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張聞天赴揚州,高郵,江都調查餓死人

(2007-05-09 22:18:36) 下一個
張聞天赴揚州,高郵,江都調查餓死人

本頁位置:光明網 > 首頁 > 人物 > 風雲人物

製作日期:2005年3月3日 來源:百年潮

《張聞天一九六二年揚州之行》

胡世和 奚兆堅

摘錄:

(一)。 

4月25日,約四五點鍾,聽揚州地委書記處書記王大林介紹專區概況。(應)三縣因“大躍進”、公社化、刮“五風”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地委為扭轉局麵製定的若幹政策和措施,

(二)。

4月26日,下午,揚州專署供銷社主任王進匯報了揚州地區市場情況,談到了存在的兩個問題:

  (1)工農業產品比價不合理,表現在工業品價高,農產品價低,不等價交換,這種狀況使農民出售農產品後,不能換回應得的工業品,對農業生產不利。

  (2)市場購買力與貨幣流通量和當前物價不相適應,容易出現“黑市”和投機倒把活動。

(三)。

  4月27日,地委農工部副部長申光華向張聞天等介紹邗江公社的農業情況。

  申談到,。。。有一個大隊,農民年口糧已由 300 斤減至 220 多斤。

  申談到,。。。有一個大隊,農民年口糧已由 300 斤減至 220 多斤。

  同時,國家糧食收購價格低,向農村出售的工業品價格高,

四。

  4月29日,揚州市委第一書記宗宇到住處看望張聞天。

  交談中,宗宇談到這幾年生產力破壞的情況時,張聞天關切地插問現在人均口糧多少,生活怎樣?

  宗告訴他,1959年至1961年 三年 非正常死亡 較多,現少數地區春天 每人每天口糧 隻有半斤。

  宗告訴他,1959年至1961年 三年 非正常死亡 較多,現少數地區春天 每人每天口糧 隻有半斤。

  張聞天說:“哦,原來,你們地區 也 有這種情況,也有些人每天隻吃半斤口糧!”

  張聞天說:“哦,原來,你們地區 也 有這種情況,也有些人每天隻吃半斤口糧!”  

五。

  5月4日上午,張聞天一行前往高郵縣參觀、調查。。。。隨後到大橋生產隊調查,表示要了解一下幹部和群眾的生活水平誰高誰低。

  在詳細觀看了小隊長、婦聯主任、民兵幹部家之後,張聞天說,“幹部是不同的,很富裕,農民不會是這個樣子的,有很顯然的不同,幹部與群眾懸殊很大。”

  張聞天還到一社員家揭開鍋蓋察看,在得知群眾沒有多少糧食,用蘿卜纓代糧充饑,並在路上看見道旁躺著的一些浮腫病人時,他的心情顯得很沉重。

  張聞天還到一社員家揭開鍋蓋察看,在得知群眾沒有多少糧食,用蘿卜纓代糧充饑,並在路上看見道旁躺著的一些浮腫病人時,他的心情顯得很沉重。

六。

  5月5日,張聞天等況等下午從高郵返回揚州路過江都縣時,聽縣委第一書記楊易林介紹江都縣概況。

  楊易林著重介紹了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來江都農村缺糧(包括種子糧)和 餓死人 的情況,

  楊易林著重介紹了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來江都農村缺糧(包括種子糧)和 餓死人 的情況,

  楊易林說:“辦公共食堂後,目前生活仍有困難,少數地區一天隻有半斤口糧。”

--------------------------------------------------------------------------------

  1962年,正值我國處於嚴重經濟困難時期,張聞天同誌南下江蘇、上海、浙江、湖南三省一市的城鎮農村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社會調查,其中在揚州的調查就有14天。由於這次調查者的特殊身份和當時特定的政治背景,外界對張聞天的此次揚州之行知之甚少。

  1959年,張聞天在廬山會議上因要求深入總結1958年“左”的錯誤教訓而招致罪名,隨即被罷官,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經濟研究所任特約研究員。

身處逆境的張聞天,並沒有因此消沉、悲觀,相反,他對難得有個集中的時間坐下來讀書、思考問題倒覺得蠻合乎心意。

1962年初,黨中央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毛澤東等中央主要負責人主動對“反右傾”帶來的嚴重後果進行了自我批評,這使張聞天感到興奮。

但是他沒有急於向中央提出平反要求,而是積極響應中央關於大興調查研究的號召,非常急切地希望通過實際調查,為黨進一步糾正“左”的錯誤提出自己的建議。正是這種“帶罪”之身,經中央批準,張聞天踏上了南方之旅。

  1962年4月18日,張聞天偕夫人劉英、秘書王政雲、經濟所工作人員張天心等一行,從北京出發,次日上午,到達江蘇省徐州市。張聞天等在徐州、淮陰前後5天,4月24日下午從淮安直抵揚州。當晚,下榻在交際處招待所梅嶺西園。

  4月25日上午,張聞天到瘦西湖公園散步。

  下午,遊覽史公祠。

  約四五點鍾,聽揚州地委書記處書記王大林介紹專區概況。(應)三縣因“大躍進”、公社化、刮“五風”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地委為扭轉局麵製定的若幹政策和措施,張聞天邊聽邊記,表情凝重,還特別詢問了“裏下河”名稱的由來。

  4月26日上午,張聞天一行到荷花池、文昌樓、西門自由市場實地參觀、調查,詳細詢問了市場上雞蛋、青菜、豬肉等商品的銷售價格。隨後參觀揚州市製花工藝廠,了解該廠的生產、原料來源及產品的銷售等情況。

  下午,揚州專署供銷社主任王進匯報了揚州地區市場情況,談到了存在的兩個問題:

  (1)工農業產品比價不合理,表現在工業品價高,農產品價低,不等價交換,這種狀況使農民出售農產品後,不能換回應得的工業品,對農業生產不利。

  (2)市場購買力與貨幣流通量和當前物價不相適應,容易出現“黑市”和投機倒把活動。

  張聞天聽後表示:“市場是個問題,這些都要中央研究解決。”匯報結束後,參觀揚州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當時,研究所有一個試驗農場,據介紹,這個農場耕畜飼料不足,缺少化肥,勞動力也不足,水稻及小麥的畝產均低於日本、荷蘭,缺少燃料,插秧機的質量也不過關。

  談話中,張聞天特地詢問了我國的化肥使用情況和機械化程度以及同國外的比較,他說,農業機械應該因地製宜,根據各地不同情況生產、使用不同類型機械,看來淮河以北適用拖拉機,淮河以南適用日本式小型拖拉機。

  4月27日,地委農工部副部長申光華向張聞天等介紹邗江公社的農業情況。申談到,由於天災人禍,邗江公社幾年來糧食總產量和人均量都有減少,有一個大隊,農民年口糧已由 300斤 減至 220 多斤。

  同時,國家糧食收購價格低,向農村出售的工業品價格高,如桐油1961年每斤0.9元,1962年漲至1.3元;桑樹1962年50元100斤,同等價格可買7擔穀子;鐵鍬每把也由1元多漲到幾元,農民對此不滿意。

  申還著重介紹了有關“大段定工”的問題。這是針對農業生產季節性強,勞動力分散,在室外操作等具體情況而采取的一種較“小段定工”更為有效的經營管理辦法。劃段根據農活忙閑而定,農閑時兩個月為一段,農忙時一個月一段。這種辦法,可使社員預先知道幹什麽活、多長時間、達到什麽要求、得多少報酬,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既保證農活的質量,提高社員的主動性,又可適當安排自己的家務勞動。對這些,張聞天認真地聽,不停地記,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就請介紹的同誌再講一遍,所談內容,他覺得很有道理。

  次日上午,申光華陪同張聞天參觀了邗江公社,了解了婦女隊長徐順英和五個社員家庭的生活情況,當得知這裏有下放工人時,張聞天對申光華說:“要好好發揮下放工人的作用”。

  4月29日,揚州市委第一書記宗宇到住處看望張聞天。交談中,宗宇談到這幾年生產力破壞的情況時,張聞天關切地插問現在人均口糧多少,生活怎樣?宗告訴他,1959年至1961年三年非正常死亡較多,現少數地區春天每人每天口糧隻有半斤。張聞天說:“哦,原來,你們地區也有這種情況,也有些人每天隻吃半斤口糧!”

  4月30日下午,揚州地委財貿部負責人向張聞天詳細匯報了經濟工作情況。

  匯報人談到,目前價格總量矛盾較多,主要表現在:工業品和農產品比價不合理,前者上升幅度大,後者上升幅度小;工農產品不等價交換,農民吃虧,如1斤蛋隻能換半斤糖或兩包香煙等。針對這種情況,農民除糧食外,將其他農產品自由價格提高了大約三倍。

  對此,張聞天說,這是農民“自發要求平衡”的表現。當匯報人談到應通過提高農產品價格,工業品不動,不再投放貨幣,暫時讓城市職工生活再苦一點,讓農村經濟先繁榮起來,這種解決工農產品不等價交換的辦法時,

  張聞天說:“高級商品隻能收回貨幣,但不能解決矛盾,對發展農業沒有什麽用處,目前農民出賣高價和過去所說的黑市(獲取暴利)不能作為同一含義,從廣大農民來說,還是從正當來的。”

  匯報人還談到商業上集中過多,核算過大,統得過死,以致造成經營者思想上產生惰性,服務態度不好,商品經濟出現缺貨和積壓的矛盾;同時,由於實行公社化和商品劃歸供應,一方麵導致自然經濟中心打亂,限製了區域商品活動,另一方麵帶來了運價高,支出大,最後虧本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辦法是從根本上解決管理權問題,應從經濟上而不是從行政和商業係統上管理。

  張聞天聽了這些情況後一再表示,要尊重經濟規律,不能“人為規定太多”,經濟總量應采用經濟手段解決。

  5月1日至3日,是張聞天在揚州活動安排相對寬鬆的幾天。這期間,他遊覽了平山堂、觀音山、冶春園;參觀了施橋的集鎮和骨製品廠、小百貨商店等;還饒有興味地聽了兩位藝人為他演奏古琴、古箏。盡管連日不停地奔波勞碌;張聞天仍沒有放鬆理論學習。

  5月2日,他在住所靜心看書,認真閱讀地委送來的文件,並請朱小平為其代抄了馬、恩、列、斯及毛主席語錄近100張卡片。

  5月4日上午,張聞天一行前往高郵縣參觀、調查。高郵縣委書記曹祝山、副書記潘振球簡要介紹了高郵縣的概況,張聞天表示,主要是來看看,不要聽匯報,並說,你們有事去辦,不要陪了。於是曹祝山沒有再陪。

  隨後到大橋生產隊調查,表示要了解一下幹部和群眾的生活水平誰高誰低。

  在詳細觀看了小隊長、婦聯主任、民兵幹部家之後,張聞天說,“幹部是不同的,很富裕,農民不會是這個樣子的,有很顯然的不同,幹部與群眾懸殊很大。”

  下午,在高郵縣勞動工資部副部長夏小鳳等陪同下,到三垛公社參觀、調查。

  一下車,張聞天就直奔茆吳大隊第一生產隊的小秧田察看秧情,並詢問秧如何下,一畝田需要多少種子,多少肥料等。當他看到田埂上都種上了黃豆,並用棍子一束束支起來時說:“這裏的土地利用得好”,並問“這樣小的田埂都利用了,為何那邊大河圩上的土地沒有充分利用?”

  縣委一同誌說:“田埂是十邊地,已分給社員個人了,所以精心利用。”

  張聞天說:“土地都能這樣利用就好了!”休息時,在鎮上公社黨委機關聽公社書記匯報三垛公社群眾生產、生活情況,隨後到鎮上了解商業情況。當看到供銷合作社存在滯銷幾年的啤酒等東西時說:“哦,是上麵分配的。這是貨不對路麽!”在參觀三垛公社過程中,

  張聞天還到一社員家揭開鍋蓋察看,在得知群眾沒有多少糧食,用蘿卜纓代糧充饑,並在路上看見道旁躺著的一些浮腫病人時,他的心情顯得很沉重。

  5月5日上午,張聞天等到高郵附近的水產收購站和泰山大隊了解漁業收購數量、農業生產情況。在泰山大隊,詳細詢問了大隊田地、勞動力、人均口糧數、副業情況、評工辦法以及於群生產狀況等。下午從高郵返回揚州路過江都縣時,聽縣委第一書記楊易林介紹江都縣概況。楊易林著重介紹了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來江都農村缺糧(包括種子糧)和餓死人的情況,楊易林說:“辦公共食堂後,目前生活仍有困難,少數地區一天隻有半斤口糧。”

  張聞天聽了後問,“這些情況向上麵反映過沒有,上麵知道嗎?”

  之後,去江都曹王園林參觀。看到那裏的莊稼長得很好,特別是發展培育了大批經濟林木,還有各種花木盆景銷往東南亞國家,經濟效益高,農民收入多,生活好,張聞天感到非常高興,連聲稱讚:很好,很好!這說明商業生產、商業經濟大有可為,值得提倡,應該推廣。他還明確提出,農村除發展商品糧外,還應因地製宜,多種經濟作物,發展商品經濟,增加收入。並說:“農民靠糧是富不起來的。”

  張聞天這次南方調查,是帶著“帽子”搞調查,地方領導在接待上頗費躊躇。一些地方主要領導一般都不出麵,態度上不冷不熱,談情況首先肯定成績,講問題則要講形勢已經好轉,存在明顯的“戒備”心理,這些,張聞天也能覺察得出來。

  然而在揚州他感覺到,對他幾乎是毫無保留,這裏的幹部反映問題真實,敢講真話,敢於大膽反映問題,因此,他感到收獲特別大,情緒也特別好,所以,這次南方調查的整個行程中,在揚州停留的時間最長。

  他在與揚州地委書記王大林接觸過程中,敞開思想談了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如在談到“大躍進”、公社化以及“五風”錯誤造成的後果時說:生產規模的擴大並不能說明生產力水平的高低,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鞋子過大,或者過小都不好走路。生產力主要是人,人主要是積極性。

  並一再說,好人好心犯錯誤,損失大,代價高,重要的是認真總結經驗。當談到集市問題時說:自由市場雖然現在商品不多,但有強大的生命力,將來很有前途,是要發展的。流通促進生產,它對發展經濟會起很大的作用。過去怕亂,怕資本主義,把它關閉了,因噎廢食,不對。你可以管它,但不要一管就死。現在主要是開放,不能坐井觀天。

  當談到自留地問題時說,農民稱集市貿易叫自由市場,把自留地叫自由地,很有意思。

  一個“自由市場”,一個“自由地”,農民這兩個“自由”都是少不了的。

  有了自留地就勢必要有自由市場,這是配套的,不能分開,這兩個都不能割掉。當談到商業係統統得過死,自上而下分配商品物資,不問銷路,造成基層脫銷、積壓、商店虧損等問題時還說:這是一個體製問題。

  上麵隻管分配,怎麽能知道下麵的需要,因此除了國營商業之外,就還應該有自由市場,而我們現在就是缺一條腿,造成人為障礙,作繭自縛,自己把自己捆死了。

  5月6日,張聞天在揚州度過了此行的最後一天。他再一次遊覽了瘦西湖公園。晚上,還觀看了電影《女審》。5月7日上午,張聞天離開揚州到達鎮江,繼續他餘下的行程。

  6月25日,張聞天從長沙乘火車回到北京。不久,他即寫出了調查報告《關於集市貿易等問題的一些意見》,向中央直陳開放市場的建議,並致信毛澤東主席,發表自己的感想。

  在那個“左”傾思潮泛濫的年代,張聞天的許多真知灼見最終未被采納,張聞天也未能有幸親眼目睹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


 
新聞網站 | 天氣在線 | 電視節目 | 廣告報價 | 網站介紹 | 編輯信箱 | 投稿信箱
文化部 | 教育部 | 科技部 | 衛生部 | 中科院 | 社科院 | 圖書館 | 大學 | 科研院所 | 醫院

報業集團主辦 地址:北京市崇文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
郵編:100062 電話:010-67078856

網管信箱 本站聲明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京ICP證010288號
總監製:張碧湧 法律顧問:宮偉力 赫英強 律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