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中國高舉道義大旗(轉載)

(2005-12-22 03:41:17) 下一個
楚樹龍(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和諧世界的提出不是偶然和一時的。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所主張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體現著和諧世界的思想和理念。冷戰結束後,中國政府和領導人不斷在國內外闡述和諧世界的思想和主張。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提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十六大後提出科學發展觀及建立和諧社會的發展戰略思想和目標;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訪美期間在哈佛大學的講演中集中闡述中國的“和而不同”、“和諧”的思想、文化、傳統和哲學;胡錦濤主席在今年4月於印尼召開的亞非峰會上發表了建立和諧世界的主張,到9月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正式提出這一思想和主張。和諧世界理念反映了中國的世界觀,是中國對21世紀世界的看法,反映了中國領導人和政府對人類進入新世紀的認識與把握,是對世界發展的根本性、長遠性、方向性的認識和主張,表明了中國長期倡導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根本內容和人類社會的遠大理想。 劉建飛(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和諧世界的提出使中國外交高舉了道義上的大旗。在國際關係上,中國一貫主張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從全球範圍看,和平的問題各國正通過多邊機製加以解決,發展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卻變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9·11”事件以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不同的文明、文化共存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發展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應有的關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就會和平地受到侵害。中國看到了這一點,中國的和平發展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甚至引起了一些中小國家的擔憂。許多國家關注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能源問題、環境問題,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會怎麽樣。和諧世界的提出向世人表明,中國的發展絕對不會不顧及其他國家的利益。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處在一個和諧的世界中,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曲星(外交學院副院長):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在世界範圍內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首先,這一理念符合當前國際形勢的現狀。今年,發達國家內部出現了由社會問題引發的動亂,發展中國家前進的道路依舊充滿波折,不穩定地區仍然麵對多種挑戰和威脅,此外,全球範圍內的自然災害頻發使許多國家應接不暇,全世界都在麵對一個不和諧的現狀。建立和諧世界無疑是應對當前國際形勢不和諧狀況的有力號召。其次,和諧世界的理念有著更為廣泛的涵蓋性。它包含了國際政治民主化、促進經濟共同發展、維護文化多樣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等,內涵更為豐富。第三,和諧世界的理念既堅持了我國一貫的外交理念,同時更容易被廣泛接受。最後,和諧世界理念的目標是美好的,但其道路將漫長而艱辛,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個和諧世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攜手,為之努力。 劉江永(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和諧世界的提出,具有著深刻的國內國際背景。中國正由一個貧窮的大國發展成一個新興的大國,麵臨著一個怎樣和平發展的問題。在發展過程中,國內要和諧,國際上也要和諧。當今時代是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兩種社會製度共存,多種發展模式並存,各國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經濟全球化也使各國的相互依存關係加深。 我們提倡世界的和諧,是一種多元的和諧、多極的和諧,但多元的和諧與多極的和諧並不是指要出現幾個像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而是實現多元共存,國家之間關係以鬥爭為主轉向以合作為主。不稱霸,也不“共霸”。 張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和諧世界的理念有著很強的針對性。理解和諧世界理念的紅線是世界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包含了兩個主要的方麵,一是南北經濟的平衡發展,二是國際政治的民主關係。國際民主是建立和諧世界的前提和有效途徑。當前,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現有的對國際經濟的衡量標準使那些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資源和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處在了不利的位置,其應有的權利並未得到重視,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也有待提高,這種不和諧現狀使得和諧世界的理念的倡導有了現實依據。因此,尊重和肯定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的貢獻,賦予其應有的權利和地位,是建立和諧世界所必需的方法和途徑。可以說,和諧世界不僅反映了對平等價值理念的追求,同時保留了對國家主體地位的肯定,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的詮釋和表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