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3 (1)
2014 (1)
年輕的時候,看到有關討論生命意義的文章總是不屑一顧,覺得那是文人吃飽喝足想東想西,好好的日子偏要跟自己過不去。是呀青春的歲月總是那麽忙碌,那麽充滿希望,就像爬山,永遠有更高的頂峰在前方等待。青春的歲月充滿能量,好像一切皆有可能,隻要去努力做就好。
然後慢慢進入了這樣的階段,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帶來成功,更有甚者,可能努力帶來了成功卻發現並非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發現生活中其實還是有很多無奈需要自己去學會消化;發現死亡其實並不遙遠,有時就在我們身邊徘徊。有種下山的感覺,老覺得能回到前一陣的高度就好了。哦,好像越寫越黑暗了,繼續寫下去您大概要問我受什麽刺激了,是不是要抑鬱了。還好,歲月基本靜好。隻是,到了吃飽喝足的年齡。
並不是刻意,但無法阻止自己去想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裏,活著是為了什麽,生命的價值是什麽。之前網友的一句話引發出好幾篇關於中年危機的感歎,那些更多的是表象,而在內心深處的迷茫和對信仰的渴求,會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彌漫開來。
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各種宗教,從最早的抗拒,無休止地與人辯駁,到慢慢地願意去了解去接近。不知從何時起,心中有了渴望。各人與宗教信仰的關係是一種緣分,有人是一見鍾情,接觸了某種宗教就堅定地一下走進去。有人慢熱,在不同的宗教之間徘徊觀望找感覺。但總的來說,靠人介紹不太行得通,雖然各種教內人士特別熱情甚至過分熱情地拉人入夥,可是這種內心的東西怎麽能瞞得過自己,信是一種自發的意願。
當人在各種各樣的困境中麵對自己的脆弱和無助,當人們無法從朋友親人社交群體甚至社會中求得幫助,在絕望之前或許他還有一條路,就是祈禱。
麵對孤獨的時刻,信仰可以是支撐內心的力量。無論有怎樣幸福的伴侶和家庭,無論怎樣地忙碌奔波,孤獨與生俱來,沒有人可以逃避,在那些迷茫的,落寞的昏暗日子中,信仰就象遙遠微弱的光亮可以帶給我們勇氣。
有宗教信仰和沒信仰的人對死亡的態度差別很大。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很大程度是因為不知道死亡的背後是什麽。如果有人告訴你就好比在遙遠的通訊及其不發達的年代,你要離開朋友和親人,背井離鄉開始一場遙遙無期的旅程,你是不是會不那麽害怕了? 宗教給了死亡一個說法。
願你的心中有一種信仰,無論它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