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聲戎裝頭像
遼寧抗日義勇軍總司令黃顯聲
|
黃顯聲
遼西義勇軍奮勇抗戰
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們應該銘記這樣一段曆史:在東北的武裝抵抗中,首舉武裝抵抗義旗的是遼沈警察。事實上,正是這支警察武裝在1931年9月18日晚上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戰第一槍;又是這支警察武裝,在“九一八”之後的中國抗日戰爭中,續寫了光彩的篇章。
應時而動
對日本侵華野心早有戒備
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狂妄宣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後日本的一係列行徑充分表明,他們正式按照“田中奏折”所規劃的侵略路線,步步加緊了在中國東北的侵華準備。
1931年,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在沈陽周圍大搞軍事演習,並蓄意挑起“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等事端為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借口。麵對日本人的種種挑釁,時任遼寧省政府委員、遼寧省警務處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局長的黃顯聲十分警惕。
7月,受“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影響,沈陽形勢驟然緊張。黃顯聲匯集各方麵情報,向遼寧省主席臧式毅(後投降日本)和代理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榮臻參謀長作了報告,臧、榮二人等都指示黃顯聲直接呈報張學良。於是,黃顯聲親赴北平向當時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匯報,提出應變建議。
張學良時刻關注東北政局的變化,但他堅信南京國民政府會妥善解決東北問題。張學良指示:“你們地方武裝可加緊訓練,嚴加戒備。”黃顯聲回到沈陽,立足備戰,擴充各縣公安隊編製,建立地區公安聯防區,又把所屬的公安部隊和各縣警察編為12個總隊(三至五縣為一個總隊),以利調動,並擬請更換武器。8月中旬,沈陽形勢日趨險惡,有識之士莫不感到日軍對我東北的武裝侵略已箭在弦上。黃顯聲向臧式毅、榮臻請示:萬一日軍進攻,如何對待。臧、榮聲稱:“中央一再指示,避免衝突,不可擴大事件。”
9月初,日本關東軍當局向在遼沈一帶的日本人發槍。經向張學良請示同意後,黃顯聲立即以警務處的名義緊急通知全省58個縣公安隊到沈陽領槍。10天之內,沈陽庫存的東北軍曆次入關作戰所獲舊槍約20萬支(每支槍配給50發子彈)盡數發到各縣,領槍者猶以遼西、遼南、遼東最為踴躍。這批槍支為後來這些地區迅速組織民眾抗日武裝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迎頭痛擊
事變之夜與日軍打巷戰
9月18日下午,黃顯聲接公安督察長熊飛報告,稱當天早晨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由日本回沈見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並聞有密謀,可能采取行動。當晚,黃顯聲到沈陽市公安局坐鎮,22時20分,日軍果然發動事變,22時50分,東北軍第七旅旅長王以哲找到黃顯聲會商對策。王以哲表示如被攻擊,即服從命令,退出北大營,向東山嘴子東北講武堂撤退。黃顯聲慷慨陳辭:“公安局各分局隊,將盡力支持,非到不能抵禦時,決不放棄駐地。市區不能打,我拉出去打,打到底!”
七旅官兵撤出北大營,黃顯聲指揮公安總隊及沈陽市各公安局武裝力量進行抵抗。在三經路、北市區、南市區等處,與日軍展開激烈巷戰。但公安武裝彈藥不足,又無後援,抵擋不住武器精良、火力強大的日軍,黃顯聲命令各部向東關公安總局及公安總部隊集中,繼續抵抗。
控製局勢
“按住”兩支漢奸隊伍
21日晚,日軍坦克攻破沈陽各城門和東關公安總局、公安總隊部的大門,黃顯聲被迫下令以分局為單位,盡量攜帶武器彈藥退出沈陽,經新民向錦州集中待命。而黃顯聲則留沈以觀局勢。日軍占領沈陽,開始醞釀建立偽自治警察局及地方維持會,黃顯聲知道大勢已去,一麵通知潛伏下來的部分警察和公安隊員到錦州歸隊,一麵離開沈陽,去北平向張學良請示下一步行動。
沈陽淪陷後,張學良於9月23日通電全國,聲明將東北的軍政中心遷到錦州,在那裏設立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和遼寧省政府行署。9月25日,已經撤退到北平的原遼寧省部分職員20多人,在黃顯聲帶領下首先返回錦州。此前黃顯聲就命令在錦州的熊飛著手整編警務處所屬警隊,9月底,黃顯聲召集錦西、義縣、興城、綏中、北票、黑山、盤山、台安等縣公安局長會議,抽調各縣幹警補充公安隊,重編其所屬部隊為公安騎兵三個總隊。並通令全省各縣與駐錦州的省府警務處聯係。於是各縣公安局長紛紛趕往錦州聽候指示。
黃顯聲新編的騎兵總隊集中駐紮錦州北20裏的三屯附近整訓。在整編和重新集結警察公安武裝時,黃顯聲又果斷鎮壓了剛剛拚湊起來的兩支漢奸隊伍。
日軍在進犯遼寧、吉林的過程中,就積極建立偽政權和組織偽軍警。10月初,日本關東軍采取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手段,委任漢奸淩印清為東北自衛軍總司令,並派老牌特務倉崗繁太郎等5人為顧問。
淩印清是日本軍方在沈陽豢養多年的一個國民黨黨棍。1924年,張作霖、段祺瑞、孫中山結成反對軍閥曹琨、吳佩孚的三角聯盟,汪精衛代表孫中山招聘來沈陽,介紹淩印清為上海《民國日報》東三省分銷經理。“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就把淩印清捧出來,為其侵略服務。淩印清占據盤山沙嶺鎮,召集綠林武裝天下好(蓋中華)、老北風(張海天)、項青山、單庭秀等五萬多人,日軍企圖用這支漢奸隊伍為先鋒,首先襲擾錦州,進而控製遼西,為日軍長驅入關做準備。
“滅淩除張”
張學良為功臣賜名
為打擊淩印清“認賊作父”的氣焰,黃顯聲派熊飛率兩個騎兵總隊前往剿辦。
熊飛化裝到盤山,找到他的學生、時任淩印清偽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單庭秀,說之以大義,動之以利害。單庭秀向第一師師長項青山等轉達熊飛的意見,項青山等人激於民族大義,將淩印清及日本顧問擒獲。黃顯聲命令隻留倉崗繁太郎一人,其餘就地槍斃。同時將搜繳的日本關東軍參謀部的委任狀、司令印鑒以及偽軍編製表等附逆證物呈報張學良。
隨後,黃顯聲以警務處的名義委任項青山為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一路軍司令,駐盤山;老北風為東北民眾義勇軍第二路軍司令,駐遼中;蓋中華為東北民眾義勇軍第三路軍司令,駐台安。這是東北義勇軍之始。
淩印清被消滅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又於11月委任張學成為東北自衛軍司令,設司令部於黑山縣高山子。張學成是張作霖的親侄子,當初張作霖挺看中他,但他總認為自己比張學良有才幹,抱怨張作霖不給他施展的機會。“九一八”事變之時局勢混亂,張學成跑到黑山、北鎮,拉攏匪幫收繳警軍武器,發表宣言,要清出東北舊政權,建立與日本合作的新政府。張學成急於成事,亂發委任狀,大肆收編胡匪,聘日本人為顧問,以壯聲威。
張學成的漢奸隊伍的聲勢稍遜於淩印清,但張學成是張學良的堂弟,日本人正是利用這種特殊身份在東北產生影響,他本人不僅具有繼承“東北王”的野心,而且熟悉東北情況,一旦與日軍勾結成勢,其破壞作用不可忽視。黃顯聲親赴北平麵見張學良,建議及早進剿張學成。張學良接受黃顯聲建議,命令公安總隊出擊。高山子一戰,擊斃張學成及日本顧問,生擒多人。
滅淩除張之舉,粉碎了日軍在遼西組織偽軍的陰謀,張學良深為感動,表揚熊飛“又正義,又公平”,賜名正平。此後熊飛就改名熊正平。
英雄輩出
“血肉長城第一人”
黃顯聲大力組建義勇軍,到1931年11月末,僅遼西、遼南通過警務處所委各路義勇軍就達22路之多。同時還對留在沈陽的舊部前沈陽縣公安局局長張鳳岐布置潛伏任務,為配合義勇軍收複沈陽做準備工作(本報對張鳳岐的事跡曾作報道)。
在遼東,鄧鐵梅受黃顯聲委派,由錦州到鳳城在尖山窯、小湯溝一帶組織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鄧鐵梅任司令。
鄧鐵梅原任鳳城縣公安局長,“九一八”事變時鄧鐵梅正在錦州,麵對即將破碎的東北河山和日軍侵略的凶焰,他拜會了黃顯聲,陳述了自己要回遼東組織民眾武裝抗日的意見,當即得到黃顯聲的讚同和支持。10月,鄧鐵梅到達鳳城縣,召集朋友、部下,宣傳抗日。
鄧鐵梅在鳳城、岫岩一帶素有聲望,響應者絡繹不絕,不到兩個月時間,就發展了1500多人。12月26日,鄧鐵梅率500人夜襲鳳凰城,衝進鳳城縣維持會院內,燒毀日本人開的藥房,打死日軍10人,繳獲機槍2挺,手槍1支,放出獄中“犯人”50多人。這一戰鄧鐵梅聲威大震。以後鄧鐵梅夜襲龍王廟、黃土坎,智取三義廟,攻打大孤山,血戰黃花嶺,屢創日軍,戰功顯赫。
1932年夏天,鄧鐵梅在龍王廟(今遼寧省東港市境內)建立政權組織,除設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司令部直屬各處外,還設立稅務局、警察局、餉捐局和石印局,石印局下設印刷廠和被服廠。印製發行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通用鈔票,發行“抗日救國基本金流通券”。1936年6月,由於叛徒出賣,鄧鐵梅不幸入獄,9月遇害。
第56路抗日救國軍司令劉景文在1927年被遼寧省政府任命為警察第27大隊(番號是全省排列的)大隊長,該大隊轄兩個中隊,一個騎兵隊,一個炮兵隊(迫擊炮兩門),駐守岫岩。劉景文還兼任安東、寬甸、桓仁、鳳城、本溪、海城、遼陽、莊河、岫岩九縣聯防大隊長。1931年10月,黃顯聲委派劉景文為岫岩縣公安局長,1932年3月,偽滿洲國遼寧省政府又委任劉景文為岫岩縣長兼警察局長。劉景文毅然決然率部抗日,接受唐聚五抗日救國軍收編,參加了岫岩保衛戰、大偏嶺之戰、關門山大戰、黃花甸戰鬥等著名戰役,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在東北抗戰過程中,遼沈的公安、警察隊伍率先抵抗,他們的抗爭雖然未能阻止日軍的侵略,卻在中國的抗戰曆史上寫下了首舉抵抗義旗的光輝篇章。特別是黃顯聲,繼組織指揮沈陽警察打響抗日第一槍之後,又帶領義勇軍轉戰遼西及長城古北口阻擊日寇,被譽為“血肉長城第一人”。
————————————
1931年12月15日黃顯聲組建“遼寧抗日義勇軍”
東北新聞網
1931年12月下旬,黃顯聲和熊飛組織了“遼寧抗日義勇軍”。這支抗日武裝,是在他們帶領由沈陽撤出的部分警察和公安隊,向錦州且戰且退途中,黃以原遼寧省警務處長名義發布命令,組織各縣民團、警察隊,收編胡匪,消滅張學成、淩印清漢奸武裝,統一改編而成的。總指揮部設於北票,下轄22路義勇軍,每路人數不等,多者萬餘,少者一二千,共6萬餘人。
在此期間,黃即和東北民眾救國會聯合行動,以後鄭桂林、趙大中、於百恩、耿繼周、趙殿良各部在綏中、北鎮、黑山、新民、沈陽沿北寧路左右各樹一幟,紛紛抗敵,四處主動出擊,使日本侵略軍晝夜不安,終日疲於奔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