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金振中打響盧溝橋抗戰第一槍——紀念七七抗戰70周年 (組圖)

(2007-06-25 22:45:47) 下一個

金振中打響盧溝橋抗戰第一槍——紀念七七抗戰70周年 (組圖)

一。金振中
  
  幼名金靄如,河南固始縣人。家境貧寒,曾在商店學徒。
  1924年,投軍於馮玉祥部隊。入伍不久,就學於西北邊防陸軍幹部學校。
  1926年畢業後,曆任排、連、營長。
  1930年,中原大戰後,被編入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旅二一九團任三營營長。
  1933年參加喜峰口戰役,因作戰勇敢受到師長馮治安的獎勵。
  1936年春,奉命接替宛平城和蘆溝橋防務。為激勵官兵守土抗敵之誌,要求全營官兵吃飯前、睡覺前都要高喊“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二十九軍口號。
  1937年“七?七事變”時,自7月8日晨至11日,他指揮三營全體官兵前後擊退日軍5次進攻。11日淩晨2時,在追擊逃敵時,被隱匿之敵擊傷,被抬出戰場,送往保定醫院救治。
  1938年,傷愈後又回到二十九軍。
  1943年,因遭親共疑忌調為軍部上校副員,作為編餘人員,駐在柳泉車站。
  1949年春,回原籍參加生產。
  文革中,曾受到不公正待遇,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給他落實了政策。
  1980年11月,被安置在固始縣文化館任行政幹部。
  1985年3月1日,因病逝世,終年83歲。遺囑要求將骨灰撒在蘆溝橋畔,經北京市領導批準,於
  1985年8月14日,在蘆溝橋舉行了金振中先生骨灰安葬儀式。   


二。金振中 吉星文:打響盧溝橋畔第一槍(組圖)

金振中吉星文:打響盧溝橋畔第一槍(組圖)

第29軍大刀隊奔赴抗日前線

金振中吉星文:打響盧溝橋畔第一槍(組圖)

金振中先生遺像


金振中吉星文:打響盧溝橋畔第一槍(組圖)

將門虎子吉星文


  (核心提示)發生在1937年7月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全麵抗日戰爭的序幕,再回首,當時打響喚起四萬萬人民奮勇殺敵第一槍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河南的抗日英雄——將門虎子吉星文和“血性團長”金振中。

  “血性團長”金振中

  金振中,河南固始人,1904年生於貧窮之家。1924年,加入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曾在張自忠任校長的“西北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固始縣工會一名幹部告訴記者:因為駐防盧溝橋時,其所轄的第29軍第110旅第219團第3營實際是一個團(1400名官兵)的編製,解放以來,家鄉人一直將這位受傷“起義”回家的誌士尊稱為金團長。

  【家鄉人擊節讚歎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那麽多部隊一撤再撤,那麽多將士一忍再忍,我們固始的金團長和戰友們卻率先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多有血性啊!”8月10日,固始縣委宣傳部的曹本國說起金振中,忍不住擊節讚歎,對家鄉這位英雄滿懷驕傲。

  【兒子憶父當年勇

  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家中,“民族英雄”四個大字的條幅引人注目。金天愚說:“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第一任館長郭景興題的詞。”

  1936年春,金振中奉命接替宛平城和盧溝橋的防務。當時,盧溝橋的形勢已日趨緊張,日本侵略軍已占領豐台,並不分晝夜地在盧溝橋一帶進行所謂的演習,用心十分險惡。盧溝橋既是南下的要衝,又是北京的咽喉。金營長麵對日軍的囂張氣焰,經常向士兵進行愛國教育,要求全營官兵在吃飯前、睡覺前都要振臂高呼數遍“寧為戰死鬼,不當亡國奴”的誓言,以激勵官兵守土抗日的鬥誌。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到盧溝橋我方警戒線內演習,妄想偷襲宛平城。隻因我方戒備森嚴,才無機可乘。於是,又製造“丟失”一名士兵的謊言,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在遭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第3營(營長金振中)的拒絕後,便向我守軍開槍開炮。盧溝橋戰鬥打響了!

  金天愚告訴記者,父親在盧溝橋事變中負過重傷,左腿下肢被手榴彈炸斷,且有一顆子彈由他左耳旁貫進,右耳下穿出。1985年3月,金振中因病去世。根據他的遺願,家人將他的骨灰撒在盧溝橋畔。

  該縣退休老幹部、書法家李恩綬告訴記者:“今年4月11日,我專程赴盧溝橋,在盧溝橋下第六孔洞憑吊金先生的骨灰。隨後,我到抗日戰爭紀念館,將自己撰寫的一幅條幅贈送給該館:盧溝橋上第一槍,痛擊東洋好戰狂。義憤填膺驅倭寇,揮戈退日寫輝煌。”“這是對金先生精神的寫照。正像何基灃將軍稱讚的——不愧為真正的抗日民族英雄。”李恩綬說。(稿件采寫 何正權 劉鐳)

   將門虎子吉星文

  【堂弟驕傲憶堂哥

  俗話說,將門出虎子。吉星文,抗日名將吉鴻昌的族侄,在“七七”盧溝橋事變中,正是他,率部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8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抗日英雄吉星文的老家扶溝縣呂潭鎮,采訪了吉星文的堂弟、74歲的老人吉星貴。說起堂兄吉星文,吉星貴抑製不住內心的驕傲。吉星貴說,堂兄自幼習拳,體格魁梧。1926年冬,年僅18歲的吉星文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部下的一名普通士兵。由於他作戰勇敢,關愛士兵,深得上司器重,在25歲那年,晉升為陸軍第37師第219團上校團長。

  吉星文天生一副大嗓門。吉星貴說,他長大後,聽與堂兄在一個部隊的老鄉回來講,1936年元旦,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宋哲元為了展示軍隊訓練成果,在北平舉行了一次萬人閱兵大典,邀請中外賓朋觀禮,而這次閱兵的指揮官,就是堂兄吉星文。選中堂兄的原因,除了他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能征善戰外,堂兄精於騎術、嫻於口令,尤其是嗓門大,在當時沒有擴音設備的情況下,指揮上萬人的部隊在同一口令下表演動作,堂哥是最佳人選。

  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變,當時吉星文是堅守宛平的駐軍團長。吉星貴後來聽跟著堂哥當兵的何肇典等人說,在盧溝橋事變中,是堂兄吉星文親自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從而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後來,馮玉祥將軍見到堂兄後,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小子,幹得好,沒給你老叔(指吉鴻昌)和咱西北軍丟臉!”

  【效叔報國早立誌

  說到吉星文,首先還得從他遠房族叔吉鴻昌談起。1913年吉鴻昌投軍入馮玉祥部隊,之後逐步升任為馮軍將領。吉鴻昌升遷後不忘家鄉,先後出錢為地方修水利、辦學校,深得地方人民愛戴。在他任師長時回老家扶溝縣呂潭鎮,地方歡迎場麵十分盛大。吉星文看到叔叔的榮耀和光彩,敬慕之意油然而生,從此立誌報效祖國,效叔叔之為人。就在那一年冬天,他投入馮玉祥部隊騎兵營當兵。由於他身材偉碩,勤奮好學,很快就被所屬長官重視與提拔。有人認為吉星文少年得誌,官運亨通,全靠其叔吉鴻昌的提拔,實際上這隻是一種誤會而已。

  【保家園鬥智鬥勇

  1937年7月7日晚10時許,駐豐台日軍一木青直大隊,借口在演習時失蹤一名士兵,突然向我守橋頭堡部隊襲擊,並將橋頭堡占領。為了掩飾真相,同時包圍宛平城,提出要進城搜查。“七七事變”就是這樣開始的。當時盧溝橋和宛平城都是吉星文團的駐防地。吉星文團長接到橋頭堡丟失的消息後,並未上報,因為他對當時平津的局勢有很清楚的了解。他知道宋哲元不在北平,對日軍的挑釁,沒有人敢出來決定如何應付;更想到丟掉盧溝橋的消息一旦傳出,將使整個平、津震動,到那時事情將更難處理。在他心裏隻有一個大前提:“盧溝橋不能丟!”

  於是,吉星文將日軍要進城搜查的事,請專員王冷齋予以周旋;宛平縣城防務交由蘇團副(即中校副團長)負責;自己帶一名隨從悄悄出城,直趨第三營營長金振中的營部,並立即召集連長以上的幹部開會。吉一方麵分析眼前形勢,一方麵宣布要組織敢死隊奪回橋頭堡。在他的號召下自動報名參加敢死隊的有300多人。吉團長親自挑選出150人,分編成5個組,每人步槍1枝,手榴彈2枚,大刀1把,由副營長郭振威率領,利用夜色潛行,限7月8日晨4時進入攻擊準備,看信號發起攻擊。同時命重機槍連占領兩側高地,掩護敢死隊攻擊,並適時將火力往敵人後方延伸,阻止敵人逃竄。

  日軍做夢也不會想到,在無人負責並威脅著要進城搜查的情況下,吉星文會采取攻擊行動,而且又來得那麽神速。就在日軍疏於戒備的情況下,敢死隊利用熟悉的地形和陣地溝壕,一下子摸了進去,分別用手榴彈、大刀和刺刀,在20分鍾內,把數十名日軍全部消滅,無一逃生。日軍吃了大虧,當天竟毫無反應。吉團長對上級的報告,也輕描淡寫地說:“昨夜犯我橋頭堡的日軍,已被我逐退,現在正在加強工事中。”自7月9日起,日軍數度施行炮擊,並曾多次進行小規模試探性攻擊,均被擊退。吉團長堅守盧溝橋直到7月26日下午6時,始在日軍強力要求下,奉命將防務交給地方保安部隊。盧溝橋在吉團長撤退數小時後就丟掉了。

  7月30日晚,吉星文團官兵揮淚告別宛平父老,撤退到長辛店,盧溝橋旋即淪陷。但是,保衛盧溝橋的壯舉,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吉星文也從此英名遠播,作為抗日英雄,受到人們的讚頌。戲劇大師田漢曾專門寫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在各地上演,其中的吉星文團長,是用真名實姓出現在舞台上的。( 稿件采寫 於揚 文字整理 裴蕾)

  斯人斯事 盧溝橋事變

  “這天晚上,完全無風,天空晴朗沒有月亮,星空下麵,僅僅可以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宛平城牆和旁邊移動著的士兵的身影,這是一個靜悄悄的黑夜。”“七七事變”之後,盧溝橋事變的直接發動者——日軍華北駐屯軍混成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隊長清水節郎大尉,在手記裏這樣記錄了當晚的情景。清水節郎有寫戰爭手記的習慣,這些手記後來成為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的鐵的證據。

  在這靜謐的夜裏,一場蓄謀已久的計劃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1937年7月7日晚10時許,這種靜謐被槍聲猝然打破。此時,一位名叫鄭福來的中國男孩從睡夢中被槍聲驚醒。

  清水節郎的第八中隊演習時聲稱丟失一名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在遭到拒絕後,日軍開始攻打宛平縣城,一時間槍炮聲大作,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當時年僅7歲的鄭福來,家住盧溝橋橋西頭。68年後的今天,已75歲的鄭福來老人說:“一到過年放鞭炮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天晚上打仗時的情景。”

  7月11日淩晨2時,守軍第3營營長金振中親率大刀隊,與前來支援的另一個營主力一起,乘夜奪回鐵路橋東端。據相關資料記載,突擊隊的出發命令一下,有的士兵竟興奮得號啕大哭。淩晨2時,突擊隊衝入敵人陣地。頓時,日軍陣地手榴彈爆炸,大刀閃著寒光,喊殺聲傳出數裏之遙。一名19歲的突擊隊員用大刀接連砍了13個日兵,生擒1人。集合號響,無法將士兵集合回來,四處可見舉著大刀的血人追趕拚命奔逃的日兵。此役日軍一個中隊被全殲。守軍突擊隊傷亡3/4,鐵路橋收複。

  後來,第110旅旅長何基灃回憶當時的情形說:晚間撤退了宛平城內的部隊,宛平城一片死寂,老百姓驚疑地望著撤退的士兵,士兵們一個個灑淚離城。



三。走訪抗日英雄金振中後人 

 作者:韻筆生輝 於 2007-03-03 10:17:55.0 發表 
 
今年春節的大年初二,我和兒子踏上了歸鄉的列車,當弟弟把我們從火車站接回家時,已是傍晚五點鍾.

在我未動身之前,父親在電話裏就告訴我,初二晚上,縣工會的金天愚一家要在飯店宴請我們全家.父親是屬於外鄉人,但由於同樣是姓金,輩分也是天字輩的緣故,所以我們稱比父親小十幾歲的金天愚為老爹.

金天愚是"七七"盧溝橋抗戰英雄金振中營長的次子,係固始縣總工會辦公室主任,閑暇時間協助其妻做一些酒類批發業務,育有一女,小名喚作瑩瑩,已成年,現在縣稽查局任公務員,是一個幸福之家.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也就是在金振中老先生去世不久,就接觸到這位“老爹”,父親常常懷著敬仰對我們說“他是抗日英雄的後代,值得我們尊敬啊!”

年前,“老爹”的女兒瑩瑩參加了湖北省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期間曾得到在華中師範大學就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小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一些關照,為此,他們一家為了表答謝意和基於這種特殊的關係,便邀我們在飯店相敘,於是我們異地同姓兩家人聚在了一起。

席間閑談中了解到,“老爹”立誌於要在家鄉建一座抗日英雄金振中先生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件事也得到了中共固始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關部門正將報告送往省城鄭州審批,唯一擔憂的是籌集資金問題,外商來我縣投資主要是以贏利為目的,建紀念館不可能從他們那得到捐助,而政府又不能一下子拿出那麽多錢,因此,還需要社會的廣泛募捐。

這時,我忽然想起,去年我曾在新華網寫過一首以紀念抗戰為題材的小詩:《“九一八”的警報》以及(外一首)《打響盧溝橋抗戰第一槍的金團長》,寫的那位金團長就是這位“老爹”的父親金振中老先生。我想,我能為他作些什麽呢?

飯後,回到家中,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我隻是一位業餘的詩歌愛好者,根本談不上是詩人和作家,但作為對這位抗戰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強烈的創作欲望促使我要拜訪他們,去尋一些素材和資料。父親很是讚同,他希望我能依此為題材創作一部小說處女作來,但在飯桌上已從“老爹”口中得知有一位退休教師已進行了小說的初稿創作,河南大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要擬拍一部二十多集的有關連續劇。看來我隻能以詩歌形式來進行創作,以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和進行我的愛國宣傳啦!

在我回到省城之前的初六下午,我來到了多年未登門的英雄後人之家,他們就住在縣黨校大院外,工會老樓旁邊一座三層新樓的一樓。很快我就找到了,由於“老爹”一家的勤勞善良和待人熱誠,不但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而且在當地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一進入院內,就見到嶄新的朱紅色油漆門窗,兩扇大門貼上了喜慶的新春對聯,屋內整潔明亮,迎麵正堂一副書法“民族英雄”四個大字特別醒目,這是盧溝橋抗戰紀念館館長郭景興當年采訪金老先生時依據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110旅旅長何基灃將軍的原話“民族英雄”揮毫所贈。

這時,“老爹”外出送酒去了,隻有他的妻子和女兒瑩瑩在家,知道我來意的瑩瑩給我放了一盤有關當年金振中先生指揮盧溝橋抗戰和負傷的曆史實況錄象、中央電視台記者朱軍等采訪郭景興館長以及當年盧溝橋抗戰目擊證人、中共固始縣委縣政府籌建抗日英雄金振中先生紀念館的籌備會等內容的光盤,並贈送我一份當年郭景興館長等在1983年8月采訪尚健在的金振中老先生的記錄稿。懷著崇敬和感謝,我離開了抗日英雄後人的家。

作為成長在新中國的五星紅旗下的幸福一代,我們盡管已遠離那倍含屈辱的亡國奴時代,但曆史畢竟是曆史,他將永遠刻印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烙印在每一位華夏後人的記憶深處。抗日英雄們"寧當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可歌可泣的事跡也將激勵每一位中國人奮發圖強,建設得之不易的美好家園。

真心希望“老爹”能完成他的平身夙願,願一座抗日英雄紀念館能在家鄉的熱土上掘地而起,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警醒和激勵一代代的後人不忘曆史,牢記曆史,開創一個更加富饒美好的明天。

韻筆生輝寫於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