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水滸兵器譜——從十八般武藝說起

(2007-06-16 13:15:42) 下一個

水滸兵器譜——從十八般武藝說起 僅供參考

作者:STUMPYTIGERW

十八般武藝基本含義就是十八般兵器。卻說水滸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逃難來到史家村,因為感激史太公收留之恩,收了公子九紋龍史進為徒。原先隻會花拳繡腿的史進每日要求王教頭重新點撥十八般武藝。哪十八般武藝?

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

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每種兵器因為用途和形狀不同,又分為多個亞種,如棒就有狼牙棒、水火棒、哨棒、齊眉棒等。槍則有飛槍,標槍,雙槍,鉤鐮槍,渾鐵槍,虎頭槍,大槍等。再加上武學高深之人自行發明一些獨門兵器,如沒羽箭張清的石子,神駒子馬靈的金磚等,所以天下兵器之多何止18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八般武藝卻沒有很普通的刀,令人匪夷所思,這個提法的發明者實在是太粗心了!

就說那十八般武藝的性質,屬拋射兵器的有:弓弩銃;屬長兵器的有:戈矛槍棒斧鉞戟撾杈;屬短兵器的有:劍鞭鐧錘牌;屬軟兵器的有:鏈。

水滸中出現過的兵器恐怕有幾十種,但是以棒、刀、槍、弓為主。

王進是水滸中出現的第一條好漢,而史進是出現的第一條梁山好漢,可以說水滸的故事是從王進教授史進十八般武藝正式開始的。十八般武藝把史進帶進了真正的武學境界,把讀者帶進了精彩的好漢世界。

STUMPYTIGERW是個兵器門外漢,僅憑零零星星的一知半解侃侃水滸中最常見和特有的一些兵器,以及使這些兵器的好漢們,給同好此道者打發打發時間。

1.水滸兵器譜——槍

槍是一種刺兵器,殺傷力很大,長而鋒利,靈活快速,取勝之法之多,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有“百兵之王”的美譽。槍的各類很多,叉槍、標槍、戟槍、勾鐮槍、綠沉槍、渾鐵槍、龍頭槍、虎頭槍等等。槍最長可達四米;重量根據槍杆分量而定,少隻有幾斤,多則沒數,想想那些“碗口粗的”槍杆有多重吧。

矛應該是槍的一個亞種,古時槍經常被稱為矛。這麽比較矛和槍吧,拋開柄隻看刃部,刃長者為矛,刃短為槍。

槍法以攔、刺為主,此外還有點、挑、撥、纏、舞花等法。

水滸是槍的世界,花樣品種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小李廣花榮以及撲天雕李應使的都是點鋼槍,由镔鐵精鋼打就,槍長一丈有餘,通身漆黑,重量可達五十餘斤。別看花榮一個翩翩美男子,用的卻是重武器,他也是好膂力!要不怎麽可能百步穿楊呢?其實天罡星大都是天生神力,並不隻有魯智深武鬆幾個,隻是限於篇幅沒有細細描寫罷了。

鉤鐮槍徐寧最擅長,一槍要是刺高了沒關係,下麵還有一個鉤呢,所以對手肯定不敢低頭躲的。它還是連環馬的克星。

史文恭的長槍很可能是“大槍”—被稱為“百槍之王”,長達四米,分量也不輕,極不容易使好了。槍本來已經是“百兵之王”了,如此“大槍”真乃“王中王”啊!難怪老史那麽厲害。

林衝的丈八蛇矛,馳騁縱橫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頗具“小張飛”的豪氣。他和十節度之首王煥的那場好鬥堪稱一筆絕佳的槍讚:“一個屏風槍勢如霹靂,一個水平槍勇若奔雷,一個朝天槍難防難躲,一個鑽風槍怎敵怎遮。這個恨不得槍戳透九霄雲漢,那個恨不得槍刺透九曲黃河。”妙哉,壯哉!

孫立的金槍,神出鬼沒;董平的雙槍,勇不可擋;歐鵬的鐵槍,使的精熟……

誰是風流第一槍,當數盧俊義手中的那一把點鋼槍。有《臨江仙詞》為證:馬步軍中第一,天罡數內為尊。丈二鋼槍無敵手,人材武藝兩超群。

2.水滸兵器譜——刀

刀有單刀雙刀之分。單刀一般較長,計有:斬馬刀,柳葉刀,樸刀,雁翎刀,大砍刀等。單刀一般式樣較大,重量也大。雙刀的式樣和重量都較單刀為小,計有:鴛鴦刀,蝴蝶刀等。刀的基本用法有劈、砍,駕,擋,拍等,氣勢雄偉,刀的好處就是殺敵的效率特別高,不象槍一戳隻能戳死一個,大刀一揮起碼就砍掉好幾個小嘍羅,非常過癮。

水滸世界中的刀更是五花八門,什麽解腕尖刀,蓼葉尖刀,劈風刀,青龍偃月刀,雁翎刀,樸刀,三尖兩刃刀,大砍刀,不一而足,令人大開眼界。在這刀的海洋中,有幾把最為耀眼。第一把刀當是青龍偃月刀。大刀關勝,人如其名,威風凜凜,勇冠三軍!青龍偃月刀一動猶如青龍狂舞,萬軍叢中專取上將之頭,從來沒有折過銳氣。隻是不知是否是從三國傳下來的那一把?

第二把刀是劈風刀,“可以裁銅截鐵,遮沒三層鎧甲,如劈風一般過去”。好一把寶刀!南國元帥石寶,“刀法,不在關勝之下”,劈鄧飛,斬燕順,劈鮑旭,獨鬥呂方、郭盛兩肢畫戟,那口刀更無半分漏泄。梁山軍中從來都沒見過這陣仗,搞得人人都恐慌。最後烏龍嶺上英雄末路,引刀自盡。這把潑風刀是不可戰勝的,隻有它自己才能結束自己。

第三把刀是雪花镔鐵打成的兩口戒刀,這刀“如常半夜裏嗚嘯的響。”行者武鬆本來就武藝驚人,獲此寶刀更是如虎添翼。蜈蚣嶺上初試牛刀輕取王道人,杭州城下殺氣騰騰勇斬南國將。百萬軍中勇不可擋,不知殺了多少人,那個“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早就不夠數了。

…任你有多少好刀竟顯崢嶸,在一片混沌刀光中,有兩口日月雙刀卻格外生輝,散發出獨特的陰柔之美,那就是一丈青扈三娘!她玉手纖纖,縱馬掄刀,戰退歐鵬,生擒王英。對陣馬麟,打得“風飄玉屑,雪撒瓊花”,隻見刀光不見人,精彩紛呈,美不勝收!宋江“看得眼也花了”。

撲天雕李應的飛刀百步取人,神驚鬼駭;燕順的雁翎刀雖無十分本事,但是也鎮得住清風山,否則殺人放火最強梁的王英豈會甘居其下?宋江手刃閻婆惜似乎是他唯一一次拿武器殺人,可惜殺的卻是女人;史進學成了十八般武藝,最愛的是一口三尖兩刃刀;楊誌朱仝等一會兒使槍一會兒使刀,瀟灑之極,大將風度;還有眾位好漢的樸刀更是說不盡的精彩,道不完的風流。

3.水滸兵器譜——劍

兩邊開刃者為劍,在西方,劍和刀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一個單詞:SWORD。中國的劍的曆史源遠流長,素有“兵器中的君子”之美稱。

雌雄劍雌劍為左手使,雄劍乃右手使。青峰劍劍身經過多次鍛煉,柔韌鋒利。龍泉劍唐時名劍,傳說有青龍附於其上。七尺劍劍身超長,非力士不能用。

水滸中的劍不多,印象深刻的有:公孫勝的鬆紋古劍、樊瑞的青龍劍、黃信的喪門劍、裴宣的雙劍、孫安的镔鐵劍,李助的金劍。

劍的基本用法有:劈、刺、紮、點、擊、截、抹等。

黃信的喪門劍既然是在馬上用的單劍,長度肯定不會短,極可能是屬於七尺劍的一種,類似德國條頓十子軍騎士的1.8米的重劍,或雙手共握,或雙手交替使用。他的武藝雖不及孫立,但是從來沒有失過手,偶爾還露一小臉兒。大戰蘇州方貌八飛將之一沒有掉鏈子;和趙毅戰了三四十合占上風,沒有被搭檔孫立比下去。

孫安的雙镔鐵劍不但沉重而且生猛,居然和盧俊義打了一百合。

李助的劍術神鬼莫測,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竟然招架不住,也不知帶了法術否?

劍不光是廝殺的武器,還有多種其它用途。

其一被作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皇帝的尚方寶劍賦予持有者先斬後奏的生殺大權。宋江雖然不上陣,但是手裏肯定也拿了一把劍來裝裝樣子。

其二被作為一種風雅佩飾,文人學士如裴宣之流就最愛佩在身邊以示高雅不俗,在飲馬川上的雙劍舞更是博得戴宗等人的一片喝彩。

其三是僧人道家的法器,用來降妖殺魔、呼風喚雨。公孫勝手拿鬆紋寶劍一聲“疾”,隨你千軍萬馬,頓時星落雲散、七斷八續。樊瑞的青龍劍也偶露崢嶸,同喬道清的一仗打得昏天黑地,兩口寶劍在馬上使得龍盤蛇舞,翻翻滾滾。STUMPYTIGERW不免心頭嘀咕:如果樊瑞同關勝林衝等人比武,也不知誰更厲害些呢?

4.水滸兵器譜——戟

戟的曆史很悠久,有“一條龍”的說法,即龍頭、龍口、龍身、龍四爪、龍尾。其頭能攢,口能刁,身能靠,爪能抓,尾能擺。戟分馬上戟和步下戟,長杆單戟和短柄雙戟。長戟分為方天戟、,青龍戟、蛇龍戟、月牙戟、東方戟、護神戟等。短柄雙戟分單月牙,雙月牙。係彩纓球或者係紅纓。

STUMPYTIGERW有個印象,覺得使戟的主兒一般都很英俊。三國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一說;孫權身邊的兩個護衛想必長得也不差。水滸中的呂方郭盛更是翩翩美少年,是屬於MM們一看就要心動的那種。仿佛畫戟是專門給白臉的美男子使用的一樣。

但是三國中的令人談之色變的兵器王到了宋朝時的水滸裏,卻變成了好象什麽人都可以欺負一把的貨色,令人不禁發今非昔比之概歎。呂方郭盛這對小帥哥沒成年時基本上是受欺負的主兒,而且還經常自個兒和自個兒過不去,兩根戟老是愛湊在一塊兒絞不清,每次都是花大哥幫了大忙。而且還搞得STUMPYTIGERW很納悶:怎麽連扯開紅纓絞線的力氣都沒有了?有什麽資格充好漢呢?比楊雄被兩個閑漢反擒住就動彈不得了的表現還次!施老頭啊施老頭,你也弑般粗心了些!

STUMPYTIGERW還納悶:宋江為何把這對小帥哥當成寶貝,寸步不離?遇到險情,他倆哪能頂用呀,還不是靠花榮來撐!前幾天上網才知道,原來戟初為兵器,後深化為儀仗,在帝王駕前衛士執戟侍立。列戟是官爵的象征。搞了半天才知道是這麽回事呀!

那孫權放倆戟人兒在身邊也就算了,人家本來就該!宋江一個強盜也要這樣講排場,是不是有點土財主想充闊的心態呢?

5.水滸兵器譜——叉

叉屬於十八般兵器之列,和槍一樣是以刺為主,不同的是叉的殺傷範圍大,又有製約敵方武器的效果。它由叉尖和叉巴兩部分組成,長約五六尺,在叉座間鑲有鐵片或係有彩綢之類。叉尖為鋼製,有三股叉,俗名“三叉戟”。又有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許多種。叉的主要擊法有轉、滾、搗、搓、刺、截、攔、橫、拍等。

叉本是一種生產工具,人們打獵捕魚大多離不開它,所以使叉的好漢大都是勞動人民出身。

就說登州山下有一家獵戶,弟兄兩個:解珍解寶,規規矩矩的大宋良民,都使渾鐵點鋼叉,有一身驚人的武藝。使叉的除了二解,還有夏侯成,那也是個獵戶。水滸中好象一共有4個著名的獵戶(還有方臘),三個都使叉,這不是偶然的,叉被獵戶喜愛自有道理。不象刀槍隻有一個頭,叉有幾個頭,插進土壤樹叢附著力大,最適合翻山越嶺,是叢林中的好夥伴。二解多是當探路特種兵,很少出現在梁山的正規部隊裏。

漁夫經常用叉捕大魚,所以梁山幾個水軍頭領李俊二張三阮二童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應該對使叉深有心得的。

中箭虎丁得孫使的飛叉很有殺傷力,但是卻是一錘子買賣,一但刺不中對方自己就岌岌可危了。想來這家夥很可能也是窮苦漁家出身,小時候習慣用魚叉投擲大魚,終於練成了一門飛叉武藝。

6.水滸兵器譜——杆棒

棍棒是最平凡、最實惠的武器,有熟銅棍、渾鐵棍、齊眉棍、盤龍棍、哨棒、金箍棒、狼牙棒等。總之棍棒是不分家的。

有一種棒在水滸世界中卻是獨領風騷,它就是杆棒,又叫齊眉棍,長五尺,立著正好齊眉。它橫可掄,豎可劈,直可刺。因為沒有刀刃,不容易致命,是一種較為“和平”的武器,最適合好漢們平時切磋。

可以說:一部水滸就是由杆棒引起的故事,開頭就說宋太祖趙匡胤一根杆棒打下四百座軍州,天下從此姓趙。王進和史進的那場較棒更是揭開了梁山事業的序幕,否則史進可能終老家鄉;魯智深不會巧遇金翠蓮;林衝不會有和魯智深的際遇;晁蓋等人就可能不會在梁山泊起家了。曆史是由一連串偶然事件形成,此話不假!

一部水滸也是一部關於杆棒的故事,它和樸刀可謂一對孿生兄弟,是綠林好漢打家劫舍的兩件最常見的工具之一。它又是江湖行走的好夥伴,不但防身而且可用作登山的拄杖、挑行李的扁擔。武鬆過景陽崗就帶了一根哨棒。打虎時一棒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捧折做兩截。為何哨棒這樣不濟事呢?原來,哨棒不是打虎用的,而是驅虎的,棒上還裝了風哨,吹起來真有點龍吟虎嘯的勁頭,老虎狼群聽了,以為是什麽猛獸來了,便驚慌逃竄了。嗬嗬。

至於好漢們之間的較棒更是一大看點。林衝一路上是個受氣包的形象,直到在柴進莊上遇上洪教頭,幾棒打出去,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威風便打出來了。不過想來那洪教頭也不是太次,林衝帶上枷就施展不開了。

王慶更是厲害,“帶著枷贏他才算真好漢”的豪邁之舉讓人覺得王慶無論是武藝還是性格都是一個很出色的男子漢。

浪子燕青的主打武器就是杆棒,武鬆本來也應該是使棒的。杆棒是長兵器中的短兵器,短兵器中的長兵器,如果步戰,正好橫掃眾人,多為綠林豪傑、步軍頭領所喜愛。

7.水滸兵器譜——禪杖

禪杖是鏟的一種,佛教僧人多持之。長約五尺,通體鐵製。兩頭有刀。一頭為新月牙形,月考處有四個小孔,分穿四個鐵環,另一頭形如倒掛之種,長約7寸。尾端兩側各鑿一孔,穿有鐵環,柄粗寸餘。禪杖兩頭均可使用。說起它就會想起梁山好漢魯智深。

禪杖主要擊法有推、壓、拍、支、滾、鏟、截、挑、撥、劈、衝、搖等。

魯智深的禪杖重62斤,一拿出來,東京潑皮們紛紛吃驚:“兩條胳膊沒有水牛般的力氣如何使的動?”老魯可沒有關公的派頭,專門有個周倉扛大刀,他無論走到那兒都是自己拿著,隨時進行負重練習。不過以他倒拔楊柳的神力來看,這條禪杖簡直輕如鴻毛。若說大和尚的力氣最大可能沒人反對,但是說他的兵器最重則未必!STUMPYTGERW一直懷疑關勝的青龍刀就是從他祖宗傳下來的那一把。盧員外的丈二渾點鋼槍全身精鋼打製,又很長,未必就沒有60多斤。秦明的狼牙棒、索超的宣花斧絕對都是重型武器,和老魯的禪杖有一拚。當然嘍,秦明索超都是騎著馬使重家夥的,力氣自然是不能和隻靠腳力的大和尚相媲美的。

魯智深是步將,所以他的禪杖製得比較短,如果長了在地上怎麽玩得轉?

好象嫌一根禪杖太孤單,還要加上方臘手下元帥鄧元覺的那根50多斤的才熱鬧。杭州城外兩條禪杖猶如兩條神龍盤旋,打得難解難分,兩軍都看得呆了!可惜隻打了五十餘合,如果打個一二百合,力氣大些的老魯恐怕還是會笑到最後。同樣的兵器,畢竟62斤比50幾斤還是重些,就象碗口粗的槍杆比酒杯粗的槍杆更厲害些是一個道理。

8.水滸兵器譜——鞭

鞭可不是像繩子一樣的鞭子,兵器上所說的鞭是一種像鐵棍一樣的兵器,最普遍的是一種像鋼鐵做成的竹節,所以又叫竹節鋼鞭。鞭是對付比鎖子甲更堅固的盔甲所產生的兵器,並可以一舉打碎護心鏡,威力極大。屬於重武器。不少人弄不清鐧和鞭的區別,鐧和鞭一樣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鐧有3~4條刃。

鞭的用法以劈,掃,捅、格、架、截、掃、蓋等為主。

除了竹節鋼鞭,還有一種叫水磨鋼鞭,屬於短兵器械硬鞭,比竹節鞭短。

水滸中呼延灼和孫立都是以鞭聞名。一個使水磨鋼鞭,鞭長三尺五寸;一個使竹節鋼鞭,鞭長四尺半。呼延灼的兩條水磨八棱鋼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的重十三斤;孫立的單鞭想來也不會很沉重。但是鞭沒有刀刃,以力傷人,所以此二人都是大力勇士。兩個英雄在梁山泊的那場經典廝殺上演了一場單鞭戰雙鞭的絕佳好戲。兩個在陣前左盤右旋,三條鞭化作三條閃電,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精彩!

有幾個好漢以槍或者戟為主戰武器,身上掛著一根鞭作為鋪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殺傷。瓊妖納延腰懸鏈銀竹節熟鋼鞭,橫槍躍馬,十分英雄!而孫立使一管金槍,腕上懸一條虎眼竹節鋼鞭。不過STUMPYTIGERW又不解了:孫立的虎節鋼鞭長四尺半,這麽長的東西掛在手腕上,不要說隱藏不住,就是使起槍來也礙手礙腳的,暈啊!

9.水滸兵器譜——錘

錘從種類分有長柄錘、短柄錘、鏈子錘等,從性質上分硬錘和軟錘。具體有八棱錘、金瓜錘、流星錘,紫金錘等,它是最傳奇的武器,勢大力沉,威力無比,說嶽裏的八隻錘鬧翻了朱仙鎮,李元霸一對重800斤的金甕破天錘更是獨自打敗一百萬大軍。

水滸中沒有李元霸嶽雲那樣使雙錘的人物,隻有流星錘這樣的軟兵器,據介紹流星錘是一種以繩索一端係住錘體,另一端握於手中,用力向目標拋擊的暗藏武器,屬軟兵器類。流星錘不僅能纏住對方,還可以打擊對方。

說起流星錘就想起石寶。他要是沒有流星錘,隻是一普通的大將;有了這寶貝,他就成了超級殺手。流星錘絕對是水滸中最令人生畏的凶器之一。

鏈子錘屬於軟錘,分錘身、鏈兩大部分。錘形如小瓜,多為銅鐵所製,鏈長三尺五寸。鏈尾有環,可以套於手中。湯隆的鐵瓜錘就是此物。鐵鏈可以算是鏈子錘的近親。這種武器攻擊性很強,對手很難防禦,但是由於自身軟性的,所以自己的防禦也不怎麽好。這樣的武器隻有某些很有性格的好漢才敢用,比如鄧飛,此公最後被石寶一合KO,足以說明這種武器在防守上的脆弱性。但是這東西至少有一個好處:對手很難逃掉。湯隆的鐵瓜錘,鄧飛的鐵鏈都曾在對手逃跑時擊中其後腦爪。

有一件事本人挺納悶的,在STUMPYTIGERW看到的關於流星錘的介紹中,都稱流星錘是栓繩索的,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水滸中卻沒有交代得很明確。倒是在蕩寇誌中,關勝在追擊敵將時,對方另一個躲在門旗後麵的偏將用流星錘把關勝打死。從關勝中錘的地方到對方偏將的位置顯然有很長的距離,絕對不可能是繩索所能到達的。所以STUMPYTIGERW寧願相信俞萬春這個軍事專家的話,認為流星錘是長距離的脫手的飛行器。

10.水滸兵器譜——箭

箭是靠機械力發射的一種兵器,因其彈射的方法不同,又可分為弓箭、弩箭和摔箭。十八般武藝中,箭的地位是相當獨特的,其它武器都有替代性,不用槍可以用刀,不用刀可以用鞭;而箭的遠程打擊能力是獨一無二的。尤其如此,神射手往往被賦予了相當崇高的地位。

水滸中有兩個著名的神箭手:小李廣花榮、小養由基龐萬春。李廣何人也?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是也,射人、射虎、射石,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中國頭號神射手!養由基何人也?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神射手,“百步穿楊”的第一個偉大實踐者!

然而從現實來到水滸中,神箭手把弓箭的威力更是張揚到極至,花榮的箭神乎其神,清風寨輕鬆地SHOWOFF了兩箭,就嚇跑了一撥軍馬;剛上梁山射大雁指那射那,露了一小手,弄得晁蓋立馬另眼相看;梁山打仗隻要有小花押陣,其他兄弟輸了都不要緊,對方敢追立刻就會被神箭伺候,曾塗、瓊妖納延、鄧元覺……數都數不過來,更別提田虎手下的那幫被嚇得屁滾尿流的菜鳥了。這等本事,就是真李廣也要甘拜下風的。

隻有龐萬春有得一拚。這小子做夢都想和花榮比箭,可惜自己不爭氣被提前做掉了。不過如果真的和花榮比箭,其情形也不難想象:他倆個的箭都象是長了眼睛的導彈似的,肯定是兩邊的箭在半空中就會師了,都傷不到對方的,嗬嗬!

別忘了還有一位被人遺忘的神箭手:浪子燕青!他“更且一身本事,無人比得,拿著一張川弩,隻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並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間入城,少殺也有百十蟲蟻”。STUMPYTIGERW知道弩是括機發射箭矢的兵器,又名窩弓,燕青的是什麽弩?為何隻用“三枝短箭”?請高人指教!

燕青秋林渡射雁,射得倒是準,卻闖了大禍,那七零八落的大雁群不正是梁山108人即將凋零分散的預兆嗎?再加上宋江的烏鴉嘴“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隻,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這話不久真的在征剿方臘時應驗了,唉!

11.水滸兵器譜——盾牌

盾牌是十八般兵器中唯一的防守性武器,通常左手持盾以防衛敵人的刃矢,右手持其他兵器擊殺敵人,二者配合使用,相輔相成。盾牌從形體上有長方形、梯形、圓形之分,背後都裝有握持的把手;按製作材料的不同又可分為木牌、藤牌、革牌、銅牌、鐵牌等;按尺寸來分又有主要用於防箭石的大牌和主要用於格鬥的小牌。

水滸中的好漢們無論是膽小的還是膽大的、武藝好的還是武藝差的,好象都有刺刀見紅的決心,盾牌基本上沒被派上用場。倒是有兩個特別不要命的楞頭青卻使用它,一個是八臂哪吒項充,能仗一麵團牌,牌上插飛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手中仗一條鐵標槍;一個是飛天大聖李袞,也使一麵團牌,牌上插標槍二十四根,亦能百步取人,手中使一口寶劍。這哥倆兒的盾牌可不是一般的貨色,牌上都插了二十四把家夥,可想而知,那樣式有多大、份量有多重了,不是雄健的壯士就休想拿得動!

項充李袞的這種盾牌尺寸很大,足夠遮掩幾個大漢。戰鬥時他倆一邊掩護赤膊的李逵鮑旭前進,一邊向敵人陣地發射如雨的飛刀飛標,給予敵人猛烈殺傷,威力之巨大堪稱是古代坦克!這四個凶神惡煞組成了梁山最厲害的戰鬥小分隊,任你兵強將猛的對手在這“殺人四人幫”的麵前無不是望風披靡、丟盔棄甲。

“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饒是你黑旋風李逵勇猛無敵,離開了項充李袞的盾牌掩護多半也隻有挨箭矢的份兒。

12.水滸兵器譜——盔甲

盔甲是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可以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免受兵器的傷害。甲由甲身、甲裙和甲袖三個部分組成。甲身又有胸甲、背甲、肩甲、肋甲等共計20片甲片編成。甲的材料先有獸皮、藤、木等,後有銅片、鐵片等。由金屬所製的又稱“鎧”。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西南少數民族國王兀突骨率領的“藤甲軍”,將士們身穿用樹藤編製的盔甲,那種藤甲據說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不人,隻是有一個弱點:怕火!

到了水滸年代,基本上都是鎧甲的天下了,有:鋼鐵鎖子甲、黃金鎖子甲、細網甲、雁翎甲、步人甲等。鐵甲雖然防護能力很強,但份量很重,兵士穿上全套盔甲,再加上隨身攜帶的必需用品,負重足有百斤以上。所以那些防護能力又好、重量又輕的鎧甲就大受歡迎。金槍手徐寧的家裏有一副祖傳的價值萬金的雁翎甲,這副甲是用雁翎根聯綴而成的,又輕又穩,刀劍箭矢急不能透。,徐寧視之如生命,最後演出了一出“時遷盜甲,騙上梁山”的喜劇。

水滸不惜大費筆墨來描寫將領的穿戴,未見廝殺之前,先見威儀出眾!而且廝殺雙方的裝束往往具有涇渭分明的強烈對比,或者具有重複一致的絕妙神韻。

對門山上,呂方穿紅,郭盛就穿白,同歸水泊,紅白喜事。

大名府內,索超穿紅戴紅坐雪白馬,楊誌則穿白戴青騎火赤馬。二士爭功,相映生輝!

寥兒窪前,孫立呼延灼卻都是戴烏盔穿皂甲騎黑馬,好似兩團烏雲翻滾盤旋。

梁山軍的九宮八卦陣更是流光溢彩、氣象萬千。秦明的紅甲軍,紅衣招展如火燒;關勝的青甲軍,青光閃爍龍吞玉;林衝的白甲軍,素袍兵出銀河湧,呼延灼的黑甲軍,玄甲軍來黑氣浮。還有青紅甲方陣、紅白甲方陣、黃青甲方陣、白黑甲方陣,其鮮麗絢爛如天兵天將下凡,敵方一見,十分魂魄被嚇掉了七分,逃命都來不及,哪裏還有心思廝殺?

13.水滸兵器譜——飛石

飛石顧名思義就是投擲石頭來殺傷敵人的武器,以石塊製作而成,選石大小均可,小如黃豆,大如雞卵;擲法有陰手、摔手之分。由於石頭是世界上最價廉、最易取的武器,所以STUMPYTIGERW敢說飛石是地球上曆史最悠久、運用最廣泛的武器,小到三歲頑童、蠢如靈長類的狒狒都知道用飛石打人。

但是直到大宋水滸年代,才有梁山好漢張清集飛石武藝之大成,那石子使得端的是快如流星、猛似掣電!手一揚,百發百中、隨心所欲,江湖上博得一個“沒羽箭”的美名。他的“七郎招寶”式、“流星趕月”式都是很標準、很高級的擲法。真可謂達到空前絕後的顛峰境界。上梁山前曾經連打宋江手下十五員猛將,搞得梁山人人焦頭爛額,嚇得大高手盧俊義林衝等人隻好當縮頭烏龜。

既然石頭威力這麽大,為何卻很少見,隻有張清和他的娘子瓊英才使呢?那是因為普通人使用石子殺傷力不大,沒有穿透性,隻有打在身體裸露部位才有效果;否則須有千斤神力才能對敵人的重鎧有效。張清兩臂有千斤力氣,石頭打在任何部位都有殺傷力,隨你什麽鐵漢猛男,幾乎逢石便倒;瓊英雖然也非凡人,但畢竟是一個女嬌娃,石頭必須要打在裸露部位或者輕甲部位才有效果,即便如此,仍然奈何不了李逵這樣的超級壯男。

瓊英和張清這一對佳侶是天作之合。一個是美貌如花的巾幗女將,一個是有情有義的玉麵英雄。兩人夢中相遇,由夢相愛。一個“非會飛石的不嫁”,一個更是癡想成疾。兩人在夢中因飛石而結緣,當相會於現實中比試武藝時,更是你情我願、心心相印,兩塊飛石半空中砰然一碰,分明是兩顆心靈相撞。真可謂:飛石因愛情而浪漫,愛情因飛石而神奇!誰說水滸後50回都是垃圾,瓊英和張清的愛情是中國古典演義文學中罕見的瑰麗浪漫的一頁,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這是自由的樂章、是愛情的歡宴!

14.水滸兵器譜——斧

斧,十八般兵器之一,屬於重兵器,刃薄背厚,殺傷力很大。主要用法有:劈、砍、剁、砸、截等,舞動起來顯得粗獷、豪壯,頗有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長柄的斧多為馬上用的重兵器,有宣花斧、開山斧、偃月斧、金蘸斧等。短柄的雙斧為古時步兵所用,也稱為“板斧”。說起板斧兩個字自然就想到了黑旋風李逵。

在水滸世界裏,有幾位使得好斧的壯士,如:使金蘸斧的急先鋒索超,使開山大斧的縻牲以及黑旋風李逵。這幾個都是性如烈火,力大如牛的主兒,他們打法驍勇,一往無前,斧頭砍將來勢大力沉,膽子稍小一些的可能一合就被KO!

通觀水滸,最可怕的斧頭非李逵的那一對板斧莫屬!它們在千軍萬馬中所向披靡,殺小嘍羅容易得如砍瓜切菜,也不知多少好漢被這對無情的斧口舔過。李逵往往采取先砍馬後砍人的辦法,這一招屢試不爽,先有祝龍掛了,後有石寶遇險(幸虧跑得快)。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殺了,尤其是扈家莊滅門慘案是施大爺一手導演的極大缺陷。可憐扈三娘一個弱女子隻好認命,苟且偷生於世,要想複仇,談何容易?

扈成嚇跑了,韓伯龍成冤鬼了,梁山上本來應該有110條好漢的啊!更不用說起兩把板斧“排將也地砍去”的遺憾事了。

15.水滸兵器譜——樸刀

樸刀是大刀的一種,是一種木柄上安有長而寬的鋼刀的兵器。就其長度而論,不是長兵器,而屬於短兵器一類。樸刀全長約一米二至一米五,刀刃長度大約占了一半。從外形看,和大刀沒什麽兩樣,但是和大刀相比,刀刃(即刀身部分)占的比例比較大,這是樸刀不同於大刀的最明顯之處。

其實樸刀大概長什麽樣兒,施大爺解說得很詳細,“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這裏的“樸刀”隻是個刀頭,安把之處有栓口,杆棒的一邊有接口,而且是“三個丫兒”,安裝好了,十分結實。搞了半天,原來樸刀還是組合器械,最土的東西技術含量還蠻高的哦!

樸刀又是多功能性質的,可以兵農兩用。刀把可從刀頭取下作杆棒用。樸刀平時不用,便象長槍一樣靠在牆根或槍架上,怪不得在祝家莊的雞毛小店裏看到過類似的情形。

水滸中最流行最時髦的兵器就是樸刀,說起它,就讓人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旅途上的好漢、叢林中的強盜。那怕是個菜鳥,隻要腰間挎上一把樸刀,或者手執一條杆棒,好象都可以闖蕩江湖了。宋江宋清逃亡時不也裝摸做樣一人背一把樸刀嗎?

梁山好漢使用樸刀的基本上都是平民出身,對這種勞動人民的用品感情很深。關勝呼延灼等高級幹部當然是看不起這種粗陋的兵器的,而曾經流落江湖的好漢如林衝史進等就把它當成寶。林衝鬥楊誌,劉唐鬥雷橫都是水滸中很經典的樸刀戰。

總之,說起樸刀就會想起綠林。

16.水滸兵器譜——火炮

火炮最初登上中國軍事舞台是在北宋初期,它是一種以火藥為動力的發射石頭的武器,完全不同於古已有之的以機械為動力的拋石機。到了水滸時期,在天才的炮彈之父——轟天雷淩振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技術進步。淩振用過三種炮:風火炮、金輪炮、子母炮。他的風火炮射程達十四、五裏,直比近代遠程大炮了;他的一枚子母炮含49枚子炮,簡直是古代集束炸彈!太駭人聽聞了,不知是否是施大爺在吹牛?

淩振不但是大宋第一炮手,而且是個千年不遇的製炮奇才:善造各種火藥和炮具。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兵器實驗場:除了火炮,還有巨型強弩、銃槍等等,後來的蒙古騎兵在征服全世界的過程中始終有一隻中國的炮兵部隊隨時提供強大的高科技支持。所有這些都是與淩振同誌的巨大奉獻分不開的。但是曆史沒有記住淩振,在中國的傳統社會的土壤中不可能開出絢爛的科學之花的。不信的話,STUMPYTIGERW隻簡單地向大家問個問題:誰是梁山泊中最聰明的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不遲疑地回答:智多星吳用!因為他胸有韜略、腹有良謀,腦袋瓜一動,什麽人都被他玩得團團轉。但是如果西方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科學家淩振或醫學家安道全。

中國人認為人際關係學大師如諸葛亮、周恩來最聰明,而西方人則認為研究自然的大師如愛因思坦、牛頓最聰明,這就是東西方的思維差異!所以淩振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梁山都注定是一個配角,除了攻打梁山時的驚豔一現外,以後就默默無聞了。

梁山在攻城拔寨的戰鬥中基本還是沿用過去的老一套:用人力強攻,或者用計謀智取。淩振的火炮基本上被淪落為聯絡信號了。倒不是梁山因循守舊,而是因為一種新科技的運用有一個完善過程,淩振的火炮在當時可能並不太好用,但是這種技術的後麵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科技金礦,一個從冷兵器到熱兵器過渡的時代變遷。可惜無論是梁山還是宋朝朝廷都不可能看到這一點,淩振隻能在督造炮具的日常事務中一點點消耗完他天才的生命,也沒有後生能夠繼續他未竟的革命事業。淩振和他的火炮注定在曆史的煙塵中隻能曇花一現。

七百年後的西方,諾貝爾沿著淩振的足跡做出了一個改變世界的發明,STUMPYTIGERW篡改一句政治教科書上的名言:諾貝爾實驗室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於是鴉片戰爭的炮火肆虐大刀長矛的中國軍隊的悲慘一幕就在劫難逃了,淩振地下有知,也隻能長歎於九泉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