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從《論語》的兩句解釋看儒家的謊言

(2007-06-25 12:33:14) 下一個
《論語》的這兩句話都是《裏仁》裏麵的兩句:

《論語》卷二 裏仁第四

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第一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想做“仁人”--好人--的話,就不會做壞事了。

“苟”在《說文解字》裏麵的意思是指一種草,實際上就是狗尾巴草,因為常見就顯得特別的不起眼。

但“苟”在這裏實際上是語助詞, 和《陳涉世家》裏麵的“苟富貴,無相忘”的“苟”用法相同。 這句話照現代人的說法就是“富貴了,不要忘記我們”, 這個“了”雖然簡單,但是砍掉了就不成句子了。如果單說“富貴,無相望”,那恐怕是牙牙學語的時候才這樣說的。

如果非得解釋“苟”在這句話裏的意思,應該解釋成“如果”或者“假使”, 因為這屬於所謂虛擬語氣的句型。靈活的翻譯可以在裏麵加上一個主語,譬如“你小子”之類的。

可是儒家的一些所謂聖人譬如朱熹把它翻譯成了“誠”。 就是說“誌於仁的心要誠”。“苟”哪裏有“誠”的意思?“苟”一般解釋成“苟且,隨便”, 跟“誠”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可見這翻譯顯然是一個謊言,宋儒把“苟”翻譯成“誠”實際上是受佛家的影響。

孔子的那句話就是一句簡單的判斷句,“想做好人就不做惡人了”。非得推廣,也應該說成“大家都做好人的話,就沒有惡人了”。

儒家的朱熹一解釋,就把這件事弄成迷信了。意思就變成了這樣:“一定要誠心誠意學習我的學說啊,否則你將來就是流氓阿三進監獄的料了”--可見朱熹是多麽像個江湖騙子, 孔子所說的賣大力丸的家夥。

然後再看第二句。
第二句是一個顯然的條件假設,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追求大道,卻厭惡惡劣的衣服飯菜的話,大家就不要理他”。 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說追求大道的人往往不在乎衣服飯菜。

可是餘英時把這句話解釋成什麽了呢?
他首先把“士”解釋成了知識分子,這就是一個謊言。

“士”在《說文解字》裏的意思是“事”,就是專門幹某種事的,餘英時顯然同意這個解釋,但是他非得繞一個圈子說士就是知識分子,這就是儒家的徹頭徹尾的謊言。

在古代,士有很多種,譬如術士,戰士,儒士,道士,巫士。。。儒不過是其中之一。

《論語》:“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這句話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有發財的事情,即使讓我趕馬車也可以。如果沒有發財的事情,我還是做我想做的事--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很重要。除了發財以外,人要有一定的興趣愛好。但這句話也說明人的興趣愛好不如吃飽肚子更重要。總而言之,這裏的“士”就是“事”,就是指趕馬車的事,“做趕馬車的事”的人,也是一種“士”,就是執鞭之士。 這裏的士跟知識分子沒有半點關係。

餘英時把“士”解釋成知識分子,又把“事”解釋成“負責或者掌握某種事務”, 言下之意就是說知識分子就應該是國家的管理層,這是謊話加上自戀。

非但如此,餘英時還把《論語》的這句話割成了兩段。他沒有把這句話連起來解釋, 隻解釋第一句話,就是說:“知識分子就是有理想的有追求的人”。 這也是一個謊言,孔子的話顯然是說“有誌之‘士’”的意思,就是說士也有不誌於道的,或者表麵上誌於道實際上不過是為了鮮衣肥馬的。

最後的總結就是,《論語》本來都是很簡單的道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那麽多人解釋來解釋去的原因,現在終於明白了,敢情儒家的人一直在用自戀的方法意淫《論語》啊。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hehe, you are right.

This sentense itself was a false statement.

One wants to be a good man, he maybe becomes a bad man.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最後的總結就是,《論語》本來都是很簡單的道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那麽多人解釋來解釋去的原因,現在終於明白了,敢情儒家的人一直在用自戀的方法意淫《論語》啊。"

這話說的,讓我醍醐灌頂了,多謝,現在我明白你以前為什麽說,我幹嗎不自己讀論語啊,看的什麽注釋!

還有,你這裏說的"謊言",是論語本來講的就是謊言呢,還是儒家硬給解釋成了謊言?

“苟誌於仁矣,無惡也。”,這說法嗎,我覺著是一個常見的悖論,就象很多類似的判斷一樣,隻說出了硬幣的一麵而已.

對了,看你說的"苟"的幾個解釋,我想到從前認識的一個人叫苟棟,好玩吧,倘若"苟"的意思是特別不起眼,哈,越想越逗.
登錄後才可評論.