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困難時期農村整社記實16.中國科學院慰問團來到簡陽

(2007-07-15 01:51:18) 下一個
困難時期農村整社記實

作者:惠文

16。縣委召開全體下放幹部會議----中國科學院慰問團來到簡陽

簡陽縣委發出通知:8月29日下午,整社工作團全體下放幹部,到縣委招待所報到開會。

會議於8月30日開始,到9月2日止共四天.會上聽取了內江地委副書記兼簡陽縣委書記張政委的報告。他在報告中,首先用簡單的幾句話對整社工作團的幹部表示慰問,肯定了工作成績,然後轉入正題:講了全國、本省和本縣的形勢,講了大家特別關心的糧食情況,回答了同誌們提出的有關問題。

這次會議,在生活上照顧頗好,能敞開肚子吃飯,菜也有了油水,還打了牙祭。比起在生產隊自己煮、經常吃少量的米加混土麥麵煮的羹好多了,因此,普遍感到滿意。

聽完報告後,大家總結了工作,檢查了缺點,並保證今後要安下心來,堅持到下放兩年整社期滿為止,表示要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同廣大社員群眾一道,為扭轉農村形勢、解決糧食過關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當9月2日下午會議快結束準備返隊時,忽又得通知:會後大家不要回隊去了,科學院的慰問團來簡陽慰問你們來了,你們還要繼續開會。聞聽這一喜訊,大家非常高興,於是都留了下來。

9月3日,安排大家休息一天,慰問團代表與有關方麵接觸,搜集了解情況,研究會議開法,決定9月4日開會。

會上,慰問團首先說明了來意,向大家表示慰問,然後簡要報告了國際國內形勢、北京的情況等等。

報告中,根據大家提的意見,講了我們的所屬關係和工作關係問題,特別是工作分配方麵的問題。明確了:在所屬關係上,既然是下放整社幹部,現在基本上屬於原單位,不屬地方;在工作關係方麵,現在應在地方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兩年下放期滿,在分配上,鑒於北京中央機構在精簡,人員在壓縮,情況已發生了變化,除自己願意回原單位,原單位又需要而同意回去的可以回去外,其餘的實行重新分配。

由於大家在農村經受了鍛煉,吃了大苦、耐了大勞,在分配時要盡量照顧專業和誌願、照顧家庭和夫妻關係等。報告聽完,開展了討論。

同誌們在討論發言中,有個共同的特點:外省來的,表示重新分配時,決不留在四川工作,要求回本籍或到東北、新疆等邊遠地區工作;四川籍的願意留在四川,但要求照顧家庭和夫妻關係、照顧專業,分到別的地方去,不願意留在簡陽工作;沒有牽掛的年輕人,很多都想離開四川,到別的省份甚至到邊遠省份去工作。

在北京組團下來之前,完全是采取自願選擇的原則。

中科院建立一個團是到四川,但是,中科院的人,有些自願到其他省裏去了。比如,我們近代史研究所三人中,就有兩人到青海等地。待工作團到四川後,我們接觸到很多人不是中科院的,有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地質部等單位的人,但是,絕大多數還是中科院各研究所的人。

在建團下放時,這些人為什麽要選擇到四川來呢?在暴露思想中,他們當時想:四川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是糧倉之地。雖然國家困難,但到四川農村生活,吃飯問題是不必愁的。

還有,聽說四川是江南風光,山青水秀竹林翠,一年四季常青,風景優美,想借此機會來看看。

山東、河南、河北的人,除了上述思想外,還想到:民主革命全國勝利前後,這些省份有大量南下幹部入川,聽說這些人差不多都當上了區、縣級以上領導幹部,把家也安在了四川。自己到四川後,可以得到先入川的老鄉們的幫助,向他們學習,也把家安在四川,等等。

可是,來到四川八個多月的親身體會,情況並非原來想象的那樣美好。碰到的很多實際問題,自己根本無能為力解決,特別是對四川現行的一些政策很不滿意。

他們說:盡管四川有災害,生產的糧食也不少,為什麽定量比全國各省都低,讓那麽多人得了浮腫病餓死?

有的批評四川的領導浮誇風太嚴重了,向中央虛報了糧食產量,讓四川人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對大量糧食外調,支援別的地區,他們不認為是共產主義風格高、對國家貢獻大,而是不老實造成的。

有的甚至說:“李井泉能當上西南局書記,是拿四川的糧食換來的,是拿四川千千萬萬的人命換來的。”“他隻要自己的官,不要老百姓的命,所以我們不願意在這樣的鬼地方工作。”

同誌們聽到本地社員群眾反映,四川省委農工部夏勇部長,1958年以來常深入農村了解情況。他很實事求是,主持正義,反對刮“五風”,反對打人罵人,反對瞎指揮生產,反對無止境地苦戰夜戰,反對扣飯罰款,等等,群眾很歡迎他。他下到基層到一個地方,群眾歡天喜地,奔走相告。他講話大家都擁護,鼓掌歡迎,把他稱為“夏青天”。這樣的好幹部,卻反而被李井泉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罷了他的官,貶其下放到簡陽禾豐區落後地帶農村一個土牆茅草棚裏住著,進行監督勞動改造。對此,心裏感到不是滋味,很是同情。

而對當時大刮“五風”、破壞性大、打罵群眾、作惡多端的人,在糾正“五風”中被揭發出來,民憤極大,要求處理的雷光銀、吳必淵等人,上麵卻進行包庇,認為情有可原、出發點是好的,而不加處分。在下麵難於對群眾作解釋工作,感到這個地方是非不分,上下都有問題,因而也不願意在四川,想分配時調到別的省去。

有的同誌認為,四川人口多,耕地少,地勢高低不平,難以實行機械化,將來發展前途不大,因而也不願意留在四川工作。

上述的種種說法,不一定都對,認識也不一定都正確,但確實是談的真實思想,說的是實在話。

人們的經曆不一樣,因而處世哲學也不一樣。有些同誌平時對一些問題意見也大,思想上也不願意留在四川工作,但怕得罪人,就是不公開談出上述意見,而隻是強調自己不適應四川的氣候,不習慣四川的風俗,語言不通等與時局無關、與政治不沾邊的理由,要求分配時照顧自己的這些“實際”,分到其他地方,或者分回原籍去。以上這些意見,都給慰問團的代表作了反映。會議當天結束。

1961年9月5日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