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邏輯經驗論,維也納學派:證實原則。假說演繹法。
在二十世紀科學革命以後,實證論也有很大的發展,成為邏輯經驗論(1923-1936),或者叫邏輯實證論。這就是維爾納學派的哲學。維爾納學派的領袖是石裏克(M. Schlick,1882-1936),他原來是學物理的,博士論文是關於相對論的,但是他後來搞科學哲學。那個時候他們對歸納法已經有些看法,就是歸納法並不能歸納出一個普遍規律來。實際上要從經驗材料就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定理,並不是靠歸納法就能歸納得出來的。比較簡單的定理也許可以歸納出來,但像相對論、量子力學這樣的理論絕對不是歸納法能歸納出來的。所以後來物理學家用的是一種假說演繹法,根據一些經驗事實、通過自由的創造提出一個假說,然後由假說再通過演繹推理,推理出一些可以用實驗和觀測來檢驗的推論。這些推論假如證實了,那麽說明這個理論是對的;推論證實不了,那麽這個理論就不對,要重新修正。這就是假說演繹法。假說演繹法裏麵很根本的問題就是證實,所以邏輯經驗論者就強調,我們是科學的哲學,我們不要那種沒有辦法證實的形而上學。所以他們要取消形而上學,強調一切東西都要拿來檢驗,要證實。一切東西都要拿出證據來,這是他們的一個核心的思想,也是科學與非科學、偽科學劃界的一個標準。就是說,你講的話是可以用實驗用觀察證實的就是科學,假如不能證實的就不是科學。但是後來證實原則在他們這些邏輯經驗論者裏邊進行了很深入的反複爭論,發現許多理論和定律沒法證實。特別是一些全稱命題、普遍性命題是沒法證實的。例如天下的烏鴉都是黑的,這是個普遍性的判斷。但是這個普遍性的判斷,用歸納法講,我今天抓到的烏鴉是黑的、明天抓到的烏鴉是黑的,那是不是證實呢,還是沒有證實。因為你沒有把天下所有的烏鴉都抓起來,所以你還是不知道天下的烏鴉是不是都是黑的。所以說普遍命題是沒法證實的。關於這個問題,後來作了很多討論,很多修正,這個證實原則爭論了很長時間,這個證實原則解決不了。隻能夠說我們做實驗支持這個結論,支持這個假說,支持這個理論,確認這個理論,確認度高一點或低一點。但是我們沒有辦法絕對地說,這個定理就是絕對百分之百正確的,因為你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檢查過。
2.7.波普爾:證偽主義,證偽原則;拉卡托斯:精致的證偽主義。
後來就出來另外一位哲學家,奧地利的波普爾(K. Popper, 1902-1994),他說既然證實不了,那麽就反過來。他說科學與非科學劃界標準就是你的命題能不能證偽,假如能用經驗來證明是錯的,那麽可以用經驗來檢查,錯了的否定,沒有辦法否定,沒有證偽的那就保留。那些常有理的命題,模棱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像算命先生一樣,總是對的,沒有辦法證偽,那就不是科學命題。這樣,他用證偽的原則來給科學與非科學劃界。他認為他把維爾納學派的邏輯經驗論推翻了。但是後來又有好多哲學家討論,一個問題要證偽也不是很容易的,有些問題也沒有辦法證偽的。例如,我們說天下有白烏鴉,這句話,你也沒有辦法證偽的。你今天抓到個烏鴉是黑的,明天抓到個烏鴉是黑的,你沒有把天下所有的烏鴉都抓到,你沒有辦法說天下有白烏鴉這句話是錯的。所以一些科學命題,你要說它絕對是錯的也不是很容易,過去說是判決性實驗,我們這個實驗可以判決某一個的理論是錯的。事實上也並不是那麽簡單,你這個實驗做出來,你說否定這個理論的推論,但是這個理論可以修改一些輔助假設和邊界條件後,還可以讓這個理論推論同實驗結果相符合,使這個繼續保留下來。我們國內介紹了波普爾的書《猜想與反駁》,波普爾的證偽假說,認為科學是一種猜想,猜想要用經驗來檢驗,來反駁,反駁不了就保存著,到有一天反駁掉了,這個理論就拋棄了。大概在1979年以後,我們國內才開始介紹這些科學哲學的東西,這個證偽假說也介紹了。也許有些青年學生聽到波普爾的證偽假說,覺得很有道理,他們就說馬克思主義不是科學,因為馬克思主義好像總是對的,常有理。當時馬列所的一位所長要維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他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也是可以證偽的,可以用實踐檢驗的。本來他是好意,是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辯護,結果呢不知誰的小報告匯報上去了。說是蘇某某講馬克思主義可以證偽,可以證明是假的(那人是這麽理解的),那不是自由化、精神汙染嗎?所以差一點把蘇某某開除黨籍。後來我們搞科學哲學的一位同誌就寫了份報告,說蘇是好意,他是根據波普爾的證偽學說,可以證偽就說明它是科學,不是形而上學,那次蘇某某的黨籍就保留了下來。但是波普爾的證偽假說比較粗糙,因為事實上科學事件並不是一個實驗出來馬上就否定了,有些還要堅持。並不是理論錯了,是輔助假設錯了、邊界條件錯了。所以後來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1974)就修正他的理論,叫做精致的經緯主義,他提出了一個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他認為科學研究有其研究綱領,核心是理論有個內核,外部有邊界條件、輔助假設。這個理論經過檢驗,證明它是錯了,但其內核-理論核心是不輕易放棄的,可以改變輔助假設。實在不行,才放棄。所以一個實驗,可以有幾個理論解釋,互相競爭,看哪個理論能夠解釋說明的事實比較多,哪個理論能夠預測一些新的實驗,它就可以保留,這個研究綱領就比較優越。所以這樣他把波普爾證偽學說更加精致化了,推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