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丘巒:佐利克離職對中美關係的影響(ZT)

(2006-08-22 18:01:54) 下一個
說出“台獨就是戰爭”警句的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已經辭職。佐利克是美國國務院第二號人物。佐利克對華主張接觸,而非壓製,他首度提出中國是美國利益的相關者,成為美國對華關係的主軸,中美關係亦得以穩步發展。因此,佐利克的辭職,頗令台獨勢力鼓舞,甚至也使日本的右翼分子興奮。於是,一個問題麵對著中國:佐利克辭職會影響中美關係嗎? 佐利克對美中關係的發展堪稱建樹良多,形象言之屬於“益華派”。他是白宮中有名的既非“鷹”又非“鴿”的“新保守”派,早年作為美國貿易代表,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與中國談判,努力推動了中國“入世”進程。佐利克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期間,完成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分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工作。佐利克自稱“中國入世的最堅定支持者”。描述中美貿易關係時,佐利克的名言是“美國不能對中國貨關上大門”。“中國不是又一個‘日本株式會社’──隻出口不進口──中國賣東西,同時還買東西,”佐利克如此說服美國國內反對中國入世人士,“美國人將買到更多低價中國商品,同時也獲得更多機會向中國出口。” 佐利克算得上是美國高層少見的“知華派”。媒體評論說他比賴斯更猓解中國的過去與現在,曆史與現實。早在1980年他就第一次訪問中國,20多年後他不能不感歎中國的翻天巨變。而佐利克對中國曆史的猓解也令人驚訝,他2002年4月9日在北京中央財經大學演講時,洋洋灑灑,從中國“五四運動”談起,將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一一數來,說明中國要國富民強,就要主動迎接全球化,進行改革開放。佐利克對中國問題猓解之深,表現在台灣問題上,他直言不諱地說“台獨”意味著戰爭,其根本原因在於與那些坐而論道的國會議員相比,他對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有更清楚的認識。 既為“益華派”,就表明中國對佐利克的印象良好,對佐利克的建議與意見會非常重視,也聽得進去。既為“知華派”,就表明美國通過左利克能夠更加客觀地觀察中國、製定理性的對華政策。由此即可知,佐利克在美中關係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溝通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薑瑜日前在回答記者關於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辭職問題時說,佐利克擔任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期間,重視幷弧酢趼力於促膠?美關係的發展!酢貊椒⒔估錟相互瞭解和信任做出了積極努力,中方對此表示讚賞。“我們希望幷相信!豸饋跛先傘觥踮新的工住踮位上繼泄巍酡展中美關係和兩估錟互饋蹕作發揮弧酢貅用。”可肌酢跣方對佐饋跛的評價是比較高的!跚負翔肯丁蹌?font color="#ffffff"> 由此也可知,佐利克的去職,對美中關係是重大的損失,影響一定有的。至少有一點,如果佐利克繼續在原來職務上工作下去,美中之間今後的大風大浪的孕育或者爆發的可能性將大大減低,甚至有可能進入比較長期的穩定時期。當然,如果繼任者繼續維持佐利克的思路,問題也不大,但是變數多了很多。國際輿論一直在試圖斷定佐利克的思路或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分水嶺。這隨著佐利克的退出,分水嶺的意義還能繼續存在嗎? 當然,絕對不可以認為佐利克去職將會嚴重影響美中關係。佐利克所代表的絕對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一點是不可能改變的。如輿論認為,佐利克去年9月在紐約美中關係委員會上的演講《中國往何處去:從成員到責任》確實不是他的即興之作,而是代表了布什政府調整對華政策的最新最全麵的思路,即通過以接觸為主,輔以牽製,推動中國走向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經濟上的自由化,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係中發揮有利於美國的作用。據說,當時這個演講本來是要由賴斯做的,後因為賴斯臨時有事,才由佐利克首創了“利益相關者”。這不僅是佐利克的發明,更代表了布什政府的想法。 用一個比喻,布什政府是對華政策框架的建築者,佐利克不過是裝修師而已,在很多局部方麵裝修師有修改權、可以發揮一定的創意,但是框架結構是絕對不可以動的,動了,就不安全了。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2005年底在北京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對美國現實主義的對華戰略有很好的概括:第一,為阻礙中國成為一個單純的競爭者,美國將通過聯盟係統在東亞地區保持充足的軍事存在,防止中國發起挑戰;第二,美國將通過引入其他地區力量的方式加強其由多邊安全和經濟組織構建的聯盟體係,使它的盟國即使不願惹惱中國,也不會變成美國的對手;第三,不能排除美國試圖通過武裝台灣來平衡崛起的中國的意圖。 李侃如的概括,這就是美國對華政策的最真實的框架:遏製中國是其政策基礎。當然,在遏製的基礎上,接觸是不可少的。佐利克需要努力的就是接觸這一部分了。無論佐利克想或者不想,他都沒有能力改變美國對華政策遏製的一麵。如此看來,佐利克的去職,對美中關係不會有根本的實質性影響。 (原載“中評社”)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