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陳落馬的事實,表明反腐已成為權爭的殺手鐧/張建(ZT)

(2006-10-04 06:13:46) 下一個
陳良宇落馬了,被撤消了黨內外一切職務,落馬的原因是腐敗。高舉反腐大旗的胡溫政府受到了普通民眾的廣泛擁護。同樣,十年前,陳希同落馬了,也被撤消黨內外一切職務,落馬的原因同樣是腐敗,最後被判入獄,當時的民眾對江政權也寄予了厚望。
腐敗讓二陳聲名狼藉,從此從政治舞台上消失,反腐讓胡溫政權和江政權聲威大震。反腐已成為中共權力鬥爭的殺手鐧。
象陳良宇、陳希同這樣位高權重,已是一方霸主的中共高級領導人物,在毛、鄧這樣的絕對權威政治基本消退,並且路線鬥爭、階級鬥爭已經失去號召力的今天,要打倒他們的最佳手段就是利用反腐敗。反腐敗是把他們拖下馬來的有力手段。 ( )




中共的權力鬥爭,從建黨之初就沒有停止過。路線鬥爭、階級鬥爭是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之初,權力鬥爭的主要形式。從中共建黨以來,進行了多次左傾路線、右傾路線鬥爭,在這些鬥爭過程中,本質上都是赤裸裸的權力鬥爭。在文革時期,以階級鬥爭為綱,則權力鬥爭通過階級鬥爭充分體現出來。
路線鬥爭、階級鬥爭成為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之初,中共權力鬥爭的主要形式,是因為當時中共的各級官員,總的來看貪汙腐化現象不是那麽嚴重,或者說社會總財富有限,並且由於鬥爭的經常性,使得當時的官員不能象現在一樣,讓政府官員的貪汙腐化成為一種普遍的、經常性的現象,並且,在當時有錢的人,如地主、資本家及其代言人都是受到專政的對象,私人占有大量財富是不可能的,太富有的人也是難為官的。
因此,在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之初,路線鬥爭、階級鬥爭成為中共權力鬥爭的主要形式。
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的口號下,私人占有財富成為了合理的社會現象。隨著社會財富的積累,部分個體戶的迅速暴富,讓各級官員思想觀念上發生了根本改變,追逐錢權、追逐享樂的意識空前膨脹,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官權的絕對化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官員們正好利用自己的絕對權力大肆獲取財富。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負麵作用,就是讓官員的貪汙腐化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並且到了根本無法控製的地步。
中國政府官員的腐敗現象是觸目驚心的,有人曾說,中國科級以上的官員,用機槍掃射都不會有冤枉的。這表明中國政府官員的腐敗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境地。無官不貪,是中國官場的真實寫照。
政府官員的極度腐化墮落,讓普通民眾深惡痛絕,深切期望這種現象能受到堅決打擊和從根本上得到遏製。反腐敗是民心所向,但也是權力鬥爭所需。
在中國如今的現實中,路線鬥爭、階級鬥爭已經淡化,路線鬥爭、階級鬥爭已經不在具有號召力。但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並沒有停止,在官員都存在腐敗現象和普通民眾對官員腐敗的極度痛恨的大環境下,反腐已經成為中共權力鬥爭的主要形式。
腐敗讓民眾深惡痛絕,反腐可以招攬民心。揭露對手的腐敗劣跡,讓對手喪失民心,可以把對手置於萬劫不複的境地;也可以大吹自己的反腐決心和功績。從而提高自身的統治地位,鞏固自己的政權。
在普遍腐敗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找到官員的腐敗證據那是輕而易舉的事。利用反腐既可以清除異己,又可以博取民心,是一舉兩得的鬥爭高招,也是容易實現的權力鬥爭方法。以反腐進行權力鬥爭,是打擊對手,抬高自己的殺手鐧。
二陳因腐敗落馬的事實,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反腐已經成為中共權力鬥爭的主要形式。二陳因腐敗落馬後,受到普通民眾的痛斥,政治生涯從此結束。胡溫政權、江政權在以反腐敗之名把二陳治罪後,受到普通民眾一時好評,兩個短暫專製王朝得到鞏固形成,充分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反腐已經成為中共權力鬥爭的殺手鐧。反腐敗必將成為中共今後一段時間裏,權力鬥爭的主要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專治的政權特征下,以權力鬥爭為目的地反腐敗鬥爭,不會從根本上遏製腐敗。專治特征下,話語權、司法權的單向性,決定了反腐敗的單向性。往往是隻說別人,不說自己,別人也無權說自己。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年年有權爭,年年有反腐,周而複始,不可窮盡呢。 _(記者:張建) [首發,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支持此文作者/記者( )
(本文隻代表作者或者發稿團體的觀點、立場)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