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媒:美國對中國為何如此溫柔?(ZT)

(2006-09-22 19:33:24) 下一個
盡管貿易逆差在加大,從盜版電影到美國汽車零件出口的眾多問題飽受爭議,美國經濟要人訪問中國時更願意采取合作策略,而不是對抗。中國經濟的崛起,兩國的相互依賴,以及經濟外交的注重實效的辦法,推動了柔和的基調。
( )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對美國新任財政部長保爾森來說,這也反映了一個風險評估,而這個評估會令許多美國人感到意外。中國經濟步幅很大,在某些方麵來說是一種脆弱的經濟。貿易專家表示,這不僅對北京的領導人來說是危險的,對世界經濟也是危險的。

中國已經承諾走向市場經濟。它大量的電子產品和其他商品令人吃驚,引起其他國家的競爭生產商的不安。

但這不意味著中國的路必然平順。保爾森概括了中國麵臨的挑戰。我們麵臨的最大風險不是中國將趕上美國,而是中國沒能繼續進行維持增長和解決該國麵臨的非常嚴重的問題所必須的改革。

保爾森和他的前任約翰·斯諾(John Snow)在美中經濟關係目標上有許多共同的看法。他們都把更靈活的中國貨幣排在重要位置─此舉可以支援掙紮中的美國製造商的出口。

保爾森不是簡單要求中國官方改變。他希望和中國官方定期合作,建立他在作為投資銀行家時就搭建的關係。保爾森和一位中國官員在9月20日宣布家裏新高度的對話,處理兩國間長期的問題。同時,他沒有滿足那些希望在人民幣美元匯率之類的問題上迅速取得勝利的期望。

這個時期布什政府不斷受到批評,要求它在中國不作出回應的情況下采取懲罰性措施。而以上那些劫反應了美國對中國的溫柔方式。如果美國逼得太緊會爆發貿易戰?然而,許多經濟學者警告說貿易戰會對兩國和世界經濟造成傷害。他們的論點包括:

  1.美國和中國目前是全球增長的雙引擎,相互間的依賴在增加。支援漸進的改革和健康的中國經濟比贏得讓步更重要。

  2.中國越來越大的影響讓它的領袖可能會繼續根據他們自己的利益的理解作出決定,而不是根據外界壓力。

  3.即使人民幣劇烈升值,也不清楚它對美國巨大的貿易赤字有多大影響。美國可能隻是加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或為中國進口的東西付更多的錢。

  此外,人民幣的巨變可能令中國不穩定。

中國還有約1.4億人失業或未充分就業。而另一方麵,老年人口得不到社會保障。這已經扭曲了經濟,推動中國國內儲蓄率高漲。這就阻礙了該國從出口帶動的經濟轉向國內消費拉動的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也提醒中國和美國努力解決世界經濟的失衡。多許多人來說,這意味著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變化。也意味著要美國儲蓄更多(借貸少一些),而中國消費更多一些。

資深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和其他人認為中國沒有脆弱到破碎的地步,但它麵臨著更艱巨的轉變。拉迪表示,中國會在他們認為符合自己的利益時作出改革,而保爾森可以幫助他們知道該如果作決定。

* (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