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溫家寶:中國將妥善處理 高句麗 問題(ZT)

(2006-09-13 18:46:02) 下一個
中國和韓國之間有關東北曆史研究問題的爭論仍未平息。繼上周韓國議員和民間組織號召國民抵製到中國旅遊後,韓國總統盧武鉉前天在芬蘭亞歐首腦會議上就中國社科院主導的“東北邊疆曆史與現狀係列研究工程(東北工程)”向中國總理溫家寶表達“遺憾”,溫家寶則表示中國已經要求有關學術機構妥善處理。

  台灣《中國時報》引述韓國媒體和香港“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說,溫家寶告訴盧武鉉,原本計劃明年2月完成的“東北工程”項目已於本月提前結束。

  “東北工程”由中國社科院與東北三省聯合組織實施,於2002年正式啟動,預計五年投入資金1500萬元人民幣(約313萬新元),重點研究中國東北邊疆曆史上的疑點問題以及難點問題,其中包括古朝鮮、高句(音“勾”)麗、渤海史研究;中朝關係史研究;東北邊疆社會穩定戰略研究;朝鮮半島形勢變化及其對東北邊疆穩定的影響研究等問題。

  “東北工程”中有關古代高句麗王國的曆史歸屬研究引發了韓國抗議。高句麗建國於公元前37年前後,都城位於中國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城。在高句麗大約700年的曆史中,它的都城大部分時間都設在現今中國境內。因此很多中國學者認為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但中國學者的觀點也麵臨難以解釋的尷尬。1949年中共建國後,考慮到與朝鮮的特殊關係,中國官方慷慨地把高句麗曆史“贈送”給了朝鮮,在郭沫若、範文瀾等主流中國曆史學者的書籍中,高句麗也一直被劃入世界史的一部分;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朝兩國在中國東北舉行了兩次聯合考古,所有發掘的高句麗文物全都送給了朝鮮。這些都成為今天韓國學者批駁中國學者的有力證據。

  2002年6月,《光明日報》在一篇由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三位學者撰寫的文章提出:“高句麗政權的性質應是受中原王朝製約和地方政權管轄的古代邊疆民族政權。”

  這篇文章在韓國學者和媒體中間引起軒然大波。韓國學者給這篇文章扣上“曆史帝國主義”的帽子。2003年12月9日,韓國古代史學會、韓國考古學會等17個學會在漢城曆史博物館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中國“立即停止把高句麗史編入中國曆史的歪曲曆史行為”。

  韓國主流媒體和官方也出麵批判和抗議“東北工程”,指“中國這麽做是要重新確認與朝鮮族居住的東北地區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製造介入北韓地區的理由,隱含高度的戰略意圖”。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厲聲指出,韓國學術團體的反應非常偏激,但中國不會與韓國進行爭論,而會按原有的學術部署繼續進行研究。

  社科院網站近日發表了有關東北地方曆史的18篇論文簡本,堅持將古朝鮮、高句麗、渤海國的曆史納入中國古代邊陲史,再度引發韓國方麵的抗議。

  韓國執政黨和國會議員上周三在首爾宣布,將以“拒絕前往中國旅遊”、千萬市民連署及前往中國使館抗議等方式,抗議中國社科院再度密集發表“東北工程”新報告,扭曲古朝鮮曆史。

  北京外交學會一名學者對本報說,中國在中韓曆史爭議問題上表現的十分克製,因為中國認為高句麗問題屬於學術問題,不應該上升到政治層麵,也不希望中韓關係會因此受到影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