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特雷莎修女的信仰危機 ZT

(2009-10-28 02:21:19) 下一個
這篇文章對於了解一個信徒的一生,分析信仰的問題, 是個很好的思考, 人能靠自己的行為稱義嗎。 如果特雷莎修女的內心對此有很大疑惑, 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又能有多少自信呢。

神的公義標準是極高的, 我唯有感謝恩典,謙卑地跟隨而已。這篇文章讓我想到過去曾經自以為義的教會在曆史上作過多少錯事,包括以上帝的名義進行的十字軍東征,以及迫害異見持有者。  而特雷沙修女對自己人格的懷疑或許恰恰是使她追求放棄自己,單單跟隨耶穌召喚的原因。

她的痛苦, 她聽不到神的聲音,和當時她所信的天主教會對真理的認識偏差應該有直接關係。 天主教會認為, 人得了救贖, 義就會注入心中,人自己的義增長,人得以稱義是人和神共同的功勞。可是現實中,特雷沙修女也明白自己內心的情況是不可能成為神所要求的義的, 於是,她的內心折磨控告自己,是否真的有得救的資格。

保羅和路德生命中都經曆過這樣的掙紮。路德因此領導了宗教改革運動,主要是為了重新理解因信稱義的涵義。 認為這個義完全是靠信心得到的恩典,是外加之義。 因為沒有人能行完全的律法,當時至高無上的天主教會也不能。  基督徒能結出聖靈的果子, 也是出於依靠聖靈的能力和恩典。 即使這樣, 也沒人能夠達到完全的公義。 這才是正常的人的光景,人需要常常在神麵前反省,悔改,卻不需要內心恐懼, 因為稱義是全靠耶穌基督所付的生命之祭。  

對於聖經的理解, 對於神的話語的認識有一點兒微小的偏差, 也會導致生命中的問題。 特雷沙修女內心的痛苦是天主教對於“因信稱義”的理解錯誤造成的。 所以耶穌說:你們必認識真理, 真理必使你們得自由。  學習認識真理是使基督徒一生受益的功課。

作者:林達

文章來源:亞洲周刊 


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懺悔、祈禱記錄出版,世俗世界的震驚表現出世俗對完美英雄的期待。但是,信仰的掙紮正展現她和世俗的慈善業者不同。她感到自己的軟弱和罪孽,在信仰世界是正常的。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名人。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她是天主教修女,可是,她聲名來自救援世俗世界的窮人。特蕾莎修女的宗教內修本質以及參與外部活動所引起的困擾,在她生前就從來沒有中斷過,也在最近一本新書《特蕾莎修女:成為我的光》(Mother Teresa: Come be My Light)出版後,再次驚擾世界。新書首次發表大量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懺悔、祈禱記錄,表現了特蕾莎修女長期以來,始終在信仰的困惑之中。

書名來自特蕾莎修女在人生最關鍵轉折處的一個典故。特蕾莎修女出生在近年來發生種族與宗教衝突的科索沃。當地多為穆斯林,基督教徒也多從新教,她來自當地極少有的天主教家庭,她在童年進入兒童慈善會,在少女時代就去印度接受傳教訓練。她從所屬的愛爾蘭羅雷托修會進入印度工作,一九三七年五月成為終身修女。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她擔任印度一個教會中學校長,擔任教職十七年。她目睹安靜校園之外,遍地無助的病殘老弱。四六年九月十日,她在印度大吉嶺修院靜修一年。就在這段時間,三十六歲的特蕾莎修女向教會報告,基督向她發出召喚:放棄現在的教職,去到城市貧民窟,走進"窮人中的最貧窮者","來吧,來吧,帶我去貧民窟,"基督親自對她說,"成為我的光","讓他們生活在自尊中,感受神無盡的愛,走近神,以對神的愛和服務為回報。"她據此提出,要求離開修院生活,成為自行善事的自由修女。但一直沒有得到總主教的許可。

一九四七年,以回教徒為主的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宗教衝突下,大批印度教難民湧入特蕾莎修女任教的加爾各答市。城市爆發著如麻瘋、霍亂這樣的可怕傳染病。在特蕾莎修女不斷請求下,四九年,她終於獲得教宗庇護十二世的批準,並得到一定的物質支持。五零年十月,她和十二名修女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她們以白布鑲嵌藍邊的印度莎麗作為自己的修女服,成為聞名世界的標誌。

一九五二年八月特蕾莎修女成立"清心之家"貧病危收容院,七年後在新德裏和蘭奇又增設兩所,消息先在貧患者中傳開,之後又在世界各地的義工中傳開。一九六九年,英國記者蒙格瑞奇的一部紀錄片,感動世人,也使特蕾莎修女終成世界名人。

特蕾莎修女的修行世界

特蕾莎修女的位置非常特別。天主教會存在已有兩千年。可是,基督徒並非是鐵板一塊。道理非常簡單,他們本身隻是凡人,他們隻是在按照他們所理解的神的旨意在行事。理解錯了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經過兩千年,今日之基督教徒更傾向於理解為神引導下個人靈魂的提升,是走向謙卑感恩的過程,傾向於理解神的旨意是傳播愛和放棄仇恨怨恨,因此,現代傳教士去貧苦戰亂之處,往往一句說教都沒有,隻是在那裏救助做工。而越是在早期,人在神的借口下越自大狂妄,罪惡越多。人的領悟需要時間和過程。因此,早期天主教會往往出現擅自以神的名義迫害異端、甚至斂財行惡。

修行生活就是這樣出現的。一些天主教徒出於對某些教會的失望,決心以一種相當極端的方式把個人靈魂的提升做到極致,放棄所有個人世俗享受。當然,各個修行派別之間也有程度的不同,但是大同小異。他們把自己交給上帝,不論把自己關在窄小的修行室,還是如特蕾莎修女那樣走入貧苦人中,做的事情本質是一樣的——個人行修。也就是在神助之下,通過某種方式,提升個人靈魂。救助也並不看重"自己",不提個人成就,他們隻是在傳達"神的旨意",服務於神。

這是修道院存在的原因。修院高牆內的封閉環境,使修士修女的意願實現變得容易。而如特蕾莎修女這樣"自行善事的自由修女",必定會遇到更多困擾,因為她和世俗世界遭遇,有了太多糾葛。

一開始,特蕾莎修女作為一個外國人和天主教徒,受到印度教區婆羅門階層的強烈反對。但是她畢竟是在救助印度人、印度教徒,也就漸漸被接受。她和世俗世界的更大糾葛,是她接受了世俗世界所給予的榮譽。接受蒙格瑞奇的紀錄片拍攝,就是一個開端。七一年教宗保祿六世頒給特蕾莎修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平獎",還是宗教界榮譽,但是對修行身份來說,已經不尋常。接下來,是世俗世界的一係列獎項,七一年的肯尼迪獎、七五年的Albert Schweitzer國際獎、八五年的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九四年的美國國會金牌、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的美國榮譽公民、許多大學的榮譽學位,以及最受矚目的七九年諾貝爾和平獎。

誠然可以說,特蕾莎修女的工作需要大量來自世俗社會的捐款,她的知名度幫助了她工作的開展,也就是推動了她承諾於神的慈善,"成為神的光"。可是,既然特蕾莎修女如此深度地進入世俗世界,這個世界也必然以他們的標準來侵入和對她提出要求。因此,特蕾莎修女沒有一刻不在批評之中。這些批評包括:她的組織財政狀況是否應該向公眾公布;她所獲的榮譽是否和其工作相稱;她屬下的醫療護理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她自己本人接受高水平治療說明了什麽;她的機構接受的部分善款是否用於傳教而非救助,等等。

曾陷入絕望黑暗期

《特蕾莎修女:成為我的光》一出版就引起轟動,是因為書中揭示了特蕾莎修女曲折的信仰之路,她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信仰始終堅定者,而是在長達幾十年時間裏,曾痛苦於自己聽不到上帝聲音,甚至曾因呼喚而得不到回應,懷疑過上帝的存在,她的信仰有漫長的失望、絕望的"黑暗期"。在剛開始助貧工作幾年後的一九五三年,她在致一名主教的信中說:"請特別為我禱告,讓我不至破壞主的工作,也可讓主彰顯自己,因為我內心有著可怕的黑暗,如一切已死,從我開始這工作以來,或多或少一直都是這樣"。將近五十年,特蕾莎修女以各種方式,始終在?述她內心經曆的黑暗,五十年來,她常常在深重的苦痛中難以自拔。

這本書對特蕾莎修女引發異議:作為世俗世界公眾人物的特蕾莎修女,從來沒有在公眾場合表露過她內心的信仰黑暗期。尤其是在一九七九年,書中顯示,九月份,她給一名天主教神父寫道:"基督對你有一份特別的愛,而對於我,沉默和虛空實在太大,我看,卻看不見,我聽,卻聽不到。"可是在一個多月後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上,她表現得正麵而信仰堅定,她談到聖誕之日提醒這個世界:"傳播著的喜樂是真實的",因為基督無處不在,"基督在我們心中,基督在我們遇到的窮人那裏,基督在我們給予和接受到的微笑中。"

有意思的是,新書引出的反應也明顯表現出兩個世界的視角不同。世俗世界的震驚更多表現出俗世對完美英雄的期待,而對特蕾莎修女的艱難信仰曆程很難理解。從這個角度引出,有包括心理分析在內的各種理性分析,也有人對此幾乎是"上當受騙"的感覺,甚至也有嘲笑的,說特蕾莎修女隻是鄉村歌曲中的典型女人,丈夫說是去買包煙就從此消失,而她還在那裏癡癡幾十年為他舉著火炬。世俗世界的人們也會善意猜想:新書出版,對那些和特蕾莎修女具有同樣信仰的基督徒、甚至對一些有大量基督徒的國家,會形成怎樣的震撼衝擊。

衝擊是有的,但是和人們想像的並不一樣。對大多數基督徒來說,他們確實是第一次知道特蕾莎修女的內心掙紮。可是,相比世俗世界,用他們的視角看去,這本書所揭示的內容不僅很容易接受、而且可以是非常正麵。如同美國一個宗教界人士,稱這本書是"特蕾莎修女提供的新的救助,是她以內心生活書寫的救助。它會被人們記住,其重要性不下於她對窮人的救助。它會幫助那些經曆信仰疑惑、上帝曾在心中缺席的人。他們是什麽人?那是每一個人:無神論者、懷疑者、尋求者、信仰者,每一個人。"

差異傳達了兩個世界不同的人生觀。世俗世界在強調個人的獨立、自主,尋求個人成功和榮耀也就是自然的,也因此會傾向於塑造完美的個人。而在信仰世界裏,強調原罪,內心存在黑暗、信仰出現困惑都是正常的,這是人需要上帝引領的理由。人的位置是謙卑和感恩,成功榮耀都歸於上帝,本來就不屬於自己。

那麽,特蕾莎修女究竟是有信仰,還是沒有信仰呢?世俗世界在質問:她幾十年來一次次寫著、禱告著,白紙黑字,證明她沒有看到聽到神,故而當然是"不信"的。信仰世界回答說:特蕾莎修女每天早上四點半起來禱告,在聽不到看不到的黑暗中,祈求神的回應,堅持幾十年直至生命終結。假如"不信",倒頭呼呼大睡就是,還理他幹嗎。這是理性和信仰的經典對話。

她愛上了這份黑暗

特蕾莎修女在她六一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這麽多年,我第一次開始愛上這份黑暗——因為我相信,這隻是基督在世上經曆過的痛苦和黑暗中非常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她感到基督這樣對她說:"我知道你是最不勝任的人——軟弱且罪孽深重,正因為這樣——我用你來彰顯我的榮耀。你會拒絕嗎?"這在世俗世界中,被理解為幻覺和妄想,在信仰世界卻是正常的。

自從進入救助工作,特蕾莎修女每天麵對深重的人間苦難和無助,內心煎熬可以想像。更大煎熬是進入世俗世界後內心承受的意外壓力和幹擾。特蕾莎修女站在出發點時簡單的修行生涯變得複雜起來。修行是麵對自己,承受苦難是修行的一部分,這是對自己而言,並不能外延擴大到對普遍苦難的看法,後者是政治。在記者會上,她卻必須在記者的壓力下,回答諸多不應該是她回答的問題,甚至要給世界的苦難一個解答。世俗提問常常超出對一個修女的合理要求。她的開始,是追隨一個召喚。而她走出修院,巨大的世俗世界在異化扭曲她的初衷和使命,以世俗對褒揚的理解來獎賞她,也要求回報。一個修女和神之間的關係、她的內心世界,本來是她自己的事情,現在,或站在記者會上,或站在領獎的講壇上,整個世俗世界在理所當然地要求她公開最隱秘的、一個修女的內心。這本身是強橫無理的要求。

最後,特蕾莎修女被壓在兩個世界之間,漸漸發現,她在這個夾縫中已經不可能掙脫。她生前一直要求把她在教會的內心告白銷毀,她說,一旦公諸於世,人們必將更多地談論她,而不是基督。教會拒絕了。她知道那是教會的傳統。她卻更無力地知道,世俗世界對基督並無興趣,有興趣的隻是眼前出現一個女聖人。外部光亮耀眼,卻不是她要做的那一束光。世俗的最高褒揚沒有令她喜形於色,相反,她陷於更深的精神危機之中。

這本書最終讓我們看到,特蕾莎修女內心的信仰掙紮探索與她的救助工作相始終,她和世俗的慈善業者不同,雖幾十年身陷世俗重圍,在本質上,她仍然是一個修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虔謙的評論:

謝謝謙謙, 問好。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還有,青青,真的感到你一路過來也很不容易。
問候朋友!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首席聊天師的評論:

嗯,我想是的。。。
首席聊天師 回複 悄悄話 哦,是這樣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苗青青的評論:
是啊,信心很重要,信心也是在學習倚靠神的過程中堅固的,一生的課程。要注明於耶穌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盈袖2006的評論:

平安喜樂都來自神, 與神同在, 就有平安喜樂, 離開神, 追求世俗功德,就沒有。

人很難不追求俗世東西,我們也和特雷沙修女一樣, 不能時時把握依靠神,墾求聖靈的能力帶領我們吧。

最近我忙, 可會少來了,要陪孩子申請大學。祝各位一切好, 神保守每一個人。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盈袖2006的評論:

我也想買本書, 讀讀她真實的心路曆程對認識自己也應該有幫助。

傾向於同意你說的, 把成就僅僅看作自己所為, 沒有歸榮耀於神,可能是人產生孤獨困惑的原因。 世人對她個人的崇拜, 加上天主教認為人自己可以是義人,可能使她一方麵認為自己是義人, 一方麵又覺自己也有軟弱,很容易不知所措, 而忘記時時依靠神相信神的能力。

人都有某些時刻, 感覺沒人能夠理解和幫助自己。 我記得我車禍之後, 就被這種恐懼所征服,感覺生命的脆弱無常。 那時候, 理智上知道依靠神,感情上又怕受公義的神責備, 因為事故責任在我。

可是我掙紮以後決定還是要相信依靠上帝的愛和包容, 這是因為沒有別的解脫辦法。 於是我讀經,讀到羅馬書:“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裏”的時候, 我選擇相信神的話, 即使我還感覺不清楚, 因為他是信實的神。 我就禱告, 感謝神這樣的愛, 求他和我共擔我的負擔和痛苦,保守我心裏有平安。 不知不覺中, 我的心就鎮定下來了,平安了, 他給了我所求的。

人的感覺和神的應許不一致的時候, 對我們是一個信心的考驗。 如果過分相信感覺, 有時就會遠離神吧。 耶穌說他為我們在天上預備了地方,要接我們去。 我們看不到,感覺不到,但我們是憑著信心去盼望, 隻因為他是創造宇宙萬物和一切規則的信實的愛我們的神。

我想, 盡管我們是軟弱不值得信賴的, 但神是最有愛心, 理解力,最信實地以他認為好的方式愛我們的那一位。 所以,愛神依靠神, 比依靠人永遠來的可靠。

但我們的軟弱會時常讓我們忘記依靠,所以時常學習, 對自己有助益, 求神把我們對他的信心賜給我們。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苗青青的評論:
我的疑問是她如此誠心追隨神,無論物質世界多麽困難,內心應該是聖靈充滿,平安喜樂啊,可卻不是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太謝謝你了,對我大有幫助。我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甚至想是不是因為她在世俗世界的成就讓她過多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把這一切歸作神的作為,所以和神遠離。想著要讀一讀她的傳記,以便有更多了解。了解她的內心經曆對每一個基督徒的都很重要。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加州花坊的評論:

是的花姐,與己鬥其樂無窮,不容易, 但我開始願意有這個承擔, 去體會這個樂趣。

周末愉快!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其實與己鬥才會其樂無窮,因為那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他的過程,直到見主麵的那一天。掙紮是正常的,一切順利是不可能的。我們就是靠神在戰勝自我中得喜樂,經曆神的恩典,榮耀歸於神。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愚風的評論:

同意你說的,基督徒都有心靈的掙紮, 和自己的惡與軟弱鬥爭的掙紮。 我想起來馬太福音裏耶穌說過:“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上帝正是給這些承認自己有弱點的人有祝福,就像他給特蕾莎修女有很多祝福一樣。

關於神的啟示和顯現, 聖經說我們見不到神的麵,要通過耶穌來認識神。 確實沒人能見到一個物化的上帝形象。

不過,上帝是靈,他的啟示在聖經話語裏。 當我們靈修或遇到問題讀聖經時, 常能得到問題的答案,這也是他最經常的直接啟示吧。

關於經曆神, 我是相信,基督徒生命裏會體會到神對自己生命的幹預。 通過查經,聽道, 認識真理, 受到激勵, 改變生命, 雖不是一日之工, 其實也是神在向我們顯現他的真理,帶領我們改變自己的生命。

有時侯我們信心低沉,罪性控製自己,不願反思悔改,暫時與神隔絕是有的,但我們知道神仍然在那裏等待我重新尋求他,我們若回頭來, 他仍接納我們。

客觀的困難本身,或許隻是個磨練性格的工具,並沒有把神與人隔絕的作用。 但是我們的信心不足, 特雷沙修女的信心也有不足的時候, 可能也偶爾會自怨自艾,認為神忘記了我們。 可是,困難的時候也是讓我們學習信賴依靠神的時候, 約伯遇到的打擊比誰都大,可那也是個錘煉他信心的過程。

我似乎越來越甘感覺聖經裏有很多辯證法。

也謝謝你的分享, 祝好。

愚風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

人們對基督徒的屬靈狀態的理解還是多基於人的工作和外麵的表現。其實,修女的掙紮才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聖經裏的很多屬靈人物大多數在一生中沒有經曆過神的直接啟示和顯現。但即便在黑暗和枯竭中,他們仍想特蕾莎一樣堅信神的同在。有晚上、有早上;有白天、有黑夜,這是神的命定。

感謝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