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學成: 不要把反恐異化為文明衝突(ZT)

(2006-09-13 06:10:00) 下一個
“9·11”恐怖襲擊五周年已經來臨,美國正在準備舉行各種形式的悼念活動,布什總統也將首次赴三處遭襲的現場致哀。當年的臨時停屍房已經設為永久紀念遺址,被命名為“紀念公園”,供人們為死去的亡靈寄托哀思,為活著的生靈祈禱安康,為這個不安寧的世界祈求和平。

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劫持民用客機撞擊紐約世貿中心和華府五角大樓,代表美國金融權勢的雙峰大廈頃刻間化為平地,近3000不同國籍的人不幸罹難。這起事件震驚了美國,震撼了全世界,預示著21世紀的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將麵臨新的嚴峻挑戰。 ( )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美國著名導演奧利佛的新片《世貿中心》正在北美上映,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敘述兩名警官從倒塌的世貿大樓中奇跡逃生的故事,情節催人淚下,表現了美國人民的不屈意誌和獻身精神;而英國廣播公司電視4台拍攝的虛擬紀錄片《總統之死》也即將在加拿大上演,虛構美國總統布什2007年在芝加哥被恐怖分子暗殺。一位領導反恐戰爭的總統倒在血泊之中,提示人們反恐戰爭尚未成功,前麵的道路依然嚴峻和艱險。

同“珍珠港”事件一樣,“9·11”恐怖襲擊事件賦予美國人民刻骨銘心的記憶和警示,激起國際社會的同情和聲援,也考驗著美國領導人危機管理和駕馭全局的政治智慧和領導能力。在布什總統的領導下,美國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空前團結一致,發起了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全球戰爭。美國從此進入了“戰爭狀態”,布什總統也成了戰爭總統。5年過去了,美國取得了一些可圈可點的勝利,也招致了不少揮之不去的非議責難。美國中期選舉在即,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況更成為兩黨選舉政治的熱門話題和攻擊政治對手的便利武器。

在國內戰線上,為了適應國土安全和反恐戰爭的需要,布什政府新建了國土安全部,重組了情報機構,采取了史無前例的防恐反恐的政策措施,粉碎了幾起恐怖分子策劃的襲擊預謀,保證了國土未遭新的襲擊。布什政府斥資數百萬美元研製新的測謊技術,用以提升現有測謊設備的準確度;批準對公民的通訊進行監控,搜尋恐怖分子的活動線索。然而,美國政府專注了反恐,卻忽視了防災救災,麵對卡特裏娜颶風橫掃新奧爾良,吞噬了上千條生命而一時束手無策。美國人民為了人身安全,甘願犧牲了寶貴的民權自由。

在國外戰場上,從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到入侵占領伊拉克,從先發製人軍事打擊“邪惡軸心”到發動顏色革命改變“專製政權”,從西亞打到東南亞,從中亞延伸到加沙。美國拘留了上萬恐怖嫌疑犯,卻暴露出阿布·格拉布令世人發指的虐囚醜聞。美國領導的聯軍消滅了不少恐怖分子,但誤傷了更多平民,恐怖分子的主要首領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仍逍遙法外;原先計劃數月就可以結束戰鬥,幾年後的今天仍看不到戰爭的盡頭;戰爭初期誌願者聯盟有幾十個大小成員,但現在連堅定的盟友也要從戰場撤軍;國內反戰運動方興未艾,指責伊戰失策的聲浪此起彼伏;5年前布什總統的支持率高達80%以上,但今天卻跌到了40%以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正麵臨國會要求下台的壓力,而1994年以來就控製國會兩院的共和黨也麵臨中期選舉失守的風險。

反對恐怖主義是美國維護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也是國際社會謀求和平和發展必須應對的嚴峻挑戰。時至今日,布什政府的任期已經進入多事之秋,全球反恐戰爭也到了新的轉折點。美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需要對這場戰爭的成敗得失進行理性的總結,吸取經驗和教訓,撥正反恐戰爭的航向,采取更加有效的戰略戰術,把這場關乎人類命運和世界前途的戰鬥進行到底。切記不要把反恐戰爭異化為人類文明衝突,切記不要在反恐戰爭中使用雙重標準,切記不要要求別國合作反恐卻又把對方視為潛在對手加以牽製防範,切記不要以反恐為名另辟謀求地緣優勢的戰場。

“9·11”警鍾長鳴,警示國際社會隻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贏得這場戰爭,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促進全球發展與繁榮。 (記者:方向) ( )
(本文隻代表作者或者發稿團體的觀點、立場)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