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中國書法發展史》04(轉帖)

(2006-02-13 06:02:06) 下一個
★唐代著名書法家
1. 歐陽詢(公元557-641)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世稱歐陽率更。
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 貞觀
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
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裏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
。”其中豎彎鉤等筆畫仍是隸筆。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
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楷書無論用筆,
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於初學。後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
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貼》體勢縱長,筆
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家傳。父子均
名聲著於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
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其主要作品有:
1)化度寺碑:
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碑立於
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楷書35行,行書33字。原石久佚。 此碑書法筆
力強健,結構緊密。早《九成宮》一年而書,故風格極相似,但謹嚴有餘
舒展不足。元趙孟俯評論雲:“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最善,而《
邕禪師塔銘》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綱對此碑書法評價極高,
認為此碑勝於《九成宮醴泉銘》。讚譽雖嫌過頭,但可以說明此碑的書法
確有其獨到的地方。
2)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歐陽詢書。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
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楷書24行,行49 字。
此碑用筆方整,且能於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
穩健。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
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
第一”。
3)虞恭公碑 :
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
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楷書36 行,行
77字,碑額陽文篆書“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虞恭公溫公碑”十六字。明趙
涵《石墨鐫華》評雲:“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書法嚴整,
不在二碑之下。”並歎:“時信本已八十餘,而楷法精妙如此。”誠然,
歐陽詢所書《虞恭公碑》已達到了藝術的化境,細觀次碑書法已脫離了“
歐體”在《九成宮》,《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嚴謹的特征,而更趨於
自然流暢。此時歐陽詢作楷書已能隨心所欲,運筆自如。
4)張翰思鱸帖:
亦稱《季鷹帖》,歐陽詢書。行楷書,無款。紙本,縱25.2厘米,橫33厘
米。後紙有瘦金體書跋:“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
銳長驅,智永亦複避鋒。雞林嚐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歎曰:' 詢之書遠
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麵削成,非虛
譽也。'” 此帖的風格與歐陽詢的楷書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險取
勝。字的重心壓在左側,而以千鈞之勢出一奇筆壓向右側,使每個字的結
體形成一種逆反之勢,然後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險為夷,真可謂“險中求穩,
別有樂趣”。清乾隆帝評論道:“妙於取勢,綽有餘妍。”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5)皇甫誕碑:
全稱《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稱《皇甫君碑》。
唐於誌寧撰文,歐陽詢書。此碑現在陝西西安,無書寫年月。楷書28行,
行59字。碑額篆書“隋柱國宏議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
謂此碑立於隋朝,當為歐陽詢早年所書。此碑在明代已斷為兩截。
《皇甫誕碑》用筆緊密內斂,剛勁不撓。點畫重在提筆刻入,此為唐初未
脫魏碑及隋碑的瘦勁書風所特有的筆法特點。楊士奇雲:“詢書骨氣勁峭,
法度嚴整,論者謂虞(世南)得晉之飄遺,歐(陽詢)得晉之嚴整。觀《皇甫
誕碑》其振發動蕩,豈非逸哉?非所謂不逾矩者乎?”翁方綱說:是碑由
隸成楷,因險絕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筆最見神采,未遽藏鋒,是學唐楷
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筆研潤,雖為歐陽詢早年作品,但已具備了“歐體”嚴整、險絕的
基本特點。明王世貞雲:“率更書皇甫府君碑,比之諸貼尤為險勁。是伊
家蘭台(歐陽通)發源。”楊賓在《大瓢偶筆》中說:“信本碑版方嚴莫過
於《邕禪師》,秀勁莫過於《醴泉銘》,險峭莫過於《皇甫誕碑》,而險
絕尤為難,此《皇甫碑》所以貴也。”
6)夢奠帖
歐陽洵以楷書名,其實他的行書也很出色,其中以《夢奠帖》為最佳。
《夢奠帖》全稱《仲尼夢奠帖》,七十八字,無款,但流傳有序。郭天錫
在跋中曰:“此本勁險刻曆,森森然如武庫之戈戟,向背轉折深得二王風
氣,世之歐行第一書也。”


2、虞世南(公元558-638)
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字,故世稱“虞
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
虞世南幼年學書於王羲之七世孫,著名書法家僧智永,受其親傳,妙得“
二王”及智永筆法。虞世南為人沉靜寡欲,誌性剛烈,議論正直,深得唐太宗
器重。他的書法,筆勢圓融遒勁,外柔而內剛。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
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虞世南傳世的書跡有:
1)孔子廟堂碑
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原碑立於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
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
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
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
一片平和潤雅之象。
2)汝南公主墓誌:
此帖無款,傳為虞世南書,亦有人認為是舊摹本。紙本,行書18行,共222
字。此帖書法溫潤圓秀,用筆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臨之說。明王世貞評此
書:“瀟散虛和,姿態風流,有筆外意。”明李東陽也說此帖:“筆勢圓活,
戈法獨存。”所謂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書法所悟到的一種獨特筆
法。相傳唐太宗臨右軍書法,寫到“戩”字時,虛其“戈”令世南補之,然
後拿給魏征看。魏征說,聖上之書惟“戈法”逼真。可見虞世南書法造詣之
深了。
《汝南公主墓誌》前幾行確實與虞世南的楷書風格相一致,具備了含蓄深沉,
外柔內剛,凜然不可犯的風度。可惜後半部則流於荒率,疑為偽作,不無道
理。此帖現藏上海博物館。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
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稱褚河南。
他的書法學王羲之、虞世南。《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裏金生,行間
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所寫的《雁塔聖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
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凹姹*,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
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
其主要代表有:
1)倪寬讚:《倪寬讚》墨跡,傳為褚遂良書(亦有人認為是歐陽詢書),真偽
尚無定論。然此書頗得褚書三昧。楷書50行,共340 字。宋趙孟堅評論此帖
說:“容夷婉暢是河南晚年書。”明楊士奇評雲:“評者認為字裏金生,行
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而詹景鳳則謂:“燥而不潤,覓貶天趣。”
此帖原跡現在台灣。
2)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下。前石為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 ?1 行,行42字。後石為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
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運筆上則采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
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雲:
“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
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遊絲。能將轉
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
3)陰符經:大字墨跡,傳為褚遂良書。紙本,楷書96行,共461字。傳為褚
遂良所書的《陰符經》尚有小楷和行書兩種刻本流傳於世,字跡皆很小,難
窺廬山麵目。此帖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
唐代學褚書的偽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也不失為書法精品。此帖不
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參以寫經
筆法,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於
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為
楷書,萬文韶刻。現所選為前石拓本。《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
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
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
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