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福州早期工運領袖——陳碧笙

(2007-03-13 00:53:00) 下一個

福州早期工運領袖——陳碧笙2006-12-19 11:39:31

陳碧笙(1908.5~1998.8),原名陳昭湧,又名雨泉。生於福州市蒼霞州木材商人之家。幼時聰穎活潑。1925年,在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讀書期間參加革命。1926年初加入中國國民黨,為左派黨員;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福州早期工人運動領袖。

1926年12月3日,國民革命軍(北伐軍)攻克福州。同月中旬,中共中央為加強中共福州地委的領導,派陳昭禮(原中共複旦大學支部書記,陳碧笙的堂兄)、陳碧笙由上海回到福州工作。昭禮協助地委工作,並於1927年1月接替蔡珊擔任中共福州地委書記;碧笙負責籌建福州店員總工會,並於1926年底起擔任中共福州店員支部書記。

1927年1月底,陳碧笙與蔡珊(陳哲生)組建了中共福州地委領導下的統一的地方工會組織———福州店員總工會,會址在大廟山,碧笙為負責人。該會下轄60多個行業及基層工會組織,會員1萬多人,並建立了工人糾察隊。福州店員總工會的成立,形成了一支工人階級的隊伍、它迥然不同於由國民黨右派林壽昌控製的、同月9日成立於南公園的“福州總工會”。這一時期福州同時存在左右兩種對立陣營的市級工會及其附屬的行業與基層工會組織。店員總工會成立後,按照中共福州地委的指示,發動工人群眾向資方要求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以及開展反對國民黨右派勢力的鬥爭。不久即有14個基層工會組織的工友得到加薪,如泥業工人的日薪由720文增到980文,木匠的日薪由880文增至1300文,製造毛筆工人的工資也增加了四至八成。在大好鬥爭形勢鼓舞下,福州店員總工會又增加了8個基層工會組織。

1927年3月9日,陳碧笙、蔡珊等帶領3千多名工會會員,前往城內的南校場參加“擁護黨權”的萬人大會。中共中央特派員王荷波在會上揭露國民黨右派分裂工人階級隊伍、破壞民眾革命運動的陰謀。會後王荷波等帶領與會革命群眾前往省臨時政治會議等黨、政、軍機關請願,提出懲辦破壞北伐後方與摧殘革命分子的反動派等7項嚴正要求。遊行隊伍沿途高呼“打倒反動派!”等革命口號,“群情洶湧,憤不可遏,誠空前未有之大示威運動也”。國民黨右派林壽昌等人指使流氓打手衝擊遊行隊伍,鳴槍搗亂,店員工會等團體的多人被打重傷,20多人被抓拘押。同月下旬,白色恐怖日益嚴重,中共福州地委召開緊急會議,工、農、青、婦等革命團體負責人參加會議。會上分析形勢,認為國民黨右派可能要發動政變,為避免損失,決定地委機關除留少許人堅持工作外,其餘立即疏散隱蔽,同時通知基層黨組織做好應變準備,同月31日,蔣介石電令福建臨時政治會議,“悉工潮事,即請就地解決”,“如有不合理舉動皆可幹涉,無待中央派員也”。這是國民黨右派“清黨”與鎮壓工農革命運動的號令。

1927年4月3日上午,國民黨右派在南校場召開“擁蔣護黨運動大會”。下午,省臨時政治會議決定實行戒嚴,逮捕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人士、工農革命團體負責人和積極分子,史稱“四三”反革命事變,亦稱“四三”政變。不久,中共福州地委書記徐琛夫婦、地委宣傳部長方爾灝等30多位同誌被捕,繼而徐琛等6位共產黨員慘遭殺害,黨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福州店員總工會被解散,大多數基層工會組織被強行編入“福州總工會”,福州工人運動處於低潮,工人群眾所受壓迫和剝削比北洋軍閥統治時代有增無減。“四三”政變後,陳丘笙到建甌尋找黨組織未果,迫於形勢輾轉流亡日本。1928年4月他進東京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1929年入早稻田大學政治學部讀書。由於繼續從事革命活動,遂被日本當局驅逐出境。1932年他歸國後到上海暨南大學經濟係任教授。

1933年11月20日,陳碧笙在福州參與國民黨第十九路軍蔡廷鍇等將領與國民黨內李濟琛等反蔣勢力發動的“福建事變”(亦稱“閩變”),宣布反蔣抗日。他擔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亦稱“福建人民政府”)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兼任福州稅務局局長。這一時期,福州革命群眾運動又呈蓬勃發展態勢,福州店員總工會也恢複了活動。“閩變”失敗後,1935年初陳碧笙從事滇緬鐵路建設的調查與計劃工作,擔任滇緬鐵路工程局秘書兼昆明辦事處主任。1943年鐵路停工後,他與莊希泉合作,在桂林、柳州、重慶等地發起組織閩台協進會,擔任常務委員。1945年秋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7年他組建閩台協進會上海分會。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他以閩台協進會常委身份,率領京滬兩地的台灣群眾團體代表前往台北調查;返回後將國民黨當局鎮壓台灣人民群眾的真相在內地公布。1949年5月,陳碧笙與設在香港的中共中央華南局取得聯係,旋即參加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1950年底回到福州,不久就參加甘蔗、埔上兩鄉的土改工作。1951年,就任福建學院政治教員。1951年2月至1956年8月,先後擔任中國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組織部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6年10月起陳碧笙在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撤銷所有職務。1958年4月調廈門大學曆史係任資料員。1959年10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61年起任教員。1978年任教授。1980年4月起任曆史係主任,同年7月起兼任台灣研究所所長兼當選為中國民盟中央委員。1984年1月離休,又兼任廈大陳嘉庚研究室主任。1988年當選為民盟中央參議會常務委員。1998年8月1日病逝。

陳碧笙早年從事黨的革命工作及工人運動,後又長期從事曆史教學及科研工作,著述甚豐,約一百多萬字,其中較有影響的有:《滇邊經營論》、《台灣地方史》、《南洋華僑史》、《世界華僑華人簡史》、《陳嘉庚傳》等,並主編了《鄭成功研究》論文集。

作者:林常犁
單位:福州市總工會
來源:《福州史誌第三期》,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529&index=15


附一:  陳碧笙(Chen Bisheng)

陳碧笙,一九零八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常用筆名有雨泉、召湧、海水、海東生等。一九二六年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商科。後赴日本深造,進入早稻田大學政治學部求學,一九三二年畢業。回國後,曆任上海暨南大學經濟係教授、滇緬鐵路工程局秘書、廈門大學曆史係主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研究員、台灣研究所所長和陳嘉庚研究室主任等職。曾主講《泰國史》,《中南關係史》,《東南亞史》等課程。曾任中國華僑曆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民盟第一屆中央參議員、第五屆中央委員等職。他對南洋僑領陳嘉庚有研究,曾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在香港訪問過陳老,並收集有關他的生平資料,著有《陳嘉庚傳》(合著)和《陳嘉庚年譜》(合編)及撰寫多篇有關陳老創辦廈門大學的論文《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樹人早作百年計——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等。

陳教授專治台灣史、南洋華僑史、泰國史和中外關係史。著述甚富,主要編著有:《滇邊散記》,《台灣地方史》,《台灣人民曆史》,《鄭成功曆史研究》,《先王實錄校注》,《南洋華僑史》,《世界華僑華人簡史》和《華僑華人問題論文集》等。

著作:

書名出版者索書號館藏地點
滇邊散記/陳碧笙著重慶:商務印書館,1941--
先王實錄校注/楊英,陳碧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DS753.6     Yyzcs
台灣地方史/陳碧笙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DS799.5     Cbs.Tzcs
陳嘉庚傳/陳碧笙,楊國楨著香港:三聯書店,1982DS599.51    Cjg.Cbszsea
陳嘉庚年譜/陳碧笙,陳毅明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DS599.51     Cjgn.Czsea
南洋華僑史/陳碧笙主編南昌:江西人民,1989--
世界華僑華人簡史/陳碧笙著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DS732     Cbs.Szsea
鄭成功曆史研究北京:九洲出版社,2000--

源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海外學人研究》 http://www.lib.nus.edu.sg/chz/chineseoverseas/oc_cbs.htm


附二、陳碧笙(1908.5~1998.8)

福州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1932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32年至1933年任上海暨南大學經濟係教授。1956年調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教授。曾任曆史係、台灣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兼任陳嘉庚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教學科研活動,對民族史、華僑史、台灣地方史研究有突出貢獻,著述上萬字,主要有《台灣地方史》等。 

源自:廈門圖書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