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鄉村教師鬥膽質疑課文《邱少雲》 正反兩篇

(2007-07-24 02:01:48) 下一個
鄉村教師鬥膽質疑課文《邱少雲》

————————————

一。


您現在的位置∶網易首頁 >> 教育首頁 >> 高考站 >> 綜合信息

思考無罪 教師鬥膽質疑課文《邱少雲》
http://education.163.com 2005-11-16 16:06:24 來源: 網易論壇 


邱少雲是上個世紀家喻戶曉的英雄,我們這代人從小就受到了這位英雄的鼓舞。他的事跡感人致深,在上個世紀是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有人敢於公開質疑這位英雄的。時代畢竟在前進,所謂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領風騷若幹年。21世紀是理性的世紀,經曆了上個世紀特有的非理性劇變後的中國,不會再次走進那個痛苦的記憶了,這也是中國不斷前進的必要條件。理性的時代必然有理性的思考,即使鐵定的英雄也不能例外,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不過我首先要說的是,我們必須有一個共識:思考無罪,質疑無罪。考慮到我的想法不會得到一致的同意,所以還是在文章的題目裏加上“鬥膽”二字比較好一些。



英雄就是英雄,有什麽可以質疑的呢?我們先來看看有關邱少雲的一段文字:邱少雲是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英雄。戰士。四川省銅梁縣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勇敢,意誌堅強。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從燃燒的居民房屋裏救出1名朝鮮兒童。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戰後,所在軍黨委根據他生前意願,追認他為中國.黨員,並追授模範青年團員稱號。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1953年,四川省銅梁縣建立邱少雲烈士紀念館,並在鳳凰山頂樹立邱少雲烈士紀念碑,朱德為之題詞。(《軍事百科研究》提供)

這就是有關邱少雲英雄事跡的最權威記錄,也是我們在小學時代接受的教育內容。的確,邱少雲是一位優秀的誌願軍戰士,他生前肯定做過不少好事這無可置疑。我要質疑的是有關邱少雲犧牲的細節問題。

記錄說“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從這一段文字我們理解,邱少雲就是為了不暴露目標,一動不動地趴在原來地位置上,被大火活活燒死了。正是邱少雲以極大的毅力,忍受這烈火的灼燒,才沒有被敵人發現誌願軍的攻擊計劃。

就是這段文字,表麵看來沒有什麽問題,但裏麵蘊含著起碼的邏輯錯誤。

邱少雲幹什麽去了?打仗去了。他作為誌願軍戰士打仗時帶武器嗎?肯定帶,據說當時誌願軍戰士使用的武器不但有中國製造的,還有蘇聯製造的。那麽邱少雲帶武器時帶不帶彈藥?肯定帶,起碼要帶一定數量的子彈,否則手裏的槍和燒火棍就沒有區別了。按照文章的描述,當時邱少雲隻要動一動就有可能被美軍發現,叫一聲或者是本能地喊一聲也就極有可能被發現。所以,他是不可能將武器和彈藥移動到火區以外的地方,否則也會被發現。也就是說,邱少雲直到被燒死,他的武器彈藥一直在身邊,或者說就是在他的身上攜帶著。如此一來,武器彈藥必然在大火中灼燒了。稍有思維能力的人都明白,彈藥在火裏灼燒時會發生什麽現象。毫無疑問,彈藥必然要爆炸。而爆炸聲是非常巨大的,近在咫尺的美國人肯定不是聾子,為什麽沒有聽到呢?這就是我要對英雄犧牲細節的質疑。

所以,我覺得關於邱少雲在戰場上的細節描寫是虛構的。我的意思不是說邱少雲不是英雄,我也不懷疑邱少雲犧牲在朝鮮戰場的事實,隻是想明白英雄究竟是怎麽犧牲的,為什麽有人虛構出一個有邏輯錯誤的故事來欺騙讀者?英雄已經逝去,無法回答我的問題了,寫這段文字的人為什麽不顧起碼的邏輯而虛構呢?或許作者就是為了突出英雄的顧全大局的英雄主義,或許就是為了迎合宣傳的需要吧。總之,邱少雲即使真的被燒死了,也絕對不可能沒有被美軍發現。

50多年以後這樣質疑英雄,的確對英雄本人有點大不敬了,但不質疑又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被愚弄了,這種感覺也非常不好受。成為英雄的首要條件就是英雄的事跡必須真實,不能把不存在的事情強加在英雄的頭上欺騙別人。如果不能說明邱少雲的真實犧牲細節,那麽我們就有權懷疑英雄的犧牲細節真偽和宣傳的動機。

我們的時代需要英雄,但不需要假英雄;我們需要宣傳機構的真實宣傳,但不需要欺騙。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比如雷鋒日記,他是汽車司機,但他的日記從頭到尾看不到一點關於汽車的描述,盡是一些無比正確的政治說教和好人好事。而且雷鋒充其量不過是個小學沒有畢業的文化程度,而他的日記水平簡直可以和大學教授的文筆論高下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對待同誌要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象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象嚴冬一樣殘酷無情”“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毛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看了雷鋒的日記我簡直認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學中文係教授了。我不禁懷疑,是不是也有人在雷鋒日記裏造假?

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英雄不知道珍惜英雄的民族則是可悲的。這是邱吉爾的名言。我認為,如果按照邱吉爾的邏輯理解,那麽,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但有了英雄,卻在英雄頭上大量造假的民族簡直是恥辱的。我真的不知道,我們那麽多的英雄究竟有多少被包裝過,被按照特定需要而造了假,然後展現在人們麵前。難道孔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真的成了鐵定的愚民教義了?

不管邱少雲是怎麽死的,就憑他在朝鮮戰場作戰的事實,他這個英雄就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不管別人在他名下怎麽造假,我絲毫不懷疑邱少雲是英雄。我隻是想通過質疑英雄的犧牲細節,揭露那些虛偽的宣傳家們是多麽弱智,為了達到宣傳英雄的目的,不惜造假,堅定恪守“不可使知之”的古訓,這是我們時代的悲哀。

邱少雲犧牲了,很多英雄也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們的英雄事跡永遠值得後人緬懷。但造假者沒有退出曆史舞台,為了一些特定的需要,造假者還在造假,我們今後一定還能聽到許多假英雄的假先進事跡。孔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勢必千秋萬代而不衰!勢必永遠成為權貴者的馭民金鞭!

思考無罪,質疑無罪!

責任編輯:yehuaguo

——————

二。



您的位置:首頁>>時事新聞>>還原曆史>>


鄉村教師質疑教材《邱少雲》多處不合常識

文章出處: 發布時間:2007-02-13 作者:

 
【宇明網】

“小學現行教材《我的戰友邱少雲》課文情節失真。”安陸市鄉村教師廖忠明數月前將疑問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

  《我的戰友邱少雲》,是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課文。廖忠明說,至少有三處內容不符合軍事常識。邱少雲在投入戰鬥前被燒死,他隨身攜帶的武器(如手榴彈、爆破筒)在燃燒過程中為什麽不爆炸?邱少雲是如何做到至死不暴露目標?他的武器是怎樣處理的?文中隻字未提。

  課文內容不符合戰爭邏輯。邱少雲埋伏的地點距敵人隻有60多米,能聽到敵人的講話聲,這讓人疑問。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燃燒半個多小時,居高臨下的敵人大白天為什麽不能發現目標?

  文中數據表達模糊。一個“中午時分”就是幾個小時的誤差,“整個潛伏部隊究竟是多少人?在一個山坡的草叢中能潛伏一支多大的部隊?殲滅了全部敵人”,也不知道是多少。這些數字成年人都不知所雲,何況是小學生。


  以上疑問,在抗美援朝隨軍記者鄭大藩當年采寫的通訊《偉大的戰士邱少雲》中都不存在。廖忠明拿出鄭大藩的人物通訊複印件。記者看到,繁體字豎排的通訊中,介紹邱少雲的事跡十分清楚,沒有小學課本中的漏洞。廖忠明建議,教育部門應對這篇課文進行修改。

附:《鬥膽質疑邱少雲》

――有了英雄,卻在英雄頭上大量造假的民族簡直是恥辱的

 邱少雲是上個世紀家喻戶曉的英雄,我們這代人從小就受到了這位英雄的鼓舞。他的事跡感人致深,在上個世紀是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有人敢於公開質疑這位英雄的。時代畢竟在前進,所謂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領風騷若幹年。21世紀是理性的世紀,經曆了上個世紀特有的非理性劇變後的中國,不會再次走進那個痛苦的記憶了,這也是中國不斷前進的必要條件。理性的時代必然有理性的思考,即使鐵定的英雄也不能例外,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不過我首先要說的是,我們必須有一個共識:思考無罪,質疑無罪。考慮到我的想法不會得到一致的同意,所以還是在文章的題目裏加上“鬥膽”二字比較好一些。

  英雄就是英雄,有什麽可以質疑的呢?我們先來看看有關邱少雲的一段文字:邱少雲是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英雄。戰士。四川省銅梁縣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勇敢,意誌堅強。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從燃燒的居民房屋裏救出1名朝鮮兒童。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軍事百科研究》提供)

  這就是有關邱少雲英雄事跡的最權威記錄,也是我們在小學時代接受的教育內容。的確,邱少雲是一位優秀的誌願軍戰士,他生前肯定做過不少好事這無可置疑。我要質疑的是有關邱少雲犧牲的細節問題。

  記錄說“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從這一段文字我們理解,邱少雲就是為了不暴露目標,一動不動地趴在原來地位置上,被大火活活燒死了。正是邱少雲以極大的毅力,忍受這烈火的灼燒,才沒有被敵人發現誌願軍的攻擊計劃。

  就是這段文字,表麵看來沒有什麽問題,但裏麵蘊含著起碼的邏輯錯誤。

  邱少雲幹什麽去了?打仗去了。他作為誌願軍戰士打仗時帶武器嗎?肯定帶,據說當時誌願軍戰士使用的武器不但有中國製造的,還有蘇聯製造的。那麽邱少雲帶武器時帶不帶彈藥?肯定帶,起碼要帶一定數量的子彈,否則手裏的槍和燒火棍就沒有區別了。按照文章的描述,當時邱少雲隻要動一動就有可能被美軍發現,叫一聲或者是本能地喊一聲也就極有可能被發現。所以,他是不可能將武器和彈藥移動到火區以外的地方,否則也會被發現。也就是說,邱少雲直到被燒死,他的武器彈藥一直在身邊,或者說就是在他的身上攜帶著。如此一來,武器彈藥必然在大火中灼燒了。稍有思維能力的人都明白,彈藥在火裏灼燒時會發生什麽現象。毫無疑問,彈藥必然要爆炸。而爆炸聲是非常巨大的,近在咫尺的美國人肯定不是聾子,為什麽沒有聽到呢?這就是我要對英雄犧牲細節的質疑。

  所以,我覺得關於邱少雲在戰場上的細節描寫是虛構的。我的意思不是說邱少雲不是英雄,我也不懷疑邱少雲犧牲在朝鮮戰場的事實,隻是想明白英雄究竟是怎麽犧牲的,為什麽有人虛構出一個有邏輯錯誤的故事來欺騙讀者?英雄已經逝去,無法回答我的問題了,寫這段文字的人為什麽不顧起碼的邏輯而虛構呢?或許作者就是為了突出英雄的顧全大局的英雄主義,或許就是為了迎合宣傳的需要吧。總之,邱少雲即使真的被燒死了,也絕對不可能沒有被美軍發現。

  50多年以後這樣質疑英雄,的確對英雄本人有點大不敬了,但不質疑又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被愚弄了,這種感覺也非常不好受。成為英雄的首要條件就是英雄的事跡必須真實,不能把不存在的事情強加在英雄的頭上欺騙別人。如果不能說明邱少雲的真實犧牲細節,那麽我們就有權懷疑英雄的犧牲細節真偽和宣傳的動機。


雷峰是不是大學教授?

  我們的時代需要英雄,但不需要假英雄;我們需要宣傳機構的真實宣傳,但不需要欺騙。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比如雷鋒日記,他是汽車司機,但他的日記從頭到尾看不到一點關於汽車的描述,盡是一些無比正確的政治說教和好人好事。而且雷鋒充其量不過是個小學沒有畢業的文化程度,而他的日記水平簡直可以和大學教授的文筆論高下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對待同誌要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象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象嚴冬一樣殘酷無情”“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看了雷鋒的日記我簡直認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學中文係教授了。我不禁懷疑,是不是也有人在雷鋒日記裏造假?


  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英雄不知道珍惜英雄的民族則是可悲的。這是邱吉爾的名言。我認為,如果按照邱吉爾的邏輯理解,那麽,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但有了英雄,卻在英雄頭上大量造假的民族簡直是恥辱的。我真的不知道,我們那麽多的英雄究竟有多少被包裝過,被按照特定需要而造了假,然後展現在人們麵前。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