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雨果的'悲慘世界'與愛的救贖

(2012-06-10 08:42:44) 下一個
雨果的悲慘世界與愛的救贖

昨天中午和兩位朋友相聚聊天,朋友說她在美國讀書期間看的電影有幾部對她有良心的震撼,其中之一就是根據雨果的 "悲慘世界" 改編的電影.

我從她的介紹中, 了解震撼她的主要情節事實是法治如何的不公平,導致對窮人的苛刻對待. 主教如何因為在警察麵前沒有指控冉阿讓犯罪, 而改變了冉阿讓的靈魂生命.

警官沙威是一個典型的對法律忠心耿耿的執法者,卻發現法律其實會冤枉好人.把好人當罪犯. 他作為一個執法者,自以為高尚,卻不過是一個惡法的幫凶. 真正的罪犯不是冉阿讓,而是他自己. 最後由於發現這個事實而受良心的譴責戲劇性地投河自盡.

雨果筆下的冉阿讓受到了惡法的製裁,但是得到了上帝之愛的救贖. 法律沒有把他改變,但是上帝改變了他的生命. 因為上帝之愛的感化,他沒有成為反社會的複仇主義者,反到成為了其他受害人的幫助者,. 挽救者.

這就是愛的偉大力量把, 愛裏麵有救贖. 而法律本身並不能改變人的生命. 法律是不能救國的. 對上帝的信仰能救人,也能救國. 沙威戲劇性的死,也是緣於他不信基督,不信基督是能夠赦罪救贖他的救主,不然,他需要的隻是真心的懺悔和改正而已,並不是死亡.

雨果花了40年思考,觀察人生, 通過他的作品讓人看到人類的出路和希望究竟在哪裏. 這個討論對我很有啟發,所以上網搜了一下這個故事的介紹, 和大家一起分享.

附: 悲慘世界內容介紹 ( 轉自網上)

  1815年 笛涅(Digne)

冉阿讓,罪犯24601身陷牢獄與手銬腳鐐相伴十九年之後,終於獲得一紙假釋令,得以離開不見天日的牢獄生活,然而這張黃色的自由狀紙,並未讓他在社會上取自由,反而處處引來歧視,使他流浪街頭,隻有笛涅的主教米裏哀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時分,多年來窮困的習慣讓他故態複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隻銀燭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帶到主教的麵前對質,令他驚訝的是主教非但沒有揭發,反倒為他撒謊說是他贈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後,冉阿讓跪求原諒,主教隻要他宣誓將靈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並將另一隻燭台也送給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撕毀假釋令,決心再創新生。

  1823年 近海的蒙特裏(Montreuil-sur-mer)

八年過去了,冉阿讓的確履行了當年的誓言,徹底改頭換麵,不但易名為麥道臨,並且成了蒙特裏受人愛戴的市長兼工廠廠長,以慈善聞名。這時,在他工廠裏的一名女工芳汀正遭受著淒慘的際遇,她年輕因一時熱情,懷了個女孩,豈知負心郎一走了之,留下她們母女,為了小小珂賽特,隻有把她寄養一途了;把女兒安頓在德納第家之後,芳汀放心的上巴黎去做女工,對珂賽特的思念給了她無盡的力量,掙來的錢都寄回德家,隻盼女兒生活過得寬裕,那兒知道德家在信上所說生病一事都是假的,所有的錢都進了德家的口袋和他們的艾潘妮嘴裏,現在芳汀又再次接到這樣一封討錢信,一不小心落入同事手裏,人人鄙夷她,聯合工頭將她趕走,不知情的冉阿讓簽下公文,芳汀就此流浪街頭。芳汀一心隻想到女兒的藥錢,在賣了項上的項煉盒和一頭長發之後,走投無路的困境下,她加入了碼頭區的妓女行列,痛苦地販賣靈肉,直到有一天她因拒絕一位無禮的客人,和他發生拉扯,恰好新上任的警長沙威到任,不分青紅皂白就定她的罪,目睹此景的市長出言製止,命沙威放走了芳汀,並送她到醫院休養。

當沙威欲與市長爭論職責時,街上有位老人被鬆脫的馬車壓住,冉阿讓立即衝上前頂起了車子,異常的力氣勾起沙威對編號24601罪犯強烈的記憶,他已經追緝24601多年始終無功,但懷疑一位人見人愛的市長顯然不正當,這使他非常困惑,想不到警方不知去那兒抓了一位無辜的鐵匠來定罪,沙威以為自己錯怪市長還向冉阿讓致歉,正直的冉阿讓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於是來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份——犯人24601。沙威立刻就想逮捕他,但冉阿讓心係芳汀的病體,情急之下打昏沙威逃逸。在病榻上,芳汀充滿感激的將珂賽特的未來交給冉阿讓,他也一一允諾,芳汀悲哀的一生在對珂賽特的思念中結束之後,身負責任的冉阿讓即刻馬不停蹄趕向芳汀所說的小鎮蒙佛梅,去解救她可憐的遺孤。

  1823年 蒙佛梅(Monfermei)

小珂賽特已經在經營酒館的德納第家寄養了五年,她一直以來不斷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傭般被來去差使,同年的酒館老板女兒艾潘妮,卻受盡寵愛,兩個女孩的生活如天淵之別,但珂賽特並未養成怨天尤人的個性,她隻默默期待夢中的母親有一天能來接她回家。冉阿讓來到德家時,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他當下決定帶走珂賽特;德納第夫婦使出拿手的狡猾嘴臉,狠狠敲詐了一番,珂賽特終於能脫離苦痛,真正享受起一個孩子應享的快樂生活。冉阿讓把她帶回巴黎,以父愛嗬護她長大,天倫之樂帶給這兩個曾受命運折磨的人莫大的滿足,然而沙威的陰影依舊籠罩在冉阿讓身上,揮之不去……

  1832年 巴黎(Paris)

  九年過後的巴黎,充滿著動蕩的氣氛,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與地獄無異,政府裏唯一關懷窮人的將軍拉馬克(Lamarque)又病危,人民的前途堪虞,社會湧動著一股革命的暗潮。小加夫羅契是一群妓女和市區乞丐中的中堅分子,連德納第夫婦也淪入丐幫生活,有一回還搶上冉阿讓父女,因此還讓沙威和冉阿讓見上一麵,隻不過沙威當時沒有認出來,發現之後氣憤極了,再度立誓拘捕冉阿讓。這時的艾潘妮已是青春少女,她暗自喜歡著同學馬利尤斯,可是馬利尤斯的心思已經全部放在街上撞見的珂賽特身上了,無奈的艾潘妮答應要去打聽珂賽特的消息。

革命青年們,包括馬利尤斯,經常在一家ABC咖啡館集會,他們的理想高昂,計劃在拉馬克將軍過世那一天爆發革命,人人都在為這一天而興奮著,陷入戀愛的馬利尤斯卻格外的迷失、脆弱,畢竟在動亂中的每一個明天都是希望,也都是迷惑。這一天,很快的來臨了。加夫羅契衝進店裏,宣布將軍的死訊,青年一齊湧上街頭,尋求大眾的支持。亭亭玉立的珂賽特也為了對馬利尤斯的相思而苦,冉阿讓逐漸能感受到女兒的轉變,但他依然不願透露她的身世,珂賽特對此不甚諒解;另一方麵,由於馬利尤斯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隻好帶他來找珂賽特,兩人終於能互訴衷曲,艾潘妮在旁邊忍受著悲傷,還阻止了丐幫的搶劫,著實是個堅強的女孩。

此時冉阿讓考量革命的亂象和沙威的威脅,決心帶珂賽特離開巴黎,這對戀人就生生地分離了,對他們而言,這革命的前夕顯得多麽晦暗哪!情人害怕永別,暗戀者痛失希望,逃亡者冀求安全,唯一能有一絲絲愉快的,大概隻有像德納第這種等著撿死人便宜的人吧。

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進展,學生開始建築防禦工事,艾潘妮決心陪伴馬利尤斯到底,所以加入了青年們的工作,馬利尤斯看到她喜出望外,派她送信給珂賽特,卻落入為父的手裏,為了女兒的幸福,他想要去勸阻馬利尤斯參加起義,卻發現冒充同誌的沙威被加夫羅契認出,而捆綁在地,他自願料理沙威,其實是故意的放走他。革命爆發,領袖恩佐拉在槍林彈雨中喪命,加夫羅契為收集彈藥中彈而亡,同誌也大都犧牲殆盡,馬利尤斯也受傷昏厥,幸而有強壯的冉阿讓救了他。

在下水道裏,冉阿讓先後遇見湯乃第和沙威,他懇求沙威放他走,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動,沙威讓出路來,可是一生的堅持並不容易扭轉,他內心受到極度的煎熬,終於無法自解,投河自盡。

馬利尤斯逐漸康複,他並不了解是誰救了他一命,隻好把一切歸功於珂賽特的照料,冉阿讓將他的過去對馬利尤斯坦白,並表示為了不妨礙他們的未來,他寧願獨居終老。在婚禮上,德納第夫婦帶來一項他們自認是醜聞的消息:冉阿讓在下水道盜過屍。並取出一隻金戒指,馬利尤斯立刻認出是他的,隨即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嶽父就是神秘的救命恩人,夫妻倆趕到冉阿讓處時,隻剩下那一對銀燭台陪伴著他,兩個年輕人在微光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老人終於走了,他的靈魂和芳汀、艾潘妮、和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庇護著一對愛人,迎向光明的明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雨果的悲慘世界與愛的救贖

昨天中午和兩位朋友相聚聊天,朋友說她在美國讀書期間看的電影有幾部對她有良心的震撼,其中之一就是根據雨果的 "悲慘世界" 改編的電影.

我從她的介紹中, 了解震撼她的主要情節事實是法治如何的不公平,導致對窮人的苛刻對待. 主教如何因為在警察麵前沒有指控冉阿讓犯罪, 而改變了冉阿讓的靈魂生命.

警官沙威是一個典型的對法律忠心耿耿的執法者,卻發現法律其實會冤枉好人.把好人當罪犯. 他作為一個執法者,自以為高尚,卻不過是一個惡法的幫凶. 真正的罪犯不是冉阿讓,而是他自己. 最後由於發現這個事實而受良心的譴責戲劇性地投河自盡.

雨果筆下的冉阿讓受到了惡法的製裁,但是得到了上帝之愛的救贖. 法律沒有把他改變,但是上帝改變了他的生命. 因為上帝之愛的感化,他沒有成為反社會的複仇主義者,反到成為了其他受害人的幫助者,. 挽救者.

這就是愛的偉大力量把, 愛裏麵有救贖. 而法律本身並不能改變人的生命. 法律是不能救國的. 對上帝的信仰能救人,也能救國. 沙威戲劇性的死,也是緣於他不信基督,不信基督是能夠赦罪救贖他的救主,不然,他需要的隻是真心的懺悔和改正而已,並不是死亡.

雨果花了40年思考,觀察人生, 通過他的作品讓人看到人類的出路和希望究竟在哪裏. 這個討論對我很有啟發,所以上網搜了一下這個故事的介紹, 和大家一起分享.

附: 悲慘世界內容介紹 ( 轉自網上)

  1815年 笛涅(Digne)

冉阿讓,罪犯24601身陷牢獄與手銬腳鐐相伴十九年之後,終於獲得一紙假釋令,得以離開不見天日的牢獄生活,然而這張黃色的自由狀紙,並未讓他在社會上取自由,反而處處引來歧視,使他流浪街頭,隻有笛涅的主教米裏哀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時分,多年來窮困的習慣讓他故態複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隻銀燭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帶到主教的麵前對質,令他驚訝的是主教非但沒有揭發,反倒為他撒謊說是他贈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後,冉阿讓跪求原諒,主教隻要他宣誓將靈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並將另一隻燭台也送給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撕毀假釋令,決心再創新生。

  1823年 近海的蒙特裏(Montreuil-sur-mer)

八年過去了,冉阿讓的確履行了當年的誓言,徹底改頭換麵,不但易名為麥道臨,並且成了蒙特裏受人愛戴的市長兼工廠廠長,以慈善聞名。這時,在他工廠裏的一名女工芳汀正遭受著淒慘的際遇,她年輕因一時熱情,懷了個女孩,豈知負心郎一走了之,留下她們母女,為了小小珂賽特,隻有把她寄養一途了;把女兒安頓在德納第家之後,芳汀放心的上巴黎去做女工,對珂賽特的思念給了她無盡的力量,掙來的錢都寄回德家,隻盼女兒生活過得寬裕,那兒知道德家在信上所說生病一事都是假的,所有的錢都進了德家的口袋和他們的艾潘妮嘴裏,現在芳汀又再次接到這樣一封討錢信,一不小心落入同事手裏,人人鄙夷她,聯合工頭將她趕走,不知情的冉阿讓簽下公文,芳汀就此流浪街頭。芳汀一心隻想到女兒的藥錢,在賣了項上的項煉盒和一頭長發之後,走投無路的困境下,她加入了碼頭區的妓女行列,痛苦地販賣靈肉,直到有一天她因拒絕一位無禮的客人,和他發生拉扯,恰好新上任的警長沙威到任,不分青紅皂白就定她的罪,目睹此景的市長出言製止,命沙威放走了芳汀,並送她到醫院休養。

當沙威欲與市長爭論職責時,街上有位老人被鬆脫的馬車壓住,冉阿讓立即衝上前頂起了車子,異常的力氣勾起沙威對編號24601罪犯強烈的記憶,他已經追緝24601多年始終無功,但懷疑一位人見人愛的市長顯然不正當,這使他非常困惑,想不到警方不知去那兒抓了一位無辜的鐵匠來定罪,沙威以為自己錯怪市長還向冉阿讓致歉,正直的冉阿讓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於是來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份——犯人24601。沙威立刻就想逮捕他,但冉阿讓心係芳汀的病體,情急之下打昏沙威逃逸。在病榻上,芳汀充滿感激的將珂賽特的未來交給冉阿讓,他也一一允諾,芳汀悲哀的一生在對珂賽特的思念中結束之後,身負責任的冉阿讓即刻馬不停蹄趕向芳汀所說的小鎮蒙佛梅,去解救她可憐的遺孤。

  1823年 蒙佛梅(Monfermei)

小珂賽特已經在經營酒館的德納第家寄養了五年,她一直以來不斷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傭般被來去差使,同年的酒館老板女兒艾潘妮,卻受盡寵愛,兩個女孩的生活如天淵之別,但珂賽特並未養成怨天尤人的個性,她隻默默期待夢中的母親有一天能來接她回家。冉阿讓來到德家時,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他當下決定帶走珂賽特;德納第夫婦使出拿手的狡猾嘴臉,狠狠敲詐了一番,珂賽特終於能脫離苦痛,真正享受起一個孩子應享的快樂生活。冉阿讓把她帶回巴黎,以父愛嗬護她長大,天倫之樂帶給這兩個曾受命運折磨的人莫大的滿足,然而沙威的陰影依舊籠罩在冉阿讓身上,揮之不去……

  1832年 巴黎(Paris)

  九年過後的巴黎,充滿著動蕩的氣氛,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與地獄無異,政府裏唯一關懷窮人的將軍拉馬克(Lamarque)又病危,人民的前途堪虞,社會湧動著一股革命的暗潮。小加夫羅契是一群妓女和市區乞丐中的中堅分子,連德納第夫婦也淪入丐幫生活,有一回還搶上冉阿讓父女,因此還讓沙威和冉阿讓見上一麵,隻不過沙威當時沒有認出來,發現之後氣憤極了,再度立誓拘捕冉阿讓。這時的艾潘妮已是青春少女,她暗自喜歡著同學馬利尤斯,可是馬利尤斯的心思已經全部放在街上撞見的珂賽特身上了,無奈的艾潘妮答應要去打聽珂賽特的消息。

革命青年們,包括馬利尤斯,經常在一家ABC咖啡館集會,他們的理想高昂,計劃在拉馬克將軍過世那一天爆發革命,人人都在為這一天而興奮著,陷入戀愛的馬利尤斯卻格外的迷失、脆弱,畢竟在動亂中的每一個明天都是希望,也都是迷惑。這一天,很快的來臨了。加夫羅契衝進店裏,宣布將軍的死訊,青年一齊湧上街頭,尋求大眾的支持。亭亭玉立的珂賽特也為了對馬利尤斯的相思而苦,冉阿讓逐漸能感受到女兒的轉變,但他依然不願透露她的身世,珂賽特對此不甚諒解;另一方麵,由於馬利尤斯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隻好帶他來找珂賽特,兩人終於能互訴衷曲,艾潘妮在旁邊忍受著悲傷,還阻止了丐幫的搶劫,著實是個堅強的女孩。

此時冉阿讓考量革命的亂象和沙威的威脅,決心帶珂賽特離開巴黎,這對戀人就生生地分離了,對他們而言,這革命的前夕顯得多麽晦暗哪!情人害怕永別,暗戀者痛失希望,逃亡者冀求安全,唯一能有一絲絲愉快的,大概隻有像德納第這種等著撿死人便宜的人吧。

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進展,學生開始建築防禦工事,艾潘妮決心陪伴馬利尤斯到底,所以加入了青年們的工作,馬利尤斯看到她喜出望外,派她送信給珂賽特,卻落入為父的手裏,為了女兒的幸福,他想要去勸阻馬利尤斯參加起義,卻發現冒充同誌的沙威被加夫羅契認出,而捆綁在地,他自願料理沙威,其實是故意的放走他。革命爆發,領袖恩佐拉在槍林彈雨中喪命,加夫羅契為收集彈藥中彈而亡,同誌也大都犧牲殆盡,馬利尤斯也受傷昏厥,幸而有強壯的冉阿讓救了他。

在下水道裏,冉阿讓先後遇見湯乃第和沙威,他懇求沙威放他走,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動,沙威讓出路來,可是一生的堅持並不容易扭轉,他內心受到極度的煎熬,終於無法自解,投河自盡。

馬利尤斯逐漸康複,他並不了解是誰救了他一命,隻好把一切歸功於珂賽特的照料,冉阿讓將他的過去對馬利尤斯坦白,並表示為了不妨礙他們的未來,他寧願獨居終老。在婚禮上,德納第夫婦帶來一項他們自認是醜聞的消息:冉阿讓在下水道盜過屍。並取出一隻金戒指,馬利尤斯立刻認出是他的,隨即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嶽父就是神秘的救命恩人,夫妻倆趕到冉阿讓處時,隻剩下那一對銀燭台陪伴著他,兩個年輕人在微光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老人終於走了,他的靈魂和芳汀、艾潘妮、和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庇護著一對愛人,迎向光明的明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