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繁體字教學不宜在小學教學中開展普及

(2008-03-14 09:50:55) 下一個
最近北京正在召開全國政協會議。

我聽說幾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提議小學應該實行繁體字教育, 說繁體字是中國文化之根雲雲。 我為此頗有異議, 因此作文做個記錄。


首先, 文字不等於文化。 說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是錯誤的觀念。
文字的演變是普遍現象, 古今中外,因為不同的目的, 文字隨時隨地都可以改變,但文化的改變卻不那麽容易。

譬如說,莎士比亞用的英語跟現代英語是不同的形式,但是莎士比亞的作品至今照樣被大家引用改編,搬上電影電視和舞台,在教學中作為範例。 很少有人會說,我們要在小學裏普及中世紀的英語, 因為那是西方文學的根。更沒有人說,我們要在小學裏普及羅馬希臘文字, 因為那是西方文化的根。

很少有人這樣說,因為西方人比較熟悉文字的變化。 德語法語英語,拚寫拚音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是同一種文化和文明衍生出來的,文字不過是一種承載交流文化的工具。
 
同樣來說,不管用繁體還是簡體,甚至篆體, 如果寫的是同一本書,那就是同一種文化,沒有理由說文字的改變導致了文化的改變。

其次, 從文字角度來說, 沒有理由說繁體字是簡體字的根。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錯誤認識。 任何事件的變化,都包含由簡入繁和由繁入簡的過程,這是普遍現象。  

從某種角度來講,簡化字才是繁體字的根,因為很多繁體字是從簡化字衍生出來的。我們的祖先喜歡單音字,喜歡把很多部首拚湊起來組成一個新字來適應新概念的產生。這種方式在西方文化裏麵也有。不同的是人家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字母,我們的基本組成部分是部首。

所以很多複雜的字都是簡單的字拚湊起來的,換句話說,簡單字是複雜字的字根。 很多繁體字和簡化字的關係保持了這個關係。

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武則天創造了一個很複雜的字, di(就是日月當空的意思), 顯然這個字是簡單的日月空三部分組成的,日月空就是這個複雜字的根。

後來我們學會了多音字, 不再總是用單字來表達一個事物或者事件。 譬如金剛石,這是三個字表達一個意思。 按照我們古人的習慣,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字,它包括金的部首,石的部首,還有剛的部首。 但這樣做有多大的意思呢?金剛石這個物品根本不包括金,也不包括石,更不包括鋼鐵, 用多音字無非就是保留了一個意思,這個東西很硬很耐腐蝕。

從這個意義上講,很多繁體字的產生本來就沒有多大的意思,更談不上是文字的根了。 非常顯然,最早造字的人肯定不會先造複雜的字,複雜的字不過是有簡單的字根拚湊起來的。

我們再舉幾個例子。 譬如轟,繁體的寫法就是三個車(繁體:車)組成的。但這個字有多大意義?實際上不如簡體更有說服力。 因為雷並不是三輛車拖著走, 而簡體的形狀卻好像一個東西放在兩個輪子上麵,更形象。譬如繁體的飛(飛), 其中包括一個升。但是現在概念的飛, 並不需要上升,平飛也是飛行, 所以簡單的飛更形象,看起來就是一個鳥在拍翅膀。如果非得說明上升的飛(古人非常喜歡意淫這個飛升成仙), 照現代的方法就是用上雙音字飛升,而不是非得用這個繁體的飛。


更重要的是, 我們再來看看某些簡化字的產生。譬如魚, 其實就是把下麵的四點一筆寫成而已,譬如言的部首,也是把點下麵的部分一筆寫成而已。而小學的教學,並不簡單包括識字, 還包括書寫, 書寫簡單對小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方便,一般來說也更利於教學。 繁體字在這裏除了有體罰的意味以外,並沒有多大的意思。

如果單從認識來講,隻教簡化字不認識繁體字,隻教繁體字也不認識簡化字,這裏不存在優劣的說法。 我知道有一些人以前學了繁體字,後來讀不了簡化字的書,即使後來花了很長時間去學, 也還是要借助字典,這個過程和學習簡化字以後讀繁體字的過程一樣。從人的智力發展來說,顯然小學生學習簡化字更合理, 等到長到了,願意學習繁體字,甚至願意從事文字變化的研究都是可以的。 但是一個小時侯學習繁體字的人,長大了反而不認識簡化字從而非得學習簡化字怎麽聽起來也是別扭。

總不能等到某一天, 一批小學裏學習了繁體字的人,後來有幾個成為了文藝明星,被選為了政協委員,為了表明他們對文化的熱心,再提議小學生普及簡化字吧?


說到這裏,這就是我不太喜歡中國人什麽事情都請幾個代表,開幾個會來決定別人生活的事情。宋祖英黃宏等人,本人既不從事小學教學,好像自己也不見得認識多少繁體字,憑什麽因為他們的愛好就得讓全國的小學生和小學老師聽從他們的建議?

我並不認為小學生需要承擔文化尋根的任務,黃宏宋祖英喜歡尋根,喜歡繁體字,完全可以自己掏錢組織某些活動,來讓大家更熟悉繁體字嘛,有人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也隻能看你們的組織能力和他們的熱情,憑什麽幾句話就幹涉全國小學生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先看看曆史吧,也許能給人一些啟迪。


當然這個曆史不是某本曆史書上的故事,你必須先從我這裏聽到。


說到中國文字的演變, 大家都知道是從甲骨文變到金文, 再變到篆體,再變到隸書和行楷。

如果非得尋中國字的根,我們是否要在小學普及篆體甚至甲骨文啊?我認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甲骨文和篆體之所以被後來規範化的隸行楷代替,就是因為它們的寫法很難被規範化,從而影響普及。 隸行楷三種書法,它們是從同一種字體衍化過來的, 而很多簡化字就是規範化的行楷, 它們有自身的發展曆史和規律,繁體字並不是他們的根, 而是屬於同一棵樹的枝杈。 而正如前文說過,很多現在流行的繁體字倒確確實實是某些簡化字的組合,

既然提到文字演變,我們就不得不提中國曆史上的古今文之爭。 所謂古今文之爭,實際上就是秦朝的文字改革造成的。 現在我們的書寫, 當然是遵守了秦朝以後改革的文字,即使所謂的繁體字也是改革後的今文。

換句話說, 秦朝的這次文字改革實際上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這次文字改革也差生了很多無聊的事情。特別是一些無聊的文人,在古今文轉變過程中偽造了很多古文書, 這些杜撰的偽書,在無聊文人的傳播下, 到現在還是糊裏糊塗一筆賬,實際上是浪費了很多人的時間和精力。

從這個曆史故事可以看出,大多數所謂的文化尋根,基本上就是偽學發展的時候,在小學生中普及推廣繁體字, 就會導致又一次的偽學。 讓無數人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口水戰中。

當然,對於無聊的文人來說,也許知道茴字有N種寫法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粹,讓死人從棺材裏挑出來著書立說也剛好顯示了我們文化的源遠流長, 是不得不用絲綢綾緞裹起來的當做示範的


阿裏的畫廊 回複 悄悄話 宋這些人有點沒事找事做,該不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中文底蘊吧?嗬嗬。 說的對,想要別人學,自己花錢辦學去。
彩雲舒 回複 悄悄話
1)關於小學教學中是否開展普及繁體字,不應是某些非語言專家們根據他們的意向來決定的。 中國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北京大學有《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這本應通過語言專家們探討和研究後而來製定的。

2)中國近幾十年漢字簡化工作的可以說成果是好的,漢字的改革是曆史的必然,漢字簡化的本身就是為弘揚中國文化。為什麽要把已經前進了的事物,再讓其倒退回去呢?難道說,為了中國的文化,女人再要裹小腳,男人還要梳長辮子不成?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誰愛寫繁體字誰自己去寫,要求別人幹嗎,“文化”,“承載”,這些詞兒我現在聽了就頭暈,估計就是讓那些人給鬧的。

有興趣的,大可去學習,日後能認識繁體字,能讀,已經很好了,我這麽迷糊的還認識不少個呢,不過會寫的沒幾個兒。
艾秋隨筆 回複 悄悄話 我也認為讓小學生去學筆畫繁多的翻天繁體字有些過分!救救孩子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