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詞引發一場戰爭(上)
柳永有一個同年好友孫何,因官運亨通,做到兩浙轉運使,鎮守杭州。柳永想去拜訪求見,一敘舊情,但因門禁森嚴,苦於不得其門而入。
他便精心寫了一首《望海潮》,請當時杭州最著名的歌妓楚楚,在孫何舉行宴會奉召獻唱時,在宴席上唱這首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中秋那天,孫何在官邸舉行夜宴,孫何請同僚共度中秋,楚楚在席上唱了這首《望海潮》。因為這首詞寫得實在非常精彩,既描寫了錢塘的繁華和美景,又稱頌了作為地方長官的孫何。
孫何聽後十分高興,便問楚楚是誰人寫的,得到回答是柳永,孫何才想起這位當年的老友,就立即派人前去請柳永來赴宴。
《望海潮》寫出以後,流傳極為廣泛,百多年以後,金國君主完顏亮聽見樂工唱這首詞,對於詞中描述的杭州美景十分羨慕。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說:「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雲:東南形勝……。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誌。」
於是完顏亮在派往南宋通好的使臣中混入畫工,到杭州精繪了一幅西湖山水畫回來。又命人將此畫裱成一幅屏風,並加畫上他自己全副武裝、立馬在湖邊山上的畫像。完顏亮還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萬裏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公元一一六一年),完顏亮揮軍南侵,由禦前都統大將軍韓夷耶率兵三萬,進軍兩淮。出征前夕,完顏亮填了一首詞給韓夷耶:
《喜遷鶯》 賜大將軍韓夷耶
旌麾初舉,正駃騠力健,嘶風江渚。射虎將軍,落鵰都尉,繡帽錦袍翹楚。怒磔戟髯爭,卷地一聲鼙鼓。笑談間,指長江齊楚。六師飛渡。
此去,無自墜。金印如鬥,獨在功名取。斷鎖機謀,垂鞭方略,人事本無今古。試展臥龍韜韞,果見成功旦暮。問江左,想雲霓望切,玄黃迎路。(上)(司徒祟)
一首詞引發一場戰爭(下)
完顏亮的「狼子」野心,終歸是落空。正當金兵在長江邊的采石磯結集,準備渡江之際,被宋將虞允文給予迎頭痛擊,金兵如排山倒海般狼狽北撤,完顏亮本人也在亂軍之中被部下殺死。這一場由一首詞而引發的戰爭,就此「不幸」收場。
南宋人謝驛,還為此寫了一首詩: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裏桂三秋;
那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裏愁。
(編者注:誰字或作莫字,那字或作豈字)
謝驛認為,《望海潮》這首優美的詞曲中描寫的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迷人美景,本來是無情之物,卻引發了一場戰爭,實在令人感歎。
羅大經讀了謝驛這首詩以後,在其所著的《鶴林玉露》中說:「餘謂此詞雖牽動長江之愁,然卒為金主(完顏亮)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於荷豔桂香,妝點湖山之清麗,使士夫流連於歌舞嬉遊之樂,遂忘中原,是則深可恨耳。」
他認為《望海潮》成為完顏亮送死的媒介,此事不足為恨,而《望海潮》詞中描述的杭州西湖美景,使如今的當權者流連歌舞,沉迷於享樂之中,忘掉了「靖康之恥」,忘記了陷入金人之手的中原,這才是最大的恨事。
為此,他步謝驛的原韻,也寫了一首和詩:
殺胡快劍是清謳,牛渚依然一片秋;
卻恨荷花留玉輦,竟忘煙柳汴宮愁。(下)(司徒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