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華裔女性的美國從政路--紐約眾議員參選人楊愛倫(ZT) (圖) (圖)

(2006-09-12 05:14:42) 下一個


多維記者林紫喬獨家專訪 /紐約民主黨州眾議員初選將於9月12日舉行,22選區參選人楊愛倫目前獲得多位民選官員強力背書,支持她的人包括國會議員克勞利(Joseph Crowley)、艾克曼(Gary Ackerman)、市議員劉醇逸、皇後區區長馬秀(Helen Marshall)、前皇後區區長舒曼(Claire Shulman)、州參議員史塔文斯基(Toby Ann Stavisky)等。()

今年8月初,另一名候選人孟昭文宣布退出選舉,楊愛倫成為代表華裔的唯一參選人,將於12日與猶太裔參選人郝理升、韓裔參選人樸容範角逐唯一的席位。()

在初選前夕,多維專訪了楊愛倫,請她就家庭、理念、以及從移民到參政的心路曆程談談自己的感想。專訪內容如下:()

從小樂於助人()

多維:近日媒體對於你的競選行程與活動相當關注,然而關於你本身的經曆與平時的一麵,談得卻比較少。可否分享一下你從政之前的故事。()

楊愛倫:從政之前就是一段踏上新大陸的曆程。在我25歲時,我所工作的公司提供我來紐約的機會,要我考慮負責紐約分公司,那是1977年的時候,當時飛機票相當貴,來紐約的單程機票幾乎要台幣3萬元,公司提供機會給我,這其實是蠻難得的。()

不過我是家中最小的小孩,又是一個女孩子,母親對我相當疼愛,因此親情上的割舍相當不容易,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做決定。我想看一看外麵的世界,我知道許多人必須由家裏籌錢,才有機會出來念書,我父親也經常在談,誰家的小孩是留美的。我父親本身是中國民國空軍,中學沒有畢業就遇上戰爭,他的英文都是自修的,他後來靠自己的力量考上留美,對此他是蠻自豪的,他也希望他的子女爭氣。 ()

當時40幾元台幣才能換一塊美金,許多人要花父母的錢出國,而我卻可以賺美金寄回家,這麽一想,最後我終於決定接受這個挑戰。在那個年齡要做這樣一個決定,對老板來說太久了,對我來說卻是太快了,那時候長途電話一分鍾大約一塊錢,所以這真的是個遠隔重洋的重大抉擇。 ()

出發前一陣子,每當我媽媽很哀傷的時候,我總是躲避著她。出國當天,同事同學還去機場送行、送花圈,直到我到了出境室,我還對朋友開玩笑說,等一下不會遊泳的都小心點,否則會被鹽水淹死,我指的就是我媽媽的眼淚,結果她聽了相當生氣,由悲傷轉為憤怒,最後對我說了一句:楊愛倫,我希望你到美國後很不快樂,你就會早點回來。 ()

因此我到美國之後,經曆許多生命中的高潮迭起與轉折,我心中都是想著她,卻都沒有告訴她。不過母女連心,1981年我發生車禍,有了短暫的癱瘓,當時我的脊椎散了,日後我提重物、抱小孩,疼痛還擴散到了全身。車禍那天正好是中國的農曆除夕夜,當時我躺在那裏不能動彈,救護車來的時候,由於下大雪不能搬動我,當下我隻吃了止痛藥,並沒有及時送到醫院。等到我母親打電話來,我真的忍不住了,在電話中,是我來美國第一次放聲大哭,哭到我說不出話來,還是我先生向她解釋發生了什麽事。 ()

我母親當時在銀行上班,出國要辦護照也不是太容易,她為了來看我,不僅向總經理請假,甚至願意辭職,她從來沒有出國的經驗,但她在農曆初六來到美國。 ()

我的移民之路並不順遂,在許多必須自己做決定的時刻,我學會了如何選擇,因此許多磨練讓我更加獨立。在這過程中,我慢慢發現自己真正喜愛做的事情,就像我從小在學校做的,就是幫助人、幫助社區。從前我在學校的時候,每年小年夜我ㄧ定帶著同學,去育幼院義演,似乎在小學的時候,我就具有這種傾向,我小學得到的獎狀並不是成績甲等,而是熱心公益、愛護同學。 ()

和劉醇逸理念很接近()

我發現在社區當中,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遇到困難時並沒有人能幫助我們,比如家暴受害者、學校的學童、或是高齡的老人等,當我協助他們時,我了解到要是在政治上沒有力量,我們就得不到關注,也爭取不到資源。 ()

印象最深刻的是,96年原本要取消非公民身分者的福利,有位90多歲的老太太,在美國20多年了,從來沒有想過要入籍,忽然間她失去的福利,所以他說她想要自殺。我還記得這老太太是福壽老人中心的會員,這個機構的成立最初,我就承諾我自己要做他們的終身義工,其實我自己也很忙,不僅是單親媽媽,本身也需要工作,又參與許多公益活動,但事情一發生我立刻敢過去,自己捐出了5百元,希望他們立刻成立英文班,幫助老人入籍,入籍之後還希望他們投票,才能從立法的層麵真正改善問題。 ()

我常常說,小時候課本告訴我們日光、空氣、水是生存的條件,但是在美國必須再加上一項,參政。參政並不是一定要參選,透過投票表達意見也是參與政治,政治就是製定法律,而法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已經成了越來越清晰的概念了。 ()

從皇後區華人選民協會創會以來,我就加入了會員,從第二屆開始我便擔任理事,其後還做了四任會長,十多年來,我持續在街頭推動選民登記,告訴大家投票與加入政黨的重要性,即使選區中沒有華裔候選人,我們仍然應該去投票,讓候選人知道他的當選與否是跟華人有關的,將來當他製定政策或分配福利時,就會注重華人。 ()

許多經驗的累積,都是從我服務別人的過程中得來的。我作為一個單身母親與家暴受害人,原本我是缺少自信的,總不願意別人知道我經曆過什麽,政府機構沒法幫到我,我也不找人傾吐,因此我都是用最古老的方式,將困難藏在心中。 ()

但當我發現我能以多餘的時間服務人,很多時候我還是帶著孩子去的,那種幫助人的富足感,逐漸讓我建立了自信,而遭遇過的困難也成為我的動力,我發現自己不是被社會遺忘的人,其實我可以發揮我的價值。比如有人遭遇了家暴,我會教她趕緊報警,若被加害人重複迫害、或威脅她的生命,則可以自己去法庭申請保護令,若加害者不遵守保護令,政府就能幹預。 ()

我在社區做了27年的義工,這時間點我記得相當清楚,因為我是懷著我的女兒時,就開始了這件事。第一份義務工作就是在華埠的人力中心,協助課後輔導的孩童,避免他們參加幫派。那時在唐人街有個轟動全美的案子,一名四歲小男孩與媽媽牽著手,走在東百老匯上,結果幫派火拚時,一枚流彈打死了他。當時我自己也準備要做媽媽了,因此我特別注重在孩子成長的時候,要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幫助他們避免加入幫派,將自己的精力用在正確的方向上。 ()

一路走來我可以說是身兼數職,本身要工作、照顧小孩,還要兼顧社區服務。過程中也流過很多眼淚,我最常給人最好的祝福就是,你不要羨慕我,我希望你永遠不要走我走過的困難的路。 ()

多維:什麽契機讓你進入政治的領域? ()

楊愛倫:首先我認為,身為亞裔一定要參政或從政。這是我20幾年來,不斷鼓勵大家的事,隻是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去參選的會是自己。我總是鼓勵別人應該參選,因此我的助選經驗非常豐富,美國幾乎所有的亞裔參選人,我都幫助過他們,在外州的選舉,我就透過電話幫忙籌款或拉票,最遠的就是夏威夷的李碩、現在的聯邦參議員,其他還包括德拉瓦州副州長吳先標、前華盛頓州長駱家輝等,我都曾協助參選。 ()

最近的一次當然就是劉醇逸市議員,我在1989年就認識他了,當時他才大學畢業,正在競選學區委員,我主動打電話給他,告訴他我的經曆,因為我的信念就是,華人必須要參政,大家也都應該出錢或出力幫助他,當這些參選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專業,願意做一個公仆,都是值得鼓勵的。 ()

當時我住在艾姆赫斯特,為了社區服務我買了一部車子,作為往返交通工具;日後為了協助劉醇逸競選,我更是把房子賣掉,搬到我現在住的小公寓裏,我是真真誠誠、義務性地幫他,每天隻睡幾個小時,原本我計劃選舉過後,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我還打算休個假,去加州參加我侄兒的婚禮,再將我的移民公司重新開設。但是選舉日因911而延期一周,我因此錯過侄兒的婚禮,心裏感覺相當遺憾。 ()

劉醇逸當選之後,他希望我擔任他的辦公室主任,我記得那是他唯一請我吃的一頓飯,因為在協助他的過程中,我總是不計酬勞。當時他提出這個提議,他說他的競選與我的支持關係密切,而且我們的理念一值很接近,若兩人配合的話,一定會有加乘的效果。 ()

當時我的女兒還在念大學,我經濟負擔相當沉重,若我做了政府工,等於是少了一半的收入。此外我也非常惶恐,因為作為紐約第一位亞裔議員的第一位亞裔主任,責任肯定很大,不過劉醇逸對我說,我不需要多做什麽,我隻要繼續我20幾年來不斷在做的事就夠了,於是我就這樣做了下。()

永遠不會放棄女兒()

多維:你的女兒目前是你得力的助選員,未來你希望她也走你的路?

民主黨州眾議員初選將於9月12日舉行,22選區參選人楊愛倫目前獲得多位民選官員強力背書。(楊愛倫提供)

()

我相信她不會這麽做,我也不會提出這個提議,我希望她繼續堅持原來的專業。我的女兒原先在華爾街的律師事務所工作,最近她將工作辭去,特別來替我助選。她在美國出生,但從小我就跟她說中文,小時候我還騙她我不會說英文,她4歲時有天跟我說,媽媽,你告訴我不能說謊,但你自己卻說謊,我剛剛聽見你說英文了。我就解釋給她聽,我告訴她,若她懂中文,將來不僅可以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溝通,還能跟社區保持聯係,也能跟她幼稚園在台灣待一年所認識的朋友聯絡。()

我還對她說,若她能說兩種語言,就可以幫班上剛來美國的小朋友當翻譯,她從小就習慣幫人翻譯或是做義工。她念中文學校時,我都一步一步陪著她學,她每學期都得第一名,不過我發音不標準的字,她也對不了。()

她辭去工作替我助選時,並非沒有猶豫,她說她不希望我這麽辛苦,但她知道這是我最喜愛做的事。她說我支持了她一輩子,這幾個月換她來支持我又算什麽。我記得她念大學時,她說她終於知道媽媽有多麽支持她,她一向知道我很愛她,但她不知道我給她的支持是這麽的多,她所有的同學都必須打一到兩份工,她是唯一不需打工的人,既有零用錢又有學費,過得相當開心。()

事實上我女兒共讀過三所大學,因為她高中時正值叛逆期,當時她決定不要念書了,我苦口婆心盡量將她維持在軌道上,她原先是成績相當頂尖的孩子,7年級就具有12年級的程度,但那時候她認為念書不適合她,為此我流了不少眼淚,因為她是我最重要的人,我這麽愛她,花了這麽多心血在她身上,她卻不願意走念書這條路。()

她放棄學校後,她說她要去賺錢,她幫百老匯最大的廣告公司做銷售,在街上推銷商品,還有客人直接拿出信用卡在現場購買。我跟她說,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在街上讓人刷我的信用卡,她回答我,那你就知道我做的很努力,客人都相信我。那時候她好像很能幹,還會頂嘴了。()

不過無論她做什麽,我總是努力將她維係在身邊。我自己從前是比較懦弱的,因此我就訓練她獨立與勇敢,所以她特別願意接受挑戰。沒想到她未滿18歲時,就去學跳傘,當時我簡直嚇壞了,但是以她的個性,我是絕對不能正麵勸阻她,她叛逆到我幾乎要向她下跪。有回因為晚上我不讓她出門,她憤怒地叫了警察來,她跟警察說我不讓她出門,警察問她,媽媽有沒有餓過你?有沒有打過你?她說沒有,警察說,這樣的媽媽你還有什麽埋怨?小時候我比你慘多了,不準出去!()

在她19歲生日的那天,我替她舉辦驚喜派對,盡管我很反對她跳傘,我還是將她跳傘的照片製成蛋糕,她那批我不喜歡的朋友,包括跳傘的,或工作認識的,我全給她請來了,她的朋友看了之後,對她說,“你不屬於我們這一群,你快回到你媽媽身邊吧,你不要再折磨她了。”女兒後來對我說,在那個時刻,她發現她不該再跟我做對了。()

有回我女兒去哥大推銷商品,在校園裏巧遇一個高中同學,從前這同學成績並沒有她好,兩人相遇相當的熱絡,同學向她買了東西後,問她現在在做什麽,她回答,我就在做這個阿!結果同學一聽,立刻說了一聲“I am sorry”。我女兒回家後相當生氣,她認為她同學憑什麽替她感到可悲,她說她同學現在在花錢,她自己卻是在賺錢,這有什麽不對?我跟她說,同學畢業後也可以賺錢,但是你卻永遠停留在這個位置,同學將來可以運用知識與智慧管理別人,你卻是永遠被人管理。()

她是個有智慧的孩子,你給了她條件之後,她會自己分析與思考,終於她決定回到學校。她首先進入了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再轉到City College,後來她認為這還不是她最好的目標,最後她進入了素有平民哈佛之稱的賓翰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她想說不要讓我花太多錢,當她收到入學通知的時候,我們兩個在家裏又叫又哭。她現在回憶起來,她也不明白當初的叛逆是怎麽回事,她說那是青少年階段的化學作用。但我是解讀成,她對我給她的愛太有把握,她知道我永遠不會放棄她。()

我從小就很喜歡小孩子,總想說以後要有12個小孩,別人聽了都在笑我,後來想說減半好了,6個就好,最後我就隻生了1個。所以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當她向朋友介紹我時,她總說這是我的best friend,這是我最自豪的時刻。()

多維:做為一個母親相當不容易。而你身為一名亞裔女性,在參與政治的路上,是否也是困難重重? 楊愛倫:我並不認為身為一個女性,走上政治這條路會特別難。在我印象中,我作為皇後區第一位亞裔輔警,這倒是一個蠻大的挑戰,當年這個任務並非有許多女性參與,而我們必須連續上課三個月,內容包括輔警常識與相關法規,還有許多體能的訓練,因為我蠻瘦的,同學都怕把我骨頭折斷了,不過事實上防身術與柔道我是會一點的,我的腳能夠踢得比我人還高。 ()

不過對於政治的使命感,我認為這是沒有性別之分的。最近常常有人提到,楊愛倫有可能成為第一位的亞裔女性州議員,有時我聽了還很訝異,有點反應不過來。但我也慢慢意識到,原來我的競選是有許多公眾期待的,因此我也希望能夠勝選,並且努力做好,不要讓大家失望。 ()

多維:法拉盛是個多元文化的社區,未來麵對不同的選民與族裔,你打算怎麽做? ()

楊愛倫:我會堅持過去20多年所做的事情。比如我做輔警時,我服務的是所有大眾,我擔任圖書館之友會的會長時,我也是服務社區所有的人,又如我長期舉辦的捐血活動,每次募得20多品脫的血液,當然也是不分族裔,幫助所有需要的對象。 ()

當然因為我本身的華裔背景,我特別理解這個社區需要什麽,過去也很有效地替他們爭取福利。比如過去選舉局熱線的中文服務,原先隻提供廣東發音,但是我爭取到在維持廣東話的同時,也另外提供國語的服務,韓語服務我也一並爭取來了。當時我並沒有太多的資源,以老百姓的身分做到了這件事情,取得我們應有的權益,若成為州眾議員,我將會更有效地爭取。 ()

有效的意思是,我能夠用於服務的時間更多,同時這次我受到許多民選代表的支持,其中一些人認識我超過20年,他們知道我是有勇氣、講理性、並且和平的熱心人士,未來我的方式與步調仍是如此,再與更多力量、資源配合起來,一定能考慮到最多數人的福利。 ()

知道改善社區需要什麽()

多維:若你當選後,你首要為社區改善的事情是什麽? ()

楊愛倫:我目前自己能夠看到的,包括教育係統、老人健保、社區安全、交通問題、以及平價房屋是比較迫切的問題。這五個大項說起來,其實就是經費的爭取,有了經費之後,這些議題都能獲得改善,因此爭取經費就是我的首要目標,我受到聯邦、市議員、州參議員、以及皇後區前、後任區長等人的背書與支持,在他們期待我能加入服務團隊時,對於經費我感到相當樂觀。 ()

經費的來源相當多種,有聯邦、州、郡、市、以及區的經費。我所提出的議題都相當迫切,也是我長期參與社區服務所觀察到的,我自己在這裏住了這麽久,我們需要什麽,其實我是了然於心的。()

比如法拉盛商業改建區(BID)計劃,過去在我們的爭取下,每個街角增設更多垃圾筒,也增加了每日的垃圾收取次數。40路的成效就很明顯,我們與商家不斷開會,還特別以高溫蒸氣方式清洗街道。過去這條街氣味並不好聞,有回我還特地站在旁邊等待,等到早晨兩點時,我發現收垃圾的公司在街上將垃圾的髒水擠出,因為若他們收了10噸的垃圾,擠掉了3噸的髒水,他們隻需要支付垃圾清理公司7噸的價格,從中淨賺暴利3噸,當時我用錄影機錄下所有的情境,交給劉醇逸進一步處裏,現在他們不僅無法再擠髒水,收垃圾後還須用水清洗街道。()

40路的情況特別複雜,那邊一部份是屬於長島鐵路管理,一部份是屬於捷運局管理,靠近公園的地方我們也不能碰,因為那是屬於環保局管轄的範圍,所以短短的一條街,我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慢慢地改變。未來對於我所提出的議題,我也會這樣堅持下去。 ()

多維:在政壇中誰是你的模範與目標?你對自己的期待又是什麽? ()

楊愛倫:我個人相當欣賞喜萊莉,她每次的競選,我都是她的義工。在她第一次競選參議員時,是我將她介紹到法拉盛的亞裔社區,還記得我挑的地點是“潮坊”,這個地點她很滿意,但是她的安全人員比較反對,因為考慮到兩邊都是玻璃,但最後我們還是克服這個困難,將她順利安排到法拉盛與社區見麵,這件事我相當難忘。 ()

第二個印象是當她離開白宮時,她乘坐空軍一號總統專機來到紐約,履行她參議員的職務。我收到邀請前往甘乃迪機場迎接她,那是一個相當熱烈的場景,她下飛機時,還能認得我。她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她有個性很堅強、很有毅力,一旦她設定了目標,不管有多少困難,她總能穩健地向前走。 ()

我看過她的自傳,發現她的人生並非一路順遂,她也遇過各種挫折,比如在她推動全民健保時,受到共和黨與國會的大力反對,她當時隻是總統的夫人,有的人便認為她管得太多,於是她將這件事情放下來,不去辯駁,而去專注地做慈善。但她很有毅力成為了聯邦立法的代表之一,許多人也很期盼她有朝一日,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她這些表現給了我許多啟發,我是相當欣賞她的。 ()

不過在政治以外,我最熱愛的還是社區服務。因此我長期以來,心中真正的偶像是德蕾莎修女,我認為她很偉大,她所達成的事情是我一輩子無法做到的,但是我願意以我的力量,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做到多少。 ()

多維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