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盜江湖

武生者,盜江湖之吳人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語者》的秘密

(2007-02-01 06:00:41) 下一個

舊書新評:《馬語者》的秘密
  《馬語者》(The Horse Whisperer)是英國作家尼古垃斯·埃文斯(Nicholas Evans)多年前的暢銷書,至今依然熱門。
  我看的譯本書名是“馬語者”,乍聽起來有點生澀。其實是上佳的譯法。《論語》中有孔夫子的學生公冶長通鳥語的記載,即名“鳥語者”。中國上古時候還有一位師曠,傳說他精通鳥語,能從飛來的鳥兒鳴叫聲中聽出遠方軍隊的勝負。這本書裏麵的主角深通馬兒心理,好像能用馬兒的語言和馬溝通,故名馬語者。我見過其它書名或是電影名用“馬兒低語”、“輕聲細語”等譯法,就和書中原意相去甚遠了。
  一、複原的夢
  複原是人類重大夢想之一。
  個別人生裏有無數的不全、不完美。大家都知道“人生古難全”。可是人人都抱怨。
  這些不完美相比較而存在著,如:醜陋對美貌,健壯對孱弱,高大對矮小,聰明對魯鈍,富貴對貧賤,有病對無病,好運對歹運,失敗對成功。
  完美與不完美並非個人的選擇,人卻永遠耿耿於懷,好像自己生來就應該完美。不完美的都想“回複”完美:病人想康複,窮人想暴富,失敗了想東山再起……。
  如果對複原的條件估計不正確,複原會演成悲劇。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裏有一個旁人看來難得完美的慕容複:文武雙全、容貌英俊、家財萬貫、名聲蓋世。他有絕色的美女相伴,有忠心的好漢追隨。慕容複偏認定自己生命不完美到了絕頂:因為他的祖宗幾個世代以前是小國君主,後來亡了國。他不能恢複祖宗的基業的話怎麽也說不過去。最後,這個以“複”為名的好漢竟然搞得眾叛親離,淪為一個在曠野荒塚之間做皇帝夢的瘋子。
  另有一類常發生的特殊的不全,肇自非自然情形下突如其來的災禍:財物損失之外,健壯的軀體成了殘廢,甚至活潑潑的生命消失於一旦。變化發生在瞬間,就象一張紙上添了一個折痕,看似極簡單,要複原卻難於上青天,使人特別悔恨。
  馬語者就是由這樣一個特殊的複原故事引出來的。
  故事展開在晴朗的清晨,風光如畫,白雪覆蓋的紐約郊區。靜謐之中隱藏的災難爆發:兩個騎馬的快樂女孩驟然遭遇車禍,一死一重傷,兩匹馬也是一死一重傷。
  十三歲的克蕾斯是事變中的幸存者。她斷了一條腿。
  斷腿沒有問題。
  人類致力於機械性的複原成就斐然。功同再造的斷肢接續、可以亂真的假發、巧奪天工的假肢,拯救了無數的人。
  精神複原的成就則差強人意。雖然有許多經驗,發展了許多理論,還造出各種藥物來,但是生命實在太複雜,社會不可控製的發展又造成進一步複雜化,使得這一類的複原不但神神秘秘的不可捉摸,而且結果大多數仍然是悲劇。
  克蕾斯的問題不在腿上。她的家庭富裕,配製的假腿使她幾乎可以重新跑馬拉鬆。但是她的精神在崩潰的邊緣。恐怖事件在她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痕。她覺得負疚,卻說不出話來:好友死了。愛馬朝聖者瘋狂了。這匹不久前還是那樣矯健不群的駿馬,被虐待得渾身傷痕,躺在汙泥中生不如死。
  原來,大多數人對待劣馬,或者問題馬,解決辦法就是痛打和虐待,號稱馴馬。
  孩子的痛苦把父母的精神也帶到了崩潰的邊緣。
  孩子的母親安妮發現一條線索:隻有朝聖者複原,孩子重新騎上馬背,才有孩子的真正複原。故事開始聚焦在馬兒的身上。我們這才發現,馬兒的康複也有肉體和精神兩方麵。
  居住在蒙大拿森林草原之間,深諳馬兒心理,人稱通曉馬語的男主角,湯姆·布克出場了。
  二、人馬之間
  馬,形相清奇高貴,麵容肅穆冷漠。
  人們愛馬。有一些形容詞和成語,如:神駿、竹耳蘭筋、千金市骨、冀北空群、日行千裏,夜行八百等,一聽就知道是馬兒專用的。其它動物被人讚美,待遇都沒有這麽高。
  人們對於抽象概念中的馬,普遍懷有不切實際的憧憬。仿佛凡是馬,必是千裏馬,而且動輒露骨地將馬擬人,連老得站立不起來的馬,還相信它“誌在千裏”。有意思的是,人們對自己同類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有胸襟眼光,識得千裏馬的,千年下來隻有一位伯樂。因此以馬來擬人,就帶上了悲劇氣味。這麽多人自以為千裏馬,僅僅一位伯樂,何時才是出頭天?
  馬在傳統上和離家遠行、征戰殺戮有不解之緣。人類文明初期,人、馬關係比今天密切。馬兒是人的騎乘,險惡的環境裏比今天的汽車更頂用。許多時候人必須完全以性命相托。所以從前還有專門為馬看相的學問。除了看得出馬兒體能的奇人伯樂外,還有異人可以看出馬兒和騎士在命運上的休咎生死關係。
  三國時,劉備在困境中得一駿馬名為“的盧”。懂得馬相術的謀士告訴他,此馬“妨主”。結果,在追兵緊逼的關頭,這匹被某些人認定不可靠,至少也應該控製使用的馬,果然前蹄陷入溪石。劉備被浸濕了衣袍,驚嚇之下,揮鞭大聲嗬責:“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這匹馬受不了被人看扁的刺激,竟然奮力從泥水中飛騰而起,一舉越過了三丈寬的檀溪,遂使這個故事成了千年來無數有不被人看好經驗者的精神安慰和希望。
  當初人類先民並不知道馬兒的好處。他們象對待其它大動物一樣,獵殺馬兒是為了吃它們的肉。獵馬比獵其它動物容易。馬兒有個致命的清高毛病,見到人們不懷好意地逼近時,不會反撲噬人,隻是揚起蹄子跑開了事。先民們布下伏兵,可以將千萬匹馬兒按照設計好的路線驅趕,直到它們象輕煙一樣騰起,集體摔死在深穀。
  馬兒遺傳基因的某一鍵上,一定還鐫刻著昔日遭人類大屠殺留下的恐懼。今天人們對馬再是寵愛有加,馬兒容長光滑的臉上表情並不豐富,冷漠的三角眼中,還是有一股抹不掉的淡淡憂愁。
  三、順勢療法
  古時候歐洲的醫生對於治病有兩派對立的主張,順勢療法和對抗療法。對抗療法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直接療法。順勢療法則象種牛痘抗天花,有點玄。讓人接受,得說出一番道理。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解決之道也無非順勢和逆勢兩種。
  從前中國的家庭發生問題,如父母發現逐漸長大的子女有反叛現象,采用的總是逆勢法,靠長輩講道理,靠世代的傳統,靠法律對忤逆不肖的嚴厲懲罰來壓製。現代的家庭則都順應潮流,采用了順勢法。無論子女表現如何無理、不敬,為父母者總是逆來順受;無論要作出如何的犧牲,為父母者總是甘之如飴。因為我們相信,他們“以後總會明白的”。
  在克蕾斯的家庭裏,父親羅伯特是律師,母親安妮是編輯。他們在處理和十三歲女兒的關係時,無論是平時,或是發生危機時,和大多數有教養的美國家庭一樣,用的自然是傳統的順勢法。
  中國有俗語說:春天孩兒麵。意思是春季天氣易變。其實,春天哪有現代孩兒們的脾氣無常多變?
  就在克蕾斯把心中瘀積了多時的痛苦記憶告訴了布克,又鼓足勇氣嚐試了再次騎馬(當然不是朝聖者)後,安妮發覺有點不正常。女兒的這些了不起的進步,她都是聽旁人說起才知道的。她覺得,女兒應該把自己的進步直接告訴她才是。
  誰能說不應該?為了女兒,她長期離開丈夫,離開有相當社會地位的工作,從繁華的紐約來到蒙大拿鄉間。她低首下心和簡樸的鄉下人相處,失去了在編輯部的權力,導致最終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崗位。這一切對於一個中年知識女性來說,是真正的生命的犧牲。流水一樣花出去的金錢根本就算不了什麽。
  豈料女兒完全不買賬。
  母親拚命壓抑自己的情緒,盡可能平靜地問:
  “難道你就不能告訴我一聲嗎?”
  她看到的竟是克蕾斯逼視著她的眼光,“眼中的怨恨和創傷幾乎讓安妮窒息”。接著女兒竟然為阻止母親開燈這樣的小事,激烈地打碎了台燈座。小女孩盡情發泄:
  “……反正,你說你不要我再騎馬,所以我又何必非要告訴你?我何必事事對你說?我討厭你!”
  做母親的柔腸寸斷,但是她還是沒有發作。她站起來,“感覺整個人正在一點點死去,刹那間真以為自己就要倒下了”。
  就在她氣得眼睛幾乎不能辨物,勉強邁步離去之際,她聽見女兒輕聲不知說了句什麽。母性又把她領了回來,柔聲問:“怎麽啦?”
  到這個地步,女兒才說,她的月經初潮來了。
  做母親不容易啊!她要隱忍、克製到這種地步,才不致破壞長期以來以無數犧牲為代價的順勢療法的積累,才有母女之間以後理性交流的繼續。
  在這裏,作者描述了一個大家都知道,但少有人細想過的問題:在少年時期的孩子們心目中,父母到底是什麽?父母的關愛行為,對他們來說有多少份量?
  安妮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女性。“她具備一種悄悄深入事物本質的本領。她能夠適應一切,能夠緩慢而巧妙地進入任何族群,任何文化或環境。她本能地知道人們需要什麽。自己必須認識哪些人……。這項天賦一直協助她贏來值得贏取的東西。”她是一個工作女性,一份在曼哈頓有相當影響力的雜誌主編。
  可是,克蕾斯出事以後,安妮發現,自己在孩子麵前變得一文不值。
  做父母的不論本身如何,在不諳人事的孩子們心目中其實都一樣。
  原來,這個時期孩子們心目中的父母,除了照料生活提供所需之外,什麽都不是。千辛萬苦的種種關愛、犧牲,都是必不可少的義務,沒有份量可言。如果你不能適當地幫助孩子解除困擾,你就一文不值。
  專家們見怪不怪,將這種現象歸因於孩子們的年齡到了“反叛期”。這是一段一切行為皆合理的時期。既然是年齡問題,其它就不必多說。孩子們不論表現如何都可以豁免責任。一切有父母小心翼翼地承擔。他們要在我們扶持下,渡過這段不算短的青春期。而且,我們願意,願意,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都願意。

  有神奇馴馬本領的布克,對人和對馬用的大致也是順勢法。
  布克非常耐心地等待克蕾斯的情緒變化,足足幾個月的時間,和她慢慢交朋友,一直等到她稍稍平靜一點,可以敘說當巨大的卡車撞上兩個小女孩和兩匹馬的恐怖瞬間的細節。他要知道,克蕾斯為何內疚,朝聖者為何瘋狂。
  布克不是靠暴力,靠利用馬兒“對於痛苦的自然反應”來馴馬的平庸之輩。對人也一樣。他知道小女孩的自尊心何在。裝上假肢的克蕾斯走路被絆倒,他不去扶持,不用空洞的言詞表示空洞的關懷。他從心底裏到行動上表現出來:他認定她是一個普通健康的孩子,足可以和他布克一樣正常生活,不需要旁人的憐憫。
  布克的特異之處在於,他的行為出諸自然本心,毫不矯揉做作。孩子和馬都感覺到了這一點。
  克蕾斯終於積儲了足夠的勇氣,為布克把那恐怖的一幕揭開,再次麵對逝去的好友茱迪:
  在朋友中,茱迪是一個帶頭的女孩。她的馬格列弗也是一匹帶頭的駿馬。當他們踏著斜坡上的薄冰穿出一片叢林時,茱迪的馬兒後蹄打滑,同時前方突然出現了那輛巨大的四十噸卡車。卡車首先撞上茱迪和她的馬。克蕾斯本來可以勒住朝聖者的。可是卡車驚天動地的鳴響了喇叭。被激怒的朝聖者顯然是為了保護倒在地上的人和馬,不顧一切向卡車躍了上去,結果是前胸被撕裂了一個大洞。留在克蕾斯記憶中的,是仰天倒地的茱迪最後一霎那充滿驚恐無助神情的慘白小臉。
  “喇叭一響,什麽都完啦!朝聖者竟然想要轉身麵對卡車。那太瘋狂了!可是那種感覺就仿佛它不允許卡車胡來。它絕不讓這巨大怪物過來傷害我們大家。它要抵抗。天哪,抵抗一輛四十噸重的卡車……就在卡車衝到我們麵前時,它衝著它懸起前足,仰身直立……。”
  克蕾斯的敘述,使布克看到了那匹汙血之中的馬兒朝聖者另外的一麵:主人騎著它步上斜坡,把它帶入了可怖的危險之中。眼看主人的好友就在它的蹄下,這沒有問題。它可以後退。但是巨大的汽車山呼海嘯似地衝過來。它決然要阻止這個怪物。
  接下來的卻是痛澈心肺,不堪回首的傷口:回報它救援小女孩的是一大堆哄騙它,傷害它的陌生人。他們引誘它,把它的頭夾起來,把針刺入它的脖子;痛毆;將它幽禁在昏暗汙穢,臭氣熏天的地方,挨餓……。
  布克讓朝聖者回到自然之中。他讓它就近觀察別的馬兒如何快樂生活。他慢慢走近它,為的是讓它回憶起人馬之間曾經有過的正常相處經驗。他不去招惹朝聖者,隻當它是路邊的一塊石頭,或者是一匹別的馬。讓朝聖者自己慢慢生出好奇心:原來,一切都平靜嘛,我為什麽老是驚驚咋咋的?
  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直到朝聖者習慣了重新掛上籠頭,披上鞍韉,恢複了外表的平靜。克蕾斯好不容易被說服再試著去騎它。它惡夢似的記憶還是被勾了起來,再次暴跳如雷。
  布克還有最後一招:他用看似暴力其實高度技巧的手段,將那匹自以為重新發現人類恐怖本性的烈馬輕而易舉地捆了起來,扔在塵土之中。然後逼著克蕾斯從馬兒的身上踩過去。
  朝聖者被這似曾相識的折辱驚呆了。可是,它旋即發現,除了那一閃即逝的恐怖外,它的軀體其實沒有一點痛楚。它還是自由的,旁邊的馬兒和人們都照常在奔跑活動。它也可以一樣奔跑活動。人們還是如常地對待它。
  布克的這一招超越了順勢法的範圍。他提醒馬兒的是:折辱是短暫的惡夢,不必選擇拚命抵抗,就可以和平相處,而和平相處才是常理。
  馬兒用它自己的方式領悟了這一點。克蕾斯終於重新騎上了朝聖者的背。
  馬兒和人是如此的相似:寧折不彎的倔強;服膺真正強者;期待得到理解;能夠心平氣和思考的話,可以理解並接受複雜的道理。
  馬兒複原了。克蕾斯也隨之複原了。
  四、照亮生命的陽光
  就在馬兒和孩子連鎖複原的喜氣洋洋之中,天空忽然變得陰晴不定:安妮和布克相愛,不可抑製。安妮的丈夫理解而且克製,但是孩子不理解,也不能克製。
  我們這才發現,複原不過是人生偶然的插曲。千辛萬苦回複到生命原來的軌跡以後,人類宿命的麻煩,還是誰都避不開。
  大家為情所困。舊情之外,又添新情。而且,無緣不孽,有情皆癡。
  我們世代歌詠“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死生相許”。必須指出,男女愛情之外,還有人類對自身,對後代的愛護之情。兩者有分有合,錯綜地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其間的份量,其實不相上下。
  回想克蕾斯的複原故事,那些細節之所以動人,原來因為她一直沐浴在父母之愛和布克的長輩之愛的陽光之中。布克為了保護她:保護她不被父母離異的痛苦擊倒(其實少年人很快就會適應),為了保護安妮和她深愛的女兒之間的關係(其實少年人很快也會適應),最後甘心投身野馬鐵蹄之下,將他成熟壯麗的生命瀟灑毀滅於一旦。
  布克完全有能力避開那匹野馬的鐵蹄。不過,在那一瞬間,他做了抉擇:同時為了兩種不可分割的愛情,對異性和對下一代,如此奉獻自己的生命,他覺得值得。
  多少女人熱愛布克,多少男人欽佩布克、多少匹馬兒期待著布克來解放,多少馬場後進有待布克的教誨。可是,他就這樣懷著對安妮的愛,決然為一個青澀平庸、不解人事的平凡小女孩放棄了人間一切輝煌。
  布克從容消失了。他的消失,就象陽光的消失。如畫風情,盡失光彩。
  身為男人,布克的獻身沒有過分之處,隻是,使人實在太痛惜、太無奈。
  這種犧牲,不能衡量,因為,人間一切都無法和它相較。
  這是人類的本能。盡管我們偶爾才可能有幸一見,但是,沒有這種高貴犧牲,人類就不成為其人類了。
  曆史上,在布克以前,天下父母為子女、長輩為後輩、教師為學生、強者為弱者、先知為群氓、愛人為被愛之人……已經有過無數這樣的犧牲。以後也一樣。可歎的是,這種犧牲的價值在當時、在相當時日以後,總得不到少年人的理解。
  少年時代讀到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中克利斯朵夫和葛拉齊亞的愛情故事。由於葛拉齊亞年幼的孩子以種種天真怪異的行為表示堅決反對,兩個愛人黯然分手。當時我隻有一種蒙籠淒美的感覺。少年心境,哪裏能知道,在鍾愛他們的父母、長輩心中,兒童的幹涉竟有這樣重的份量;哪裏能夠體會垂暮男女心內如湯煮,但甘心俯首對孩子投降的殘酷意義。
  沒人可以先驗地教育少年人,如何理解、尊重他人,包括自己父母的感情。
  我們無限容忍少年人反叛期間的一切行為。大家競相犧牲。犧牲財產,犧牲自己積一輩子經驗證明無可比擬的幸福愛情,直到犧牲生命。
  我們隻能在犧牲發生之後,謳歌讚美犧牲者的偉大愛情:
  生命曲折起落,宛如青山峽穀,起伏不斷。照亮生命,使得青翠山穀美如天堂的陽光,就是人類的這種複雜情愛。沒有天上的陽光,群山立即陷入黑暗。複原工程縱使偉大如移山填海,也會象輕煙一旦消散。
  陽光再次普照時,又是新的故事,另外一番風光。
  至此我們才可以理解,這本書始終暢銷的理由。盡管象許多出類拔萃的小說一樣,這本書拍成的電影短時間內賣座了一陣。整體並不理想。問題不在書本身。
  馬語者的故事,是獻給那些充滿活力和愛心的成年人的頌歌。他們愛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伴侶,也愛下一代。此外,世上還有什麽更值得愛的東西呢?
  無數作家寫過人類對自身、對後代的愛。可是,誰也沒有能象埃文斯那樣,把這種存在已久,呼之欲出的另類愛情,寫得如此震懾人心,和男女之間的愛情、肉欲相互輝映,驚天動地。
  馬語者的秘密在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花沉靜 回複 悄悄話 好深刻的文章。
我是先看了電影的, 很震撼。
看了你的理解更感動。
武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離離:)的評論:
謝謝。你可以轉貼啊。願意的話,在方便時告訴我一聲轉貼在哪裏,好嗎?
離離:) 回複 悄悄話 天啊,寫的太好了。
能轉貼嗎?
EvaLuna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隻是不喜歡這個題目.
馬語者的秘密, 涵蓋情字, 又遠在其之外
譬如人與獸, 與自然~~
譬如關於命運,關於殘缺~~
馬語者的秘密原就是個好題目啊~~
學習中~~ 感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