怕口號這種東西,叫得很響亮,不一定寫得響。

  問:在公民媒體的發展過程中,為了要保有自主性,比較不接受或是排斥商業模式的介入,但對於未來長期建構經營,又該怎麽去麵對?

  平:國際化,尤其最近在台灣的這段時間裏,我更體會了這一點。網路最大的特征就是‘無國界’,網路很簡單就可以作到國際化,現在全世界對於中國的關注是空前的白熱化,我想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公民媒體在其中能夠扮演什麽樣的角色,我覺得‘國際化’是至關重要的。

  飛:我覺得‘反波’是一直處於好玩的狀態,沒有考量商業模式,不過另一方麵,我們一直找尋內容的方向,覺得什麽好玩,我們的興趣點在那裏,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像這次來台灣,給我的感受最深的就是,雖然我們在大陸每天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台灣的事情,台灣本土的新聞節目我們都可以看得到,我們可以看到中時電子報,也可以看到其他的台灣新聞網站,但是我們對台灣的了解,在看了那麽多年的台灣新聞後,對台灣的了解還不如我們來這裏一天,走一趟便利商店,坐一次計程車,了解的多。

  我們覺得有必要在‘反波’上能夠引來自台灣的聲音,讓台灣本土的部落客來訴說他們每天在作什麽,身邊的社會應該是什麽樣子。

  平: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陸也有許多7-11,但我一走進台北7-11便利超商的門,立即發現完全和大陸不一樣,‘歡迎光臨,您好’,北京沒有這樣,就這個不同讓我們生活在北京很久的人,感覺得驚訝。

  還有,台北的計程車司機和北京也是完全兩回事,台北的計程車司機特別願意和我們聊很多台灣發生的事情,而且你會發現每個司機都有其特定政黨傾向,有的比較綠、有的比較藍,我們覺得特別有意思,到了高雄,又會發現和台北不一樣,或許這些東西對於台灣人是司空見慣的,但恰恰這些東西是台灣以外的華人特別想了解的。

  飛:我再舉個例子,我第一天到台北,搭計程車時,我坐在司機右後方,車子行經忠孝東路時,拿起相機想拍外頭的街景,相機一拿起來,司機就幫我將窗戶搖下來,光這個簡單的細節動作,是我在大陸生活了二十三年,從來沒有體會到。

  問:平客、飛豬兩位長久在大陸經營部落格想有非常大的名氣,這次來到台灣參加論壇跟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我想請教兩位對於兩岸發展網路產業跟部落格﹝博客﹞環境有什樣的觀感,差異在哪裏?

  平:我認為差異頗大,在我來之前差異隻是存在於數字哩,也就是大陸可能有一億個部落格、台灣可能有一百萬等諸如此類的差異,但是參加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後,我們兩位都深感震驚,由此我也認為數字不代表什麽,更重要的是質量。也就是我們不希望有一千萬人來聽,一萬就夠了,隻要夠多元有質量。

  我感到最震驚的也就是台灣部落格的多元化,不論是在網路上賣米的農民小劍劍還是那位殘障人士或是那位十四小女孩都讓我印象深刻,兩岸比較起來,台灣部落格更能貼近部落格的本意比較貼近自我,這兩年大陸博客的發展,我說實話是比較不健康的,主要是受到名人紛紛推出部落格的影響,商業化、成為藝人另一個宣傳平台。部落格應該是真實表達自我的工具。

  飛:而且這種名人部落格的風氣一蔓延,連一般普通人的博客都變的有點假。

  平:博出位﹝想成名﹞的問題很嚴重。

  飛:媒體、大型網站都積極推出名人部落格以吸引人潮,不過卻把部落格的氛圍給搞壞掉了。

  平:尤其現在有些女孩子想出名就自我設計,寫部落格就是要出名,連報章媒體焦點也都集中在這些博出位的部落格上,不過大陸的部落格也有很多萬中選一的精采博客,但是台灣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部落格多元麵貌的呈現,能貼近真實的生活。

  飛:幾個讓我感動的小細節,其中之一就是那位十四歲的小女孩說的:我很佩服主辦單位有這種勇氣讓一個小孩子上台。那位殘障人士在台上談他的經曆,眼淚就在眼框裏打轉。還有小劍劍上台領獎時台上台下一片高喊‘支持本土農業’,這種感覺就是跟人有聯係的,每一個台灣部落格都跟台灣當下的社會是有聯係的。最重要的是中時電子報辦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起碼是希望將部落格往好的地方引導。
  平:來台灣參加這次頒獎典禮對我也發生影響,我也自省我自己寫博客時是不是也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我回酒店後看這些得獎的部落格後,也自問我往後是否也能卸下傳統媒體給我的一些束縛。

  飛:我跟平客兩人過去都呆過傳統媒體,寫部落格時會想把自己拔高一點、端莊一點,用比較大的角度來看事情。但是經由這次頒獎,我想可能沒有必要這樣,有什麽說什麽,寫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問:每一個寫部落格的人都有其目的,不管是要寫一些生活記錄,還是碰上了人的難題想要有所抒發的地方,甚至就是想博出名也好,最重要的就你的目的是不是真誠的,唯有真誠的文筆才能感動人心,我很高興邀請兩位來上節目,不過也一直在掙紮要一個題目,要不要請平客來個段子﹝笑﹞!好不容易平客來了,不來個段子說不過去,可是也不知道平客有沒有準備,感覺上是出狀況題令人左右為難!

  平:我想想肯定有段子,我是一位特別喜歡講段子的人,這次來台灣跟朋友吃飯也講了很多段子。不過段子要能體現文化差異才好笑,大陸覺得好笑的部份可能台灣朋友沒有感覺,我就講一個台灣朋友都覺得好笑的段子:

  有一個非洲原始部落被開發成為一個旅遊景點,歌手任賢齊開了私人飛機到了部落上空,沒想到飛機沒油了,任賢齊就跳傘獲救。任賢齊覺得部落人講話很有趣,通通是發出冬冬聲音甚比音樂還好聽,任賢齊問一位懂中文的翻譯:你們說話都這麽好聽,那罵人又是怎麽樣的?翻譯回答:就是嘟﹝類似Fxxk﹞。

  任賢齊再問:更難聽一點的呢?
  翻譯:就是嘟嘟。
  任賢齊:更難聽的呢?
  翻譯:嘟嘟嘟!
  任賢齊又問:那這個部落裏最難聽、最令人抓狂的又是什麽呢?
  翻譯:嘟嘟?嘟?嘟嘟嘟﹝請看影音才有真正《笑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