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科學究竟是什麽-01(轉載)

(2006-01-12 06:08:31) 下一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
本人以為自古以來,人類始終就是探索兩個問題:一是人人幸福的問題,二是如何實現的問題;
前者是一個倫理道德的理想,後者是一個理論實踐的方法 - 法製建設是社會管理的科學規範化。

以“儒釋道”的“仁本”與猶太-基督教的摩西-基督根本教導一致:唯愛人*如己,才謂愛上帝;唯有仁愛,才是遵循了律法。
科學創造了一個邏輯實證的具體化實踐的技術和路徑;因此,當前中國的文化任務是複興民族的倫理道德“精神”和傳播普及科學思維的“方法”。
*,包括不同民族-信仰-文化-國籍的背景。
 
因此,在此轉載一個中國著名科學哲學家的一篇普及文章。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範岱年 2001年6月22日

1.科學是什麽?   2.曆史的回顧:科學哲學 
  3、曆史回顧:從科學社會學到知識社會學;  4.科學的社會功能;   5、科學為什麽?

1.科學是什麽?
   
我介紹一下西方哲學家、社會學家是如何看待科學的。
    一般認為,"科學是反映客觀世界(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本質聯係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係"(《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它具有客觀性,真理性和係統性,是真的知識體係。
    科學方法,是實證的方法,要用實驗觀察來證實;是理性的方法,要用歸納邏輯、演繹邏輯來推理的。科學方法是實證的,理性的。
    科學又是一種社會建製,是組織科學活動的社會建製,像科學院、研究所、大學、學會等。在這套社會建製裏麵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規範。總之,科學的含義有3個方麵。1、科學的知識體係,2、科學方法,3、科學的社會建製。前兩個方麵,科學作為知識體係、一種方法,是科學哲學討論的內容。關於科學的社會建製,是科學社會學討論的內容。

2.曆史的回顧:科學哲學
    2.1近代科學的產生,從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
    近代科學產生最先是哥白尼(Copernicus, 1473-1543),提出日心說。然後從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再到牛頓(Newton, 1642-1727),建立牛頓力學,這樣近代科學開始形成。
    2.2. 培根經驗論,歸納法;笛卡兒理性論,演繹法。
    在這個近代科學形成的同時,也有哲學家思考"科學是什麽?科學的方法是什麽?"像英國的培根(F.Bacon,1561-1626),他比牛頓還早一些。他是經驗論者,強調歸納法,他以為科學定律是通過歸納得出的。他強調知識就是力量,搞科學就是要征服自然,控製自然。另外法國的笛卡兒(Descartes, 1596-1650),他是理性論者,他也寫過一本書叫做《方法談》,他強調的理性的邏輯的演繹方法。這是兩種科學觀。正如愛因斯坦所講的,培根是強調外部的證實,笛卡兒強調的是內部的邏輯的完備。
    2.3.伏爾泰普及牛頓力學,啟蒙運動。
    後來在法國,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他是啟蒙運動的領袖。他的很大的貢獻是把牛頓的力學在法國、歐洲普及。他寫過一本《牛頓哲學原理》,對擴大牛頓力學的影響有很大的貢獻。
    2.4. 康德哲學反思:哲學反思:科學是怎樣可能的?
    後來是18世紀德國的哲學家康德(I. Kant, 1724-1804)。他想牛頓力學那麽大的成就,科學是怎麽可能的?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牛頓是怎樣會想出這樣一套東西來的。康德有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都是很深奧很難懂的。後來他就寫了一本《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這本書是《純粹理性批判》的通俗本。書裏麵就談到科學怎樣是可能的。他是個先驗論者,他認為人有一些先驗的理智概念,先天的一些範疇,比如時間、空間、因果性等等,人用這些先天範疇把經驗加以整理,才能得出定律和理論,科學才有可能。所以他是個先驗論者。

2.5. 孔德,馬赫實證主義,經驗論。啟發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創建。
    到19世紀法國的孔德(A.Comte, 1798-1857),實證論者,他和康德的觀點不一樣。他強調的是實證經驗。他把人類的曆史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神學時代,相信上帝和神;第二個時期是形而上學的時代,即哲學時代;第三個時期是17、18、19世紀,進入到了科學的世紀,就是實證的時代,一切要證據,一切理論要觀察實驗的證據來證實。後來支持他的是馬赫(E. Mach, 1838-1916),他是一位力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他也強調實證,一切東西要拿經驗來加以檢驗。他就批判牛頓和康德的絕對時空觀念。因為牛頓的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時間永遠均勻地在流,空間總是永遠無限的在那兒,是絕對的,康德說這是先驗的範疇,是用不到經驗來檢驗的,它是先天決定的。但馬赫說:一切東西都要拿實踐來檢驗,甚至時間、空間、因果性這些概念都要跟我們的經驗聯係起來。
    馬赫的這個實證思想對二十世紀初的科學革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因為愛因斯坦(A. Einstein, 1879-1955)的狹義相對論(1905),就是放棄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他認為時間空間不是絕對的,跟人和參照係的運動狀態有關。而且,關於同時性,過去認為幾點幾分這個時間宇宙上到處都是一樣的,他認為不一樣。你在地球上看的時間,你認為這兩個事件是同時的,但假如你坐在宇宙火箭上在運動,你看來就不是同時的。所以,他把一切先驗的概念都用經驗來檢查。所以這個實證的觀點對相對論的創立起很大作用。對量子力學也是如此,海森伯(W. Heisenberg, 1901-1976)創建量子力學(1925),因為當時有一個原子模型,電子繞原子核旋轉,還有軌道,那麽就認為電子應該有位置、有速度,什麽時間有什麽位置。但是實驗觀察不到這些東西。我們能觀察的隻能從光譜觀察到電子躍遷時發出的光的頻率,所以後來他拋棄那些實驗上觀察不到的東西,而是用那些觀察到的東西,從而創建量子力學。所以這種實證的思想對二十世紀的科學革命有很大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