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爭鳴:中央政治局複議“六四”(ZT)

(2006-08-22 18:01:54) 下一個
五月十三日,中央政治局召開了今年第十七次會議,對“六四”事件又一次進行了複議。會上,中央書記處通報了政界調研對“六四”的看法和建議。 中央政治局今年第十七次會議 ( ) 五月十三日,中央政治局召開了今年第十七次會議。會議有二大議題:一是通報社會治安,一是對八九政治風波(此為官方的措詞)進行複議。這是自一九九一年以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就“六四”事件進行複議,隻有一九九六年、二00一年、二00三年這三年沒有複議。 會上的兩個通報 會議先由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通報:(一)社會、政治穩定性的總體性情況;(二)社會、政局不穩定的主要表現、起因、地區;(三)社會各界對社會、政治穩定的評議和訴求;(四)國內、國際敵對勢力的動向。 繼而再由中央書記處通報社會對八九政治風波的立場、評議的調研。調研是在黨內、民主黨派高層、上層建築領域進行的。調研的內容:(一)對八九政治風波始末的了解;(二)對中央處理八九政治風波正確與否的認識和看法;(三)如果今後再發生類似政治風波的立場、意見和建議。 收集國內外對“六四”關注情況小組 國務院研究室從一九九二年五月就設立了觀察、收集國內外對八九政治風波關注情況的小組,有公安、國安、總參、外事等人員參加。二00二年一度暫停觀察,今年又恢複了。 會議複議結果──照舊 此次複議的結果是例行公事,與會者都表態:當時局勢下采取的措施是正確的,是沒有其他選擇的,否則將是一場國家災難。 但,會議上也承認:事件的後遺症仍然是沉重的,有來自黨內、民主黨派、社會各階層和國際友好團體、朋友的意見和指責。 民主黨派人士的建議 民主黨派人士十多年來曾多次提出建議:如果對八九政治風波的定性、處理能作出糾正和平反,有利於國家社會各階層的團結和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共產黨的領導和增強自信,有利於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有利於以建設為中心的凝聚力和積極性。 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啓德等都提出:分階段作出若幹修正、糾正,把可能發生的震蕩控製在一定範圍;在稍後宣布撤除八九政治事件中對學生的通緝令;準許流亡學生、職工和其他人士返國生活、探親、工作等;對八九政治事件的性質進行糾正並作新的政治結論。 中央書記處收集對“六四”事件的看法和建議 中央書記處有關調研提出的主要意見、看法、質疑和建議如下:(一)黨內個人成見的鬥爭,延誤了解決政治風波的時間,導致事件惡化;(二)為什麽不及時在早期采取措施,化解、緩和、平息學生運動,減少對政局影響;(三)鄧小平、陳雲等老同誌享有很高威望,為什麽不能運用影響力,緩和事件發展?(四)事態發展是否有發動政變、兵變和國際敵對勢力直接參與等處境,而需要調動三十萬軍隊進駐,致使事態惡化,部分交通、工作陷於混亂,是否有其他措施能減少損害、影響程度;(五)能否本著總結過去、開創未來、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把青年學生的動機、訴求,和黨內外策動、挑動事件事態惡化的少數人的性質區別開來;(六)八九政治風波已經過去十七年了,現在是作出糾正的較為適當的時候,即使會出現波動,也屬正常,也能控製;(七)早些解決好,能消除共產黨的政治包袱,有利於執政為民,建立形象;(八)對文化大革命一場政治災難都能糾正、否定,對八九政治風波作出必要的糾正有什麽阻力? 又悉,近年來有關八九政治風波的意見信函,有二千五百多份。 (爭鳴月刊記者羅冰報導) (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