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
新聞摘要:外交部部長楊潔篪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現在學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記者,外國的女士們、先生們,也能夠抓緊學中文。
他說,我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麽有13億人選擇中文作為他們的母語。
想請教外交部長兩個邏輯問題:
1. 因為有13億人用中文,中文就是最容易學的語言?
2. 因為我們都用中文,我們就是選擇中文作為母語的嗎?
談話記錄如下,這段言論出現在10點13分34秒: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80312001021&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
我們的外交部長幽默地說,漢語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其實,這個問題爭論了近一個世紀。魯迅甚至說,漢字是中世紀的茅坑!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對語言文字進行比較研究無可厚非,可是常常有人把這個問題上升到民族榮辱,甚至政治立場的角度來看待,這就大可不必了。你說漢語優美,可以寫出紅樓夢、牡丹亭,人家也可以說英語漂亮,有哈姆雷特,失樂園……
還有人缺乏正確的科學觀念,以一代全,以點帶麵,所以絕大多數網上的爭執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爭執哪種語言先進是毫無意義的,我可以告訴你什麽語言最先進,最科學。它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法語,更不是日語。最先進的語言是世界語!單詞簡單易學,語法符合邏輯。那麽全世界都放棄本民族的語言而學習世界語?看看世界語目前的處境就知道了。
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優點,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點。我們應該用科學理性的觀點研究這一現象,目地是推動人類的語言朝積極的方向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人類與機器的對話。
以此為目的,判斷一種語言的優劣,不外乎三個標準:
一.是否容易掌握,便於學習;
二.是否容易表達,結構是否嚴謹;
三.是否方便與其它語言交流。
有人說漢字是象形文字,每個漢字都包含了一個特定的意義,所以好學好認。可是,像“囚”、“人”、“口”、“山”這樣的象形字少之又少,會意字也不多,二木成林,三人為眾,可是三女卻是……,品字難道是三個人在接吻,器字難道是四張嘴在和狗做什麽嗎?
絕大多數的漢字隻能靠死記硬背。且不說“魑魅魍魎”這樣筆畫繁多的字,就是“戊、戌、戎、戍;己、已、巳;未、末”這樣“簡單”的字一般人不下點兒功夫是弄不清的。
雖然英語並不是會讀就會拚(如marijuana, diarrhea等等)但大多數字看見了就基本上能讀出來。一個正常的英美小學生雖然沒有太大的詞匯量,但他/她能看整部的Harry Porter。中國孩子則困難得多。例如“魔術”兩個字沒有學過的話,中國學生無論如何是不會認識的。反之,“Magic”對於英美孩子來說,即使沒有學過,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讀出來。
的確不少漢字很奇妙,“休”,人靠在樹上就休息了,但這也不能就斷定英語枯燥乏味呀,且不說英語中的拉丁文、希臘文詞源,就比如說“family”這個詞,不也可以分解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嗎?
漢字的另一個優點是能“望文生義”,也就是說漢字有高度的組詞能力,所以簡單易學。
比如英語關於車的單詞有上百個,什麽Car, Sedan, Hatchback, automobile, pickup, SUV, Truck, Bus, Van, Jeep, Trailer, Taxi, Cab, Coach, Buckboard...... 這些詞從讀音和拚寫上都毫無關聯,非得一個一個學才能知道它們指的是什麽。漢語能 觸類旁通:一個車做尾巴,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車,,即使是新造出來的一種車,你也知道個八九不離十。當然,如果我們的老祖宗將漢字都做成會意字的話一定是功德無量了。可惜的是,不少漢字的組合叫人感到莫名其妙:“射”是“寸身”,矮子也;“矮”是“矢委”,射箭也!“重”是“千裏”,意為“出”,“出”兩山重疊意為“重”!
對於新出現的概念,漢語往往可以用先有的單字“造詞”,比如用“火”驅動的“箭”,是火箭,會“計算”的“機”是計算機。還有“四環素”、“變阻器”、“碳酸鈣”、“七邊形”、“五麵體” 這些都是原有的漢字組新詞。英語則需要另起爐灶組新詞。
不幸的是,我們還有很多詞匯你若望文生義就會一頭霧水:煙花是植物嗎?電報是電子報刊嗎?辭海裏有水嗎?秘書可以看嗎?還有,什麽是“利息”?什麽是“秋千”,什麽是“會計”?什麽是“行李”?
不錯,英語的專業詞匯如“malachite”,“amber”,“ruby”都不如對應的漢語容易識別,但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詞匯如“大黃”,“陳皮”,“天麻”等等,不做解釋是無論如何不辨其意的。
那麽漢字每個詞包含的信息量大,初學者隻需掌握兩三千漢字就能看書讀報是否真實呢?不錯,常用的漢字不過3000個,《毛選全五卷》105萬字,隻用了3273個漢字。但是現代漢語使用的多是多音節的詞組,認識了單個漢字不等於認識了詞組,“秋千”是個明顯的例子。再比如“打”字,相對的英語是“beat”,可是漢語有“打架”、“打電話”、“打球”、“打官司”、“打醬油”、“打聽”、“打傘”、“打字”……,一個洋人你要他正確掌握這個“打”字,他還不“打哆嗦”,“打退堂鼓”啊?
據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的統計,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成年人要學會一門與英語相近的語言(法語、西班牙語),需要花費600個學時;而學會一門與英語完全不同的語言(日語、漢語)則需要2200個學時!(見圖)這裏有拚音文字之間相通的因素,但漢語本身難學,漢字難記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麽就學習母語而言誰更容易些呢?
我手頭沒有現成的資料,不過就個人的觀察來看,中國孩子在學習語文上所花的時間要多於歐美學生,因為漢字不一個個地抄寫,反複練習是記不住的。漢字的讀音和書寫沒有必然的聯係,所以即使是成年人,長期不寫漢字,偶爾寫封家信都會“卡殼”的現象不足為怪。
小結:就認知難度而言,拚音文字比漢語略勝一籌。
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過程,語言的規則不同於科學定律,不管哪一種語言都不能用科學手段來判斷其邏輯構造和內在聯係。語言是藝術,需要人腦去判斷,去欣賞。
漢語的“救火”和“救命”;“大勝”和“大敗”;“好容易”和“好不容易”都不合邏輯。同樣,英語的“loose” 和“unloose”;“ravel”和“unravel”;“slow up”和“slow down”也莫名其妙。
有人說聯合國所有文件的版本中漢語本是最薄的,故此漢語簡練準確。且不提目前海外很多漢語文件都是繁簡兩套並行,文字是否簡練準確,並不在於篇幅長短。目前的文字處理已經完全數字化,篇幅的長短不再是一個誘人的長處。那一種文字能用最少的語素(最小的語法單位)來最大限度地表達一個概念,也不是簡單地舉幾個例子就能說明的。
小結:就邏輯結構和表達能力來看,漢語和英語各有特點,也各有不足,算是打個平手吧。
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地球村已成為現實,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日趨平凡,語言的相互借鑒與交流也就越來越重要。
就吸收外來語而言,拚音文字之間十分方便,從一個舶來物到某個外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用原文,一個新詞匯可以立刻被接受,交流起來也通暢。而漢語就麻煩了,因為漢字跟西文沒有絲毫兼容,隻能用現有漢字組合生造。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同一個概念或名稱,往往因不同人的翻譯就有多種叫法,造成不必要的混亂甚至誤解(布什、布希、布殊;雷射、激光等等)。
其次,由於中國科技的相對落後,當今大多數的科技名詞都產生於英語國家。這樣一來,每當一個新詞出現,我們必須挖空心思設計一個新詞來與之對應。是音譯還是意譯或是半音半意。往往一個新詞從醞釀到定型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從得律風到電話就走了幾十年吧?
漢語的常用詞匯少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學習起來不比記憶太多的生詞,壞在當一個全新概念出現的時候就很難造出相應的詞匯。比如網絡專用的“socket”,在中國的大學裏叫“網絡套接字”,居然還有什麽“安全套接層”等等,學生起早貪黑好不容易學會了,再看外文資料又是半天對不上號。
普通英美人士可能不認識“Octacyclic”(八邊形),可是看看下麵的“現代漢語”,沒受過大學專業訓練的人會不會一頭霧水呢?:
“Java開發者利用它簡單,便利的API就能夠讀取Excel電子表格, 進行修改並能夠把修改後的變化寫到任何output stream中(如:Disk, HTTP, database, 或任何socket)。”
這段話的英文原文對一個具有電腦知識的英美中學生來說不算困難吧?
“納米”可以吃嗎?“愛滋病”是做愛得的病嗎?這樣的翻譯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至於“No Stop”和“No Parking”;“Taxi”和“Rental Car”似乎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翻譯。
現今的媒體中要麽是可笑的“粉絲”,要麽是大量的“CT,MTV,CD,DVD,DOS,KTV,VCD,IT,MBA,NBA,HIV”原版英語入侵。漢語大有危機重重之感。
小結:在吸收外來語能力上,漢語大大落後於拚音文字。如果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固步自封的年代,語言也不過是一個供市井小民茶後飯餘聊天說笑,文人墨客附庸風雅的工具,那麽漢語不失為一種優秀的語言,我們大可不必理會別人說什麽話,用什麽名。然而曆史已經證明作繭自縛無異於自殺,我們的語言工作者應當有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與其呼籲維護漢語的純潔,不如迎接挑戰。女書的滅亡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示。
設想:漢語的改革是否可以從改革現有的拚音方案開始。目前的拚音過於拘泥於北方方言的發音,違背了南北兼顧的原則,造成“普通話”推廣困難。是否可以考慮淡化“z,c,s”與“zh,ch,sh”的區別,以及前,後鼻音的區別。比如“重新”可以是“chongxin”, “congxin”或“chongxing”。
另外,承認某些約定俗成的南方發音(台灣國語發音),如“風”為“fong”.“風景”可以是“fengjing”, “fenjin”或“fongjin”。“普通話”中應該引入入聲,並采納部分吳語因素。這樣,中國人的英語發音會準確得多,洋人(包括海外的小假洋鬼子們)說漢語也不會那麽生硬了(Sofa, Cement等吳語發音幾乎和英語完全一樣!)。
其次,可以考慮使拚音字母成為漢字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注音符號。這樣,漢語可以堂而皇之的把外來語“拿來”使用,不必挖空心思尋找不倫不類的翻譯。“Taxi”、“Party”原封不動地拿過來用就好。
語言既然是發展的,拚音文字可以不斷的造新字,漢字為什麽不能創新?武則天已經做了探索,現代人的智慧應該在其之上,難道不能創造出比“曌”、“埊”更優秀的字來嗎?劉半農創造了“她”,從此“叫人如何不想她”,今天有誰能造一個新字來對應“cool”? (口+誇?)
總結:
1. 不要武斷的說哪種語言最先進。自有人類曆史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語言。今天,“落後”的自然淘汰了。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何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以一種文化觀來衡量另一種語言極不合理,更欠公允。何況證明了哪種語言最先進除了讓“憤青”們爽一把,意義又何在?我早說過,最先進的語言是世界語,全世界的人都說世界語?傻子才會那麽做。倒是可以建議台灣獨立後以世界語為其官方語言,就算是為推動世界語做一點貢獻吧。
2. 比較兩種語言,比如英語和漢語,或者要真正理解漢語的優勢,就必須對英語有相當深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網上大多數參與討論的人,漢語僅限於日常的運用,英語也隻是對“托福”和“GRE”的了解。對英語語言文學沒有足夠的理解,就談不上真正認識漢語的價值。
3. 具體來說,有一個很常見的誤解,即認為漢語易學:一個人隻要認識三千個漢字就能閱讀《人民日報》。這句話最多隻能倒過來說:看懂了《人民日報》,最多隻能掌握三千漢字。《人民日報》常用的漢字隻有三千多,但絕不等於看懂人民日報隻要三千漢字。
現代漢語是以詞為基本語義單位的。漢字的信息量大,組詞能力就強,要掌握每一個漢字所包含的信息,絕不是“認識”這個漢字就可以了的。比如,認識“秋”和“千”不等於明白“秋千”和“千秋”。還有“行李”、“利息”等等。
所以要讀懂漢語文章,僅僅認識漢字是遠遠不夠的。要理解“胸有成竹”,遠不止認識這四個字。
4. “中國落後,都是漢字惹得禍”。 這個論斷實在太武斷。中國不是永遠落後的,曆史上也有輝煌的時候。“事在人為”,人的作用是關鍵。“漢字限製了中國人的思維”,這一觀點也值得商榷。這裏要注意區分漢字和漢語的區別。漢字不會妨礙中國人的思維,甚至有實驗說明學習漢字能提高思維水平。還要注意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先有了中國人,後有了漢字。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發明了漢字,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導致中國人用特有的邏輯方式使用漢語。所以這不是漢字的問題,而是漢語,或者說是漢語的詞法和語法的問題。中國人特有的邏輯思維如何導致了相對鬆散的漢語語法結構,漢語的語法結構又如何反過來影響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好容易、好不容易;養病、養花;救命、救火、恢複疲勞……)。科學從來沒有在中國得到真正的發展,這與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沒有必然的聯係?這個問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5. “漢字的同音字多,不可能拚音化”。常常有人用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來證明拚音化不可取,殊不知這是趙老先生的一個幽默,當不得真。任何一種文字的表達都要借助上下文( context)。如果說漢語不能拚音化,那麽等於說漢語就隻能書寫,無法用口頭表達了。不信你把“施氏食獅史”讀給一個從沒聽說過這段故事的人聽,你還沒讀的牙齒和舌頭打架,別人已聽得雙耳冒煙了。漢語究竟該不該走拚音化的道路,看來要留到下一代人解決了。
6. 某一種語言成為強勢,不僅僅是因為該語言是否“先進”。“錢”能說話( Money talks.)。科技經濟強盛了,語言自然跟著沾光。中國人現在全民學英語毫不奇怪。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洋人學漢語也“熱”了,等有一天全世界的科技文獻70%是用漢語寫的,洋鬼子還不乖乖地坐下來把戊、戌、戎、戍;己、已、巳;日、曰;未、末背個滾瓜爛熟?
(本文參考大量文獻,文獻索引從略)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535561.html
說說漢語的先進性
——漢語必將取代其他語種成為“世界語”的論證
又聽到了“漢語遲早要被英語取代”的聲音,而且是使用漢語的人發出來的,不能
理解!記得美國曾經搞過一個“隻說英語english only”運動,向全世界征求意見,那
是美國人因無知而無畏,更多的是他們的民族感情在做怪,為了達到“一團和氣”的境
界,咱也不好多說什麽。
但是母語是漢語的中國人說出這種話,我就不得不思考一下,這些人的腦子是有點
貴瘍,還是他們太無知?而我說這種話,跟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絕對無關。以前在“
世紀大講堂”上,有一位叫什麽“李銳”的所謂學者,認為全球化的結果是英語統治世
界;還有些所謂學者,認為“漢語不精確”,“漢語不能細化了”;甚至於以前有本語
文課本上堂而皇之地寫著:“走拚音化道路是漢語的必然趨勢”。
最恨這些“一瓶不滿,半瓶亂晃”的所謂學者,誤導著國人。他們說白了,就像是
一群“扔掉西瓜去撿芝麻”的猴子!我怎麽也想不明白,他們是怎麽論證的?
如果你要以“英語是我國素質教育的三大基礎學科之一”來反問我,我不會怪你無
知,隻是因為沒有人對你解釋過。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實用科學”是從西方發起
的,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學習目前階段的“實用科學”技術,僅此而已,而且隻是
“目前階段”,並不是英語先進!
而實際上,英語是“愚蠢且笨拙”的,憑心而論,我對“生活在英文世界的人”是
同情的。他們真是無知又無奈、可憐又可悲!為什麽呢?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去問問母
語是英文的人,“長方體”如何用英文講。別說普通人,就是研究生、大學教授,一百
個人中知道的絕不會超過十個!反正不是“Cube, Rectangular”,是什麽我也不知道
,但字典裏肯定有這個詞。還有例如“光幻覺”、“四環素”、“變阻器”、“碳酸鈣
”、“高血壓”、“腎結石”、“七邊形”、“五麵體”等等的,也隻有專業人士才知
道怎麽講。這就怪不得英文世界裏有那麽多“專家”了,而且都是牛哄哄的“專家”。
對啊,一般人連他們的基本術語如“酒精綿球”、“血壓計”都不會講,他不是專家誰
是?
看看英文詞匯量!英語單詞包括各種生物名稱及專利發明的新術語,已經超過了數
百萬,如果考慮到英語中有一些可以推導和聯想的成份,比如前、後綴和複合詞等,它
所需要記憶的基本單詞也有一百萬個!感歎一下,真是“宇宙無窮,英文詞匯無窮”啊
!英文絕對是世界上最蠢笨的語言,他居然試圖給天下每一事物起一個詞匯。在英語世
界裏,沒有20000個字別想讀報,沒有30000個字別想把周刊讀順,大學畢業10年後的職
業人士一般都要懂80000字。
而漢語是觸類旁通的!中國漢字的掃盲標準是1500個字,理工科的大學生一般掌握
2000個漢字。就憑這2000個字,大家就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別說什麽“漢語不精
確”,現代所有的學科領域,中國都有很好的專家。沒聽說哪位因漢語“不精確”而搞
不好研究的;也沒聽說中國火箭、原子彈研究時,專家是用英語相互表達的!
普通使用漢語的人用2000個字來描繪世界,而普通使用英語的人要至少80000字來
描繪。孰優孰劣,還看不出來嗎?而且隨著新事物的湧現,英語新詞也得不斷的增加來
描述。用現有的英文詞匯根本描述不了新生的事物。
例如火箭剛有時,英文增加了ROCKET;計算機剛有時,英文增加了COMPUTER等,可
漢語則不用增加,不就是用“火”驅動的“箭”麽,會 “計算”的“機”麽!英文就
不能這麽組詞,你如果把火箭說成“FIRE-RIVEN-ARROW”,計算機說成“COMPUTAIONAL
- MACHINE”,雖然概念上沒問題,但是人的視覺有限,對閱讀和理解造成什麽樣的影
響可想而知,而最主要的是降低人的思維速度。
有個的例子是,一位叫趙元任的先生曾經做過的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
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
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
到不了這裏,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證明了發音對思維的影響。
而英文怎麽會出現這麽長的發音,這就得從發語言的發音種類說起。在國際音標中
,英語有20個元音和20個輔音,英語的聲音種類是20×20= 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
400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音,這裏所說
的不是“音節”。而普通話有21個聲母、 35個韻母和四聲,連乘的結果是2900個聲音
,但是能夠被利用的是2500個,而在普通話中常用的僅是1200個。比較一下不難看出,
普通話的常用發音種類就是英語的3倍。
而國、內外許多學者都證實過,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的人,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
語言的人思維速度要快。為什麽這麽說?我們來假設一下。有一個僅會發兩種聲音的人
,具體地講,他就會發a和b兩個音。根據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
可以表達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要表達,那麽,使用英語的人可
以用每一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兩個聲音的人,就不得不用九個
發音來區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大於400。就是說,英語用“i
”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來代表“我”這個概念。
一般人每發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
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語使用四分
之一秒的時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比
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9:1。而如果世界有2000種事物需
要表達,那麽英語的使用者就要用400個音中的2個以上的音組合來表達,而漢語隻需要
其中的一個音來表達,那使用漢語所享受到的信息自然也就比英語多的多了。
在實際的情況中,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種不
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
聲音來表達。我們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來表達,那麽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
受到的信息隻有中國人的多少?這也許是日本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的原
因吧?不過,這隻是我的猜想。
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裏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達得快,那麽,思維
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這也就再次證明了漢語的先進性,也就是說中國人絕對是世界上
最聰明的人。
有一個叫“阮次山”的先生,在一次“大時代,小故事”中談到,漢語的思維速度
是比英語快得多。因為漢語是使用‘聲’而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但是,既然
漢語是因為使用‘聲’而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那麽,漢語中的廣東話,使用
的聲比普通話要多,是不是廣東話的思維速度比普通話更快呢?
這位阮先生並沒有真正研究好廣東話,雖然廣東話使用的聲調多於普通話,但是廣
東話的缺點決定他不如普通話。第一,廣東話的文字規劃不好,文字表達欠佳,且有閉
音節的聲音存在;第二、它的聲音利用率不高。廣東話有九聲,即使它的聲母和韻母與
普通話一樣多,那麽它實際使用的聲音也應該是普通話的兩倍多才對,但是,廣東話中
實際使用的聲音僅有1500個,與普通話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話少了幾乎一倍
。所以這點否認不了“聲音種類多,思維速度快”。
這又解釋一個曆史上的“謎”,古希臘人為什麽比古菲尼基人的文明成就要高。我
們知道,古希臘的文化是來自古菲尼基人的。古菲尼基人發明了人類的拚音字母,就聲
音的分解來說,這是一大進步,但就思維速度來說,它卻是一大倒退了。因為,為了篩
選容易區分的聲音元素,菲尼基人隻使用了22個輔音,這樣,它的表達速度就比現在任
何語言都慢,而希臘人采用了元音。我們知道元音與輔音結合以後,聲音種類等於增加
了好幾倍。
事實上,菲尼基人的聲音中也有元音,否則他們是發不出音的。所謂的22個輔音是
說他們僅承認這22個輔音為信息栽體,也就是,ma、me、 mu、mai、muo在他們的耳朵
裏與一個m沒有任何區別,這就像me的四種聲調對於英國人來講沒有任何區別一樣。由
於聲音種類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臘人的思維突飛猛進,造就了古希臘人的文明成就。
中國的古文明也反證了漢語的先進性。如果你問,既然漢語的聲音種類多於英語,
漢語比英語先進這麽多,那為什麽中國沒有英美國家先進?這個問題原因太多,無法一
一細表,但有一點是和語言有關的。如果聲音種類突然增加的時候就有新思想出現,反
之,當聲音種類減少時,思想就趨於保守。而元朝以後,中國的聲音中失掉了一個“入
”聲,而巧的是中國的衰弱正是從那時開始的,也就是當時的中國思想趨於保守。經過
曆史多次的證明,使用聲音種類少的人種一定會被曆史淘汰!很多消失的種族之所以消
失,語言的聲音種類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麵對著人類發展出現的“知識爆炸”問題,最佳的解決辦法隻有使用漢語。前
麵說的英語上百萬的詞匯量,正是人類發展必然導致的,而且必然的還要繼續增加。而
任何新增的事物,目前的幾千個漢字的組合就可以表達。
比如pork這個詞,在英語中代表豬肉,它和豬pig、肉meat沒有任何關係而僅僅代
表它們的一個聯合體而已,如果把豬肉pork、羊肉 mutton、牛肉beef、豬油lard、羊
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話就發現,英語中所有的聯體詞都是一個與其
中任何一個分解詞毫無關聯的新符號。而這些卻構成了英語詞匯的主體,英語中幾百萬
的單詞就是這樣來的。這就增加了記憶的次數。為什麽英語不把豬肉表示成pig meat呢
?你看,如果連在一起,那麽就要發音四次而pork僅僅發音兩次。這也就說明英語的發
明者,也注意到了發音的問題,但他解決的辦法卻是,以增加記憶次數來節省發音時間。
隻有遇到不常用的詞時,英語才和漢語一樣,使用分解的詞,比如驢肉用donkey
meat來表達。因為是不常用的詞,即使設立了符號形式,別人很難記住。
而已增加記憶的方式來描述新事物,最終,隨著新事物的增加,英語的詞匯量增加
到了人類的極限,他就會被淘汰出局。而漢語的“聯體詞匯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
它使所需要記憶的詞匯大大地減少。不僅如此,他還能夠將詞匯在人們頭腦中的位置整
理得清清楚楚。
達爾文主義的誕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雙名法”基礎之上的,這種方法使得各種印
象在腦子中由原來的平麵,變成立體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們給所有的生物一個名
字,結果,由於種類太多,同一種生物可能有兩種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沒有名字
。林奈則將所有的生物先分類,並且給出一個類名,然後在類名的下麵放一個詞,兩者
組成雙名法的名字。這樣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減少了需要記憶的符號;比如原來有一
萬個名字,現在分成一百個類,又在每類中分成一百種,我們所需要記憶的僅僅是一百
個類名和一百個種名,共二百個,而不是原來的一萬個。可惜的是英語“聲”的限製,
這種立體的表達因增加名稱的發音次數,而不能應用。而漢字卻暗合這一理論。隨著知
識爆炸的問題逐漸惡化,人類就有必要將其他的術語也仿照這個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
的辦法就是按照漢語的結構進行改革。原因還是在於發音種類的數量。
這個現象最先是德國的萊布尼茲體會到的,他認為漢語是自亞裏士多德時期以來,
西方世界夢寐以求的組義語言。但是,他也沒有看到聲音的真正特性。他是看到漢字在
數量上的性能而定義漢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識爆炸的世界,他
一定會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廢除拚音文字而采用漢字。
再談一下為什麽英語一定會被淘汰。人的一生中能夠記住多少單詞或符號呢?當然
能有很多,但我們記憶這些單詞或符號的目的是什麽呢?當然是認知世界。認識世界的
目的是什麽?是認識新事物。有了新事物,英語又要增加一個新的單詞,那又要記憶。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到最後,一個使用英語的人他一輩子的時間,也就隻夠記
憶這些單詞,那還談什麽發展!
比如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有三萬個單詞,莎翁本人能夠全部掌握。到了丘吉爾時代
,丘翁的掌握單詞量依然是30000個,可是,那個時候的英語已經擁有幾十萬個單詞了
。而現在,語言學家們對於英語單詞的要求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應該掌握五
到二十五萬單詞。好了,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莎士比亞和丘吉爾都應該是文盲,至少是
沒受過教育的人。
還是因為“一團和氣”的問題,就不過於傷害使用英語的人的民族感情,點到為止
。隻說一句,現在的人們讀沙士比亞的原著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400年前英國詩人
喬叟的詩了;而現在中國的中學生就可以琅琅上口地讀屈原的楚詞。
英語的缺點還表現在他是一維的,屬於密碼型的語言。寫英文像是編碼,讀英文就
是解碼。仔細想一下,如果把英文的a、b、c、d、e換成1、2、3、4、5,並沒有什麽原
則上的區別。按上邊的對應,如一開始就把cab寫成312,用一樣的讀音,又有什麽不可
以!
而漢語就不同了,他是二維的,而紙麵上的最大維數隻有二維。漢字最大限度地利
用了紙麵的幾何空間。每個漢字就是一幅畫。試問從一幅畫上得到的信息快,還是從一
行密碼中得到的信息快呢?
這就牽涉到了“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的區別了。原則上“表音文字”比“表
意文字”更利於人類的思考,其實也是古菲尼基人發明人類的拚音字母,得到推廣形成
的人的潛意識。很多人認為,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的類型,英文屬於“表音文字”的
類型,那是大錯特錯的。隨著漢字的演化,漢字早就脫離了純粹的“表意文字”,在漢
字中存在的大量形聲字,就是一個明證。曆史上,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語言所要表達
的概念不斷增加,表意文字就要求擁有一個數量龐大的字符集。而現代漢語根本不用增
加字符來表達新的概念,隻有英語在不斷增加字符。
18世紀開始,英國強調語言的規範化,要求語言準確有力。1755年,約翰遜(
Samuel Johnson)編寫了第一部英語詞典,把英語詞的拚寫形式固定了下來。這樣,英
語的正詞法就能夠以詞典作為規範的根據。這很象中國秦朝時將小篆的書寫規範化,但
是卻沒能阻止漢字語音的變化。
英語正詞法中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英語的書麵拚寫形式和讀音之間的矛
盾問題。由於文藝複興時期印刷術的推廣和教育的普及,英語的書麵拚寫形式逐漸統一
,形成了規範的形式。而這些規範的形式又通過印刷的方式進一步固定下來。但與此同
時,英語的語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表音”概念也就名存實亡了。例如,gnash
(咬牙)和 gnat(小昆蟲)中,g不發音,knight (騎士)和 know (知道)中,k不
發音,而在中古英語中,這幾個字母全都要發音。又如,輔音字母前的 r (如 arm)
和詞尾的 r (如 father)不發音,詞尾的 e(如 live)不發音,而在中古英語中,
他們也都是要發音的。這種情況,使得規範的書麵形式與實際的發音之間出現了很大的
矛盾。這就形成了學習英語的一個難題,學習這種“表音文字”如果不查字典、不看國
際音標,就不能準確發音。是不是好笑?
而事實上,所謂的“表音文字”也有一個大問題。就是許多“表音文字”,由於千
百年來口語的不斷變化,它的書麵文字與讀音往往相去甚遠。像法語中的書麵語言表達
的還是四、五百年以前的發音,不發音的元音彼彼皆是,如hommes讀為um,aiment讀為
em。
所以說,現在的書麵英語、法語,也已經有很大“表意文字”的成分了。因為“表
意文字”也有一個優點,像曆史上的漢字作為“表意文字”,文字與語音沒有直接關係
,無論用哪種語言或方言去讀,意義沒有變化。這是幾千年來各種口語分化交熔變遷,
而漢字一直作為一種統一的文字被所有人認同的原因。所以漢字使操不同口語的人互相
交流成為可能,而隔膜是統一的主要障礙。所以在“表意”、“表音”這一點上,漢字
也比英語有優勢。
判斷一種語言的先進主要是取決於兩個方麵,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
握;第二、是不是能夠掌握到比其他語言更多的知識!用一句話來概括是:最好的語言
是觸類旁通,最少的內容包含最多知識的語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而這種語
言隻有漢字。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來看,漢語由於可以自由組合新名詞、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納信息和知識爆炸的衝擊,無疑將發展成為人類的共同語言。用漢語來交流思想
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多彩,再加上漢字是單音節發音,反應速度也最快,人的思維也就
跟著快起來。
還有漢字的兼容性。比如,用漢語的中國物理學專家可以憑借他在中學時代的化學
基礎知識,去通讀化學專家的論文,反之依然;而使用英語的不同行業專家要交流他們
的學術成果,則相互像是對牛彈琴。為什麽?因為,物理有物理英語,化學有化學英語
。各行各業的專業英語不能互通。
對於漢字不能普及的原因是,有些人認為,漢字複雜、難學、難記、難用。那我們
就要搞清楚一個前提,漢字的“字”與英文的“word”概念一樣嗎?當然不同。我們學
漢字,學一個“字”,學的不是字的本身,而是學會了一個“概念”。不錯,一個人一
天之內就可以學會26個英文字母,那請問他就能閱讀英文了嗎?還是不能。
我們學會了2000個漢字,就能夠滿足日常閱讀了,因為學會的是2000個概念。而以
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用同樣的時間,就算他學會3000個英文單詞了,又怎麽樣?能應付
日常閱讀嗎?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因為從小我們就要被迫學習英語,很多人
還會以“會英語”而自豪?!
還有一項研究表明,漢字作為一個複雜的文字符號係統,他的信息熵是所有語言中
最高的。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逐漸擴大漢字容量,隨著漢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趨
緩;漢字增加到12370以後,不再使信息熵有明顯的增加。於是我國科學家指出,漢字
的容量極限是12366個漢字,漢字靜態平均信息熵的值,即平均信息量,是9.65比特。
通過數理語言學中著名的齊普夫定律(ZIPF’ SLAW)進行核算,漢語是當今世界上信
息量最大的文字符號係統。
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較是,法語是3.98比特;西班牙語是4.01比
特;英語是4.03比特;俄語是4.35比特;而漢語是9.65比特。
漢字的這種信息熵優勢是什麽概念?簡單的比喻就是十進製數與二進製數的差別。
十進製數字係統需要人記憶0-9,10個符號,二進製隻需要記憶0 和1兩個符號。十進
製乘除要記憶9×9表,二進製隻需要學會與、或、非的簡單邏輯。但是,人類在日常生
活中為什麽不使用二進製數字係統呢?因為去記憶的會把人累死!
反過來,人類為什麽不用十六進製,或更高的進製呢?一方麵是人腦智力的限製,
另一方麵,十六進製也未必能大幅度提高信息熵。這種信息熵反映在文字上表現,舉個
例子就是,就算是一個文盲,他都能從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文本中找出漢語文本,因為
漢語文本是最薄的那本。
而如今實用科學的表現,計算機技術,為什麽不能使用中文為基礎語言呢?我想這
隻是我們現在的科學水平問題。因為誰也不知道,是不是信息熵高的語種就不利於計算
機處理?不能妄下結論。簡單的比較漢字與英文的輸入速度是不能說明問題的,因為“
字”與“word”是不同的概念。要比較隻能比較同一內容的中英文兩個不同文本,計算
擊鍵數的差值,不過這也說明不了什麽問題。
而且用現代計算機技術作為信息化的標準,來衡量漢字與英文字母的優劣是件很荒
誕的事情。現代計算機技術說到底就是基於“二極管”的技術,將來的發展很難預料。
難道要人類高度智能的思維模式,去模仿“二極管”式的思維?那不就是典型的削足適
履了嘛。試想一下,難道當年會因為發明了黑白照像術,人們就該廢掉油畫的色彩?難
道當年就因為摩爾斯電碼適合新發明的電報,人們的語言就都應該改成“嘀嘀嗒”?那
都是可笑的。
但在“詞”的單位基礎上,現代漢語與英語是可以進行比較的。現代英語為了應付
不斷湧現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科技、新概念,隻能去不斷地造詞。但無非是借助拉丁
詞根或重新組合已有單詞,結果越是專業科技的詞匯,就越長、越難記。或者是大量使
用縮寫,如WTO、FBI、IBM、UFO等等,縮寫一多就容易混淆、難以理解。在這方麵,現
代漢語造詞的優勢就十分突出了。
所以我隻能說,如果一意的推行英語實際上是在將世界文化推向深淵,是在摧毀世
界文明!
有一個很好笑的說法,使用漢語的人,完全有資格去控告那些使用英文和其他語言
的人。控告他們一直在製造著環境的汙染,破壞著森林和草原!道理是,如果印刷同樣
信息量的一本書,英語要比漢語多用至少2倍以上的紙張,其他語言也是。那他們要多
用掉多少木材造紙,而造紙又要產生多少的工業廢水?當然隻是說笑而已。
說笑完了,我們就是深思了。就是這樣一種世界上最成熟、最先進的語種——漢語
,而他的一些使用者,居然在宣稱廢除他?真不知道他們的腦子怎麽了?
我想,中國落後的根源也許正是這種無知的人,對傳統文化的否定!這些無知的人
,自以為比他是天才,所以凡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就要一口否定!當然傳統的東西當然
會有糟粕,也正如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垃圾一樣。但是有些人卻因為傳統的東西有一點糟
粕就要全盤否定,把西方文化的垃圾弄回來當寶。我除了說他是敗家子外,還得說他們
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20295#mark
都不是上帝的語言,怎麽可能沒有缺陷?
最起碼,對於以漢語為母語的十幾億人來說,使用漢語是最佳選擇。
解決了漢字輸入的難題以後,漢語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俺在國外有10年左右,隻能夠在網站上用英文與別人交流。並不是因為俺英文好,而是不會漢字輸入。後來會了漢字輸入之後,在中文網站上絕對是用漢字交流。而且,絕對還是覺得用母語才能夠得心應手。嚴格來說,第一代移民,英語真正好的極少。特別是口語,中國腔太重了。
從母語的角度,都不難。俺太爺爺隻讀過兩年私塾,國學根底就相當好,喜歡讀古漢語。
而從外國語的角度,都難!或粗通易,精通難。俺們當年學了幾年英語,就可以通過TOEFL,GRE等。但出國十幾年之後,英語還是麻麻的。
卡西莫多是法國人!能輕鬆搞懂未末,當然不弱智,不簡單!哈。
別以為你能分清“WM”就比那些能分清“未末”的人弱智了,要有自信。回家下點功夫你會弄清楚“dbqp"的區別的!
論文未能達標,回家再寫。
假設部長的話不是幽默,是真的認為中文是最好學的語言之一,樓主例舉的大量英文和中文的例子,給兩者作了最好的對比,認真的態度一目了然。
假設部長的話是玩笑是幽默,那正好說明了中文的確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樓主的文章就更無可厚非了,正好論證了部長的話中之話。 那些罵人的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麵嗎?
Hehehe, from your name I know you are younger than me. I belong to the those who were born and raised in the 60s…. anyway, I never learned to type Chinese, my work back then didn't require me to use Chinese, instead I learned the English typing… so it is faster for me to write in English…. Since I got here, I haven’t used Chinese that much either/ speak English at home too/married to an American… now my new job/ to be in charge of Chinese Market since last year required me to deal with our own country folks, Chinese people, and once a while when I travel back to China, I have to do Presentation in Chinese… thus visiting and blogging/ only started this month give me the opportunity to brush on my Chinese/ being here too long, my Chinese is getting rusty… and I am surprised to find out there are lots of interesting articles posted in wenxuecity… that’s why I got involved in this….
不過我還真的人為漢語有很多優勢的。盡管我說英語時已經不需要在心目中翻譯一遍了,還是更希望說漢語。
各位如果有意,請到我的博客去拍拍板磚:
http://cspeng.blog.sohu.com/61027066.html
同意下麵有位同學說的,語言是文化,是曆史,我們不會跑到博物館對著西周出土的文物說:嗨,這個太容易了,我回家拿塊泥捏把捏把就行了。
嗬嗬,大家都放輕鬆吧!
很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我踩中了地雷.
你是個可以拿來讓我說服自己去認同作者文章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強力支持作者和整段的英語(這裏用英文的人都是支持作者的).
很遺憾獲悉你的中文輸入法不好用,對我的臆測,向你表示歉意. 不過, 沒了中文輸入, 對你也算是個福音,不必挖腦筋想拚音或者五筆來敲中文了. 隻是我覺得, 如果你能夠做到永遠不說也不看中文,我就會徹底信服"英文是世界上最最簡單的語言".
下麵在贅述幾句看法, 與你無關的.
我在開始寫評論的時候,沒有讀別人的評論.憑我對文章的理解,如一兄弟所說,整篇在"掩耳盜鈴",暗裏狠狠地貶中文.起初,我還以為自己中文能力太差,理解偏激;同時也處於對作者辛苦碼了那麽多字的尊重,隻指出了作者論證不中肯的地方. 不想,後來看別人的評論,文革和紅衛兵的詞都被"英文論"的一方拿來當殺人不見血的永恒武器.我隻有想大罵某人祖宗的感覺. 後轉而想, 中國人中象樓主這樣的人簡直多如牛毛.我如果都讓自己氣憤一下,即使我為三歲小孩,也早被氣得夭折了.
算了,遠離此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
況且這裏的貼子全世界的華人,留學生們都在看.你們不覺得自己在學好外語的同時,把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好好再學一遍嗎.
提醒一下.我們自己中國人中13億人口還有一小部分人不認識字呢.就是有許多人會說普通話了.但是還是不認識字,就是認識一些字可能不理解當中的意思.解放後中國的文字改革也是有它的道理.是讓更過的人理解和讀懂漢語.當時的文字改革把許多文字都簡單化了.
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用容易,簡單來形容.它都在伴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去革新的.
還有文章主人,拿英文和中文來比較也是不對的. 英文當中也有許多外來文字.比如法文.西班牙文等等.我們中文當中有外文也是不驚奇的. 而且這些外來文字.翻譯的各種各樣,也都是不希奇的事情.
還有中國雖然文字統一有上千年的曆史,可是語言的統一卻是這近百年的曆史.解放後才開始了普通話的普及.看看我們中國有多大.想象我們周圍的親人有多少人說著不同的方言. 記得我小時候回姥姥家探親.那裏的鄉親們說我說的普通話好聽.可是我那時就聽不清楚他們講的方言.交流特別別扭.還有這次我去上海,到上海植物園一帶遇到許多年紀大的上海人.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我問他們什麽他們能聽懂些我說的.可是我卻聽不懂他們說的.
不過最後,強調還有外交部長讓更多的外國人學會學好我們中文,我是支持的.因為中文在全世界普及了.也對我們這些海外華僑有好處呀. 也感到自豪呀. 我經常見兩個中國夫妻用英語交流說話.可是我可從來還沒有見到世界上有哪個外國夫妻之間用我們中文交流說話.
上麵有人用英文和同胞們交流,你不覺得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慚愧嗎.你的英文就好的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寫了嗎.奇怪!你是否結婚以後在國外和你的中國太太用英文交流呀,還是討個洋太太回家.
這裏給你介紹一個和可笑的夫妻,他們是我在歐洲認識的朋友.男方是第二代華人,會講廣東話,不會普通話,也不會寫漢字.而現在他所討的老婆,卻是一位地道的歐洲姑娘.對中國文化非常喜歡,說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結婚前兩位很好.男方沒有考慮許多.可是兩個人結婚後,妻子經常問他一些中國文化方麵的話題.搞的他回答不上來.他這時候才後悔,和慚愧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亞洲人.雖然在這裏長大.可是在歐洲人的眼裏你永遠是一個亞洲人.於是他把責任推卸給父母.願父母不讓他學好中文.搞的他父母有苦沒有地方敘述.因為他們工作忙,從來沒有考慮到讓孩子把自己文化流傳下去.
我認為樓主說的有理。
小孩子對語言的記憶是以聽為主的,所以能讀出來,聽到了發音,就能理解意思了,讀不出來當然就不知道意思。所以能讀很重要。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1312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1328
hahaha, your comment cracks me up.... Chinese is my mother tongue. Born, raised and educated in China, I still feel my Chinese is much better, or it's easier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than English even though I had studied quite a bit English at college in China and lived here for a long time.. The only reason that I write it in English is because my Chinese typing sucks/ extremely slow, it takes forever for me to type a paragraph...
高手有兩絕:1,惹別人多罵,讓人自取其辱,2,詼諧幽默,調侃自如。
俺是個粗人,不會講什麽道理,但是你話裏話外的意思俺再傻也能讀個大概出來。
做為一個中國人,俺想和你說的就一句,,,去你媽了個B的
Besides, Minister Yang is not stupid but his answers are not clever at all-- most of the high school graduates cannot do worse than that.
不過,我說實話,我還是更喜歡李大叔的風格!
你說魔術兩個字,中國人如果不學習的話念不出來,Magic這個單詞外國小孩子不用學也會念。但是外國小孩子就算不學習這個詞,也很碰巧發音正確了,那他不通過學習會知道這個詞是什麽含義嗎?
不知道意思,甚至詞性用法都不知道,會念頂個屁用?至少中國小孩子看到魔術兩個字,看到裏麵有個鬼的部首,有個術字的組成,也能大概采出個一二三來,放在大段的文章裏麵,也能理解意思,而不用理會讀法。
真不知道你這種爛文章,也能上文學誠推薦,真是丟人!
“例如“魔術”兩個字沒有學過的話,中國學生無論如何是不會認識的。反之,“Magic”對於英美孩子來說,即使沒有學過,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讀出來。”
這段話說得頗有邏輯--讀出來不就認識了麽!haha
記得十年前,俄國一語言學家(學了近百語言, 想來應有發言權), 曾說, 最難學的語法來自日語, 最難學的發音來自阿拉伯。
現在中國是大國, 大家也要大度些,多學些,才會風度些。
別拿無知當有性格
中文確實有文中所提到的缺點. 但是英文同樣也有不少缺點. 所以難和容易都是相對的.
既然是相對的, 英美宣傳英語容易, 法國宣傳法語容易, 中國宣傳中文容易, 都是無可厚非的.
在這裏, 我個人不認為楊在"幽默".
易跑題。原作者提出的兩個問題其實切中要害,但誰都沒抓住。
1-最容易學的語言?說,寫,讀,互不相幹,怎麽會容易學?
2-我們是選擇中文作為母語的嗎?我們是生在那兒,就學中文,沒有選擇。
而且,說上述話時,楊沒表現出要幽一默。幽默是要禁得住推敲的。想幽默,會幽
默,是兩回事。
還有,中文語序結構簡單,中性詞少,多非褒即貶,說者選擇少,聽者難耐心,容
易造成交流時起急。看看台灣日本(日文也受中文影響)政壇的拳腳就明白了。
不過估計你的半吊子英文你的洋祖宗不認識。
就憑那浩繁的數百萬單詞,我的天,我告訴你,物理係的看不懂數學係的論文,數學係的看不懂化學係的論文,反正誰都看不懂誰的論文,因為那些專業術語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麽玩藝兒。
學了兩個洋文就把自己當假洋鬼子了,可惜,也隻是個假洋鬼子。
不過估計你的半吊子英文你的洋祖宗不認識。
就憑那浩繁的數百萬單詞,我的天,我告訴你,物理係的看不懂數學係的論文,數學係的看不懂化學係的論文,反正誰都看不懂誰的論文,因為那些專業術語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麽玩藝兒。
學了兩個洋文就把自己當假洋鬼子了,可惜,也隻是個假洋鬼子。
“中文易學“之說顯然是想幽默一把。不必太認鎮。但確也算不讓是妙語。
悟空,踩了中文,還踩了中國的部長,啐你唾沫的占多數人就肯定是理所當然的,否則很難相信中文會是13億人的母語。
感謝關注我的留言,其實今天比較空,沒事,就來湊湊熱鬧。
我覺得就一片“吃飽撐著”的文章而言,其研究精神已經足夠了,置於結論到底是“容易學”還是“不容易學”,至少我不關心,所以也就無所謂誤導不誤導。我覺得此文能讓其他吃飽撐著的人一起娛樂,很好!
順便說一下,罵我的人太多,是不是包括北京人,不記得了。但是,我是真心地覺得北京人很土!真的,不騙你!
東山不是山東,
我當頭棒喝還不是為了喚醒你這糊塗人
不要莫名其妙就被所謂的文人學者給忽悠了
剛才的貼裏有"說民主是gou pi"二字,不知道是被"和諧"還是被"民主"掉了. 趕緊補回來. 嗬嗬.
又占樓主的地盤liao. 罪過.
你個山東棒子到處亂打,活膩歪了?
求求作者千萬不要回國,國內象你這樣的精英已經夠多了,而且我們政府還最容易信你們這樣的精英.老百姓被精英們害得也夠慘的了.
關於有人提到民主之類的,都是啊,到中國人手裏,都成了謀私的手段了.
哈哈, 你的名字very funny, 被北京人罵過吧? :)
我同意作者很有才, 但說到研究的一絲不苟, 就不敢讚同了. 起碼在比較兩個事物的時候, 應該引用雙方的數據, 而不是隻引用其中一方的.
如果觀點不夠客觀, 再有才, 再一絲不苟, 也隻能誤導的更嚴重. 你說呢?
既然作者費了這麽多筆墨並引經據典以並實例進行論證, 咱也就耐著性子讀完. 也為了尊重作者, 畢竟咱還有點話要說呢.
讀完全文,感覺有二:其一,覺得作者很偏袒英文,盡管行文中"漢語"也曾與"英語"打個平手;其二,作者對的拚音改革方案實在是很誤導,有"惟恐天下不亂"之嫌.
先說其一, 舉個小例(可能有點和作者一樣鑽牛角尖). 作者文"雖然英語並不是會讀就會拚...一個正常的英美小學生雖然沒有太大的詞匯量,但他/她能看整部的Harry Porter。中國孩子則困難得多。例如“魔術”兩個字沒有學過的話,中國學生無論如何是不會認識的。反之,“Magic”對於英美孩子來說,即使沒有學過,看到了,也差不多能讀出來。" 這是作者用英語將漢語打敗的例子. 作者很幽默,暗示一個隻會26個字母和基本發音規則的英美小學生能夠"看"整部的Harry Porter!!!讓人多麽驚訝啊!!如果語言隻是用來讀而不是理解的,我馬上閉上我的嘴巴. 同樣的道理,英美小孩能夠讀出"Magic",但如果不明白其含義,我覺得是等於零蛋.和中國小孩不認識"魔術"頂多有百步和五十步之分. 另外, 順便提一下,"大黃""陳皮"等不需要去理解意思,它們隻是藥材名詞而已.
其二, 作者的拚音改革方案隻會給非漢語者學習漢語添麻煩,道理如同多音字一樣. 說漢語的人都容易混淆, 別說老外了. 就英文來說,也不能把conservation拚寫為conversation是不是. 就這一點,我也憤青一把, 作者為什麽不建議英語的發音改向我們靠攏呢.此外,也更沒必要為了外來詞而改漢語拚音,直接用就行了,如同英語裏有法語的單詞一樣.
總結,作者嚴重偏向英語.建議麵壁思過一年,哈哈.
寫出來的文章就是要被別人評價的。要不你寫他幹嗎?吃飽了撐的,閑的慌啊!!大家評論幾句就什麽文革啊,紅衛兵全出來了。看來作者不去中宣部真算是埋沒人才。
這個國看你算是白出了,一點民主的精神都沒學到,純粹就是一個文痞子!!!
“普通英美人士可能不認識“Octacyclic”(八邊形),可是看看下麵的“現代漢語”,沒受過大學專業訓練的人會不會一頭霧水呢?:
“Java開發者利用它簡單,便利的API就能夠讀取Excel電子表格, 進行修改並能夠把修改後的變化寫到任何output stream中(如:Disk, HTTP, database, 或任何socket)。”
這段話的英文原文對一個具有電腦知識的英美中學生來說不算困難吧?”
這段話的漢語對於一個具有電腦知識的中國中學生來說也不算困難。
雖說此文感覺有點“吃飽撐著”的感覺,不過作者還是挺有才的,而且研究的精神一絲不苟。沒有文獻索引,是個瑕疵,不過我想大家也不會計較。
居然還是用你覺得很難的漢字碼的 按你的意思你怎麽不用英文碼呢..
你說的不錯,但是在這件事上我認為你也是自以為是的典型。國內的是有不少弊端,但你憑啥要教育他們呢?世界上學漢語的人越多自然越好,站在楊部長的位置上,你準備怎麽說,你準備在記者麵前板著臉老老實實的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字,你們愛學不學?
真是迂腐可笑的家夥
其實,更多的人,尤其是記者們,尤其是那些西方記者們,隻是一笑罷了的事情而已!
在計算機技術解決了輸入方法之後,漢語無疑比英語有更大的發展和應用前途!
well agreed
文中隻引用了英語群體的數據來說明漢語難學, 而不願尋找非英語群體學習英語的相關數據. 以此來證明漢語比英語難學, 有些不夠客觀.
比較客觀的說法是, 難或容易都是相對的, 看你站在什麽角度去看.
你要是東亞人群, 你會發現漢語,日語, 韓語比英語或者世界語容易的多; 如果你是英語為母語的人群, 你會發現相反的情況.
如果你既不是東亞人群, 也不是英語人群, 也許你會覺得漢語和英語一樣難學.
I don’t think we sh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easier to learn than English simply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oreigners pick up Chinese much faster…. The crucial part lies on how you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Foreigners, say Americans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by picking up the oral and listening part first, and pay less attention on reading and writing; while we Chinese just do the opposite way…. That is why we can read and write English pretty well, but when it comes to speaking, listening, we are not as good; and Americans can talk, they pick up the dialog/conversation easily. If you ask them to read and write Chinese, I am pretty sure not too many of them can do that…..
另外,我的老師的兒子在中國一年的,口頭交流沒有問題,可是是個地道的文盲,中國字認識28個,包括自己的中文名字。問他為什麽,他說太難了,對應不上。
而且你舉的例子都實在是過於偏頗,本身就是站在特定立場上選取的,從學術上講也是站不住腳的。這樣的問題就不適合用舉例的方法來證明,而要從宏觀上找證據。
英語的優點是拚音字母,漢字的優點是組詞。但漢字的拚音化經過初步嚐試後已經被否決了。而英語的組詞話趨勢是很明顯的。連英美人也開始認識到,用造新單詞來表示新事物的方法過於笨著,於是出現了大量的組合詞。你說哪種語言更先進呢?
謝謝您的支持。其實不必多費口舌,文學城的紅衛兵組織很強大,棍子亂舞,帽子亂飛,咱早習慣了。就當看猴戲吧。請多指正,交流。
平心而論,我十分希望那些罵我的人能好好寫一篇像樣的東西出來。哈哈!
嗬嗬,看來您是受過文革熏陶的。一個大帽子好厲害。您從哪兒看出語氣不對立場不公?人家是正二八經的語言比較。與其不對的地方,好像隻有對部長的批評。這樣的部長不該批評?
Mr. Yang, being the Bu Zhang of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hould’ve been more careful about making the judgment on whether Chinese is easy or not to study. I always tell non-Chinese speakers that Chine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languages, it is not that easy to master. Not that I want to scare those Chinese enthusiasts away, but just tell them the truth… Besides, any language that is easily to be mastered, can not be a fine, sophisticated language. With 5000 years civilization, our Chinese language has to b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lex and not -easily- mastered language....
Excellent article. You can tell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is a linguis, or at lest he or she must’ve studied and done some research on languages….I can appreciate it a lot….
Mr. Yang, being the Bu Zhang of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he should’ve been more careful about making the judgment on whether Chinese is easy or not to study. I always tell non-Chinese speakers that Chine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languages, it is not that easy to master. Not that I want to scare those Chinese enthusiasts away, but just tell them the truth… Besides, any language that is easily to be mastered, can not be a fine, sophisticated language. With 5000 years civilization, our Chinese language has to b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lex and not -easily- mastered language....
有人攻擊本文作者中文沒有學好,更是扯淡。本文觀點明確,論據材料如此充分,中學沒有學好?難道非得想楊部長那樣力挺中文才叫學好中文嗎?
至於,楊部長是不是幽默,我覺得一個人不能夠把幽默建立在錯誤的邏輯推理上。楊部長的邏輯推理能力與其身份極不相稱。
如果你自己是個中國人, 我不明白你為什麽處處要站到外人的立場說話.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講中文的洋人, 或者出於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說拿了人錢, 幫人說話等等), 就不難理解的.
如果是文科的,我覺得你無知,
如果是不學無術的,我覺得就沒什麽了。
老楊是在拿漢語與梵語比呢~嗬嗬
有人非要說,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不對,因為有人測量的結果是299尺而證明李白的錯誤, 你覺得可笑嗎?
有人問世界上誰最親,你可能說,“我的母親”。別人可能說是他的父親。你覺得這有矛盾嗎?
租車可以用來翻譯RENTAL CAR 嗎?
PARTY翻成聚會嗎?
語言這個東西沉澱了每個民族的曆史和文化,不能簡單的用好學不好學,先進不先進來說。
是說你不解風情呢,還是說你榆木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