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檔案--肯尼迪總統1962年為獲諾獎者設宴

(2019-11-09 13:10:36) 下一個

這個檔案是:Remarks at Nobel Prize winners dinner, 29 April 1962,鏈接在此,38頁,記錄了1962年4月29日,肯尼迪總統在白宮為4名196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舉辦宴會的一些資料。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跟中國也沒什麽關係,隻是一些曆史小細節有點意思。當時參加的有180多人,多是曆屆獲獎的美國人,檔案中包括肯尼迪講話的草稿,上麵有打錯的字,也有很多修改痕跡,不知道是不是總統本人的手跡,還有講話的定稿,比較整潔,基本沒有塗改。另外有出席人員名單,包括李政道夫婦,楊振寧夫婦(那時的楊太太應該姓杜),還有馬歇爾將軍夫人,馬歇爾已於1959年去世,他因為戰後對歐洲重建(馬歇爾計劃)所作貢獻獲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還有海明威夫人,海明威1954年以《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於1961年自殺,他當時的夫人是Mary Welsh Hemingway;還有美國獲諾貝爾獎人數統計,所占比例,等等。

劃紅圈的是李政道夫婦名字

劃紅圈的是楊振寧夫婦。檔案中下麵這個表,是出生在外國,以美國公民身份獲諾獎的,裏麵卻沒有楊振寧和李政道,難道楊李獲獎時還不是美國公民?中國人心底的那種恐懼翻了上來:種族歧視!

下麵這張表是10年一次統計,獲獎人中,各獎項中美國人的人數和相對比例,從1901年開始發獎到最近1960年:

比如,1901-1910的十年間,美國獲一次物理獎和一個和平獎,跟外國人獲獎總數60相比是3%。這個比例到第二個十年上升到11%。1941-1950年的十年裏,外國人總數是30,美國人是23,比例是76.6%,但是被劃掉了,改成了43.4%。美國人的數學真的有問題,問題在於,76.6%是美國獲獎人占外國獲獎人的百分比,而43.4%則是美國獲獎人在獲獎總人數中百分比,顯然後者比較有意義,最後十年,也出現這個問題,老外45,美國人29,美國跟外國比61%,也劃掉,改成美國占總數中比率,39.2%。這兩個改了,上麵的卻沒有改,這張表最後一列是個混合百分比。

檔案中還有給肯尼迪總統的備忘錄,其中一份備忘錄(p8)是提醒肯尼迪,他在宴會上的活動:1.晚7:45,四名1961年美國獲獎者及其夫人,加上副總統約翰遜夫婦,瑞典大使夫婦,挪威大使夫婦與你在橢圓辦公室喝點小酒。2,在適當時候,接見人員排好後,一位助手(Aide,似也可譯為副官)去通知你,引領你走下大樓梯,隻有你們夫婦兩接見他們。3,接見結束,獲獎人暫時不動,他們的夫人進入宴會廳,你與獲獎者合影,然後你們進入宴會廳。4,海軍陸戰隊樂團在宴會前和期間奏樂。5,咖啡和酒就在桌上喝,當你們離開餐桌後,在補妝期間(nose powdering),香檳在走廊裏放在盤子上傳送。6,某人會遞給你一個麥克風,這樣你講話就可以從擴音器裏傳出來。7,補妝完成,客人會被引導進入東廳(East Room),然後朗誦前諾貝爾獲獎人作品片段。8,我們希望,在朗誦結束後,你能讓白宮攝影師拍攝你與朗誦者的合影,要麵對前方,近來我們在拍攝“祝賀你表演成功”時不是很成功,全是背影,沒有正麵。

另一份備忘錄(p9),說:請原諒這些打字稿,因為今天姑娘們都不在(1961年4月29日是星期六,白宮周末沒有打字員上班嗎?那個年代一周工作幾天?),Lester Pearson很著急,假如可能的話,他想跟你聊5分鍾(have your ear for about 5 minutes,直譯:占有你的耳朵5分鍾),但是他不會要求你在魁北克或卑詩省為他競選。署名的是Fred Holborn,查(感謝這個網絡時代)Fred Holborn是肯尼迪行政助理。Pearson是加拿大總理,現在的多倫多國際機場,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1961年美國獲諾獎人當中,有一個是哈佛大學研究耳朵的專家Georg von Bekesy,匈亞利出生,von說明他還是個貴族,當是奧匈帝國的傳人吧。可能助聽器就是他發明的,還是在他的研究成果上造出來的。

 

另外附上楊李二人在美國檔案館官網上照片,分別為:李政道:Photograph of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cs Tsung-Dao Lee,NAID=594249。楊振寧:Photograph of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cs Dr. Chen Ning Yang,NAID=594250,

多麽年輕,意氣風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是的,楊李各有各的理由,我們外人隻能婉惜。是的,這張拾穗圖真的很美。謝謝!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敬佩! 隻是楊和李的分道揚鑣,太令人惋惜了。 您的ID圖很好,我也喜歡米耶。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陬觀者' 的評論 : 謝謝!確實是米勒的畫,因為我自喻為曆史田野裏的拾穗人。多謝你提供那麽詳細的資料,尤其是楊李二人的身份,看來1957年他們獲獎時還真不是美國公民。網上查Bekesy時,也說他原來是研究電信的。
海陬觀者 回複 悄悄話 (之三)

博主的名字下麵那幅圖畫,是法國畫家 Jean-Fran?ois Millet 的作品 Des glaneuses 吧?

我對這幅畫,《拾穗者》,有很好的印象。 因為它寓意溫厚,人物寫實,用色也很柔和,從平淡中見其個性。

對於深入故紙堆中遊巡的人來說,這畫尤其有其弦外之音。
海陬觀者 回複 悄悄話 (之二)

原文:“檔案中下麵這個表,是出生在外國,以美國公民身份獲諾獎的,裏麵卻沒有楊振寧和李政道,難道楊李獲獎時還不是美國公民?”

楊、李二人在 獲頒 諾貝爾獎的時候,都不是美國公民; 這點是可以確定的。 我在一本物理學的教科書上看到有諾貝爾獎得獎人的名單,在楊、李的名字後麵寫的國籍是 China,然後有小字注記,已經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 這本書是60年代出版的舊書。所以 楊、李得獎的時候,在全世界的華人文化圈中引起如許轟動,因為是中國國籍的科學家第一次獲獎。 楊、李對於故國,不能說沒有舊情,否則也不會保留了國籍若幹年。 後來可能因為研究需要,不入籍則不能參與某些研究活動或者申請研究經費; 而終於入了美國籍。 還有一點,當時還是冷戰的年代。 他們當時如果是中國籍,就是 Republic of China,當時還是在台灣的國民政府所代表,為美國政府所承認,並保持了外交關係。
海陬觀者 回複 悄悄話 原文: “1961年美國獲諾獎人當中,有一個是哈佛大學研究耳朵的專家Georg von Bekesy,匈亞利出生,von說明他還是個貴族,當是奧匈帝國的傳人吧。...”


Bekesy 的姓氏的確是貴族,但可能不是世襲封地的哪一類。 奧匈帝國的封爵製度比較放任。 例如,錢學森在 Caltech 的老師 Theodore von Kármán 也是匈牙利人,還是猶太家族。 在他的自傳裏麵提到過,是因為替帝國政府處理財務上有功績,被奧匈帝國賜封貴族稱號的。 他的家族也就老實不客氣,把姓氏前麵加上了 von。 其實他家裏是住在都市裏的猶太人,據稱他的祖先還有一位是波西米亞的猶太教學者。

Bekesy 的家裏不是猶太人,祖上幾代都是基督教徒,父親這邊是新教徒,母親這邊是天主教。 Bekesy 替匈牙利的郵政局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包括二戰時期),做的是通訊方麵的研究。 匈牙利在二戰期間是有法西斯政府的,而且在政治、軍事上支持納粹德國。 Bekesy 這時已有國際上的知名,如果是猶太人,多半早就逃跑了。 從這一點看去,他是猶太人的可能性也很小。 但可能也不是天潢貴胄那一類的 宗室。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你喜歡就好!謝謝來訪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謝博主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