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仁政法治 - 以仁施政,以法治國

(2005-12-14 10:18:30) 下一個

西亞 - 耶路撒冷 - 猶太文化,東亞 - 東方聖城 - 儒家文化,普天下明亮的兩棵燈塔。


儒家信仰是排除了一切宗教門派的世俗樊籬,從而能夠實現各宗教各民族各黨派之間的社會和諧。

“平均主義”和“種姓主義”兩者都是錯誤的,前者妨礙了一個人的智力和體力的發揮,後者導致了對一個人的智力體力的掠奪和奴役。

對宗教文化傳統有一個現代化詮釋和規範製度化的科學客觀化問題,對於傳統中醫藥的發展,也必須進行一個邏輯實證方法和法律製度管理的現代化和世界化,也就是科學和民主建設的堅實基礎應該是傳統文化精神。簡單地說:以“法”(社會規範秩序的條例規章和製度)和“德”(個人品德才學的選拔考核和標準)治國。

任何社會,隻要還沒有到達盡善盡美的“大同世界”的境地,就必須改革。關鍵是如何改革,應該去掉什麽?應該發揚什麽?應該創新什麽?

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整個國家的管理上通下達 - 人人有精神信仰的自由 - 人人的社會言行在法律下平等 - 人人能夠安居樂業 - 社會各行各業欣欣向榮 - 人人的私有財產有保障 - 人人的智力體力能充分得到發揮,等等。

目前中國改革的重心是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福利-保險-醫療-慈善-公益-稅務-廉潔-環境監控等等一係列具體的細致的社會科學化管理體係。

社會的改革是:健全合理的競爭機製 - 促進整體社會的發展,健全合理的福利製度 - 保護弱者個體的生存權。


一種獨立人格、獨立國格的民族與精神,自古以來就是形神合一,即,[天-道]-[國-家]-[神-人]同在,中國人敬畏精神的渾然一體。神州之子是“神子”,民族之子是“人子”,“黃帝天子”的子孫 - 生而平等,但唯國家首腦可稱“天子”- 無論禪讓製或選舉製。

“盲人摸象”的故事,永遠值得人們深思 - 人類各民族文化是“大象”的不同側麵。

《聖經》和《四書五經》- 即存在相通又存在互補,儒-道家的“天-道”,即生萬物,也生鬼神,儒家和基督信仰的都是洞察人靈魂和道德倫理的精神(SPIRIT),還不是那些“宗教”外表或“文字”表麵 - 偶像。

500AD-1500AD,中國三教九流,創立了理性的社會分工實踐;1500AD-2000AD,歐洲政治-宗教-科技分離,開創了邏輯分析實證的科學範式,德國哥廷根開始了大學的科學教育,英國卡文迪許創立了大學的科學實驗室,美國愛迪生開創了工業實驗室等。

中國文革重演了歐洲中世紀曆史,毛澤東成了一個“神”,然而,奇怪的是還有他的模仿者 - 但永遠也成不了神。文革形成的後遺症,仍在海內外有一些影響,比如,偶像(人物/體製/意識)主義 - 迷信(盲信/褻瀆)主義- 掠奪(虛假/淫蕩)主義 - 造反(文化/傳統/精神)主義等。

一個沒有偏見的美國朋友,告訴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現代一些中國人有三個毛病 - 1)粗糙 - 即感覺和思維缺乏敏捷或精細,2)吵鬧 - 即行為舉止的浮躁和爭鬧打鬥,3)雜亂 - 即處理事物缺乏條理的細致與潔淨等。可能問題出在教育的兩個關鍵環節:1)家庭-學校-社區的道德倫理傳統精神教育,2)學校-職業-法製的邏輯實證分析嚴謹訓練。

唯一的路徑是複興民族純正的文化精神,學習消化研究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走向傳統文化現代化和現代西方文化東方化的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道路。

1840AD-1990AD,世界格局發生變化,中國仍然屹立在東方,一個根本原因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隻有一個民族精神被摧毀了,一個道德倫理觀念被拋棄了,一個知識教育階層才可能腐敗,一個國家才有可能被瓦解,一個民族才可能被奴役。中國當務之急是徹底整治腐敗 - 尤其學術教育和司法審計,複興民族的倫理道德精神,走向文化雙向傳播、雙向溝通,才能帶來世界的和諧化。

以色列的曆史就是前車之鑒 - 無論如何改變信仰 - 無論如何通婚融合,種族主義都沒有放過迫害的機會;因此,中華民族也隻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全球化世界,民族平等是一個根本問題,不能搞民族的專業或職業分工 - 必須拋棄看己是好的、看人是惡的觀念。

2000AD,社會管理發展了哲學-政治的分離與互動,科學-金融-資訊-藝術全球一體化,開創了雙向傳媒、雙向貿易和係統集成的企業範式 - ST(科技 開發)ES(經濟管理)。中國將建構一個現代化的經濟模型:金融-貿易-財政->司法-資訊-審計->生物機器(軟/硬件)->電腦-藥物等,儀器-試劑-軟件等國產化,儒商-中醫-國畫等世界化。

中國 - 太平洋的以色列,將盡快複興一個民族的文化靈魂,戳穿“巴蘭的計謀” - “屍”(腐敗)與“海豹/鷹”(軍事),中華民族決不會讓曆史重演!


 (所有文章,僅供參考,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12/20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