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力工: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黃禍論”(ZT)

(2006-08-22 18:01:55) 下一個
來稿/6月底,筆者收到一份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傳來、標題極為醒目的新聞稿,即《中國的貿易勢道對亞洲貧窮鄰國構成挑戰》(附件略)。 該新聞稿的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的崛起以及在外貿領域的長足發展使得周邊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這些國家由中國進口的商品急遽增加,而他們對中國的出口卻停滯不前; 當中國對歐美的紡織品於2004年大幅增加時,這些貧窮國家卻無顯著改善; 中國的石油大量進口導致國際油價的暴漲; 通商本身無法確保經濟成長或使得最不發達國家脫貧; 亞洲經濟能力的提升固然起著牽引作用,但也擴大了亞太地區的不平等; 在全球市場所取得的成就與新機會,意味著對最不發達國家的責任也隨之提高。 令人感到文不對題和頗為意外的是,該文也提到目前這些貧窮國家之農業凋零、之成為農產品進口國,主要障礙來自於發達國家的農業補助政策和關稅政策。 這份新聞稿看後,即刻讓筆者憶及,每次印尼排華總是以“華人壟斷經濟”為借口。實際上,該國上自飛機,下至汽車,幾無一件為海外華人或中國製造。如今,即便中國在外貿上小有成就,但就全球範圍看來,充斥國際市場的中國商品基本上仍舊是廉價輕工小商品,而且多是在歐美排除貿易壁壘情況下,才能夠像紡織品那樣“突然”大量出口。至於利潤最大、對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重工業、高科技產品,放眼望去依然多為發達國家所製造。 發達國家為了使其優勢成為永恒,除了設置重重貿易壁壘之外,還處心積慮地把仿造與偽造混為一談,透過“保護專利”和“保護知識產權”剝奪任何一個個人、任何一個社會成長所必須運用的模仿本能(最基本的人權)。如今,當中國剛剛起步、擺脫貧困時,竟然還推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宣傳機器,把中國的經濟成長形容為“黃禍之源”。 實際上,對發展中國家造成最大傷害的西方農業補助政策,與中國毫無關係可言;國際石油價格的攀升也主要是因為中東、西亞的緊張局勢,造成原料價格的普遍提升。至於中國的廉價輕工小商品,嚴格說來完全沒有算計社會成本與生態成本,而其主要利潤卻為外資企業所囊括。換言之,果真中國的成長對周邊弱小國家造成壓力,發達國家不止是必須承擔主要責任,同時對於給中國留下的兩極化與生態問題也得擔負部分責任。 簡而言之,當前所謂的南北問題、第三世界問題多由19世紀的工業革命和殖民侵略所導致,而隨之所建立的國際秩序與貿易條件更是把貧富兩個世界之間的差距給固定化和永恒化。尤其惡劣的是,一旦任何一個落後國家試圖發奮圖強,則總是會有那麽一些貌似“權威”的機構,出麵告示窮人不得翻身,否則窮者更窮。 2006/7/3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