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幾百年後被剪辮子的時候什麽反應?

(2022-03-15 09:29:08) 下一個

當年,江陰人民浴血抗清,近十萬軍民齊心守城八十一日,清兵破城之後,短兵巷戰血尺深,但全城無一人投降。“頭可斷,發不能剃”,——這段曆史可歌可泣 ,也是江陰人心中永遠的痛。

道光二十三年,江蘇學政姚文田書寫了“忠義之邦”為南城門額,南門對直的一條街稱為忠義街。(日軍侵華,門額被毀,後蔣中正重新贈書“忠義之邦”)

漢人腦後拖一根豬尾巴,無論如何是一種屈辱。也難怪今天的人們會好奇:幾百年後被剪辮子的時候什麽反應?其實魯迅先生早已描述過多次, 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如喪考妣。因為,“造物的皮鞭沒有到中國的脊梁上時,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決不肯自己改變一支毫毛!”(《頭發的故事》,1920年)

改變是困難的,改變也往往都伴隨著血腥。1912年,民國政府 頒布“剪辮令”,在孔孟之鄉山東昌邑,士紳梁懷思糾集200多人,手執長槍、大刀、土槍等兵器,“緊閉城門,占據電局,斷絕交通”,但凡遇到剪辮者,格殺勿論,號曰“殺禿子”。一天之內,公然打殺了27名剪了辮子的人,其中包括多名民國官員。 半個月後,新到任的縣長再推“剪發令”,結果衙門裏胥吏又起暴動,“將署中各執事人以及本城內議員紳士等殺死三十餘名”。 “留辮派”憤恨主張剪辮最力的紳士龐某,遂聚眾至其家中,將其全家男女老幼30多人滅門……

在浙江嘉興縣,有“頑民千人之眾,以反對剪辮為號召”,把積極推動剪辮令的官紳之家搗毀。

忠義之邦江陰人,也和其他國人一樣,日子過舒坦了,都有些健忘。

2009年我回故鄉江陰,正值江陰改造舊城,在忠義街口樹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牌坊。“忠義之邦民性承傳萬代,澄江福地南門甲冠一方”,倒是滿足了江陰人的自豪感。

然而周圍卻擺上了不少莫名其妙的青銅雕塑,清一色的紮著辮子的滿清人物形象。這忠義之邦和忠義街的名聲,是當年江陰民眾以“留發不留頭”的代價換來的,設計出這些大辮子雕塑的人不是無知就是腦 殘。

如今,大街廣場上,那些踩著紅歌節奏跳起忠字舞的大媽們,是不是也有一樣的健忘症?從“頭可斷,發不能剃”到昌邑慘案,相隔267年;而從忠字舞到廣場舞,僅僅數十年。

魯迅看得透徹:那時中國人的反抗,與什麽忠義不做亡國奴無關亡國,隻是因為拖辮子;今天跳忠字舞,也未必懷念文革,大約隻是閑的蛋疼。曾經的苦難,與自已無關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