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發展史》09(轉帖)
(2006-02-13 06:12:02)
下一個
4、米芾(1051-1107)
字元章,世居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
官”,又因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
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宣和書譜》說他:“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
篆宗史箍,隸法師宜官;自謂'善書者隻有一筆,我獨有四麵',識者然之。方
芾書時,其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他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下
過苦功,能夠登堂入室。真、草、隸、篆、行都能寫,而尤以行草書見長。他
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
氣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
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快刀利劍的氣勢。
其主要作品有:蜀素帖、紫金硯帖、論書帖、多景樓詩冊帖、珊瑚帖、研
山銘帖、三帖卷、向太後挽詞、寒光帖等。
1)蜀素帖:
米芾作。是米芾三十八歲時(1088年),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此卷相傳為邵氏
所藏,欲請名家留下墨寶,以遺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
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而米南
宮見了卻“當仁不讓”,一揮到底,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真似如魚
得水一般。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
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米芾用筆如畫竹,喜“八麵出
鋒”。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
刷字”的獨特風格。結字也俯仰斜正,變化極大,並以欹側為主,表現了
動態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當為生平合作”。
2)紫金硯帖:
米芾作。行書。此帖書法飄逸靈動,看似漫不經意,而更得渾然天成之神
韻,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趣。這是米芾書法功力至深的成果。
3)論書帖:
米芾草書墨跡。米芾的草書雖不如他的行書那樣氣勢開張,但也不同凡響。
這與他的為人學識有重要的聯係。此幅草書,基本上是取法晉人,字裏行
間流露出米芾書法顛放舒展的獨特風格,從這幅草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米
芾在學習古人書法方麵所下的功夫。
4)多景樓詩冊:
米芾書。極為豪放,筆力雄偉,神采奕奕。誠如宋趙秉文所盛讚的:“此
冊最為豪放,偃然如枯鬆之臥澗壑,截然如快劍之斬蛟龍,奮然如龍蛇之
起陸,矯然如雕鶚之盤空,烏獲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壯也,養由基之
貫七劄,不足以比其沉著痛快也。”見此冊,可以使人想象出米芾當時揮
毫時“神遊八極,眼空四海”的驚人氣魄。
5)珊瑚帖:
行書。為其晚年所書。據帖後施光遠跋,此帖為米書中銘心絕品。
6)研山銘帖:
紙本,行書,是米芾真跡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書成就最高。此帖下
筆倜儻縱橫,跌宕多姿,不受前人成法的製約,抒發性情天趣,在他的大
字墨跡中,應推為上品。
7)向太後挽詞:
小字行楷。紙本。是其五十一歲時所書。其結字介於行楷之間,筆法精煉,
正如前人所說:“研筆如鐵,而秀媚之氣奕奕行間,風華類得大令(王獻
之)之神,是南宮得意筆。”米芾這樣精致的小楷是極為少見的。
8)寒光帖:
淡黃紙本。行草書。是其四十一歲以前書寫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記中
寫道:“老米此尺牘似為蔡天啟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於此”。此帖書
法與一般常見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筆時提處細若絲發,圓潤遒勁,按處
中鋒直下,沉著不滯;結字因勢生形,行間絲帶連綿不斷,熟而不俗,險
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9)三帖卷
米芾作。《三帖卷》計《叔晦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均紙
本,行書。《三帖》合裝一卷,為米芾行書中的精品。項元汴認為米芾此
帖書風於王羲之相近。米芾的書法的確得力二王最多。但與二王父子書法
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緊斂古質蘊藉內含;而王獻之的筆致則是散朗妍妙,
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資個性於王獻之較為相近,所以,米芾的結體,用筆
中多可以見王獻之的風骨。
5、宋徽宗趙佶(1082-1135)
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藝術上聰穎。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藝術
上他是個天份極高的書畫家,也是藝術活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他廣泛收集民
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他的
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
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
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
象遊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於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
大字楷書,舒展勁挺。
其代表作品有:草書團扇、牡丹詩冊
關於草書團扇:
書法作品的精品,也是他書法的代表作。他的草書精意嫻熟,用筆多起以
側鋒,險側跌宕而不失於露,奇趣橫生而終有法度;線條極具變化之能事。
由於他精於繪畫,故於章法的疏密配置,構圖安排,皆能不精意處見精妙。
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草書成就,不在瘦金書以下。牡丹詩冊趙佶
作。瘦金體書寫的行楷。縱有行而橫無列,疏密大小,相映成趣。宋徽宗
把楷書寫成這一麵目,對瘦硬的極端作了嚐試,是有益的。不過由於走到
了極端,後人若僅取形似,不求變化,則難有新的突破。
九)宗唐宗晉的元代書法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統一全國,至元順帝北走塞外,凡
十一帝,曆九十餘年,是為元代。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複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
文宗天曆初建奎章閣,專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閣欣賞法書名畫,書法一
度出現興盛局麵。趙孟俯,鮮於樞等名家,是這一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主張書
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但元代書壇純是繼承晉唐,沒有自己的時代風格,稍
後於趙孟俯的康裏夔夔還有些變化,奇崛獨出於元代書壇。
縱觀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麵。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
但並不怎麽出色。這種以真、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
。有元一代書風,仍沿宋習盛於帖學,宗唐宗晉,雖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
法立於書壇,較之文學,繪畫等藝術門類,尚顯冷落無成得多。
主要代表書家有:趙孟俯、康裏夔夔、鮮於樞、耶律楚材。
1、趙孟俯(1254-1322)
字子昂,號雪鬆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
德芳的後裔。入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著有《
鬆雪齋集》。
趙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
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
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
”,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
,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
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
其代表作品有:仇鍔墓碑銘、汲黯傳、福神觀記、膽巴碑、蘭亭帖十三跋、
雪晴雲散帖、洛神賦、妙嚴寺記等。
1)汲黯傳:
趙孟俯作。小楷。他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而清代馮源深評雲:
“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讚》,《樂毅》諸書
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引自《書林藻鑒》),用筆不下於智永,虞世南,得稱一世之冠。
2)洛神賦:
趙孟俯作。行書。紙本。是趙氏四十七歲時所書。其書法運筆和間架出自王
羲之,書風清新妙麗,兼得《蘭亭》、《聖教》兩序的法度。元人倪瓚稱此
卷“圓活遒媚”,並推趙為元朝第一書人。
原作現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
3)福神觀記:
趙孟俯作。楷書。紙本,烏絲方格。全稱《杭州福神觀記》。是趙孟俯在元
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歲時所書。其書法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
暢圓潤,與《膽巴碑》,《仇公墓碑銘》相類。是趙書的代表作之一。
4)蘭亭帖十三跋:
趙孟俯作。行書。紙本。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趙孟俯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時至吳興南潯鎮,
獨孤和尚送給他一卷五字已損本的《定武蘭亭》拓本,喜之不盡,途次舟中
不斷展閱此卷,多有書學心得體會,皆跋記於卷尾,計十三段,並自臨《蘭
亭》一過。這就是所謂的《蘭亭十三跋》。後此件遭火毀,但有燒殘本傳世,
已流入日本。
趙孟俯此件是以自家筆法臨《蘭亭》,臨得形神畢肖,生動自然,如見《定
武》本的原跡,堪稱趙書中的精品。
2、康裏夔夔(1295-1345)
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又號蓬恕叟,蒙古族人。
《元史》本傳稱他:“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
,不翅金玉。”他的正書師法虞世南,行草書由懷素上追鍾繇,王羲之,並吸取
了米芾的奔放,在當時趨趙孟俯嫵媚書風的情況下,能創自己的藝術道路。明代
解縉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
康裏夔夔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傑出書法家特立於書壇,留下的墨跡不多,有
行草書《唐元縝行宮詩》,轉折圓勁。其《漁夫辭冊》,《草書述筆法》確有唐
晉風度。所寫的李白《古風第十九首》詩,字體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筆
法。
其代表作品是:
1) 草書尺牘:康裏夔夔作。草書。該信劄極為精彩,雖草草不工, 卻筆筆
合於法度。疏密欹正,隨性所至。寫到最後因語長而紙短,越寫越密,甚至
字裏行間時有添加補寫,但並不覺得充塞擁擠,相反因字與行間能揖迎避讓
而顯得通靈透氣,密而不悶。
3、鮮於樞(1254-1322)
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官太常博士,趙孟
俯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
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二人書法當時並稱
“二妙”。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
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
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鑒》)而書法家陳繹曾也說:“今代惟鮮
於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可見他敢於創新的精神。
他的楷書有《李願歸盤穀序》,現藏上海博物館,筆法古樸,結體謹嚴,氣魄恢
宏。行草有所寫自作詩《大字詩讚》和《唐詩草書卷》,筆法縱肆,欹態橫發。
其代表作品有:唐詩草書卷、臨神仙起居帖
1)唐詩草書卷:
鮮於樞作。草書。筆法縱肆,欹態橫發。他自己說過,寫草書要把筆離紙三
寸,取其指實掌平虛腕法圓轉,寫出的字則飄逸飛縱,體態自能絕出,觀其
草書,確有懸腕回鋒之妙。
2)臨神仙起居帖:
鮮於樞作。草書。這是他臨寫的楊凝式《神仙起居帖》手跡,一方麵我們可
以對照原帖去發現鮮於樞在臨帖時如何達到形神兼備的;另一方麵,我們也
能體會到隻有博臨眾帖才有可能獨立門戶的道理。
4、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晉卿,契丹族,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元史》本傳記載他三歲而孤,母
親楊氏撫養教育他,“及長,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數術及釋老、醫
卜之術,下筆為文,若宿構者。”卒後追封廣寧王,諡號文正。他的書法繼承了
唐宋顏真卿,黃庭堅書風,以端嚴剛勁著稱。明人宋濂說:“耶律文正晚年所作
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宋學士集》)
起代表作品是:
自書詩翰:耶律楚材作,行楷書。筆力遒勁,氣宇軒昂,不拘於一點一畫的
繁縟,呈現漠北潑辣雄勁之氣。
十)由宋元上追晉唐的明代書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
檢自縊煤山,曆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
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
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
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
,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俯
的格調。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其中著名的有常
姓翻刻《淳化閣帖》於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戲鴻堂帖》;文征明刻
的《停雲館帖》;華東沙刻《真賞齋帖》;陳眉公刻蘇東坡書為《晚香堂帖》等
。其中《真賞齋帖》可謂明代法帖的代表。《停雲館帖》收有從晉至明曆代名家
的墨寶,可謂從帖之大成。
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
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
纖巧秀麗為美。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
閣,寫了大量的製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
體”。士子為求幹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
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
明代近三百年間,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有造詣的大家,但縱觀整朝沒有重大的
突破和創新。所以,近代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總結說:“有明一代,操觚談
藝者,率皆剽竊摹擬,無何創製。”
★其代表書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寵、張瑞圖、宋克。
1、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鬆江華亭(今上海鬆江縣)人,出生在“二
沈”的家鄉,自幼就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他曾自述學書經過說:“初師顏平原
《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
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遊
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
”(《畫禪室隨筆》)由此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跡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
和結體布局方麵,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明史·文苑傳》稱他:“始以米芾為
宗,後自成一家,名聞外國,尺素短劄,流布人間,爭購寶之。”他的楷書用筆
有顏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俯。草書植根
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並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書法至董其
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同時他又
善於鑒賞,品題書畫雖片語隻字,也被收藏家視為珍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
也說:“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
★其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書宋詞卷、煙江疊嶂圖跋、臨懷素自敘
帖、草書詩冊等。
1)白居易琵琶行:
董其昌書。他的草書很少,且不甚好。此卷前人曾說是“筆勢縱橫,神氣飄
逸,出入張,素之間。”他自己說“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張伯高
之,餘以醉素筆意仿佛當時清狂之狀,白相似不?”現在看來,此卷雖係學
張、素,實則姿態秀逸,筆力不足,仍是他自己的本色。
2)草書宋詞卷:
董其昌作。草書。該作品極富清遠散淡的情致。用筆清疏,流暢,意境深遠,
似信手寫來,實則筆法嚴謹,一絲不苟,孕神采於筆墨之中,使行筆具在法
度之內,而無雕琢的痕跡。
3)煙江疊嶂圖跋:
董其昌作。草書。以淡墨入書,濃淡兼施,加上流暢的行筆,空靈的行款,
那種淡雅幽靜的書法,的確將人們帶入一個超越塵世的意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